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学习成功之路
10970500000017

第17章 语音的神奇(1)

本章分为三大部分,一谈谈为什么要学好语音,语音怎么个神奇法;二谈谈什么是语音;三谈谈怎么学语音。

(一)语音的神奇

如果说语音重要,听起来象老生常谈,用你说啊。但语音何止重要,应该说是神奇。不过人人都承认的语音的这种重要,在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眼里,就象绝大多数人谈论体育和健康。“你说得对,生命在于运动,可没时间啊。”这些人宁可弯腰驼背洗衣板胸身,宁可起早贪黑去赚那“放不开手的”钱而身体变糟,也不会抽出点时间运动运动。他们也羡慕运动的人,见了面就会说“老王你真潇洒,抽空我也跟你去运动。”如果你说:“现在就走!”那他们的脸肯定是吓得阵白阵红的,一万个理由去不了。

英语语音也是这样。语音重要,可咱就是不学。反正老师不要求,也不领着学,也不考核,学生们这方面绝无后顾之忧,所以也就一本正经地赶快“背单词”和抠语法去了,因为单词语法可是天天考啊。如同想健康和强健不运动不可能,想学好英语不学好语音,那是幻想。不过这么多人都不怎么学语音,以存在就是真理的理论,中国如此庞大的教和学的群体难道都错了吗?其实我们在第三章里谈论的内容,涉及到同样的现象,即存在高中毕业生这么大的全体学习了两千多课时但从应用角度看还差得太多的事实。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错了和还在错着,说明总存在或多数人都做的事情未必都对。而轻视或忽视语音,是学不好英语的极大一部分根源。这是个非同小可的结论,但一定有人不喜欢或不同意这样的结论。那我们就更有必要谈谈这语音是如何的重要和神奇。

1.交流

这是个最显而易见的现象。语言是有声的,除了盲文我们不承认纸张上的油墨是语言,我们把它们称为文字,充其量我们把它说成是书面语言。张嘴说话是我们人类最动人的能力和最简易而有效率的交流手段,它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须,也是我们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舌头能感知,舌头能中伤,舌头能歌颂,舌头和美貌一样,也能倾国倾城。用一百万买你的舌头你干吗?

就是这样一种无限的价值,为什么到了学习外语的时候就把它扔了哪?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英语的时候也许忘记了学习英语的文化涵义,忘记了我们是在接近一种动人心魄的声音美,忘记了我们本想要通过这种美来了解、理解和感知世界,忘记了我们是要进入到占人类很大一部分群体的一种文化中来,并在这种美中与其互动。不注重语音甚至根本上轻视语音,就好象是十分残忍却有时候是在不知中,把他人或自己阉割。

想来令人心颤和哀伤,但还有无数人在这样做。你不学好音而一张嘴就创造发音,别人怎么能懂你哪?我们许多学英语的人在张嘴创造发音的时候,或一本正经,或全然认真,或无所谓,或根本不晓得,把个莎士比亚使用过的语言亵渎和蹂躏地不成样子。可别人听不懂你的话就不知道你的意思,你哑巴英语的几千课时白费了;且你不但不能表达你自己,还耽误别人的工夫和让别人为你着急。

对于学习者来说,英语说话的能力,可以分为语音的地道性和张口就来想表达什么就可以说出来什么的能力。这两样都具备的,我们中国人里极其稀少。尽管我们不应当求全责备,但在些大的、庄重的或其它公开场合,比如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人们有时候也会犯点错误。

语音的发音正确是通过多听,并以学习的方式听,也就是反复认真模仿而得到的。多听和模仿的初期,我们当然并无想表达什么就张口能来的能力,我们能的只是学习到了课本或他人教我们的这些话。张口就来的说话,当然要比给你段英文文字让你读要难,因为拌着文字我们或许至少可以读对几个词;而想要随意表达什么,该如何说才正确包括行文和其语音,却因为我们从未听过,未学过,也就根本不知。其实就算把行文放到你眼前,没受到正确发音训练的,甭说生词不知道嘴该怎么张舌应哪里放,就是所谓熟词定是以为张放正确,却错误百出。

