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抱着狮猫走进那间有大老鼠的屋子里,把门窗都关上,然后就躲在外面偷偷地观看。只见狮猫蹲在屋子里的地上一动也不动。过了好久,那只大老鼠探出洞口,先是犹豫不决、要出不出的样子,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从洞里爬了出来。它一发现狮猫,便大怒,恶狠狠地向猫扑过去。狮猫迅速地避开了它,跳到桌子上和茶几上,大老鼠也跟着跳到桌子上和茶几上。狮猫再次避开它,跳到地上。狮猫总是跳上跳下地躲避,而大老鼠在后面使劲地追赶。就这样反反复复、跳上跳下总有100多次。大家在外面看着这幅景像,不免有些失望,都以为这只狮猫胆小害怕,是只没有能耐、无所作为的下等猫。
过了不多久,人们看见老鼠敏捷迅速的跳跃渐渐慢了下来,挺着的大肚子在那里一起一伏,仿佛是喘息不已,匍匐在地上好像是要稍稍休息片刻似的。这时只见狮猫飞快地从案几上跳下来,迅速地伸出两只利爪,狠狠揪住老鼠头顶上的毛,接着一口咬住了老鼠的脑袋。那只大老鼠拼命挣扎,狮猫狠狠逮住它不放。就这样狮猫同老鼠扭成一团,狮猫一阵“呜呜”地叫着,老鼠不停地发出凄厉的“啾啾”声。
过了一会儿,老鼠凄厉的“啾啾”声没有了。大家急忙打开门一看,原来老鼠的脑袋早已被狮猫嚼碎了。
不谋而战,只能使自己处于失败的境地。其实,双方的较量最终是通过实力来决定的,而这个实力的绝大部分说是来自智慧,而且这种智慧往往是在最后的、最紧要的关头才显现出它本身巨大的力量与作用。
现实生活中,尤其强调智慧的力量和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思考,善于总结,关键是抓住对方的弱点,运用合理的应对技能,真正做到不慌不乱,镇定自若,以弱胜强,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习惯的力量
在二百多年前的清朝,有一个名叫刘蓉的人,他是当时一个比较有名的官员,曾经做过陕西地区的最高长官。刘蓉年轻的时候,读书非常用功,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屋子里面,专心致志地读书,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就会向窗外看看,思索一下。一时想不起来问题的答案时,他就站身来,舒展一下身体,在屋子里面踱来踱去。
当时的屋子不像现在这样,四处都铺着地板,光滑得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来。那时的地面都是泥土的,不是很平整,也不是很干净。如果雨天进了水,就更加泥泞了。刘蓉读书的屋子里面的地面就是这个样子,而且还有一个直径一尺左右的凹坑,由于人经常在上面走,使得它的面积逐渐变大,变深。刘蓉每次经过这里,脚都要被绊一下,特别是在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摔个大跟头。起初他觉得很别扭,但是因为忙着读书,也就没有机会整理这个地方。后来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再走到那里的时候,自然会抬起脚来迈过去。
一天,刘蓉的父亲来到刘蓉读书的这间屋子,检查一下孩子的读书情况。刚进来的时候,父亲还能注意到那个凹坑的地方。可是,等坐下来,与刘蓉交谈了一会后,刘蓉的父亲感到十分开心,因为刘蓉进步得十分迅速,大大出乎他的预料。父亲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儿子真的很争气。于是在鼓励儿子几句话后,不想再耽误儿子的读书时间,要回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可是,由于这样一段时间的交谈,刘蓉的父亲忘记了地上的洼坑,一不小心,就摔在了那里。刘蓉吓了一跳,赶快把父亲搀扶了起来,仔细检查了一下,幸好父亲没有受伤。
这时,父亲开玩笑地对儿子说:“你连一间屋子都治理不好,还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吗?既然你已经有了将来要为国家效力的志向,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呀!”为了避免出现别人也摔倒的情况,父亲嘱咐仆人取来土,将坑洼的地方填平了。
父亲走后,刘蓉久久无法平静下来,父亲的话在刘蓉心里引起了很大的触动,这促使刘蓉更加努力地读书。
一天,刘蓉为了思索一个问题,又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走到原来的洼坑处,脚一踏,突然感到地面凸起来一块,大吃一惊。低头一看,原来地面已经是平平坦坦的了。他疑心自己的感觉,为什么平坦的地方自己反而觉得不舒服呢?于是重新从那个地方走过,仍然像刚才那样不舒服。就这样,他别别扭扭地走了许多天以后才安稳下来。
后来,刘蓉感慨地说:“习惯对于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脚本来适于走平地,不适于走洼地,可是经常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就会觉得坑洼是平地,不需要用眼睛注意到地面,就能顺利从洼地上走过去。等到把洼地填平了,再从上面走过的时候,反而觉得磕磕碰碰的,心里不安宁。看来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啊!”
