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人生三境界大全集
11117800000030

第30章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1)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世间万事万物皆起于低,成之于低,低是高的发端与缘起,高是低的嬗变与演绎。成功者往往是恪守低调作风的典范。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

锋芒外露易引事端

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这是跌过跟头的老祖宗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忠告!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自己聪明过人、能力超群,看谁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这种人最容易没饭吃,甚至会为此丢掉性命。

自古云:“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意思就是,真正的聪明人,身怀绝技而深藏不露,绝不到处炫耀,而是等待时机一鸣惊人,有才华固然好,但是能力再强,也不能整天顶在头上到处去炫耀。就像财富,有钱当然是好事,但你会每天都穿金戴银、提着钱箱到街上去显摆吗?

春秋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霸战争,很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然而大的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国家大权很快就落入到大夫们手中。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晋国。晋国是当时的中原霸主,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开始衰落,最后国家大权掌握在四家大夫手中,这四家分别是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在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当时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抢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的理由是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但是后来被吴国和越国夺去了地位。要想让晋国再次强大起来,只有每一家都拿出一些土地来。

其实大家都明白,智伯瑶不过是想通过公的名义来迫使他们交出土地。然而三家此时还没有结成同心,不会联合起来抵制。这个时候,韩康子首先答应了智家的要求,而魏桓子看到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他也没有必要去冒犯智伯瑶,于是也答应了他的要求。

已经得到了两家土地的智伯瑶很是得意,于是向赵襄子要土地,但没有想到的是,赵襄子居然一口回绝了,理由是土地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能随便送人。

智伯瑶听到后感到十分生气,于是联合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不久,智伯瑶就以自家军队为中军,同时率领韩家的军队和魏家的军队共同讨伐赵家。

赵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敌众,便带领赵家兵马退守晋阳。智家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将晋阳城团团围住。这个时候,赵襄子命令所有将士只能守城,绝对不允许交战。当时只要三家兵士攻打城池,赵家的将士就射箭,结果箭如飞蝗一样从城楼上射了下来,三家人马根本就没有办法前进一步。就这样,依靠弓箭,赵家死守晋阳城长达两年多。三家兵马对其无可奈何。

智伯瑶很是焦急,有一天,他亲自到城外察看地形,突然看到了晋阳城东北的晋水,于是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因为晋水绕着晋阳城往下流,因此只要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晋阳城就可以完全被淹没了,这样就不用浪费他的一兵一卒了。很快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挖河,一直通到晋阳,同时还下令让人在上游筑坝,以蓄高水位。

当时正好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很快就蓄满了。这个时候智伯瑶十分得意,于是命令兵士立即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很快,大水就直扑晋阳而去,把城里灌了个饱。

晋阳城里所有的房子都被大水淹没,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好跑到房顶上去避难。因为灶头也被大水淹没,所有的老百姓最后不得不将锅挂起来做饭。为此,晋阳城的百姓特别痛恨智伯瑶,宁可被淹死,也绝对不会去投降。

智伯瑶对自己的杰作十分得意,于是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洋洋得意地指着晋阳城对他们说:“看吧,看吧,这个晋阳我们唾手可得了。以前我还只是以为晋水能像城墙一样阻挡敌人,但是没有想到它还能灭掉一个国家。”

虽然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表示认同,但是心里不禁咯噔一跳。因为魏家的封邑安邑和韩家的封邑平阳的旁边都有一条河道。智伯瑶说的话已经点醒了他们,既然他能下这样的毒手来用晋水淹晋阳,那么也许有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同样的厄运。

另外,由于晋阳被大水淹了,城里情况十分危急。这个时候赵襄子再也坐不住了,他找来门客商量对策。门客张孟谈认为,韩家和魏家顺从智伯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要我们去找他们谈谈,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于是当天晚上,张孟谈便偷偷地出城,他来到韩康子和魏桓子的营帐,跟他们约定反过来攻打智伯瑶。这个时候,韩、魏两家正在担心自己以后的命运,听到张孟谈的说法,自然十分同意。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还在自己的营帐里睡觉,突然之间他听到一片喊杀声。于是他慌忙爬起来,才发现自己的兵营里已经全部是水。开始,他还以为是堤坝决口,于是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只一会工夫,水势越来越大,一下子把兵营全部给淹没了。智伯瑶很是惊慌,突然之间只听到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军队驾着小船冲杀过来了。智家的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结果被杀死和淹死的人不计其数,而智伯瑶也被逮住杀掉了。

