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左手巴菲特右手彼得·林奇
11064800000010

第10章 股票篇(10)

如果分散化组合的投资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他的组合中必须有20只股票价格翻倍,或者其中的一只上涨2000%。现在,你认为哪种做法更简单?是找出一只价值可能翻倍的股票,还是找出20只价格可能翻倍的股票?答案是不用说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分散化投资者的一只股票下跌了一半,他的净资产仅下降0.5%。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第二种组合中,集中化投资者的财富将损失10%。

但是找出100只不太可能下跌一半的股票,和找出5只不太可能下跌一半的股票,还是哪种做法更简单?答案同样是不用说的。

总之,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量越多,投资越分散,组合收益率超过指数收益率的概率越小。相反,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量越少,投资越集中,组合收益率超过指数收益率的概率越大。

找到杰出的公司

一直以来,巴菲特有一套选择可投资公司的策略,他认为,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者智慧超群,它的内在价值将会逐步显示在它的股价上。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分析公司的经济状况以及评估它的管理状况上,而不是用于跟踪股价。

巴菲特发现,二流的公司真的不会有可预期的收入,一家原本经济状况就不好的公司更是如此,虽然或许会有一段有希望的时期,但是到最后,商业的残酷竞争还是会排除任何会增加公司价值的长期利益。

他也发现,事实上,一般的或二流的公司永远随波逐流,而股市看到其暗淡的未来,绝不会对该公司有热忱,所以说,那只是一家股票不值钱的公司。巴菲特还发现,即使该企业的市场价格逐渐接近预期的实质价值,投资人的获利仍旧不理想,因为所得只限制在实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此外,资本所得税也会吃掉获利,因为该公司原本的经济状况就不理想,继续持有只像是搭乘一艘无目的地的船。

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就很好地说明了他的观点。对于《华盛顿邮报》,巴菲特在1973年用973万美元购买了大约1727765股。他到今天仍持有那项投资,而它的现时价值将近13亿美元。对《华盛顿邮报》投资的24年时间,给了巴菲特一个将近18%的年累计回报率。

巴菲特承认在过去的四十年,即使他偶尔会用超出其实质价值的市场价格卖出持股,但他仍继续持有该项投资,因为那是个杰出的企业,也因为他知道要充分发挥累计的神奇效果,必须持有该项投资一段时间。

所以,对于集中投资者,我们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无数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管理者,找到真正杰出的公司。事实上,一个二流企业最有可能仍旧是二流的企业,而投资人的结果也可能是二流的。廉价购买带给投资人的好处会被二流企业的低收入侵蚀。巴菲特知道时间是杰出企业的好朋友,却是二流企业的诅咒。他也发现,一个杰出公司的经济状况是完全不同于那些二流公司的,如果能买到某家杰出公司,相对于二流公司的静态价值,杰出公司会有扩张价值,其扩张价值最终会使股市带动股票价格。因此杰出公司扩张价值现象所带来的结果是:如果该公司持续成长,无限期地持有投资就比撤出来更有意思。这会使投资人延后资本所得税的缴交直到某个遥远的日子,并且享受累计保留收益的成果。

这就是集中投资的核心:把你的投资集中在那些最有可能有杰出表现的公司上。

把你的赌注压在高几率事件上

作为一个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绝不轻举妄动。在没有出现好的机会时,他往往选择按兵不动。他常常用好几年的时间来关注某一家公司,有时甚至亲自前往考察公司的管理与经营状况,当考虑成熟之后,他所做的便是抓住机会,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大举买入,进行大量投资。

费舍对巴菲特的影响也反映在他的信仰中,即当你突然遇到一个大好机会时,唯一的理性反应就是进行大额投资。今天,巴菲特也坚信这种思想:“对于自己进行的每一项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投入自己投资于股票总值的至少10%。”

