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6计方圆人生
10888400000010

第10章 处世篇(2)

学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凡绝世,他的气度也自然是如此。能学成铺天盖地,包纳宇内,怎么会有不能容人、容物、容世的道理呢?所学博大,所积丰厚,所见长远,这样气度必然恢宏,胸怀必然豁达。再就是心中不能只有一个自己的我,一个自己的私。许多天才人物甚至领袖,本来能成就大事,立起大业,而自败于历史征途上,就是有“意、必、固、执”的毛病。

意必固执的毛病,就是心中有己有我;这样不是以“予智自雄”,便是“愚昧而好自用”。好自用的人必然孤立。人不能孤立,孤立就危险。自己孤立,自己危险;一家孤立,一家危险;一国孤立,一国危险。

真正高明的人,最善于借重他人的智慧。做人,不要自用其智,否则多为愚氓人的智慧。这不是聪明之举。与之相比较,会陷入自败还不自知。因此孝子说:“不自见就能明白,不自以为是就会显扬。”不自用而用人,不自容而容人,去己而存己,无我而全我,这就是一种方圆处世的艺术。

老子又说:“圣人没有常心,而是把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善人我用善对待他,恶人我也用善对待他,这样就能得到善。守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能得到信任。圣人在天下,吸气时忘掉了物与我的差别,百姓都注视着他的耳目,圣人都像孩子一样。”“这是圣经常常以善来拯救人们,所以不抛弃任何一方的人;常常用善来拯救万物,所以不抛弃万物。”这是何等高尚的气度?何等高尚的气象?

有圣人的气象,便能容纳天地;有领袖的气象,便能容纳天下。不管是亲疏好恶敌我,不管是智愚贤能不肖,我都能以大度来容纳他们,使他们就像鱼忘记了自己在江湖之中。人忘记了在天地之间,便不想求得圣贤而自然达到圣贤,为什么还忧虑人们不在我的领导之下呢?

吸气时而忘却物与我的差别,忘记了你我的竞争便能肝胆相照。

人如果想成就继往开来的大业,怎么能缺乏恢宏豁达、浩然无比的气象?这是凡人都能做到的。而天下的学问,不是以一人的智慧所能知晓的;天下的事业,不是凭一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海洋之大,不是一川之水所能汇成的;山丘之高,不是一丘之土所能堆积的。这是道理说明:“依靠大众的力量就能生存,独断专横就会灭亡。”

天地有容纳之量,想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然要有大度量。虽然项羽有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白手起家破秦朝,而与刘邦争雄逐鹿,终究还是免不了失败。他不但无容人之量,就连范增这样的奇才都容不下。与之相比较,刘邦就能容纳无数个范增式的人才。所以说,大度能盖及天下而后能容纳天下;大量能盖及天下而后能指挥天下;智慧能盖及天下而后能扭转天下;勇气能盖及天下而后能托举天下。一个人怀有这样的气度,就能与天地同大。

人们所说的气度,包括了大量、雅量、容量与气量。而它的修养方法,主要是能戒除忌妒、怨恨,尤其要能宽恕和容忍。这样则自然能包涵宽容,而不计较得失。吕坤说:“学者最大的病痛,就是气度太小。”英雄豪杰贤士也不免如此。因此陶觉说:“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只是为了不肯吃亏,坏了多少事。”

唐书中有“唾面自干”的教训,佛家有“忍辱”的义举,耶酥有“人打了我的左脸,再以右脸相迎于他”的告诫,这都是培养大度的最好例子。

大丈夫应当容人

曾有人说:天下没有全才,也没有废才;天下没有不犯过错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人才要量才而取,并能取长补短,这才是容人、用人的准则。

拿破仑在这一点上深得要领。凡他需要用的人才,都尽力设法招揽,即使在敌方的阵营中,也要想方设法使他跳到自己的阵营来。有几位仇恨他的军官,也是拿破仑最为看重的将领,他想办法轮流调用,如圣西尔、利科布、马克多奈尔。希里恩曾经评论拿破仑的“用人不为私人的愤怒仇怨而牺牲其政策的需要”这句话,可以说是拿破仑深谙事业成功秘诀的要领。

陆宣公在他的《奏议》中说:“史书中叙说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时说:‘对于有功的人无所设立,对于有过的人无所遗漏。’管仲论鲍叔牙之所以不能挑相国的重担,就在于‘听到他人的过错,终身不忘记’。”又说:“驱驾扰驯,仅在于驭手的本领。早上还是称凶逆,晚上就可以称忠纯;开始做贼寇,最终为卿相。知道陈平没有好形迹,也不舍弃,忿怒韩信自封就封王,蒯通以理论获赦免,雍齿以积恨先受赏。这是高祖之所以成就帝业的方面。

放弃射钩之罪而任用他的才能,放弃斩首的怨恨以免于难,这是齐桓公之所以称霸立业的方面。然而就当事者而言,虽有罪恶也不得不宽容。根据情况的适宜,虽是大仇敌也不得不任用。”

