书城成功励志社交礼仪全书(智慧必读丛书)
11126500000013

第13章 如何在社交场所展现自己(5)

如果你本来就笨手笨脚、干事情缺少灵性,而一旦遇到失败就赌气不干了,那么如此消极的做法,会导致今后一事无成。做事贵在坚持,无论做什么事,最初谁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好,只要肯努力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就会度过难关、做出成绩。社交的道理也是这样。

1.消除对他人的恐惧症

心理学家列举了几种代表性的对人恐惧症:

(1)赤面恐惧症。一见生人,脸就红。

(2)发臭恐惧症。总认为自己的哪个部位如口腔、腋窝、脚发臭,而不敢站在别人面前,实际并没有发臭。

(3)视线恐惧症。既害怕被别人注视,也总以为自己看对方好像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既怕被人注视,也不敢注视别人。

(4)貌丑恐惧症。总认为自己容貌丑陋,见人就低头。

感到怕见人的人,是个只注意对方、感情细腻、腼腆型的人。可是,这么一来只会更加羞于见人。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思考方法。世上的人不管怎么想,结论是自己就是自己,无论多么好的人。无论是谁也不能代替你生存。因此必须具有自信的能力。如果总注意周围的人的评价而自己又没有办法的话,那就自己在心理经常高呼“我就是我,不好吗?”那就一定会产生出力量来。

2.战胜自己的羞怯心理

如何战胜自己羞怯心理?惟一的办法就是知难而上,害怕什么就战胜什么,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办法。

(1)如果你害怕见生人,那么:

a.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去,心里就想着他欠了你的钱。

b.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2)如果你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那么:

a.在喧哗的人群中大声说话。声音宏亮,让人在喧哗中也能听到。

b.背诵几篇著名的演讲稿,然后独自大声地演讲。

(3)如果害怕见到地位较高的人,那么:

a.想方设法参加有伟大人物出席的活动,看到他们也同样要端起杯子喝水、用手纸揩鼻涕、咳嗽等,消除心中的神秘感,增强自己的信心。

b.与地位较高的人会面前,先预设几个话题,使你在与他会面过程中滔滔不绝,不会冷场,下次你就不会再发怵了。

战胜羞怯心理的方法很多,可以自己不断地设置。

3.多想想自己的长处

人不应该只看自己的长处而无视短处,但当你初次在社交场上失败时,就应该多想想自己的长处了。

在交际场合最大的弱点便是自我贬值——自己瞧不起自己。自我贬值的表现多种多样。比如说:你正在寻找工作时,看到一个招工广告,那正是你所期望的职位。但是,你却没去应聘,因为你想:“我够不上他们提出的条件,为何要去自寻烦恼?”或者你想与人约会,但却不敢打电话给她,因为你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知道自己的先天不足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人毕竟有很多缺陷。但,如果我们仅仅注重消极的一面,为自己的缺点、短处和无能所笼罩,所谓一叶障目,情况就很糟了,这就会使你失去自信心和认识自身的价值。

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衡量你的真正价值:

(1)了解你的几个主要的长处。请几个朋友来帮你寻找优点,这些人是你所敬重的,也是会对你说出真实而客观的评价,他们将给予你真实的看法。

(2)在每个优点之下,写下一个成功者的名字,而这些人都是你所了解或钦佩的。在这几个方面,与他们相比,会发现在某些方面他们不如你做得好。

当你结束这一练习时,你会发现你超越了许多成功者,至少在某个方面。

4.做点“白日梦”

虽然你还不是成功者,也可以在“白日梦”中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一下,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也会使你在别人面前显得信心百倍。事实上,这是一种增强自信心的方式。

花点时间想象一下,如果你登上事业顶峰,生活将是什么样子。不妨想像你坐在总经理办公室里的情景,想像随之而来的巨额报酬和发号施令的权力。然后,再想想在通向总经理办公室的道路上,你经历过的每一阶段,那些你已经达到并超越的前期目标。在白日做梦里,当想像自己达到某种近期目标时,还要在想像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有人设计了这样一种做“白日梦”的方法:

第一步,想像自己是某家公司的大老板,正坐在豪华的办公室或会议室里,正在对手下的一批管理人员训话。他们专心致志,聆听着你的每一句话,而现实中的你确实在说着某些话。

第二步,闭上眼睛,全身放松,尽可能地在脑子构想上述情景,使你作为大老板的形象进一步具体化或者说视觉化,你以怎样的语气说话,用什么样的手势,表情,你如何发脾气,等等。像是在脑中放一部电影,而那主角正是你。这样持续10分钟,眼腈始终闭着。

经过一星期左右的这种“形象化预想”练习,你会发现自己的某些态度或行为已开始发生变化。变得比较果断,比较轻松或比较热情了。不管怎么说,这种变化表明你的直觉正在弓导你慢慢地接近你想像中的而且渴望着的成功形象。

适时扩大交际范围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善于交际的人,总是在不停地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认识一个新的朋友,等于进人他的社交圈,从而认识一批人,不断地产生倍数效应。

1.广泛参加各种团体活动

对于参加联谊会、集训、研讨会或志趣相同者的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都是许多人在一起的集体活动,即便你兴趣不浓也还是积极参加为好。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此类活动所创造的交际机会是非常多的。比如,有些不喝酒的人,稍微喝了一点,就把心里话全都倒了出来,从此与这些人结成了好朋友。如果你总是说“乱哄哄的有什么意思”之类的拒绝之辞,那么以后就不会有人再邀请你了。

