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0——3岁婴幼儿智力开发大宝典
10886700000010

第10章 0—1岁婴幼儿智力开发游戏宝典(1)

对0—1岁的婴幼儿来说,智力开发主要表现在语言智力、逻辑智力、图画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人格智力、自我智力七个方面。通过认识这多种智力,我们要帮助婴幼儿们提高他们个人的能力。给他一个机会开发这个世界,根据他的技能工作来发展他自己的能力。一个人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应付”生活,单一的能力让人很难适应生存。只有开发婴幼儿们所有的智力,才能使他们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那么,有没有简便易行的开发婴幼儿智能的办法?下面我们综合了专家的意见,照此实施,就能较好的开发婴幼儿的智能。

首先要对婴幼儿进行基本的训练,来发展婴幼儿的感知能力、动作技能和社交能力。如提供提供视觉、听觉、动觉刺激,以开阔视野。其次,父母要抓住婴幼儿好问的特点,从提问求答,丰富婴幼儿的知识入手,发展智能。为了开发婴幼儿的智能,父母要多学些东西,做一位“杂学”的家长。第三,为婴幼儿创造一个开放而温暖的学习环境,这是开发小儿智能的一个可行之道。第四,适切的期望,可以激励婴幼儿奋发努力,发挥他们的潜能。第五,让婴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能较好地适应婴幼儿好学、好动、好玩的特点。第六,在游戏中多启发、多提问,让婴幼儿积极思考,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

根据上述专家的意见,我们在这里设置了适合0—1岁婴幼儿智力开发的游戏,这些按照不同月龄编制的游戏,可以针对婴幼儿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称得上是0—1岁婴幼儿智力开发游戏宝典。

0—1个月

让宝宝记认家人

0—1个月的宝宝盯住新图一般达几十秒,而看过的旧图只看几秒,这说明宝宝对看过的图已产生记忆,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辨认新图的。因此,让宝宝记认家人,其功能可以使宝宝产生记忆,并能逐步辨认新的图形。

这个游戏的方法有二:

其一,让宝宝仰卧在小床上,妈妈微笑地看着宝宝。妈妈的脸一面在小床上方左右移动。一面轻轻地同宝宝说话,观察宝宝的眼珠是否随着妈妈脸的移动而移动。

其二,用毛笔描画不超过一尺的母亲自己的黑白画像,放在宝宝的床栏右侧,离宝宝的眼睛约20厘米处,让宝宝觉醒时观看。四五天之后,换成父亲的画像,再过四五天,换成宝宝的画像。最后,把三幅画像分别挂在三面墙壁上,经常抱宝宝巡回观看。此后,可以再画黑白相间的图形,如同心圆、波浪、竖纹或棋盘形黑白格子等挂图,让宝宝能够经常观看,以收到辨认新图的效果。

不见的玩具又出现了

对刚刚出生的宝宝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他需要很多时间来了解他的环境。你可以借这个游戏来训练宝宝的预期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确立物体恒存性与稳定性的概念。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把几件彩色玩具放在一个盒子或桶里。让宝宝舒适地坐在婴儿椅上,你坐在他对面。把其中一件玩具从盒子里拿出来给宝宝看。把玩具靠近你的脸,然后对宝宝说话,吸引他的注意力。当宝宝注视的时候,用毛巾把玩具遮起来,对宝宝说:“不见了!没有了!”等几秒钟,然后拿掉盖住玩具的毛巾,快乐地宣布:“在这里!”这一游戏可以用不同的玩具反复进行。

玩婴儿球

每个人都需要运动,新生儿也一样。玩婴儿球是一个有趣的运动方式,能促进宝宝血液循环,提高肌肉柔韧度,增加弹性,并且协助宝宝学习控制肢体动作。它的功能是增加0—1个月的宝宝的肌肉控制力和弹性、认识空间关系、树立信任感。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准备一颗大球,直径大约60—90厘米,在铺着地毯的地板上,给宝宝脱掉衣服,只包着尿布,让他的身体可以贴合球的表面而不会滑落。把球放在房间中央铺有地毯的地板上。面对球坐在地板上,让宝宝站在球的另一边面对你。握住他的胳膊帮他保持平衡。让宝宝趴在球上,小心地抓着他,以免他滑倒或摔跤。让宝宝趴在球上,把球前后左右慢慢滚动。大人还可以试着尝试其他运动方式。

