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10872200000011

第11章 要执著还是轻松生活(10)

有了在平时点点滴滴的捡拾,有了有意义的积累,你就不会在需要的时候去懊恼了。

别把困难放大

杨子大学毕业后如愿进入当地的《明星报》任记者。一天,主编交给他一个任务:采访全国著名的大法官。

第一次接到重要任务,杨子不仅欣喜若狂,但立刻又愁眉苦脸起来。他想:自己任职的报纸不是当地的一流大报,自己也只是一名刚刚出道、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大法官怎么会接受他的采访呢?同事吴畏获悉他的苦恼后,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很理解你。让我来打个比方——这就好比躲在一间阴暗的房子里,然后想象外面的阳光多么的炽热。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出房间。”

吴畏拿起杨子桌上的电话,查询大法官的办公室电话。很快,他与大法官的秘书接上了号。

接下来,吴畏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明星报》新闻部记者杨子,我奉命访问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呢?”旁边的杨子吓了一跳。

吴畏一边接电话,一边不忘抽空向目瞪口呆的杨子扮个鬼脸。接着,杨子听到了他地答话:“谢谢你。明天1点15分,会议厅见。”

“瞧,直接向人说出你的想法,不就管用了吗?”吴畏向杨子扬扬话筒,“明天中午1点15分,你的约会定好了。”一直在旁边看着整个过程的杨子面色放缓,似有所悟。

多年以后,昔日羞怯的杨子已成为了《明星报》的金牌记者。回顾此事,他仍觉得刻骨铭心;“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开门见山的办法,做来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有时困难在想象中会被放大一百倍,事实上,走出了第一步,就会发现那些麻烦与困难有时只是自己吓自己。

一位活着的历史人物

他是“20世纪最后一位活着的历史人物”,几十年的奋斗,28年的牢狱,曼德拉的一生并不平静,但是这一切都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为了废止残暴的种族隔离政策,为了争取自由平等而他一生都在不懈的努力,他是一位一生都积极向前奔跑的世纪老人。

在南非,人们总爱亲热地称呼曼德拉为“马蒂巴”,当地语就是“老爹”的意思,这反映了平民与领袖间一种难得的亲近加崇敬的关系。确实,曼德拉是一位非常平民化的领袖人物。他任总统时甚至常把来访的外国元首介绍给他的花工或是厨师,弄得有些外国领导人很是尴尬。这位非常普通亲切的总统,在南非可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新南非之父”。

他的一生都以极其积极的心态为争取自由平等而不懈的努力。1918年7月18日,他出生在南非特兰斯凯的乌姆塔塔,他的父亲是滕布人大酋长的首席顾问、地区总参议员,母亲是老曼德拉4个妻子中的一个,曼德拉是这个家庭的独生子。12岁时父亲去世而由大酋长监护,他本来可以一帆风顺地继承大酋长的财产和地位,但是由于他逃避大酋长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而放弃了这种令人艳羡的权利,毅然与贵族生活疏离。他说,他不愿意“以一个酋长的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种族”。他深深了解在种族隔离、种族压迫政策下黑人兄弟的绵绵苦难,他把解放黑人,实现种族平等当成自己的职责。为此他不顾个人的得失,穷其一生积极地投入到解放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他首先选择了律师的职业,他认为这是最直接的帮助黑人的途径。为此他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很难一语穷尽。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学生罢课而被开除出校,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理想,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一边打工谋生,一边苦读函授学校,并终于在1942年,获得了南非大学的法学学士学位。十年之后,他成为约翰内斯堡的开业律师。

曼德拉26岁时加入非国大,很快即以杰出的政治才干跻身非国大的领导核心。起初,他主要是作为非国大的代表深入全国城乡和黑人居住区,在广大黑人中广泛宣传非国大的斗争计划,号召并鼓励人们运用一切非暴力手段反抗白人少数统治者施行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1952年下半年,他组织领导了全国性的持续半年之久的“蔑视不公正法运动”。在他及一批非国大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下,参加反对种族隔离斗争的人数与日俱增,非国大的队伍也迅速壮大。不仅使非国大成员由7000人扩大到10万人,而且使其支持者的阵容也不断扩大,第一次从黑人扩大到黄种人和白人,影响力逐渐扩大。由于形势所迫,曼德拉在1960年提出了将非暴力斗争转变为武装斗争的建议。这一年的4月,非国大被宣布为非法而转入地下。从此,他成为警察跟踪追捕对象,放弃了律师职业,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他仍然积极地投入到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他曾经多次装扮成清洁工、仆役、司机和汽车修理工,他多次逢凶化吉,死里逃生。1961年5月底,他不顾禁令,在警察的眼皮底下组织发动了为期3天的“呆在家里”的抗议罢工。他历尽艰辛偷渡出境前往非洲七个新独立的国家访问,安排非国大的武装力量的军事训练,并亲自在阿尔及利亚学习军事理论和实战技能。回国之后不久他就被警察逮捕了,他被判处终身监禁,被送进戒备森严、与世隔绝的罗本岛监狱,开始了他28年的牢狱生活。

