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洞的消失
10909100000004

第4章 洞去 (2)

岩洞之事在摄协传开,大家做着各种推测,但每一种推测都不能让别人满意。石壁不是南瓜,南瓜想切一个洞再补上很容易,石壁是不可能的。只有超常规的力量才能做到。外星人吗?似乎也难以令人信服。多少年过去了,关于外星人研究都没有实际性的进展。说白了,还是自然本身所为。

带着照片,老费和小山艾超去到地质研究所。专家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有照片为证,还是引发了他们极大的兴趣。两个专家随老费他们3人去往沱巴现场。博士说老费一切正常,老伴总是不放心。她猜想,老费不是受到刺激至少也中了什么邪,她要随同老费前往,老费没答应。老费前脚一走,老伴后脚就跟上了。

大雨过后是大晴。在这个初夏季节,沱巴河两岸生机盎然。专家站在老费他们拍摄照片的地方,反复眺望对岸。专家当然看不出异样。照片是真实的,包括那刚刚消失的岩洞。专家眉头紧锁。专家说,如果真的石壁张开一个口,必须有很大的能量支持,它的周边理论上应该受到挤压或者破坏。

他们去沱巴村访问,在村口见到了一伙村民。他们也正在议论岩洞,然后七嘴八舌地给专家讲述了岩洞来去的经过。专家随村民去察看公路上的那个地洞。洞底因为积过水,现在变得泥泞不堪。最后专家对村长说,你们家家户户挖地洞可能是无稽之谈。村长说,那么岩洞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说,总有一天会搞清楚的。

专家在沱巴叫了几个撑船人,一行人渡过河去到对岸。经过绕道,他们站在石壁顶上。石壁顶上是山,有茂密的低矮树木。专家仔细检查后没有发现地裂或别的异常情况。张开不易,合上更难。在这一张一合的过程中,没有一丝痕迹,同样不可思议。林子里露着一些岩石,专家敲了敲,岩石发出脆响。接着他们下到山脚,船工在专家建议下船紧挨石壁航行。到了岩洞出现过的地方,他们都抬头仰望。石壁如一面墙,无一丝一缝。当专家的小铁锤敲打石壁时,叮叮当当响。

专家没有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无从下。所谓海市蜃楼也是不可能的。专家对村民说,你们防范地质灾害是应该的,但也不能搞得人人自危。村民对专家到来比较失望。村长说,你们城里又没有地陷,又没发生奇怪的事,你当然说话轻松喽。

老费的老伴没有渡河,她在认真地倾听河边的村民讲述。有如此多的人证明,她终于相信老费没有受刺激也没中邪。

专家对岩洞的研究工作无从下手,几天之后就不再提起,也没有纳入研究课题,一个月后就开始淡忘。

老费是无法忘记的,他的学生也无法忘记。一切亲眼所见的事物,无论如何也忘记不了。他去玫瑰晚报,提供了照片。记者打电话去地质研究所,得到的答复是他们也弄不明白。没有专家权威的解释,报社是不会理会的。如果这样一篇没有专家解疑、甚至不能确切地认定其真实性的报道刊登在报上,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老伴天天帮助老费,劝他放弃那所谓的“奇异现象”,效果并不明显。几乎每天,老费不是看晒出来的照片,就看已经放入了电脑中的照片。在电脑里他可以把照片无限放大,直到完全失真。无限放大后的照片局部内容丰富多彩,你凝视它,图案就可以成为任何你想像的东西,甚至超过你的想像。岩洞有秘密,沱巴有秘密。老费给两个学生打了电话,交流着看法。小山和艾超分别在群众艺术馆、工商银行上班。但打沱巴回来亲眼见证了岩洞的来去后,就请假在家。他俩不约而同地像老费一样,对这件不可理解的事情感到不可思议,并给出了众多假定性结论。他们都不是学地质的,知识非常有限。但他们都上书店买回许多专业书籍,上网搜索相关知识或者案例。在几天学到的有限知识里,都无法解释这个奇怪现象,也找不到类似案例。他们搜索到与岩洞无关的几个“消失”的报道大致为:

1,“湖北恩施池塘8万吨蓄水离奇消失 多年罕见”―― 村民们说,平时池塘水面与地面平齐,常年不干,水色碧绿,蓄水量约8万立方米。4月26日早上7时许,平静的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声,不到5小时,一池碧水全部消失,现出黑色淤泥。一陈姓村民只身下塘,捉得两条10多公斤重的大鱼,但塘中并未见大量鱼儿。据《白果乡志》记载,这种现象自全国解放以来出现过3次,时间分别是在1949年、1976年和1989年。

2,“智利大湖突然神秘消失 湖底出现可疑裂缝”

3,“科学家发现智利冰湖神秘消失又重现的原因”

4,“外星人盗水?俄罗斯湖水一夜间神秘消失”

小山想起来了,关于湖水神秘消失的现象不止上面这些案例,在广西某地也有过湖水去又来的事情发生。以上这些湖水消失现象科学家都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都属自然现象。可是,石壁岩洞的突然来去,如何解释?

