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SARS之后,炸开中国上空沉闷阴云的一声惊雷!这将是WT0之后,展示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一面旗帜! 我国首批航天员候选者共14人,全部是万里挑一的空军精英,现役歼击机飞行员。在中国,数百名军人中,才选拔一名空军;数百名空军中,才选拔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数百名战斗机飞行员中,才选拔一名航天员候选人。航天员的身体无比金贵,专门的食谱规定就达8页之多!其保健之严格,不亚于一国总统。
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市场到工厂、从工厂到牧场的层层选拔,并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学的检验,认定蒙牛牛奶符合航天员专用标准,最终,蒙牛牛奶从众多品牌的牛奶中脱颖而出,2003年4月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
然而,一个限制性条件,使这一认证成为一个不能说出的秘密:在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顺利返回地面之前,不得对外宣传。
自此,“航天员专用牛奶”隐姓埋名,开始了默默的“服役”。飞天成功后的“航天员专用牛奶告知行动”是个巨型策划。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蒙牛决定一鼓作气,打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神舟”五号一落地,四十家核心城市的路牌广告齐刷刷推出,一万家超市惊暴航天人形象,数十家电视台播出30秒长幅广告,数百家报纸自发报道,此外,还要给若干座大楼包上红绸!街上有画,报上有文,店里有像,家里有声……海陆空“三军”齐动,制造它一个万马奔腾的大场面,打一场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
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为什么要养三千?因为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人外有人。蒙牛向全国广告界借“眼睛”。
6月下旬到7月上旬,向全国知名广告公司及知名策划人分别发出《方案征集书》。征集书阐明,“航天员专用牛奶”告知方案共分四个单元:1.电视广告创意方案;2.户外广告推广方案及终端POP创意方案;3.大型活动策划方案;4.新闻报道推广方案。每个单元都将选择一家优胜者作为合作伙伴。不排斥一个合作伙伴同时执行两个单元的情况,也不排斥两个合作伙伴一起执行同一单元的情况。
到7月中旬,应征公司已达31家。根据应征公司的实力及提案质量,最终选定15家公司入围比稿。
为了确保公正、确保质量、确保不漏掉“千里马”,“伯乐”的选择也颇费心思:12位评委中,公司领导及市场负责人占了6席,其余6席全部为外聘专家--IBM品牌咨询专家3位,仁慧特乳业专家l位,内蒙古广告专家2位。
7月下旬,连续3天的比稿开始了。上海人,北京人,四川人,台湾人……南腔北调,奇思妙想……各路英雄齐聚“乳都”,果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意见很高明,但太高了,例如主题为“太空奶”,载体是“嫦娥奔月”。大家欣赏创意者的想像力,但是担心这一诉求的亲和力。牛奶就是牛奶,地球牛产的,地球人用的,“太空奶”是个空概念,弄不好,吃不着羊肉还惹一身骚:媒体说你是“概念炒作”。
有的意见很直白,但太白了,广告画面只有“航天员专用牛奶”单一话语,其余一字不着。是的,诉求点越集中越好,越简单越好,这是常理。但月亮如果不肯与太阳牵手,那它就是黑漆一团。
有的方案一度让大家动心,飞艇、征歌、宣言,既有参与性,又有轰动性。但是,其安全性和偏离性令大家心存疑虑。与其说这是一次方案比稿会,不如说这是一次英才招募会。四个单元的比稿选出来了,却不以任何一个为定稿,而是将群英聚集一堂,分别成立影视组、新闻组、户外广告组、媒介规划组、危机管理组等,创作、创作、再创作……背靠背,脸对脸。头脑风暴。日升日落。争论,时钟划过午夜;创意,“金鸡”报过黎明……一个个点子被“消灭”了,一簇簇火花又喷射了。
策划人孙先红鼓励大家:一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渺小,而另一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伟大--航天员专用牛奶告知行动就是这样。
工作环境是简陋的。一会儿在车上,一会儿在街上,一会儿在超市里,一会儿在宾馆里,随处都可能变成战场。只有计算机是最不简陋的--有的专家千里迢迢随身带来了。最先进的台式机。
有位台湾同胞每四小时就要打一次药,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但他愣是不露声色,每天和别人一样早起,一样晚睡,一直隐蔽到最后。谜底暴露那天,瞧着他消瘦的身体、蜡黄的脸,大家真是感慨万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创意人的生存方式。
“你是泥,我是泥,打烂你,打烂我,和在一起,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这就是创意集体的升华模式。
户外广告第一版:
绿色背景。
身着银色宇航服的消费者,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颈周对接头盔的金属圆槽清晰锃亮,胸前露出半截头盔。右臂曲举似宣誓状,臂弯竖着一袋蒙牛牛奶,收手处,两行天蓝色大字赫然斜行:“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斜行文下,蓝底反白的“标签文”借机诉说: “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左上角,航天员专用产品图标遥相呼应,像一轮镶了蓝边的月亮,挂在天边……
这一版计划在第一时间发布。“神舟”五号返回舱一落地,“为中国喝彩”就闪亮登场。
启用“为中国喝彩”,有这样几个背景:
一、蒙牛过去一直“为内蒙古喝彩”(户外广告),现在“为中国喝彩”顺理成章,是“蒙牛?中国牛?世界牛”品牌战略的自然延伸,早在2003年2月,蒙牛市场企划中心就提出了《为中国喝彩》的策划预案,此时正当其用。
