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10874200000008

第8章 安然忍辱平和处世(1)

佛家要求修佛的人安然接受、忍受现实世界的不圆满、不理想,小到忍辱负重,大到舍生取义,现代的人们要学会在面临生存的困境时,不仅仅要承受,还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

忍辱是体现了涵养。它包括:耐怨害忍,是对于怨家仇人的种种无理非难,能够忍受;安受苦忍,是个人修行及度化过程所存在的种种恶劣条件,如身体病弱,天气冷热,衣食不具等,都能泰然处之;谛察法忍,是对与我们认识悬殊的真理,能认同接受。忍能使我们消除愤怒,一个人倘若充满憎恨心,缺乏忍的涵养,才会产生愤怒;具备忍辱的涵养,就不会有愤怒了,对于别人的伤害你能心平气和,和颜相向,就很难树立怨仇,因而忍的涵养又能使彼此和谐,内心安祥。

蚌和野马

不如意事常八九。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忧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就是暴怒和狂奔。

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想想蚌和野马。我们何不像蚌那样,设法适应,利用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以“蚌”的肚量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使之为我所用。不要像野马那样一不如意就暴跳如雷。这样只能自食苦果。

“失去”的记忆

很高兴飞机出事的那天,姐姐也出了车祸。菲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很残忍,但是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是上帝在冥冥中给姐姐的一种恩惠,因为她失忆了。菲和妈妈都很伤心,但是又淡淡地为姐姐高兴,失忆了也好,什么都不知道了。

经历了父亲的突然去世,菲和妈妈都清楚地知道那种最亲的人忽然离开的那种无助与悲哀,更何况姐姐失去的是正在飞回来要和她举行婚礼的准姐夫。

事情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看着姐姐一天比一天好转,菲很高兴,很庆幸除了失忆,车祸没有给姐姐带来其他任何不妥。一个星期前,姐姐已经重新开始工作。

放弃外企市场部经理的职位很可惜,但是没有办法。在那里很多人都知道姐姐和他的故事,只要略微不小心,很有可能就会触动埋在姐姐记忆深处的某根神经,带来的将是一场不可弥补的伤害。

菲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她们的家也搬了,老房子在胡同里,一个院子中好多户人家,长长短短,大家都知道。虽然一直想搬,但是对于她们三个女人,房价真的是不菲。这个月为了姐姐,菲和妈妈咬咬牙——搬,一定要给她一个崭新的环境,怎么也不能让她再受到伤害。

姐姐恢复得很快,工作也很出色。本来就是,堂堂一个著名外企的市场部经理去一个不怎么知名的小公司怎么会不得心应手呢?看得出,姐姐的老板很喜欢她,借故晚上加班太晚已经好几次送姐姐回家。话虽然没有挑明,但是他眼里看着姐姐全是甜意。

菲问姐姐:“感觉怎样?是不是考虑一下?”

姐姐满是笑容:“小丫头,你知道什么?”

“我当然不知道了,不过我知道,你呀再不嫁,当心成为老女人,哈哈。”

说得姐姐翻了个白眼:“什么和什么呀,我会成为老女人,我看你倒是有可能。我这叫宁缺毋滥,挑爱人是一辈子的事,你以为可以随便了得。”

……

菲和妈妈相视笑了,姐姐真的完全失忆了,她已经完全不记得菲那已经葬身海底的准姐夫。菲的心中五味俱全,失忆是可怜的,但是对于姐姐的未来,也许这是上帝对她的最好补偿。

一日,菲在姐姐的床头找东西,无意间看到她的日记本没有上锁,好奇中菲看了姐姐的日记,那是她前天写的:“失忆是我唯一不再让我的家人为我担心的办法。天佑,你走了,我的心也走了,我的一切都已经和你一起埋葬在海底。但是为了爱我的妈妈和小妹,我会快乐地活下去。原谅我,天佑,我不能遵守你我同生共死的诺言。”

菲惊呆了!原来姐姐什么都知道,失忆仅仅只是姐姐表达她爱情与亲情的独特方式。

处世秘诀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法师就让他担任给众僧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何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后人传说,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菩萨的化身。

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丰干告诉他,就是寒山、拾得二人,丘胤恭敬地跑过去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意思是指丰干禅师是弥陀的化身,可惜世人不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入不复见。丘胤于是遣人记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禅师的孩子

日本有位白隐禅师,德行很高。

他有个开布店的信徒,这人家有个女儿,和一位青年发生了性关系,还没出嫁,肚子就一天天地凸出了。

做父亲的很生气,逼问女儿到底是谁造的孽,女儿怕说出男朋友会被父亲打死,她想到了父亲平常最尊敬白隐禅师,于是就说是白隐禅师干的,做父亲一听气得要命,就拿了木棒,不分青红皂白把禅师痛打了一顿,禅师莫明其妙,后来,就痛快地认了。

等到这个小姐生了孩子,他父亲就把孩子扔给了禅师,禅师又像保姆一样,四处乞求奶汁喂养小孩,到处遭受辱骂与耻笑,但是禅师一点都不在意,只希望把小孩带大。

在此之前,小姐的男朋友早已吓跑到他乡外地去了,过了好几年才回到家乡,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就找到了小姐,说:我们怎么可以这样让禅师受辱呢?真是罪过无边。于是向小姐的父母说明真相。

小姐的父亲懊悔万分,全家去向禅师道歉,禅师一点也不感到委屈,只简单地说:小孩是你们的,那你们就抱回去吧。

对于荣辱,禅者是不会介意的。

情绪

当别人对你说了一些刺伤你的话,批评你、羞辱你,你会怎样?你会火冒三丈,气呼呼地骂回去,或是忍气吞声地强压下来?然后呢?你是否会愈想愈气,整个情绪都大受影响?