竖抱宝宝观看饰物

竖抱着宝宝观看饰物游戏,可以让宝宝在方便的体位看到许多新事物。因为宝宝会使劲伸头或转动头部去看或寻找,从而使颈部得到锻炼,逐渐支撑头部重量。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竖着抱起宝宝,用右手支撑他的头使他不至于后仰。让他观看室内墙壁四周的挂图和玩具饰物,让他从你左肩观看你身后之物。父亲在后面同宝宝说话,引诱他寻找或者让他转头看。让宝宝看看挂着的彩球和飘带,看会动和会发声的玩具,看窗外的景物,看家中的陈设,引起宝宝对人对物的兴趣。

让宝宝听声音

复习胎教音乐,巩固音乐记忆,能启迪右脑欣赏美的功能,如果婴儿期不复习,胎教的影响会在半年之内消失。同时,这个游戏中的牢固握物,是锻炼手的第一种技巧。

这个游戏的方法有二:

其一,用妊娠期间用过的胎教录音带定时为宝宝播放,使宝宝回忆曾听过的音乐。摇篮曲应在睡前播放;儿童音乐和小步舞曲可在白天觉醒时播放。妊娠期曾为胎儿唱过的歌曲也应在宝宝觉醒时再唱,观察宝宝的表情和反应。

其二,用声音柔和的花铃棒逗宝宝,使他听到声音。将小棒放在宝宝手心.他会马上握住。大人握着他的小手摇动使花铃作响。音乐旋转玩具、八音盒可使宝宝看到会旋转的小玩具,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

边念儿歌边做泡泡浴

有些宝宝似乎不喜欢水,但对大部分宝宝来说,洗白白时间都是愉快的。在澡盆里加一些婴儿泡泡浴精,可以让洗澡时间变得更有趣。给宝宝做泡泡浴,可以对宝宝进行感官刺激,让宝宝学到身体意识,促进宝宝的听力和语言发展。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在婴儿澡盆底部铺一条浴巾,防止宝宝滑倒。向澡盆里注入温水,并加入少量的婴儿泡泡浴精。把宝宝放进澡盆,随时抓紧他,让他信任你。让宝宝坐起来,使他安全地享受泡泡浴的乐趣,如果他喜欢的话,可以拍水。你可以一边念下面的儿歌,一边洗宝宝的身体各部位。

儿歌是这样的:“宝宝,宝宝(或名字)来洗脸,洗完左脸(边)洗右脸(边)。宝宝,宝宝来洗脸,洗得干净真快乐。”

然后,继续以“洗脖子”、“搓搓胸”、“擦擦背”、“洗胳膊”、“洗洗腿”、“擦脚趾”等来念这首儿歌。

积极地传达母爱

使宝宝得到关怀,对父母产生信任,将来才能信任别人。因此,宝宝有需要时要马上照顾他,不要让他长时间哭叫。在换尿布、喂奶和洗澡时都同他讲话,抚摸他的身体表示爱他。母乳喂养时是最好的交流时间,逗逗宝宝,相互用眼睛传神。母乳的味道、母亲身体的温度都使宝宝感到安全和舒适。宝宝啼哭就表示有需求,宝宝除了吃喝之外还要运动和玩耍。把他举起、变换体位,或者紧紧地贴身抱一会儿,会使宝宝感到更多的爱。

在传达母爱的同时,这个游戏还可以锻炼宝宝的颈肌以能支撑头部重量。经常练习俯卧,宝宝会把头抬得更高,并用肘部支撑把前胸抬起,为以后匍行及爬行做准备。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宝宝在出生后7—10天,他的头部就会左右转动自如。这时,将宝宝俯卧床上,用一只手扶起宝宝的前额,另一只手在宝宝头侧摇动发声玩具,逗引宝宝抬眼观看。经过l—2周练习后,当摇动玩具时,宝宝不用大人手扶额部就会主动抬眼观看,有时下巴还会离开床面片刻。不必担心宝宝俯卧时会憋着,因为他已能自己转头把鼻子让开。在入睡时不宜采用俯卧位,大人躺在床上,让宝宝趴在自己身上,双手扶着宝宝的头同他说话,逗他笑。宝宝喜欢抬头看大人的脸,所以很快就能学会把头抬起来。