可以肯定地说,沱巴河石壁岩洞现象史无前例,没有一个参照。

小山艾超都在自己的博客里记录了亲眼所见,还附了所有的照片,供网友们分析比对。反响是十分强烈的,一天之内就有了几百个跟贴。众多网友收藏或转载,消息像洪水一样四下漫开。网友的观点主要分成三大派,一是认为不可能,一是认为是可能的,但需要科学家的论证。持第二个观点的人,不怀疑照片的真实性,而怀疑岩洞的真实性。他们认为,那不是岩洞,可能是因为光线和别的物体共同制造了岩洞。第三种观点更相信岩洞的真实性,就像一部分人深信UFO的存在。认为不可能的人,就不太关注这一事件。另外两种观点的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都在期待着最能服人的结论。

按照年初计划,那个摄影研讨会就如期召开,但是这次会议走了调。老费以及他的两个学生把沱巴之行的所有照片带了来,照片都通过投影机投射到银幕上。大家都对沱巴的自然风光之美感到惊奇,可是很快地他们的兴趣就停在了岩洞照片上。老费这次主持召开研讨会的目的也是想让大家讨论岩洞的神秘来去。参加研讨会的摄影家来的不少,因为是老费主持的,要是别的副主席,可能来的就少。许多人对别的副主席不服,无论是水平还是做人,别的副主席都不能服众。在玫瑰市,摄影家协会的人际关系是最复杂的,也许是会员太多吧,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他们都希望老费当主席,可是老费不答应,老费没有官瘾。老费现在在单位上属于半退休状态,他在建设局,如果他有官瘾早就当局长了。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业务单位,那人业务上一拔尖就被提拔当官,一当官业务就荒废了。当官的越来越多,业务尖子就越来越少。

摄影家们和网友一样观点分成三派,不,应该说是四派,前三派和网友是一样的,第四派则是说不清楚。这派人其实是没有观点的,因为他们认为哪一派都有道理。争来争去,讨论来讨论去,不过是纸上谈兵,时间一分一秒一小时一小时过去了,未能得到任何结论。老费当然知道,就是全市人民参加讨论都不会有结果的,他要的是这种讨论的过程,要的是人们对他亲眼所见事件的重视,以及对他本人的尊重。听着大家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老费心里略感舒服。这些天来,可把他憋坏了,在家里,没人跟他讨论争论。儿子在国外生活,老伴又除了劝说安慰,总是顺着他的观点,没有交锋的场面,就是死水一潭。在这些日子里,老费的思考和追问日夜相连,白天是清醒的思维,晚上则以梦境替代。人体爆炸、山体垮塌、沱巴河水断流等不好的梦时常出现在他的追问之中。

研讨会的第二天早上,老伴买菜碰上6号楼的肖鹏。肖说,老费瘦了许多,精神也好像很差,莫不是被那破岩洞弄的吧?劝劝老费,让他别费神了,好端端的费那神干吗?首先真不真且不说,就算是真有那么一回事,不是有科学家吗?你是摄影名家,一心一意弄你的摄影不就完了吗?老伴回家仔细一看,可不是吗?老费瘦成这样了,怎么就没发现呢!还是那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老伴拿来电子称,让老费站上去,一称,体重减了3公斤。

不行,你这样下去会弄成大病的。

正在此时,老伴接到小山太太打来电话,说,这可怎么办呢?小山成天茶饭不香,精神状态极差,有时甚至爱说胡话。

老伴说,老费不也一样吗!那艾超呢?

艾太太也来过电话了,情况都差不多。小山太太说。

三位太太商量着把三位先生送到职工疗养院。这个疗养院早已商业化了,不管你是不是职工,是不是真的需要疗养,只要交钱,你就可以住进来。疗养院的是不错的,坐落在玫瑰市东南,离市区15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还有操着动听国语的护士小姐。玫瑰市以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大享都爱来疗养,准确说是来度假。别的不说,你就是跟这些年轻漂亮态度和蔼服务质量高的护士小姐说说话,你的心情也会好起来。

老费和两个学生的房间相连。从沱巴回来后,3人还没有单独地好好地坐下来过。能在这么一个清静之地相聚,当然是很不错的选择。疗养院方面得知老费是著名摄影家,就给了些特别关照。院长一直有个想法,希望能有人好好地为疗养院拍一组好照片,以当广告之用。老费他们的3位太太认为主意很好,只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开,特别引到他们酷爱的摄影上,就会把那个岩洞淡化。只有淡化和忘记才是最好的拯救办法。

老费他们答应下来。他们在偌大的疗养院里边走边拍。但是挂在他们嘴上的仍然是沱巴河上那个岩洞。疗养院里以及它的外围有大大小小的山,山上的生根石呈现出各种形状。比如门,比如马,比如小洞。整个疗养院是不需要假山的。绿草,湖水,人工小溪,还有真的山,构成了疗养院的美。

你看,那里有一个岩洞。老费指着湖对岸的石壁说。

小山和艾超左看右看,却没看到洞。但是他们相信费老师是不会瞎说的。于是他们举起相机对准老费目光停留着的那块石壁,一连拍了数张。调出数码相机记录的照片时,除了石壁,却什么也没有。

岩洞消失了,很快很神秘。老费说。

也许就在老费叫喊的那零点零几秒,岩洞完成了它的出现与消失。小山和艾超说。

走过一段路,小山眼前也出现了岩洞的出现与消失,接着就是艾超。艾超指着五百米开外的石山说,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岩洞。老费和小山聚焦双眼却找不到岩洞的身影。他们都拍了照片,老费和小山的照片里没有岩洞。艾超坚持说,他的照片里有,可是老费和小山怎么也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