所以另一个道理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就是想要有张口就来的说话能力,你得,而且只能多学现成的话。而对初级和中级的你,最有效果和效率的学习英语话语,还是学习好教材上的有配音的课文。因为好教材上的课文不仅让你学到了英语话语连同其地道语音,还在其中给了你许多东西,包括我讲过的,如语言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和你作为外国人在今后可能与语言国文化进行交往时可能出现之各种场景。好教材还科学性地注意到了让你如何有效地学好当前这句话,表现为它有解释,有对前面内容的复习照应,有句中和整篇课文中新词汇和新语言表达法的出现量和其比率问题。等等等等,这些都是非好教材的其它任何书籍和文章等所不具备的。

用好教材,大量模仿现成的话的道理为许多学习英语的人所不知。我们只有多听,多模仿,多消化,多学会,多积累这些现成话,使得它们成为了自己的语言,才会最有效率地使我们向着能用英语说话,也就是向着想说什么张口就能来的方向趋进。对这些现成的话语听多了,极其熟悉了,学好了,是自己的了,我们也就会听和能说了。所以所有的英文话都是我们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整个吞进来,用的时候整个吐出去的,绝对不是我们在心里用所谓单词和语法组织编造出去的!说得夸张点,哪怕是个“哦”,也是我们作为句子,在某个有血有肉有上下文的场景中学来的。实际使用的语言中不存在“造句”,更不存在你作为一个初学者或中级学者没听过没学过所“制造”出来的新句子。你的任何“新作”几乎必然全是别人不懂的错误。诚然语言是变化的,有些表达消亡,有些则新生,但它是个渐进过程,而对你这个学习英语的人来说,你只有照样学和守规矩的份,没有任何“新变”的可能和余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那些“背单词”和抠语法的错误。学习英语不用背,非要背点什么,就背文章吧,但必须是在发音地道的前提下!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能说口语音地道的英语会是什么样吧,你不觉得这太令人神往吗?所有用流畅英语进行表达的集合,就象一个美妙的海洋。那是个无数思维构成的海洋,那是个知识库的海洋,是个理解、感知和交流的海洋,也是一个美妙神奇和享受的海洋。而我们通常所抱有的对你能操口流畅英语的羡慕,照你接触、进入和分享这个海洋只是个非常肤皮潦草的表面。它的深层含义绝非不进入和无法进入这个海洋的人所能想象。它的意义我们在第一章里有所探讨,在于它让你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多维的世界;且你不仅获得,而且给与。进入了一个平台和一个世界,不是多得到一份成为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这就象我说过,有两条腿的你,绝不是原有一条腿上再增加一条的问题。多了这条腿,你感到自己能飞;而多得到了一个世界,也不是你就仅仅有了两个世界,而是你会感到自己至少可“世上走三回”。

交流的另一种形式是别人说你来听。可你学习英语的时候不学习语音,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发音,你以为英语是你脑子里创造出来的某种音。你的头脑这台计算机,从未储备正确发音以资对照,而是储存着你自己创造的错误发音,并且把它们作为基准,来杜衡检测新发生的信息,所以你听不懂别人的正确发音。

诚然我们为了交流所做的听说读写,都是重要的,有的时候也几乎是不能互相代替或代替起来很难的。但语音所涉及的听和说比照写和译可以认为是更重要的,是第一位的。人类的语言先于文字不知道早了多少年,而现代多数普通人每天所写,通常要比说少得多。人们每日个人生活的所谓小圈子,可能要和家人亲朋同事和其他人说许多话,很多人还大量听电视里的话。而“大圈子”哪,尽管也许他们要事先写稿,但从毛泽东的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林肯的葛第斯堡讲话;从丘吉尔的铁幕悬空,到肯尼迪的就职表白,再到马丁的一个梦想,我们都是用耳来聆听这些大人物的用嘴说。或许那些不怎么光彩的讲话如希特勒的讲演和日本天皇二战投降诏书我们可以少提;而上面那些正面大人物的话语中,有些表述极其震荡和深刻:

美国总统林肯定性政府应是:"……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 .”(…… 由人民组成的,受人民所支持的,和为人民的政府……。)

英国首相丘吉尔看到东西方之间有道铁幕:"From Stettin in the Baltic to Trieste in the Adriatic an iron curtain has descended across the Continent."(从波罗的海的斯得钦,到亚得里亚海的垂爱斯特,一道铁幕横贯欧洲。)

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告戒美国人:"......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别问国家为你能做什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美国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个梦想:"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我有个梦想,总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寓予其信仰以真正涵义:“我们认为人人生来平等是天赋真理。”)

但现在你英语语音不行,根本听不懂。你遭罪又苦用功的几千课时不知是展翼而飞到了哪里。我猜你这时候比伍子胥还要难受。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为的是过不了关,而你仅仅是因为别人的舌头一绕,便成了摸不着丈二和尚头脑的傻子。

语音不好根本听不懂别人说什么,比自己说别人听不懂你还要糟。因为尽管你发音不好满嘴错误,但如果对方水平高,有时候可以辨别和猜测出你想说什么。但别人说你听不懂的时候,那可是干迸不懂,一点没着。所谓能懂个基本大要是十足的自欺欺人。我说过语言只有懂和不懂,没有中间态。如对方说:

Please pass me the saucer.(请把小碟给我。)

他是想要你把小碟子递给他。但你如听成是:

Please pass me the sauce.(请把盐递给我。)

而把盐给了对方,这算基本能听得懂的价值吗?你能说因为你听出来对方是想要什么东西,而算自己基本大要懂得了而过得去?再如,对方说:

I've got my pal at the door pointing a revolver at you from behind.(我朋友正在门口用枪指着你的后脑勺。)

如果你宣布:我听出对方说有个什么东西在门口,那你这个“基本听懂”有任何意义吗,脑袋掉了不分基本不基本。

一个听不懂语言而遭遇麻烦的例子发生在法国相当棒的喜剧电影“虎口脱险”中,一位法国飞行员装成德国人却听不懂餐桌上的简单德语而遭怀疑被捕。也有故事说有过战争期间向敌后派遣小股特殊人员前,人们要对他们进行敌对国语言的最最短期和最最强化的训练,而学员们个个学得都好。这是种生死训练,学不好的话,到了那边不管是你听不懂别人的话还是别人听不懂你的话,都极端危险,而且还可能殃及同事。

还有故事说冷战期间苏联为了训练派向美国的高级间谍,不惜在国内某秘密地点仿建一对方城镇而让自己的被训人员在这里生活好多年。而多年训练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让间谍学得一口绝对地道的美国话。所以不仅是教官,任何在这所小镇生活的人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随时纠正被训人员的英语。这样,一个以假乱真的生活于美国某小城镇的人就被制造了出来。他对“自己的家乡”了如指掌,语言则更是无懈可击,俚语熟语脏话俏皮话无所不能。

即便我们不是语言学家的普通人,都可轻易听出某人的口音;那任何对上面的间谍的口音的怀疑,都可能葬送这位间谍,连同其巨额培养费。这两个例子让我们好好体会语音正确的“要命性”。

而虽然谈不上要命,语音关系到人生成功与否的例子在获得196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中表现地淋漓致尽。该片描写英国一个讲着惨不忍睹英语的街头卖花女,在名了不起又严厉的语音学教授的规范下,如何可笑、受气、遭罪、艰苦、科学和最终柳岸花明般学到了极其标准美丽的话语而成功的故事。看该片当是每一个想学好英语的人的必修课;并且片中还有若干首世界级着名的英语歌曲如“我能跳一整夜”(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和“在你住的街道上”(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还有“把我准时送教堂”(Get Me To The Church On Time)等可供欣赏和学习。顺便说一声,把英语和音乐相结合地学习,便是把语言与艺术相结合,是种美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