这段宏论评论的是领导人物应该处世大度的至言。

“大丈夫应当容人,不要被人所容。”孙中山先生的气度也是宏大的。常人只知道他人的见解与行为是错误的、偏狭的、幼稚的,而不知道自己也会采取同样的态度,几乎与别人同出一辙。

民国七年,孙中山重游欧洲,兴中会准备在柏林开会,同志王发科受到一个满洲学生的警告、恫吓,说要报告政府,取消他的官费,甚至有生命的危险。王发科窘迫不堪,来到巴黎避风头。在他征得新加盟同志温芗铭的同意下,待孙中山外出后,来到他房间盗取加盟的名单,跑到驻法国大使馆哭着告密,以此作为自首的礼物。王发科哪里知道当时的大使孙宝奇,瞧不起他的行为,又害怕发生驻伦敦大使馆同样的笑话,便呵斥他赶快交回名单,不然先撤销他的官费。王、温惊惶失措,狼狈地奔回旅馆,向孙中山痛哭流涕,说出了盗取名单的事。孙中山没有半点责备之词,反而好好地安慰他。孙中山先生正是以这样的宽宏大量,成就了非常的事业。

宽容者心量大

自己很贤能却屈己谦卑地对待别人,没有不得人心的。身居高位者,有作威作福的权柄,正因如此,更要谨慎,切莫滥用职权。当下属触犯了自己的尊严或利益的,如果仅涉及个人的问题或损失的仅是财物,则应该表现大人有大量的宽容态度。

南朝梁人羊侃,字祖忻,泰山梁文人。初任北朝魏国的泰山太守。因他的祖父羊规曾经是高祖的祭酒从事,因此羊侃自愿回到南方。回到的途中,走到涟口,一次宴会时,有个叫张孺才的客人喝醉了,在船上失了火,烧了七十多艘船,烧毁财物不计其数。羊侃听说了,毫不放在心上,和大家继续喝酒。孺才既惭愧又害怕,就逃走了。羊侃派人把他找回来,并安慰他,待他仍如从前。

唐人裴行俭,字守约。唐高宗时任吏部尚书。家中有一匹皇上赐的良马和特别珍贵的鞍子。属下小吏偷骑耍玩,马不慎摔了一跤,摔坏了马鞍子。小吏惶惶不安,抄小径而逃。裴尚书不但不罚他,还遣人接他回来。又有一次,他带兵平乱,得到了价值连城的珍宝。于是就请了一次客,把珍宝抬出来让大家欣赏。有一个玛瑙盘,直径有两尺长,很耀眼。属下一军吏跑过来不慎摔倒了,把盘子弄碎了,惊慌得不得了,连连叩头头出了很多血。裴尚书却笑着说:“你又不是故意的。”脸上一点怨气都没有。

下属侍奉上属时,常常多有触犯:居上位者居高临下,对居下位者,稍不如意,就极易发脾气。为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不问是官居上位者还是身居下位者,一定要有道德修养,凡事要能忍耐。

晋代谢万曾和蔡系争坐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把他的帽子和包头巾都差点弄下来了。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坐回座位上,说:“你差点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二人却没把此事放在心里依然如此,当时大家都很赞赏他们。

气度宽宏,品德深厚人的品德会随着气度的宽宏而增进,气度也会随着丰富的人生经验而更加宽宏。因此,要想增长自己深厚的品德,就不能不使自己的气度宽宏;要想宽宏自己的气度,就不能不增长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自己的人生知识。这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意。

东晋谢安本来做了一个郎的官儿,但没做多久,他不做了,假装有病,躲进了东山,一躲就是好些年。

朝廷哪会不知道?多次去请他出山,他都推辞了。谢安这一招还真灵,他越推辞,朝廷就越认为少不了他,隔三差五地总要派人去请。

这一次,是征西大将军桓温去请,谢安答应出山了。他一出山,果然就不同凡响,官越做越大,高到中书令、司徒这类大官。

谢安还真不是泥捏的,光会糊弄人,他出山后干过许多大事呢!桓温想趁皇帝幼小称主,谢安稳坐钓鱼船,把他给安抚住了。北方的苻坚多次扰乱边土,谢安派他的弟弟谢石等,把苻坚给赶跑了。

不管他是不是嫌原来的官太小,想借隐居提高自己的身份,把官儿的价码加大,反正他后来能居高位,少不了隐居的作用,可见隐居实在不可低估。

唐代的卢藏角也很想做官,别的方法都不大行,就想模仿谢安,躲进京城附近的终南山隐居起来,后来果然做了官。这条做官的好路子,叫做“终南捷径”。

大概唐朝的陈浩然也想走这条路,可是他隐居了那么多年,到头来,朝廷还是没有让他做什么大官,不,连小官都没给他一个。据说,是因为他去京城住了些日子,写了好多诗,很想博得皇上的赏识,谁知其中有一首却冒犯了皇帝。这样,即使他诗写得再好,官都没有捞到。可见,靠隐居得仕并不一定就能成功。

当然,也有真心隐居,而不想出来做官的。这类人大都在官场混过,看透了官场里的污浊、黑暗,忍受不了其中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决心与山水为生的。譬如庄周,也做过一任小官的,但终于要自由而隐居了,过起了漫游的生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忍受不了权贵的媚骨或骄横,终于也遁入了南山。清朝的王夫之也躲入了船山,大概也是倦于官场的喧嚣吧。