境界谈

智伯瑶之所以功亏一篑,原因在于太猖狂,过于贪婪,使人感到了威胁。历史上凡是太猖狂的人最后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不必费尽心机追求盛名

一个乞丐在路边乞讨,有一个人对他很是同情,每天都给这个乞丐一百块钱,乞丐开始十分感激。后来,他每回见到这个人就知道钱来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一个月后,这个人不来了,乞丐对此很生气。又这样过了几个月,乞丐看到了这个人,于是跑过去问他这些天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不过来给他钱?这个人说他最近结婚了,经济上有些拮据,所以没有给他钱。乞丐一听,很是生气,大声说道:“好啊!你居然拿我的钱去养老婆?”人在不知不觉中会养成这种依赖的心态,可能他们还觉得自己理直气壮、理所当然,而别人却因此而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富有的人来说,固然可以通过做善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心,但是一定不要让别人过于依赖自己,否则自己会陷入一个怪圈当中,倒不如当初就不给。富裕的人应该避免拥有盛名,一个人太富容易招祸,而不是招福。

有才华的人也要避免拥有盛名。拥有盛名的才子才女们要不断花费大量的时间到无用的事情上去,而且还容易才华枯竭。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并没有左拥右簇,相反是冷冷清清,正是因为冷冷清清,他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拥有盛名的人周围往往热闹非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安静下来思考自己的事情。他们只有不停地应付别人,而且不能怠慢,把自己弄得很是疲惫,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的时间了。很多文学家在出名以后就很少有杰出的作品产生,虽然有他们的思维定势的原因,但他们没有时间去改变思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盛名是不应该背负的,拥有盛名的人往往过得并不如意,原因就在于盛名给他们带来了很多负担。人的处境往往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人生就像爬山,爬了上去,也还是要下来的,爬得太高,在自己的心态没有平和的情况下,一旦跌落下来,会摔得很重。如果一个人不幸背上了盛名,就应该学会低调。

名声是把双刃剑,你用它装点自己的时候,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埋下隐患。正如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不是那种誉满天下的人,而是那种荣誉毁誉都满天下的人。所有人都说你好,你拥有个好名声,不见得你很伟大,而那种有的人对你崇敬有加,有的人对你恨之入骨,或许你才是个伟大的人。

境界谈

人如果有一种泰然处世的心态,就会对盛名避而远之。

时势未到,宜韬光养晦

在时势未到的时候,人一定要学会韬光养晦,待时而动。那些很贫穷的人家要将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而那些穷人家的女儿也要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这样的话,虽然并没有十分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但是却能透露出一股自然朴实的风雅。其实对于有才的君子来说,绝对不应该为了一时的穷困忧愁或者际遇不佳而自暴自弃。

人要明白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而是自己的生存根本。一个人要牢牢掌握自己的生存之本,有了它,就不用担心自己将来没有发展。

人要学会韬光养晦,待时而动。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韬光养晦的故事。

曹操灭掉吕布以后,把刘备也带回了许都。许都朝廷上,曹操极力为刘备邀功。皇上因为他与自己同姓,便问起祖辈。刘备此时当然是说明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皇帝一听更是高兴,叫人粗略查了一下宗族世谱,便认刘备为皇叔。刘备此时的德望无可复加,在他心中自鸣得意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天子则寄望于刘备而令诸侯。以后举大事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不久,许田围猎,曹操过于猖狂,居然挡在皇上面前接受群臣对陛下的称颂。关羽动了杀机,刘备急忙制止。刘备隐隐感觉到有事情会发生。

果然没有过多少日,董承求见。原来是带衣诏,皇上对曹操忍无可忍,于是想联络忠臣义士铲除曹操。刘备当然加入,毕竟他是皇叔,他始终要站在皇帝这一边。他想过了,站在皇帝这一边,如果皇帝取胜,他以后就能够取代曹操的位置;而站在曹操一边,他可能性命不保,因为曹操生性多疑,而且他与曹操还是有些旧怨的。但是他更要学会保护自己,现在在别人的屋檐下,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只能是韬光养晦,他宁可别人说他是懦夫,说他没有大志,也不能不顾自己的性命去强出头,去抢风头。表面风光的人背后不知道受了多少罪。他刘备要留着性命为他日东山再起,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后园种起菜来。

