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紫云山事
11054700000077

第77章 本来需求

和莫小七一起回到警察局,又是笔录,又和莫小七喝喝茶,叙叙旧,搞到第二天八九点钟才回去。回到家,家中的两个女人说干就干,毫不含糊,正在联系门面,准备一边干淘宝,一边干实体店。于远看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自己也不擅长这些,就回到紫云谷,准备继续闭关。

虽说他现在已经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闭关,可他还是喜欢紫云谷,哪里实在清静。

于远进入“止息”状态之后,舌抵上腭,并将注意力放在上面,他感觉到舌头上的神经异常敏锐,像是有一股股气脉不断穿流其中。口中一阵阵芳香,清爽,气息直达脑门,又让他越来越清醒,于远喜欢这种状态,他一直保持着。

于远盘坐一天,这时,他想起来吃点东西,顺手拿起带来的桃子,在鼻前闻了闻,放入口中。在桃子的细胞壁被咬破的那一刻,桃汁流入于远的口中,他呆住了,不忍心、不奢望、不舍得轻易吃下去。

那滋味实在太美妙了,于远虽然不是一个“吃货”,但从这一刻开始,他明白了吃货的好处。正常人对食物的需求已不再是享受,而是简单的生理需求,这可能是人们舌尖退化的结果吧。在人不断的去享受各种美味的刺激的同时,人的味蕾也在不断退化,人的味觉神经也逐渐变的麻木,再好的美食在现代人的口中都是浪费了。

现在于远舌尖的味蕾被全部调动起来,每一个神经都享受着这种味觉的冲击,他不舍得继续咬下去,然而口中分泌的唾液越来越多,它们需要进一步的刺激。

于远想起为什么这么多有修为的人都是美食家,看来这和调动他们的味觉是有关系的。苏东坡还专门为自己的红烧肉提了一首《猪肉松》:“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人的需求是什么?在不断的追寻过程中,可能早已忘记了上天对人舌头的馈赠,让人可以体会世间的各种美味。原来最初的欲望,才是真正的欲望,最初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比如孔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中国人喜爱美食,能烹饪出各色佳品菜肴,这让老外望尘莫及。然而,现在人的欲望越来越多,执念越来也深,早忘记难得自在后对美食的品尝。

于远一点点将桃子吃完,肉汁碰触到舌尖,一直甜到心里,再反馈到口腔、鼻腔,那滋味是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他决定去和葛修叁聊聊这些。

见到葛修叁,于远开门见山的说道:“聊聊美食呗。”

“吆,看来你的舌头练出来了。”葛修叁说完,朝于远一个劲的“淫笑”,于远知道他这时一语双关。

“我就说你没一点正行,你说你这么大个人了,还老是惦记这舌头功夫,莫非你的老二已经退化,非要找舌头代替。”于远损了他一把。

葛修叁见没占着便宜,说道:“都一样厉害,一样厉害,说吧,你想知道什么?”

“先泡壶茶,以前喝茶都白瞎了茶叶了,现在尝尝到底是什么滋味。”于远的口腔不争气的分泌着唾液,抖动了一下喉结,咽了下去。

葛修叁一边泡茶,一边观察着于远,看到他喉结的变化,说道:“美食不单可以享受,可以充饥,在它吸引你流出的唾液,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对身体也很有帮助,俗话说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知道多宝贵了吧。”

茶泡好了,香气扑鼻,于远品了一口,在口中停留片刻,茶汤入口、齿颊余香、潺潺过喉、馨香沁入心扉。从清香到浓郁再到苦涩,接着体会到的是香醇,而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真是怨清香之难留,矜盛容之易阑。有这般美妙的体会之后,于远觉得,对美食的享受也是需要有一定的修为的。

“咋样?”葛修叁看于远咽下一口茶,说道。

“没有糟蹋。”于远一边说,一边还在回味。他接着说道:“看来我以后要做一个吃货了。”

“非也,非也,吃货一般是说没有节制的去吃,这样时间久了,还不是损坏了你的味觉神经。”

“哦?真是这样吗?”于远问道。

“人的本能只有两个,一个是“食”,一个是“性”,两者都是美好的事情,都是需要去享受的,怎么可以没有节制呢,否则,时间久了,世间的一切都满足不了你了。”

“我不明白的是“食”和“性”都是最基本的需求,为什么一个就冠冕堂皇,一个就难以启齿,都是需求嘛,为什么不一样的待遇?”于远说道,看着葛修叁。

“我又不是性学博士,你问我这个干吗。”葛修叁还装出一副清纯的模样。

“你当真不知道?”

“不知道,我觉得这两者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欲望嘛,干嘛遮遮掩掩,最早人类可不是这样的,可是随着所谓“文明”的发展,对人的禁锢越来越多,禁锢多了,人的想法也逐渐消亡,对自身需求的探知也就越来越少,更谈不上对本源的探知了。”葛修叁意味深长的说道。

“你是说对自身需求的禁锢就导致了人类思想的退步?”于远不敢相信这种理论。

“我也说不准是不是这样,因为我也是被禁锢了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放荡。”葛修叁撇了撇嘴,说道。

“那为什么佛家要持戒,要修苦行?”于远问道。

“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之前,他也曾持戒,修苦行,然而,用他自身的话说,“非道即舍”,也不承认这就是道啊。还是我们的师祖老子厉害,直接提出,道法自然,让一切顺应自然。也就是“堵”不如“梳”的道理。”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为什么我们认知的修佛的人都还在持戒呢?”于远还没有完全想明白。

“没有之前的持戒和修苦行,释迦牟尼是很难在最后悟道的,这算是必经阶段,但他们不是“道”,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来洗涤内心,放下自我,放下贪嗔痴三毒,如此之后才能达到“自如”的状态。”葛修叁解释说。

“那就是说,我们道家虽然没有那么多戒律,却通过其他办法达到“空灵”的状态,放下自我,从而体会到本来的需求,再重新认知,从而达到“自如”的状态?”于远想了一会,这样说道。

“算是吧,道家一方面强调道法自然,一方面也强调阴阳平衡。”葛修叁说。

“那道家所说的“采阴补阳”之术是否可靠?”于远顿了顿,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我不知道,没练过,据说是一定道理的,说的是男女通过****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要义是男性“交而不泄”,“数易女而莫数泻精”,在女性高潮后分泌的****能够增强男性的生命力,彭祖曾经说过:“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葛修叁眉飞色舞的讲着。

“看来你是轻车熟路了?”于远说道。

“惭愧、惭愧,虽这么说,也没见谁就当真通过这种方式炼成了,还是之前的那句话,不可纵欲,要有节制。”

“好吧”于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