沉重的苦役,闭塞的环境,并没有摧折他的斗志,他在狱中继续宣传种族平等思想,竟然成功地在狱中组织了一个大型的教育集团。统治者惧怕他的影响,不得不把他秘密地押解到离好望角不远的更加封闭的波文斯尔监狱。他以自己的品德、行为感化他人,就连看守他的狱卒也成了他的朋友,致使他离开之后,狱卒感叹道:“我的生活变得没有意义了。”曼德拉身高1.9米,年轻的时候当过重量级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为了能够继续斗争,他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在狱中也每天四点起床,做操,跳绳,日复一日地坚持锻炼。他在狱中整整呆了27年,四分之一世纪。但是他凭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没有被困境击倒,他的体力一直保持良好。作为一位功勋卓越的黑人运动领袖,他的社会影响更是超越了层层铁窗,在世界各地引起共鸣。即使他人在狱中,诸如印度的尼赫鲁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的“第三世界奖”,以及荣誉市民、荣誉学位等殊荣仍不断地加在他的头上。

曼德拉出狱以后,不顾年过七旬的高龄,遍访世界各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地区)。为促使南非政府与非国大达成和解,他先是呼吁国际社会保持对南非的制裁压力,继续支持非国大,对南非的政治暴力进行国际调解,并四处为非国大争取巨额资助。在他的积极努力下,1992年,联合国派特使率团赴南非就暴力冲突事件进行考察和调解,国际社会开始介入南非政治解决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都宣布对南非提供贷款。由于他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促进种族和解斗争中的突出贡献,曼德拉在国内外的威望和影响日益上升。1993年,在他出狱的第三年,他又与当时的蔼克勒克总统一起获得诺贝尔国际和平奖。

曼德拉竞选成功,出任了南非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当时他已经快要76岁了。老骥伏枥,能否走完千里?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他上任刚刚5天,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放出消息,说曼德拉私下曾经暗示,他打算在两年之内辞去总统的职务。虽然曼德拉立即做出反应,声明这纯属谣言,但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提示人们摆在新总统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贫困、饥饿、失业,许多人缺少文化,住房紧缺等等问题困扰着刚就任的曼德拉。如何团结一切积极的力量,包括白人、以及黑人中与国大党存在政治分歧的因卡塔自由党人,还有各色人种,对于这个有着4000万人口。多种族构成的国家来说,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但是76岁的曼德拉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面对困境。他为了争取种族平等进行了长期艰苦卓越的斗争,他以令人惊奇的充沛精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

曼德拉1999年6月卸任总统后,本来终于能够过甜蜜安宁的生活了,可是曼德拉却闲不下来,可谓退而不休。一方面,他深深热爱着非洲这块土地,以极其复杂的心情关注着非洲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遭受的苦难,加上他“德高望重”的客观条件,因此不少非洲交战国邀请他担当国际调解人。另一方面,曼德拉是国际知名人士,甚至一些媒体称他是“20世纪最后一位活着的历史人物”。因此,几乎所有前往南非访问的国际政要、名人、明星都希望能与他见上一面,国内外的各种国际会议也大多邀请他前往出席捧场。曼德拉因长期牢狱折磨,造成膝关节和视力严重损伤。他行走不便,特别是很难上台阶。但是这位老人的精神却一直很好,仍然在积极地忙碌着,他自己说他忙碌的日程是“从早到晚地工作,回家时已十分疲劳,唯一想做的事就是睡觉和做梦”。

