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茶
倒茶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倒于茶杯;将茶杯紧凑排接,然后在每个杯子上一面倒一面走,使每个杯子能平均倒满,而不是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因为先倒出来的一部分都比较淡。如此才能使每个人都得到浓度平均、份量相当的茶。
另一种方式是倒入茶海,再分入各茶杯;这种方式可使茶汤浓淡均匀,也有助于茶末沉淀,将之滤留在茶海里,倒茶时,则不拘于必须巡回分注,茶汤就较不会滴洒桌面。同时,若个人的茶杯忘了放回或不便集中时也较方便倒茶。
倒茶时,如果茶壶出口(或内口蜂巢)被堵住,可用茶针通之,或稍为轻摇一下茶壶,即可顺利倾出。倒茶以八分满为宜,且应全部倒出,壶内不宜留有剩茶,以免过份浸泡茶叶。
倒入茶海时,有习惯把壶架于茶海上任其倾注者,这种方式确实是很便利,但如在较正式的场合上,不要使用这种上架式,还是比较得体。
倾壶注茶,尚须讲究自然。习惯用力强迫倒尽残汤的用意本无可厚非,但仍不宜使劲迫之,如此则有“牵强”之感。
不论哪种方式,均须讲究水束的细匀稳健,切勿哗啦直下,情趣尽失,不急不缓,掌握得法,则行云流水其间,有着无限的飘洒,亲自体验,如法者即见其趣。
奉茶
茶杯置于茶盘上奉茶最正式,且应以辈份大小,年龄长幼来区分顺序,主人的一杯要留在最后。
但一般工夫泡法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所以很少使用茶盘奉茶,而代以“手示”说“请”或俗语“来”。个人取杯时仍应注意礼节,譬如应待长辈先取杯、或待长辈端杯后其他人才可各自取杯,这皆是我们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明伦”之道的表现。
主人讲用茶时,客人应把握时机尽快品用,因茶汤温度一降则精华易散,所谓“茶无三拖”的用意即是。此时主人宜再冲入第二泡,使客人品好茶后,不必等候太久而能适时多啜几杯,则更能品出茶中奥妙。
品茶
品茗是品其色、香、味。观汤色之匀雅、寻茶香之扑鼻、尝滋味之韵喉是品茗的要领。
汤色有碧绿的幽雅、有金黄的高贵也有朱红的艳丽。茶香有纯朴的清香、有含羞的花香也有成熟的果香。滋味有圆滑的甘润、有刺激的苦涩也有深沉的醇厚。旋啜旋闻,寻香探味,只要有心品之,即能享得茶中乐,切勿一口咕噜直下,那就太辜负主人一片的美意了。
欣赏茶香,可举杯鼻前,待热气过后再寻之,如觉得涣散不凝,可啜上一口,含在嘴中,让茶香上扑,感应鼻腔,也是寻香佳法。再寻杯底留香,或摇晃一下杯子再寻杯底冷香,留香愈久则表品质愈高。继而回寻壶里茶香,更可感受阵阵飘香的自然幽雅。
品味时,啜入一口后,常由口吸气,带之滚动茶汤而出声,或是含于口中,用舌头舔而品之,前者啜而有声,讲求风味,后者啜而无声,注重意境,视个人喜好或可随君运用。
舌头对味觉的反应是舌尖部分对甜与硷,舌之两侧边缘对酸的感觉最灵敏,舌根则对苦味很敏感。
易位
第一泡由主人为宾友服务,是尽地主之谊。为使宾主尽欢并欣赏各人不同的茶艺,适时易换“主泡者”,既合乎礼节又可互为观摩欣赏,所以宾客应坦诚表示“代劳”。
“主泡”虽也是劳动的一种,但凡茶道中人却认为那是一种集动、静相仪的情趣,所以主人有时也不必太客气,给宾客也能领受泡茶的情趣。如此更可提升品茗气氛的浓厚感。
若仍以原茶叶继续冲泡,则从第五个步骤再开始,若须更新茶叶,则应从第一个步骤开始。如要另换别种茶,讲究的话还得另换一把壶。
茶余
摆完茶阵后,应将茶渣倒弃、剩水倒尽,并清理所有茶具,使其干净,置于通风无异味之处阴干,保持干燥。若附有“茶食”也应整理干净,如果把这些细节都留给或任由主人来收拾,是有点“不好意思”。
品尝后,再看看弃底(即茶渣),可察知采叶是否得当及茶菁的老嫩,发酵、焙火的情形……等。
一组家庭用茶具,通常配有四或六个茶杯。有些人在收拾整理时,会习惯先将杯子分放于茶船上,再以正确方位放回茶壶,轻轻一压,杯子自然一“翻”而“合”,就称之为“四方皆欢”,象征着你高兴我也快乐。
十、宜兴式茶具泡法
特色
宜兴式泡法是陆羽茶艺中心所整理以及提倡的一种新式泡法。
此种泡法融合各地的泡法,然后研究出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并自创适用的茶具,讲究用水的温度是其最大特色。特别必须附加说明的是,这种泡法较适合泡高级包种茶、轻火类的茶,焙火重的使用这套泡法,时间必须自己缩短。