二、中国载人航天是扬国家威风、长民族气节的大事,如何表达国人的自豪呢?莫过于“为中国喝彩”。替民抒胸臆,代众唱心歌,这是蒙牛人与全国人民的一次心理共振、情感共鸣。
三、“为中国喝彩”过去在体育比赛中出现过,但并未定形,它就像代代哼唱的西北民歌一样,未有王:骆宾出现之前,始终是混沌的、支离的、飘忽的,但自从王骆宾整理后,就有了定样,有了版权,有了所有者--现在,蒙牛就是这样一个“王骆宾”!“为中国喝彩”一旦与一个确定性的公关活动挂钩,便由混沌变清晰,由支离变系统,由飘忽变定格,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蒙牛的“专利”--只要人们一提起“为中国喝彩” 就会想到航天事件,就会想到蒙牛。这是一种无形资产的转移,也是一种借势策略。我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就说: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
或问:为什么要用“举起你的右手”?为的是加入动作联想。动作越具体,就越具有可模仿性,会让人在无意之中完成一次“心理体操”。至于少年儿童,则不仅会做“心理体操”,往往还会实际仿效,形成一定范围的“流行风尚”。
户外广告第二版,与第一版相似,只是将“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更换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这一版中,“强壮”是个最有争议的词。反对者说,强壮让人想到“粗壮”,想到“发胖”,应该换用“健康”。但是,大家最终还是坚持用“强壮”。理由有三:一、这里的“强壮”是一个双关语,不单指肉体,也不单指个体;二、“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已经在人群中广泛流传,借用“强壮”一词,可以有效地继承这一无形资产;三、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的确能够强壮身体,“喝牛奶,长个头”(对青少年而言),这已成共识。
制作两个版本的户外广告,还有一层潜在的秘密:不想太功利。先推《为中国喝彩》,这版停留的时间尽管只有两三天,算经济账很不划算,不如直接推《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但算品牌账就大大合算,在全国人民都在为航天事业激动的那两天,你若毫无铺垫地兀自“卖瓜”,那将多么地不合时宜。自古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对于广告来说,顺民情者倡,逆民情者亡。例如电视剧中插广告,如果论知名度,它的确是上去了;如果论美誉度,它却可疑。因为它一出现,给消费者带来的就是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人潜意识的影响,情绪的作用远大于理智。如果一个企业所做的广告,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是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收视率再高,这能算一个好广告吗?“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可人心”!
为了让各阶层消费者都有亲切感,每版户外广告又作了四个子版:女性版、男性版、儿童版、老人版。
电视广告主要制作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30秒的《宇宙飞船发射》篇。该篇抓住孩子们想当航天员的梦想,以蒙牛牛奶为补给,通过“发射--补给--对接”,幻化了一场饱含情趣的家庭游戏。通过蒙牛牛奶与航天员之间的关联暗示,强化了核心诉求点:航天员专用牛奶。第二个版本是《未来希望篇》:本篇以“您的孩子,可能是下一个航天员”立意,力图拍成一部“双抓”之作--既抓孩子“顶天立地”的心,又抓父母“望子成龙”的心!
有句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是策划人的最高大法--“创意宪法”。然而,许多广告策划人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他们创作的广告片,单个看,很美。但与品牌定位一对照,驴唇不对马嘴。一个片子一种诉求,十部片子下来,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不是清晰了,而是模糊了。不但不利于品牌积累,反而形成“品牌碎片”现象。在文学中,这叫“以辞害文”;在集会中,这叫“喧宾夺主”’;在象棋中,这叫“车不保帅”--局部看,赢了;整体看,输了。
公文中有“主题词”一说,新闻中有点击“关键词”一说。广告制作同样要有“主心骨”。
关于“航天员专用牛奶广告”,蒙牛制作了户外型、影视型、网络型、报纸型、终端型等。无论哪个版本,要想一以贯之,“形散神不散”,就需要确定一些“奠基元素”。
一些元素次第涌入视野:火箭,飞船,蓝天,草原,绿色食品,蒙牛,工厂,牛奶,健康,宇航服,失重状态,航天员,消费者……谁是“奠基元素”?排列又排列,组合又组合,选出四个:人--消费者(航天员的替身),物--牛奶,事--航天员专用,景--草原(既是蒙牛的家园,也是“神舟”五号的起落地)。
为什么用消费者,而不用航天员?因为航天员肖像不得用于广告。可不可以用明星?可以。但明星人人认识,反而会让人的思维偏离航天员。用消费者,拉近了距离,有亲和力。
“奠基元素”确定后,就需要灵活地加入“升华元素”“情”和“理”。情--①为中国喝彩;②我也要当航天员。理--①强壮中国人;②航天员喝的牛奶我也喝。
所有的元素都不能超越一个“限制元素”--“法”。这是广告创作的“第八元素”。任何广告,都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表现。
这就是张治国通过航天员专用牛奶项目总结出的广告创意的“1421法则”一个“创意宪法”(忠于品牌定位,万变不离其宗),四个“奠基元素”(人、物、事、景),两个“升华元素”(情、理),一个“限制元素”。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在一团烈焰中,“神舟”五号冲天而起。
在距离现场1000米的地方,蒙牛高层领导杨文俊、孙玉斌、孙先红甚至能够闻到火焰的气息。狠命地抓拍。在火箭升空,尾部还没超越发射架的短短数秒内,孙先红连拍了五张照片,记录下了火箭点火后瞬息之间滑过的数点轨迹。
火箭升空,防护层脱落的时候,大家吃了一惊!