关羽、张飞不理解。他没有多说话,因为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不理解就不理解吧,不管他们怎么不理解,他们对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的,这点绝对不用怀疑。不久,曹操便派了一大队人来请刘备过府。刘备还以为是带衣诏的事情泄露了,心里十分惶恐。一见曹操,曹操便冷言对他说:“看你在家做的好事!”刘备心想这下完了。幸亏曹操随即说:“你在家种菜园不容易吧!”刘备这才放宽了心。曹操就是这种人,生性多疑,喜欢诈人,在平时的言语中这种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幸亏刘备反应有点迟钝,而曹操也把刘备当为上宾,不想让他尴尬。

曹操邀刘备过府是请他喝酒的。曹操很久没有见过刘备了,探子回报说刘备在家种菜园,他不信。世人都说刘备是何等英雄,怎么会甘于去种菜园呢?正好府中梅子青青,于是决定以青梅煮酒来请刘备过府一聚。刘备得知原来是喝酒,心便宽了许多。

曹操想了想,没有多少话题可说,总不能老提人家吕布吧,吕布都已经是陈年往事了,不提也罢,而且提到吕布会让刘备想起徐州,好不容易他自甘堕落在家种菜园,让他想起徐州来干什么?于是就决定和刘备论一下天下英雄,也正好借这个机会看一下刘备是否真的沦落为种园人。

于是曹操问刘备:当今天下谁是英雄?刘备当然明白曹操的用意,自然是不会指自己的。在这个时候只有那些逞口舌之利的人才会指自己是英雄。于是他说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等,凡是他叫得上名字,而且有一点气候的诸侯他都叫了一个遍。但他漏了两个人,一个是马腾,因为马腾是和他一起奉带衣诏的,他需要保护他的安全,因为他知道他所说出来的英雄都是曹操要铲除的对象;一个是自己,他是故意漏掉的,曹操论英雄,无非就是问刘备你看谁以后会是我最强的对手,因为以曹操的性格和今天的实力,他已经肯定自己是英雄了,既然他已经认定自己是英雄,而且是天下英雄,他自然不会允许其他英雄的存在。所以刘备绝对不可能说到自己,然而他心中有些不安,他隐隐感觉到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用意在于试探自己的抱负。

果然曹操将他所说的那些人都否定了,他们都不算英雄。天下英雄只有你刘备和我曹操。刘备以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抱负,吓坏了,筷子掉到了地上。正好这个时候有一个响雷打过,掩饰了他慌张的神情。曹操看了一眼刘备,很是不解。刘备慌忙解释说自己怕打雷。曹操没有多想,随口很轻蔑地说:“大丈夫会怕打雷吗?”刘备谢天谢地,果然让曹操消除了对自己的疑虑。曹操像吞了只死苍蝇一样,对自己认定刘备是英雄感到好笑,这种人连打雷都害怕,怎么可能是英雄呢?真是好笑。世人对他的评价太高了,太虚了,他连刘表都不如。

刘备心里明白,自己并不怕打雷,而是不想让曹操知道自己有野心,因为刘备知道如果自己有野心,曹操会害怕的。曹操认为刘备怕打雷无所谓,只要能够保住性命就行。其实是英雄也罢,不是英雄也罢,在任何时候,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要求得自身的安全,如果自己性命都丢了,还谈什么英雄,还平什么天下。

境界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表现出自己有多聪明,有多能干,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喜欢我们的聪明和能干。这种时候,我们要善于保护自己,保全自己的实力。否则过于表现,别人会认为自己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相反,只要还有实力,就一定能够有出头的一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过于优秀未必是好事

我们都在追求完美,使自己完美,也使自己的企业完美。那么,什么是完美呢?完美是不是意味着没有缺点呢?不,适时地表露出你的缺点才是真正的完美。《左转》中记载:有一次齐景公抢造大台,闹得百姓苦不堪言。晏婴进言,齐景公同意后,他并不急着回家,而是赶到工地上,催促民工干活,稍有懈怠,他便用鞭子抽打。这时,齐景公的传令官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一听,齐声欢呼,好像获得大赦一般。

晏婴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把“贤民”留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也曾对他的行为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显示得过于聪明,即便是很优秀,也希望他能够收敛光芒,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遭遇灾祸,做到很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