模仿蜜蜂嗡嗡叫

宝宝从出生就利用他的感官开始学习。模仿蜜蜂嗡嗡叫的游戏将协助宝宝学会辨别声源位置,还能增加宝宝头部的灵活性和肌肉运动能力。这个游戏的功能是可以训练婴幼儿头部和颈部的控制力,确定声音和触摸来源的位置,肌肉的运动和控制,以及社交互动能力。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让宝宝仰躺在一块柔软的毯子上。坐在宝宝旁边,让他可以清楚地听见你的声音。用手指慢慢靠近宝宝的身体,并模仿蜜蜂嗡嗡的声音。几秒钟后,用手指再碰碰宝宝,继续模仿蜜蜂嗡嗡的声音。反复几次,每次手指落在宝宝身体的不同位置。

发音与回应

发音与响应游戏训练是鼓励宝宝发音自娱,学会用声音同别人呼应,为以后开口讲话打基础。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在宝宝啼哭时,大人也用同样声音去应和,宝宝会很快停止哭声,倾听到底是自己哭还是别人在哭。等一会儿他会再哭叫几声去证实是不是自己的声音,这就出现了啼哭以外的发音。当大人同宝宝讲话时,他会用小嘴一张一合地应和着,后来会发出细小的“哦、唔”声。在觉醒时,有时心里高兴会发出“啊、晤”或“啊不”的声音,母亲也可以应和,使宝宝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经常同宝宝讲话,在换尿布、洗澡、喂奶时都要同他讲话,以引起宝宝的兴趣及应和。

眨眨眼睛

教宝宝认识身体各部位,可以从认识脸开始。眨眨眼睛游戏可以协助宝宝认识他的鼻子、嘴巴和眼睛,并了解每一个部位的功能。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让宝宝坐在你的大腿上,面对着你。碰触宝宝的身体部位,同时念儿歌:“眼睛——眨眨(轻触眼皮),眼皮——眨眨(轻触另一边的眼皮),鼻子——闻闻(轻触鼻尖),嘴巴——嘟嘟(轻触下嘴唇),下巴——点点(轻轻将下巴往下拉),脖子——转转(轻轻用手指滑下脖子),肚皮——痒痒(轻轻用手指滑下肚子,轻轻地呵痒)。”

口腔游戏

宝宝的一切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学到的,先从容易的学起,养成模仿大人的习惯是十分有利的。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吸吮,口的动作比其他部位更加灵活,所以学得很快。口腔游戏可以锻炼0—1个月宝宝的模仿能力。

这个游戏的方法是:

大人同宝宝面对面做口的游戏,如张口、伸舌、咂舌等。宝宝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同大人玩张口、伸舌、咂舌的游戏并发出声音。

肢体游戏

肢体游戏可以使宝宝的肢体得到运动,皮肤受到抚摸,全身受到按摩。运动可促进肢体的发育,也可满足婴儿皮肤希望受到充分接触、摩擦的需求。肢体游戏可以使宝宝对身体特征产生认知,体验触觉的乐趣,了解身体各部位。

游戏的方法是:

在给宝宝洗澡之前可以同宝宝做肢体游戏。先做上肢,边喊口令边做动作。大人握住宝宝的双手做“上、下、内、外、屈肘、伸肘”的动作;再握住宝宝的双脚做“上、下、内、外展、合拢、屈膝、伸直”的动作;然后用手掌在宝宝身体两侧上下推拿,再让宝宝俯卧,在背部再上下推拿。做完这套游戏再给宝宝洗澡。

五官变形游戏

五官变形游戏可以让宝宝感受不同气味的刺激,开发嗅觉、味觉与动作的联系。这种游戏只可偶尔玩一两次,否则宝宝会将不好的味道与游戏中的物品发生联系,以后看到用这个物品就会抗拒喂食。

游戏的方法是:

先拿小勺蘸一点米醋放在宝宝鼻前让他闻闻,宝宝会耸鼻然后将头转向另一侧,躲开这种刺鼻的酸味儿;再将蘸有米醋的小勺放到宝宝嘴里,宝宝会先咧嘴,然后紧闭双唇拒绝这种酸味入口。可以试用蒜汁、葱汁、菜汁、西红柿汁和果汁,会发现宝宝喜欢甜味,拒绝酸味和苦辣味。