巴菲特说:“用盈利的概率乘以可能的盈利数额,再从中减去损失的概率与可能损失的数额的乘积。把可能损失数量的损失次数概率从可能盈利数量的盈利资数概率中除去。这就是我们一直想做的。”巴菲特坚持投资成功的前提是寻找到了概率估计的确定性。“我把确定性看得非常重……只要找到确定性,那些关于风险因素的所有考虑对我就无关大局了。你之所以会冒重大风险,是因为你没有考虑好确定性。但是,以其价值的一部分的价格来买入证券要冒风险。”

巴菲特判断股票投资输赢概率的高超技巧主要来自于他最大的爱好——打桥牌。他经常说:“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3个会打桥牌的人的话,我不介意永远坐牢。”

巴菲特认为打桥牌与股票投资的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打牌方法与投资策略是很相似的,因为你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接下来,随着事态的发展,在原来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信息。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根据当时你所有的信息,你认为自己有成功的机会,就去做它。但是,当你获得新的信息后,你应该随时调整你的行为方式或你的做事方法。”

从巴菲特打桥牌的爱好中,我们不难了解他的股票投资策略。巴菲特谈到桥牌时说:“这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式。因为每隔10分钟,你就得重新审视一下局势……桥牌就好像是在权衡赢得或损失的概率。你每时每刻都在做着这种计算。”

也许伟大的桥牌选手和证券分析师一样具有非常敏锐的判断能力,他们总是在计算着获胜的概率。同样,他们也都对一些难以捉摸的东西做出决策。

不过,巴菲特的“下大赌注”是建立在他对行情充分了解基础上的,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巴菲特说过:“慎重总是有好处的,因为没有谁能一下子就看清楚股市的真正走向。5分钟前还大幅上扬的股票,5分钟后立即狂跌的情况时有发生,你根本无法准确地判断出这个变化的转折点。所以,在进行任何大规模投资之前,必须先试探一下,心里有底后再逐渐加大投资。”只有在经过理性分析,对所要投资的股票做到心中有数,你才能一举投入大笔资金,否则将是非常危险的。

许多普通投资者往往在对股票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听信一些小道消息,认为赚大钱的机会到了,就将辛苦赚来的钱,甚至是借来的钱投到其他股票上,这种盲目的冒险往往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危机与不幸,是极不可取的。我们在学习巴菲特“下大赌注”的投资策略时,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前提,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分散于自己不了解的股票

巴菲特说:“分散化是保护无知的挡箭牌。如果你想要确定,相对于市场,不会有任何不利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就应该拥有市场上所有的股票。这并没有错。对那些不知道如何分析公司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完全正确。”

费舍也是著名的集中证券投资家,他总是说他宁愿投资于几家他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也不愿投资于众多他不了解的公司。费舍是在1929年股市崩溃以后不久开始他的投资咨询业务的。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多么至关重要:“我知道我对公司越了解,我的收益就越好。”

1958年,他在《普通股》一书中写道:“许多投资者,包括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你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他还说:“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那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它们了?我知道我想购买最好的股,不然我宁愿不买。”

如果投资人以为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企业就可以降低风险,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位投资人的了解其实都很有限,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很多家企业有完全的了解。他们对所投资的公司的营运现况并不熟悉,更别提能完全掌握这些公司的未来发展。

分散投资分散了风险,同时也铺摊了利益。在市场一味向好的时候,这是有些人所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新手,看到自己股票的平均收益才有5%多点,看到另外的基金收益有20%、40%,甚至更高,肯定会想:要是我持有那只股票该是多好啊。于是有人就会在所谓的长期跟踪后,在三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里,杀掉自己手里的,买上前段时间表现更好的,以此来赢取未来更大是收益。实质上,分散化投资如果持股太过复杂,失败的可能性会增加。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效果呢?往往会事与愿违,有这样一种想法的人是典型的贪婪。

控制股票持有的数量

巴菲特说:“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选5~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就足够了。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对你就毫无意义了。”