各类社团组织、学术团体聚集着各种人才,大家志趣、爱好相投,有共同语言,可以互相切磋技艺,研究学问。定期举办的各种活动可为其成员提供充分的交往机会,所以,不要放弃你感兴趣的任何团体。

2.好好利用与人合作的机遇

与人合作的过程也是交友的过程,为扩大社交范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为共同的事业是寻觅知心朋友的前提条件,比如,鲁迅以兄弟般的情谊同瞿秋白、冯雪峰协作,领导了革命文化运动。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当年和友情甚笃的三位女友互相帮助,最后一起考入北平协和医科大学。

不可错过与人合作的项目,还要积极寻找共同完成的事业,才可广交朋友。

3.培养自己的好奇心

爱好、兴趣广泛的人,易于同各种人交朋友。一个人如果会打桥牌、跳舞、游泳、滑冰、打球、下棋等,爱好一多,与大家“凑趣”的机会就多,接交朋友的机会也就多了。

即使自己并不擅长某一方面,但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博得对方的欢心,因为你肯定了他的特点,引发了共鸣感。

然后就是要有好奇心,集体活动时,不管谁邀请都要去一块儿活动。自己感兴趣的要去,不感兴趣的也要去,不管男性和女性都要兴致勃勃地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受你的魅力,让人感受快乐的气氛,自己也能感受,当大家聚到一起时,不要忘了这一点。

再有就是关心各种问题。常关心周围大多数人所关心的事,特别是关心你结交的人所感兴趣的问题。

4.不要让性格差异成为障碍

常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趣相投的人容易接近,反之,则容易疏远。但要记住,社交与选择朋友不完全是一回事,社交圈中,有朋友,但更多的不是朋友,或者只是普普通通的朋友,因此,社交过程中,不要用选择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的条件来作标准,凡是志趣不符、性格不合的人一概拒之门外。

威尔·罗志斯说过:“我从来没有碰到过我不喜欢的人。”这句话用在社交圈中是很合适的。要扩大社交范围,就要学会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即使是自己并不喜欢的个性。

在社交圈中认识的新朋友应是与你有较大差别的人才好。朋友之间在知识结构、性趣爱好、生活经历、气质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别,有助于双方广泛地了解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层面,新朋友的见解即使与你大相径庭、迥然不同,也是一大幸事,这可以补充、丰富你的思想。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有些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这些人老埋怨自己没有朋友,实际就是缺少热情。这种心情他自己最清楚。无论大家做什么,需要多少时间,就知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绝不与大家一起干。什么都是自己决定,自己能领会的才想做,像这样个性强的人是很难交到朋友的。

如果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致不高,你就坐在兴致高的人对面去。“自己没有可以露手的专长,即使去了也只是凑凑热闹,真无聊!”情绪如此低下,往往会影响周围的人。会令人扫兴。因此,如果坐在性格爽朗、幽默风趣、感召力强的人对面,受其感染就不会那样无聊、寂寞了。大家不知不觉地畅所欲言,原来兴致不高的你也许会发觉自己急不可耐地想参加下一个联谊会。

参加聚会、联谊会一类的集体活动,绝对不能表现出勉勉强强的态度。“啊,毫无意思。不参加就好了!”总有这样的人。即使去联谊会或集训,好像是局外人一样,自己什么也不去干,还在一边一个劲地发牢骚。这样,不但周围人的情绪受影响,自己也比谁都不愉快。一旦参加活动,对什么事情都应当积极地干,要努力让大家都快乐。

如果你是一个不会唱卡拉OK的人,回避也不是办法,在那儿可以提议,不擅长唱歌的人能不能只唱曲子什么的,唱一支歌也可以,例如唱一支新鲜的重新填词的歌,或模仿过去流行的歌,唱不好也没关系,大大方方地唱两句,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

不会喝酒的人也不要独自走开。更不要感到这种联谊会、聚会对自己是一种无聊的集体活动。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自己滴酒不沾,然后,主动地揽上专司斟酒的活儿,并监督每个人是否完成了“任务”,找点话题挑动大家“斗斗酒”,自己当公证人,活跃一下气氛。这样,自己也不会因为不会喝酒而感觉被排除在集体活动之外,还可以逃避别人的苦劝,真是一举两得。

交际的四个法则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例研究得出结论。成功的交际一般要遵循四个法则。

1.向度法则

向度就是交往要有方向性。向度是交往是否有益的前提。

与哪些人交往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帮助:与哪些人交往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哪些人交往容易和睦相处;哪些人值得交往,而哪些人又不值得交往,这些都必须有一个大概的选择,从而避免交际的盲目性。

2.广度法则

广度就是交往的范围。交往面不是越广越好,它要受到性格、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交往的广度大一些总比小一些好。但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交往的广度尽量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业余爱好、性格特征来界定,特别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业余活动来界定交往广度,有利于提高社交的质量。

3.深度法则

深度就是交往的程度。人与人在交往中,随着交往的加深,有的可能成为朋友、知己,有的可能一直停留在点头之交上,有的可能从此再无来往了。只要是待人信诺厚道、诚实,交往的程度能达到哪个层次不必太在意。没有必要刻意地、处心积虑地与某某人成为至交,一切都随缘而定。

4.适度法则

适度。可以说是一个人社交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适度包含两个含义:一方面是从交往的时间要适度。因为人的社会需要中,除了交往、友谊以外,还有工作、劳动、学习、事业,这些都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必要的交往有利于事业的开展,但也应看到,两者在时间和精力上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度”的把握上一定要合适,不能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是异性朋友之间要把握爱情与友谊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