注意:不可用酱油和盐水做这种游戏,因为新生儿肾的排盐能力有限,盐会增加肾负荷,对宝宝造成伤害。

手套脸谱

宝宝喜欢注视人的脸,所以眼睛、鼻子或嘴巴都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这个游戏就是根据这一点设计的。手套脸谱游戏可以培养宝宝的专注度,对面部特征的认知以及社交互动。

游戏的方法是:

将一只手套的指头部分剪掉。用水彩笔在手套的手掌部分画一张脸。眼睛和嘴巴要大,色彩要明亮而丰富。把手套套在你的手上。让宝宝坐在你的大腿上,并将手套上的脸谱转向他。现在,摆动你的手指,慢慢移动手掌上的脸谱,让宝宝和手套脸谱做朋友,一起唱歌、讲故事,或聊聊天。

快乐小鞋子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宝宝就开始学习控制胳膊和双腿,不过反射神经与缺乏协调性都会造成阻碍,我们可以用这个游戏来强化宝宝对肌肉的控制。通过这个游戏,宝宝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脚眼协调能力和视觉跟踪能力,增强肌肉控制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的方法是:

买几双彩色婴儿毛线鞋,最好是三原色(红、黄、蓝)或彩虹颜色的。在毛线鞋的顶端牢牢缝上小铃铛,柔软的彩色小玩具也可以。让宝宝仰躺在一张柔软的毯子上,并替他穿上毛线鞋。和宝宝一起欣赏他的新鞋子。

双手游戏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需要时间,如果仔细观察宝宝,你会发现他已经开始懂得尝试运用一双小手。有趣的手指游戏可以协助宝宝发展肌肉运动的技巧。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婴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肌肉的运动和控制力以及社交互动能力。

游戏的方法是:

让宝宝仰躺在一张柔软的毯子上,或是让他坐在婴儿椅上,然后你在他旁边坐下,让他看得见你。和宝宝玩双手游戏时,可以念一念儿歌:“蛋糕师,拜托你(牵起宝宝的双手,把他的手掌对拍),赶快为我烤蛋糕(重复拍手);揉一揉(揉宝宝的手),拍一拍(轻拍宝宝的双手);蛋糕上面画个1(在宝宝的手中间画一个“l”)。放在烤箱里,送给我的好宝宝(轻戳宝宝的肚子)。”

建立条件反射

自从各种品牌的尿不湿和纸尿裤畅销以来,许多年轻的妈妈们已不再费心给宝宝把屎把尿了,但是定时把大小便对宝宝确有好处。

让宝宝养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可培养内脏充盈感,刺激内脏感受器上升到大脑而支配排泄协作通路。“识把”的宝宝有排泄要求时会用动作或声音发出信号。便于大人及时去“把”他。这种信号是有益的,如同逗笑一样是促进神经回路网建立的一种益智行为,时机不可以错过。如果怕费事让宝宝整天戴着纸尿裤,宝宝的膀胱会失去闭锁功能,可以随时排尿而不被发现。

现在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认识便盆也不认识厕所,带着沉甸甸的尿裤妨碍走路:甚至到入幼儿园前才发现孩子不会如厕、大小便缺乏自理能力,那时就为时已晚。“识把”的宝宝很早就学会要讨好大人,在“把尿”时就算没有尿也挤出几滴。所以不必把得太勤。要善于观察宝宝作出的表示,双方能达到默契效果最好。把尿也能培养宝宝主动显示的能力。

游戏的方法是:

先观察宝宝排泄的规律,出生后第二周就可以发现宝宝常在早上第二次喂奶之前排便。排便前把宝宝抱起,背靠自己前胸,便盆放在小凳子上,大人用双手托扶宝宝双腿,在方便排泄的体位上,用声音“唔”示意使宝宝向下使劲。如果宝宝睡着了或者身体向后挺起,表示没有便意,要马上将宝宝放下。从出生后第二周起宝宝可逐渐建立条件反射,如果某一天宝宝真的排尿或排便了。排完之后要亲亲他并说:“真乖,学会大便啦!”这种表扬能使宝宝感知“这样做会让妈妈高兴”。大多数经过训练的宝宝在满月前就能“识把”了。

1—2个月

鲜艳的手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