要简单回答“到底买多少种股票才算是集中持股”的问题,按巴菲特学派的人来说,其答案就是持股最多不超过15种。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集中投资于一只股票意义更大,资金少于100万的投资者,最好不要搞分散投资。如果投资者账户中只有几万元,但买了二十只股票,每只股票只买几百股,结果由于太分散,收益被亏损明显消耗。更主要的是,这么多股票,一个普通投资者根本照顾不过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研究3家公司和研究20家公司,其深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投资者介入太多的股票,势必对上市公司一知半解,而且在统计成本、设计组合时都会搞得很复杂。一般的投资者购买3——4只股票就完全可以了。在投资时,如果通过对公司的分析,确实认为这只股票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投资价值并能够带来较大的投资收益,筹码适当可以向这只股票集中。

在我们的投资操作中,“对投资略知一二”的投资者,最好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家公司上。

信奉传统的投资理念实际上只会增加投资风险,减少收益率。投资者如果能够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投资于少数几家你最了解,而且价格很合理、利润潜力很大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从目前的投资环境来看,从市场上挖掘到5——10家具备长期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是投资者最佳的投资组合。

§§§第七章 巴菲特教你“长线是金”

长期持有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投资应该是一项长期的行为,因为短期的交易意味着你正在玩一种失败者的游戏。短期交易的这些费用如果合计起来,包括税收和佣金,会给你的投资业绩造成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你要把买投票作为一个重大的购买行为,就像你不会在一年内买卖你的汽车、冰箱或电视机20次。

如果你频繁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断支付的佣金和其他费用是复合增长的。你今天花费的每1美元,如果你用来投资20年期9%年息的话,将变成56美元。也就是说,今天花费500美元,意味着你放弃了20年后的2800美元。

频繁的交易还意味着你支付的税款在增长,并且无论你每年支付多少,这些钱都不能为你在下一年提供复合收益。

巴菲特认为频繁交易对投资者没有多大好处,只是证券商多得利而已。

对于长期持有来说,交易的次数少,能使交易佣金等交易成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少。而短期持有、频繁买进卖出,交易佣金等交易成本累积起来将在投资总额中占较大的比重,相应的,会减少投资收益。

投资者交易次数越多,他所需要支付的佣金也就越多。这样,如果投资者想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他每笔投资的收益都应当比市场平均水平还要高出几个百分点,以弥补交易成本。比如,如果你想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8%,而预期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0%,同时,由于每笔投资的佣金和交易费用平均占交易金额的2%以上,那么,你每笔投资收益率要达到20%以上。

查尔斯·埃里斯研究证明:交易次数越频繁,投资收益越少。他的研究表明,资金周转率如果超过200%的投资者,除非其每笔交易都高出市场平均收益率几个百分点以上,否则他不可能达到股市平均收益水平。

让我们以一个事例来说明长期投资者和频繁交易的交易成本问题。

长期投资者老张是一个守旧的老古板,他只买很少几种股票并长期持有,而投资者老李是一个频繁进行交易的快枪手。

老张在5种股票上投资1万美元,共30年,年收益率9%,并且当卖出这笔投资时支付长期投资资本利得税15%。在此期间,老李以同样的收益率、同样数量的资金投资,但是他的投资组合一年周转两次,他的收益支付35%的短期资本利得税,并且余下部分用于再投资。我们假定他们暂时不用负担任何佣金。

30年后,老张拥有114万美元;与此同时,老李还不到他数量的一半,只有大约54万美元。由此你就能看到,你的资金在不用每年纳税的情况下,复合增长造成了巨大的差异,甚至可以不予理睬经纪人佣金。

但是现在来看,持有一只股票30年也许是不现实的。让我们再考虑一下,如果老张每5年卖出他的全部投资组合一次,每次都把投资收益再投资。在这个案例中,他投资结束时大约拥有96万美元,这比114万美元要少,但还是要比老李的54万美元要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