赏茶
用来赏茶的器具叫茶荷,取其清新脱俗之意,宜兴式将以手抓茶的方式改进,而由茶罐直接倒茶人荷,荷亦具备了引茶入壶的功用。
温壶
以半壶热水将壶身温热后,倒于茶池。
置茶
将茶荷的茶叶倒入壶中,量为壶之1/2(标准四杯宜兴壶,约10克左右,是一两的1/4。)
温润泡
倒水入壶至满,盖上壶盖后立即倒掉,目的是让茶叶吸收温度和湿度,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时间越短越好。
温盅
温润泡的水倒入茶盅,将茶盅温热。
第一泡
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计时一分钟。
淋壶
淋壶并备洗杯水。
洗杯
将茶杯侧置于茶池中旋转,烫热后取出,置于茶盘中。
倒温盅水
将温盅的水倒掉。
干壶
将茶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沾去壶底水滴。
倒茶
将茶壶中浓度恰当之茶汤倒于茶
倒杯
再持茶盅倒入杯中达八分满。
去渣倒渣
去渣第一动作,先漂洗壶盖。挖茶渣入孔。
洗壶
冲水半壶以冲洗余渣。将余渣倒入池中。
拨出壶垫倒水
用渣匙拨出壶垫。倒掉池水。
还原
宜兴式自创茶车,各种茶具用完后,可收藏其中,甚至茶渣也可贮存。
注一:宜兴式泡法时间表
第一泡:1分钟。
第二泡:1分15秒。
第三泡;1分40秒。
第四泡:2分15秒。
注二:宜兴式泡法温度表
(1)绿茶类:70℃。
(2)清茶类(冻顶、文山、松析长青、白毫乌龙)80℃~85℃。
(3)铁观音:武夷茶类90℃~95℃。
十一、诏安式泡法
特色
诏安在福建省南端,濒徐阮溪西南,这类泡法在台湾十分流行。适合泡焙重火的茶,其特色在于用纸方巾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备茶具
壶放45°的位置,布巾摺叠整齐,纸巾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
诏安式泡茶之泥壶不用有过滤网,而用单孔壶,不能用牙签通流。因用的都是陈年茶,碎渣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纸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于桌上,请客人鉴赏。
热壶热盖
一般泡法,壶盖可以连绑壶身,诏安泡法不同,壶盖不用连绑壶身。
置茶
烫壶水倒掉后,盖放杯上,等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置茶时,流高耳低,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
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
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1/3,洗杯时变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入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利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道行如何,从洗杯动作来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计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分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
这种泡法在倒茶时应特别注意,轻斟慢倒,不缓不急,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较多,倒法也是巡弋倒法,茶流成滴即应停止。
诏安泡法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故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