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监公事,光宗时,知漳州,入为秘阁修撰。宁宗初,官焕章阁待制。后被人攻击为伪学,落职致仕。所著《晦庵先生文集》100卷,今存。
原文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那得清如许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赏析
这首哲理小诗以象征的手法,将读书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半亩方塘一鉴开”句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
“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更能引起读者的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
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自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绝妙佳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