隐居,对于想做官或想做大官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个跳板,“曲线”做官而已。隐居成了抬高身价的良策。当然,要吃点苦,忍受一下“东山”或“终南山”的艰苦生活,为的是以后可以跳出这里。但对于真正不想做官的人来说,隐居却是心性的解放,是鱼归旧渊,鸟返旧林,官场才是他们的牢笼,他们正是因为忍受不了那儿的束缚,才隐居大自然的。

克制邪念,善于正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适宜于随时检查自己,随时对照自己。每当念头萌芽,就要观察它的善恶、是非,是否合乎天理。一觉察到不是正念,立即勇猛地克制它,努力除去这个心中的坏东西,务必使心归正途,念念都纯正,而心中纯粹是一片天理流行。接着便做止念工夫,务必使这个真心清湛寂然。半点邪念不生,才是上策,就达到了无念的地步了。

王阳明说:“除掉山中的贼容易,除去心中的贼困难。”佛家有“心为贼王”的说法,想除去这个作为心中贼念的一切悬念、杂念,这就用曾子的三省功夫。犹恐不起作用,便宜于每天之中,一时一刻也不放松。久而熟练,自然容易辨解。

杨椒山说:“念头一起,就思考这是个好念头还是坏念头。如果是好念头,便扩充它,必然能看到它的行动。如果是坏念头,就马上抑制住不思念它。要去做件事,即要思考这件事是不是合乎天理。要是不合乎天理,便禁止不去做,不可有丝毫违反天理的事。”

李禺页说:“天下的大根本,就是人心;大肯启ㄆ木,提醒天下的人心。”所以说养心就要善于正心。

《大学》中写道:“想修身的人,首先要自己的心正。”又说明修身在于正自己的心:“心中有所怒,就不能得到心正;有所恐惧,也不能得到心正;有所好乐,就得不到心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吃也不知道它的味道。”

心住在心的位置而不借住在外物,心住在天理而不住于人欲,纯粹是好的流行,仁的流行,道的流行,就不待正而可自正。心在于忿怒、恐惧、好乐,甚至于富贵、功名、利禄,便已经在外面的位置,而不会善,不会仁,不会是天理,心也就不可能正了。天下的大根本是人心,舍弃不善而培养善,舍弃不仁而培养仁,舍弃人欲而培养天理,这也就是正其心的要法。

王心敬曾说:“小心就不流于害怕,静心就不流于虚无,空心就不流于寂寞,勤心就不流于急躁,仁心就不流于姑息,勇心就不流于强暴,圣心就不流入庸俗。志在人上,就可以与人说操心了。”过之不及,不及固然不得正,过之也不得正,所以适宜时刻持守正心,才能入道。

第九计由疏至密——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关爱他人者如磁石般吸引朋友

有多少孤独的人,胸中有着这样的热望:“我真希望能吸引一些朋友,我真希望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为人所乐于亲近的人。”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生性孤僻,缺少吸引朋友的磁力,故没有多少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友往来,使这些人失掉了生活上的很多乐趣,这样,他们的热望也最终无从实现。

对任何人,如果能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亲爱与和善,他自身的吸引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大增。

人格优美、性情温和的人,往往到处能得他人的欢迎,也能处处得到他人的扶助。有些商人虽然没有雄厚的资本,却能吸引很多顾客,他们的事业与那些资本雄厚但缺少吸引力的相比,进展必定更为显著。

在社交上,如果你能处处表现出爱人与和善的精神,乐于助人,那么就能使自己犹如磁石一般,吸引众多的朋友。而一个只肯为自己打算的人,到处会受人鄙弃。

慷慨与宽宏大量,也是获得朋友的要素。一个宽容大度的慷慨者,常能赢得人心。

在社交上,还应说他人爱听的话,在谈话和做事过程中,要发扬他人的长处,而不去暴露他人的短处。那种习惯轻视他人、喜欢寻找他人缺点的人,是不可信赖的人,也不值得交结。

轻视与嫉妒他人往往是一个人心胸狭窄、思想不健全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思想浅薄与狭隘的表现,这种人非但不能认识他人的长处,更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而有着健全的思想、对人宽宏大量的人,非但能够认识他人的长处,更能发现自己的短处。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对他的事情很关心、很感兴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须真诚地对别人关心、对别人感兴趣。

好多人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为他们的心灵与外界是隔绝的,他们专注于自己。与外界隔绝,久而久之,便足以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

我认识一个人,几乎人人都不欢迎他,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他参加一个公众集会,人人见了他都退避三舍。所以,当别人互相寒喧谈笑、其乐融融之时,他一个人独处在屋中的一个角落。即使偶然被人家注意,片刻之后,他也依旧孤独地坐在一边。像这类人好似冰块一样,好似没有吸引力的磁石。

这个人之所以不受欢迎,在他自己看来乃是一个迷,他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个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毕后,也喜欢混在同伴中寻快乐。但他往往只顾到自己的乐趣,而常常给人以难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