当人们问他现在忙些什么的时候,老人家又开玩笑说,“我就像是一个失业的领取救济金者,整天跑到街上找工作。”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着强烈责任心的领导者,一个一生都持积极心态的老人是不可能停下自己疾走的脚步的。

一百步的距离

美国华盛顿山的一块岩石上,立下了一个标牌,告诉后来的登山者,那里曾经是一个女登山者躺下死去的地方。她当时正在寻觅的庇护所“登山小屋”只距她一百步而已,如果她能多撑一百步,她就能活下去。

这个事件提醒人们,倒下之前再撑一会儿。胜利者,往往是能比别人多坚持一分钟的人。即使精力已耗尽,人们仍然有一点点精神残留着,用那一点点精神的人就是最后的成功者。

“自杀式”广告奇术

在传统的文化观念中,人们是很忌讳“家丑外扬”的。在商品经营中更是如此,“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绝大部分经营者都是广泛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久而久之,人们对此便感到厌烦,以致出现怀疑和不信任感。“家丑外扬”则恰恰相反,经营者设身处地地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披露产品存在的问题,以诚待客,以心换心,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诚实的企业形象,以此换来顾客对产品的信任和青睐,扩大市场占有率。

一天,美国享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享利·霍金斯先生从产品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的产品在食品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他知道,其他食品公司也使用这种有毒的添加剂。他想,如果从维护公众利益的角度,把此事公布于众,一定会引起同行们的强烈反对,他们也一定会联合起来整治地,他的业务肯定会受到很大损失。但在与这些同行的斗争中,他的知名度肯定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会得到公众的支持,从而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长远利益。

于是,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毅然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公众为之震动,赞誉他的诚实。可是,这一举动得罪了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们。他们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对享利进行攻击,指责他别有用心,想破坏别人的生意。他们共同抵制享利公司的产品,使享利公司的经营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就在他近于倾家荡产之时,名声却家喻户晓,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他的公司的产品一下成了人们用着放心的热门货,供不应求。濒临倒闭的享利,在很短时间就恢复了元气,经营规模比以前最兴旺时还扩大了两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后来他的公司一度成为美国食品加工业中最大的公司。

在这个资讯泛滥的社会中,要想说服别人,不能再光用“这是全国第一的或一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这些老旧的广告词来夸口了。无论你如何大声疾呼,别人也都不会再回头看一眼。

近来的宣传广告,似乎已经考虑到用露丑制造幽默感和趣味性来打动人心。有一家汽车公司,宣称能制造出“全世界最优秀的汽车”,他们推出的一个广告是这样的

整张照片的焦点,在于驾驶座位。底下有一行文字,写着“抱歉,在汽车的行驶中,还可以听到钟的滴答声。”

表面上看来,是发表道歉声明,但事实上是在自夸他们的汽车,跑起来完全没有引擎的声音,非常安静。

“丑”能在广告中“露脸”,是因为它能抓住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追求新鲜和逆反心理。

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有希耐一次在郊外散步,仍然看到几个小孩在玩一只肮脏且异常丑陋的昆虫,爱不释手。布希耐顿时联想到:市面上销售的玩具一般都是形象优美的,假若生产一些丑陋玩具,又将如何?于是,他布置自己的公司研制一套“丑陋玩具”,迅速向市场推出。

这一炮果然打响,“丑陋玩具”给艾士隆公司带来了收益,使同行羡慕不已。于是“丑陋玩具”接踵而来,如“疯球”就是在一串小球上面,印上许多丑陋不堪的面孔;橡皮做的“粗鲁陋夫”,长着桔黄的头发、绿色的皮肤和一双鼓胀而带血丝的眼睛,眨眼时又会发出非常难听的声音。这些丑陋玩具的售价超过正常玩具,但一直畅销不衰,而且在美国掀起了行销“丑陋玩具”的热潮。在这则事例中,我们还能看到了人们对于丑陋事物怀有悲天怜人的情怀,这也是露丑成功的原因。

我国也有露丑广告的成功例子。

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之际,有家商店却在门口的广告牌上赫然大书:“本店专营假货”。好大的胆子!人们在愤慨之余,禁不住要进商店看个究竟。进去一看,方知上当:原来,它这个“假”不是“假冒”、“伪造”的那个“假”,而是指“人工制造”的那个“假”——假发、假牙、假肢……这家商店故弄玄虚,跟顾客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真会招揽生意!

成功从“痴人说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