火箭二次点火的时候,大家又吃了一惊!
后来知道那是“防护层脱落”、“二次点火”,那时哪里知道,只觉得心脏“嘭嘭嘭”地狂跳。
飞船消失在茫茫太空中。不久,传来发射成功的消息。
这是不平静的一天一夜。世界的焦点在中国,中国的焦点在飞船。
16日凌晨2点,牛根生总裁就打开电视机,锁定航天事件,候着。是啊,他哪里睡得着。载人航天上系国家,下系黎民,而今又与蒙牛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
40多个城市的候车亭广告在那儿等着。近万家超市的宣传物料在那儿候着。几百家报纸的广告版面在那儿搁着。印好的包装也在那儿躺着。千军万马在全国的角角落落里待命……而这一切,前进还是撤退,欢呼还是哭泣,都将在黎明时决定。当然,比起国家民族的大业,蒙牛的事业又显得微乎其微。
电视直播中,6时许,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时候,电视突然停播两分钟--这正是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产生“黑障”失去信号的当儿--不明就里的老牛,呼吸急促了,心跳加速了……老牛的压力是双重的……当画面再次出现,航天英雄杨利伟从返回舱里安然走出时,老牛惊叫着跳了起来!
后来见到杨利伟时,牛根生满怀感情说:“利伟啊,不瞒你说,我是你的老哥。除了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妻子孩子,你的直系亲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除了你的团队和战友,除了认识你的朋友……在你所不认识的所有陌生人当中,我对你的事情最关心,因为在你身上寄托了我们那么多蒙牛人的心血,还有我牛根生的个人价值的实现。”
2003年10月16日6时46分,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一声令下,举国沸腾。候车亭在行动,超市在行动,电视台在行动,报纸在行动……一日之间,伴随着“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航天员专用牛奶”的讯息铺天盖地……
让我们再回到那激动人心、刻骨铭心的时刻:
记者发现,几乎一夜之间,蒙牛航天公益广告海报就占领了北京各主要道路的路牌……而“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广告语更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北京晚报《航天公益广告占领京城路牌,商家争搭顺风车》)
一夜之间,蒙牛醒目的大幅户外广告出现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筑上,蔚为壮观,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反响热烈。当天,蒙牛的全新电视广告--“发射-补给-对接篇”在央视和地方台各频道同步亮相,气势夺人,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的电视广告攻势。在蒙牛围绕神五主题的影视、媒体、海报严重冲击着消费者的视听的同时,印有“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新包装牛奶和相应的众多PoP、宣传页也即时出现在各卖场和销售终端。向来行事相对比较低调的蒙牛,一时间大有一呜惊人,锐不可当之势。(铭泰乳业营销网《蒙牛:借“船”出“海”,谁与争风》)
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近日在全国各大超市、卖场中全新登场,配合着身穿宇航服的人物模型和其他各种醒目的航天宣传标志,引起了消费者对“航天员专用牛奶”的浓厚兴趣。(经济参考报《蒙牛新包装牛奶上市》)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人们记住了“神舟”五号,记住了“杨利伟”,同时也记住了“蒙牛”。在“神五”成功落地后几个小时内,蒙牛就将自己的广告铺盖到全国3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而蒙牛的电视广告也出现在了全国几十家电视台的节目中。靠着完善的计划和敏捷的反应,蒙牛的这次公关营销大获全胜。“蒙牛牛奶,航天员专用奶”、“健康才能强国”,这些如今已经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使得蒙牛支持中国航天业的形象也已经在普通人脑海中成形,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中华大地再一次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世界经理人》周刊)
正如媒体所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人们记住了‘神舟’五号,记住了‘杨利伟’,同时也记住了‘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