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学篇)
10940900000007

第7章 智慧分享(6)

人如果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根据课堂“剧情”的需要,给每个学生都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并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如:个体活动、同桌活动、四人小组活动、分组活动、全班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尽情发挥,努力尝试担任各种角色,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如:问路、看病、购物、郊游、俱乐部活动等等,无一不是课堂活动的内容。只要教师努力把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无形之中便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步入英语学习。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让英语融入生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电话、网络、广告牌、食品包装等处处可以看到英语。因此,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要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使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如学习Myname’sGina.这一单元时,可让学生用英语设计一张schoolIDcard(学生证),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学校、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并能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中反复使用;学习Thisismysister.这一内容时,可布置“带家庭照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你的家人”这样的口语作业;学了比较好的语段、课文等,可通过“看谁说得好”的比赛方式,以录音带的形式交作业;学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文章时,还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其他信息;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英语名言和谚语、制作英语书签、根据班级英语程度,让孩子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小报等等。这些生活化的作业,学生特别感兴趣,因而会全身心投入,想方设法查资料、绘图、设计策划,乐此不疲。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应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让我们的英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生物教学的几种教法

宁红梅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动用探究模式,分组实验,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课标精神,我就对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采取的以下几种教法与各位老师分享:

1.探究式教法

探究实验是生物学科中重要一部分,也是课标的重要主题之一,在每册书中都有大量的探究实验,从而看出其重要性。探究实验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创新意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如“探究黄粉虫对光照的影响”,老师先引导学生了解黄粉虫的生活习性(通过课本的资料),后分组探究学习,(提示: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如:提出问题能提哪些:(要求学生所提的问题要具体明了),光会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黄粉虫喜欢阴暗的环境吗?黄粉虫的生活受光照的影响吗?等等,学生们展开讨论提问题,并根据自己小组的问题进一步去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在制订计划中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得出结论后各小组表达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论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和鼓励,这种教法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长期进行探究实验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甚至影响到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存能力,更会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把探究实验的教学进行得更好。

2.分组实验的教法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作为教师充分发挥好实验室的功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进行实验前教师充分认真备课,及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材料等。如:“种子的结构”(老师提前将准备好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放在实验台上),教师将试验中注意的问题交代清楚,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课本的实验步骤,开始解剖种子,在认识种子结构学习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观察学习种子结构中有时会提出一些问题,我先让他们小组自己讨论,再不行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一块解决,最后实在解决不了那就老师讲解,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优等生的潜力,使他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快乐的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3.讨论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几乎在课本的每一节里都有“分析与讨论”(要么是大量的文字,要么是图形或图片)。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次他们的讨论很激烈,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也会吸引我参与进去,一块和他们讨论学习,讨论中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生们讨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被生产者吸收,可怎样能把三者与大气联系起来,表示物质循环这可就把他们难坏了。我在巡视指导时及时给学生提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有的小组能写出来,有的小组很迷茫,这时让写出来的小组在黑板写出,老师及时评价。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有成就感,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们越来越爱学生物学科。

4.多媒体教法

课本中有时安排内容多,有时抽象难理解,就需要借助动画效果,使学生来接受所学的知识。如“传粉和受精”就可采用动画效果使学生清晰明了学会本节课的知识。再比如:“生物的多样性”,里面有大量的图文资料,我结合课本的内容搜集相关更多的资料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标出最震撼心灵的几组数据,与学生共同分析,利用真实且醒目的图片,让学生更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完这节课我和学生心里都沉甸甸的。这时联系到近几年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都与我们人类破坏环境密不可分,学生明白环境恶化导致的后果将是什么?心里有了危机感,并且能从自身做起。

我在这十几年的教学摸索出许多教法,不同的内容适于不同的教法,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着。

应用了一句俗话:“活到老学到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这次研修为契机,不断学习,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当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

以《印度》为例,浅谈高效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邹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思想的渗透,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中展开,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更大效益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广大教师热切的追求。而高效课堂如何实施是我们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下面我就以《印度》第一课时为例,谈谈在高效课堂初步实施阶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课堂

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有充足的准备,一堂课成功与否,与课前准备密切相关,我认为课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就是备好课,备课的表现形式是写教案,但又不是单纯的写教案,而必须是精心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这就需要花大气力去钻研教材,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所教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对于较难理解分析的问题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1.分解课程标准,确立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上课的指向标,教学目标制定的必须准确合理,依据有所偏离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谈不上有效课堂就更不用说高效课堂了。高效教学应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所有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完全依据课程标准。只有对课程标准相关语句反复推敲,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印度》第一课时为例,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课标分解

(1)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平——知道:说出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知识方面理解水平——理解:说明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能力方面操作水平——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用气候直方图和风向图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2)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经历水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印度的气候直方图和风向图,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应水平体会控制人口增长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领悟水平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准确把握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要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下面我就以《印度》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设计。

(1)高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营造学生“乐学型”课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让学生“乐学”。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展示纱丽的图片并配上印度音乐,提出疑问——穿纱丽不冷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绚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下的无序状态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用疑问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并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伏笔。

(2)高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营造学生“能学型”课堂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以前我对这句话非常不理解。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无道理,学生教不好,可能是因为教学活动设计得不好,学生想学也听不懂。听不懂怎能达到高效。要想让学生听得懂——“能学”,必须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融入其中,不能让他们望而兴叹,无能为力。让学生“能学”的方式很多,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置符合学情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

(3)高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营造学生“学会型”课堂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学会了什么。一堂课教师情绪激昂,学生回答踊跃,热热闹闹下来,一问学生,什么都不知道,显然没有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会”呢?有人说“你告诉学生,学生可能会忘记;你给学生看,学生可能会记不住;你让学生做,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因此,教师只有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4)高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营造学生“会学型”课堂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如在关于印度位置的教学中,我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贴国家,描纬线,填海洋就完成了这部分教学,而是将这三个小活动与“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亚洲南部,南邻印度洋,海陆兼备”、“地跨热带、北温带”进行连线,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观察周围国家、观察纬线、邻近海洋可以得知某一区域的位置。

如在关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原因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列举了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并提出疑问,是什么导致了印度水旱灾害的频发。这样让学生学会从哪方面进行分析。

二、以及时的课中反馈调整教学活动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很多,除了有效的课前准备外,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这里我重点说一下课堂学情反馈和课堂评价。

教师毕竟不是学生,不可能完全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再充分的备课,也不可能保证课堂教学完全按照预设结果进行。所以,教师必须对课堂学情进行及时反馈。如问题设置过大过难,学生跳一跳够不着,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如准备详讲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可以少讲或不讲。如在讲授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尽管我将问题进行了分解,但学生仍不能明白,这时我采取了先教师举例说明,再由优等生说明,最后由后进生说明。采用这种难理解问题由“师教生”到由“生教生”,逐步达到较高的参与度,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高效课堂在于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及时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保障学生的高度参与。课堂评价也是一门学问,评价不能太过单一,单一的“好”、“不错”、“你真棒”未免千篇一律,不能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我觉得可以加入教师的肢体语言,并根据回答进行评价。如面对印度抵御水旱灾害的措施时,我的评价是“我替印度人民谢谢你的献计献策”,在拓展延伸我国西南五省份干旱的原因时,我对回答较完整同学的评价是“看来你真是块当气象学家的好材料”。

三、以认真的课后反思完善高效课堂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尤其是高效课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完善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学设计是课前依据教师经验准备,课上学生对课堂设计有了直观反映,哪些易于理解,哪些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都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时是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的最佳时机。同时也可对课堂的闪光点进行总结,继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