有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很不客气,甚至口出秽言。佛陀站在那里仔细地、静静地听着,然后说:“谢谢你们来找我,不过我正赶路,下一村的人还在等我,我必须赶过去。不过等明天回来之后我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到时候如果你们还有什么话想告诉我,再一起过来好吗?”那些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耳朵所听到的话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其中一个人问佛陀:“难道你没有听见我们说的话吗?我们把你说得一无是处,你却没有任何反应!”佛陀说:“假使你要的是我反应的话,那你来得太晚了,你应该十年前就来的,那时的我就会有所反应。然而,这十年以来我己经不再被别人所控制,我己经不再是个奴隶,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据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在反应。”

是的,如果有人对你生气,那是“他的”问题;如果他侮辱你,那是“他的”问题;如果他粗暴无礼,那仍是“他的”问题。因为他要怎么说,怎么做,那是“他的”修养,你能怎么办?

再重复一遍佛陀所说的:“我己经不再被别人所控制,我己经不再是个奴隶,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据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在反应。”你是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咸有咸味

佛家的处世之说,后来深深影响了世人。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来,更体现出他的人生境界。

有一天,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去拜访他,吃饭时,只见他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说:“难道你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师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这是一句多么富有佛法禅味的话啊!

弘一法师把佛法应用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的人生,无处不是味道。一条毛巾用了三年,已经破了,他说还可以再用;住在小旅馆里臭虫爬来爬去,访客嫌恶,他说只有几只而已。

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是有很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遇到这些不满意,又暂时无法改变的状况时,我们不妨学学弘一法师,真正体会了“随遇而安”的生活,也许向前的道路,我们都能轻松些。

环境与心境

有位朋友,生性开朗乐观,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天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有什么可高兴的?”朋友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内只剩下他一个人,但他每天仍非常快乐。又有人问他:“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他说:“我有很多书哇。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老师,和这些老师在一起随时请教怎不令人高兴?”

几年后,这位朋友成了家,搬进大楼,住一层,仍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有人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能快乐吗?”朋友说:“一楼有多好啊,进门就是家,搬东西很方便,朋友来访很方便。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这些乐趣真好呀!”

又过了一年,这位朋友把一层让给一位有偏瘫老人的朋友住,自己搬到楼房的最高一层住,这位朋友仍是快快乐乐的。

朋友问他:“住顶楼你还快乐吗?”

他说:“住顶楼好处可多着呢!每天上下楼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顶楼光线好,卫生,没有人在头顶上干扰,白天黑夜都安静。”

在有大智慧的人眼力,心里,什么都是造就快乐心情的好元素。

杀瞋

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门,惹他生气。

有一次,女儿又把婆罗门气得七窍生烟,因而萌发杀女解恨的念头。继而念头一转:“我还是先去拜访佛陀,或许佛陀有方法可以教导我。”

于是婆罗门来到佛前,向佛陀请问二个问题:“杀什么样的人无罪?什么方法能够令心安稳无忧?杀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到佛陀称赞?”

“这很简单,你好好记住!杀瞋心、恨心,可使心得安稳无忧,也就能得到我的赞许。”佛陀这样告诉婆罗门。

世人大多容易瞋恨,因而经常发生不幸事件。其实世上并无可瞋可恨而非杀之不可的人,唯有“瞋”、“恨”才是该“杀”之物。

百忍成金

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生中,要行一百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九十九次之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一天,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于自己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感为难,但他宽大一想,我什么悔辱事都忍受过了,这最后一次忍辱有什么不能呢?

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忍辱一下,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个不休,嘴里不停地说:“看得破,跳得过”。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骇叫起来,待众人来看时,已变成了一个金人,由此致富。故说张公百忍成金,山东那个地方,到现在还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纪念他忍辱的德行。

高与远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鉴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的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藉机说教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似的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的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诸仁者能会意么?”

诸学僧至此均能省矣。

禅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们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非常自谦,有如龙退缩,虎低头。这正说明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

三虱与幸运的猪

一天,三只虱子在一头肥猪的身上,相互争吵起来。这时,另一只虱子经过这里,见他们争吵得不可开交,就问:“你们为什么争吵呢?”

三只虱子一起回答说:“为了争夺猪身上最肥的地方。”

那只虱子听了,说:“你们难道不害怕腊月祭祀的日子即将到来吗?到那时候,茅草一烧,这头猪就被杀掉丢进汤锅里了,还在这里争吵什么呢?”

三只虱子一听,恍然大悟。立即停止争吵,挤在一起,拼命地吸起猪血来。

猪被吸瘦了,到了腊月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没有杀它。

做事情要从整体出发,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小利,而忘记了全局的利益。

水车原理

一位禅师在外出弘法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接水,禅师趋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地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能和用法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我就可以看破红尘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