看来习惯的力量可是真大啊!一旦习惯了一件东西,即使不合理也变得合理了,合理的却变得不合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吧!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在今天看来是微小的行为习惯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人生道路。
挥斧如风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他们经常为了一个小小的学术问题而争吵得面红耳赤,但是两个人都可以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的一个朋友去世了,庄子来给这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的时候,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的鼻尖上不小心沾上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觉得很不舒服,于是他转过头对自己的朋友、一个姓石的木匠说:“老兄,看见我鼻子上的那片小小的白灰了吗?你用斧子把白灰帮我砍下来吧!”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边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后来,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便派人把他找了去。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经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庄子讲完了故事,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
庄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们表明,高深的学问和精湛技艺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红花虽好,还要靠绿叶扶持。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吸取营养,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难以得到发挥和施展的。
尿壶盛酒
从前,魏地有个读书人,素以博学多识而著称。他在平日里喜欢收藏古董,因而有很多奇物古玩。时间久了,就有了一些鉴别古董的知识,据说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器具,并且解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自己也常常引以为自豪。
一天,他去河边散步,不小心踢到一件硬东西,把脚也碰痛了。他恨恨地一边揉脚一边四下张望,原来是一件铜器。他顿时忘了脚疼,拾起来细细察看。这件铜器的形状像一个酒杯,两边还各有一个孔,上面刻的花纹光彩夺目,俨然是一件珍稀的古董。
魏人得了这样的宝贝非常高兴,决定大宴宾客庆贺一番。他摆下酒席,请来了众多亲朋好友,对大家说:“我最近得到一个夏商时期的器物,现在拿出来让大伙儿赏玩赏玩。”于是他小心地将那铜器取出,斟满了酒,敬献给各位宾客。大家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都装出懂行的样子交口称赞不已,恭喜主人得了一件宝物。可是宾主欢饮还不到一轮,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个从仇山来的人一见到魏人用来盛酒的铜器,就惊愕地问:“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东西?这是一个铜护裆,是角抵的人用来保护生殖器的。”这一来,举座哗然,魏人羞愧万分,立刻把铜器扔了,不敢再看一眼。
又有一次,一个楚丘人得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致,颈毛与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个洞。楚丘人怎么也想不出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就到处打听,可是问遍了街坊远近许多人,都没一个人认识这是什么东西。这个时候,这个魏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就自告奋勇地来到了这个楚丘人家里,打算鉴赏一下这个古物。他研究了一番这个东西,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古代有牺牛形状的酒杯,也有大象形状的酒杯,这个东西大概是马形酒杯吧?”楚丘人一听大喜,把它装进匣子收藏起来,每当设宴款待贵客时,就拿出来盛酒。
这天,仇山人偶然经过这个楚丘人家,看到他用这个东西盛酒,便惊愕地说:“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个东西?这是尿壶呀,也就是那些贵妇人所说的‘兽子’,怎么可以用来做酒杯呢?”楚丘人听了这话,脸噌地一下红到了耳朵根,羞惭得恨不得立刻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赶紧把那东西扔得远远的,像魏人一样不敢再看。
自以为是的读书人不懂装懂。等他知道了实情以后,真是苦不堪言,丢尽了面子。
其实,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无知。自以为是、故作聪明的行为虽可能有一时的以假乱真,但在明眼人那里,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如果仍然固执地坚持,那无疑是给自己打造了一个愚蠢的招牌而被到处张扬。
循表渡河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混战。为了取得胜利,战争的手段各不一样。楚国与宋国连年交战,互有胜负,一直相持不下,楚国看到正面交锋不能取得优势,就决定夜里渡河偷袭宋国。
楚国与宋国之间有一条窸河,只要能渡过窸河而不被宋国人发现,楚国军队就可以从背后包抄宋国军队,给他们一个突然袭击。同时派军队正面出击。这样两面夹击,宋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到时一定会被打败。
偷袭计划确定后,楚国就派人乔装成渔农来到窸河附近侦查,因为当时渡河设备非常匮乏,只能寻找水浅和水流缓和的地方让士兵徒步涉河。侦查人员发现,在靠近窸河下游的一处地方水比较浅,适于徒步涉河,于是就在这里做了一个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军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侦查人员回去报告将领说:在下游找到一处浅水区,适宜渡河。楚国将领听后非常高兴,让士兵们这几天养精蓄锐把兵器擦亮,准备好与宋国军队作战。
几天后,楚国将领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组织军队,分配好任务,准备夜里出发。不料窸河上游地区突降暴雨,河水陡涨了好几尺,原来水浅的地方也涨过了水最深的地方。
而楚国的军队这几天都在秘密准备偷袭,没有查看是否有水涨的情况,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准备偷袭了。
这天夜里,两千精兵趁夜秘密地来到窸河边,兵分几路,依照原来设置的标记,就悄悄地下水渡河了。
由于天色很暗,再加上怕被宋国人发现,士兵们都被命令不准说话,以免暴露目标,所以当前面的士兵还没走到河中央时,河水已经没到了脖子,湍急的水流把很多士兵都冲走了,有的士兵被深水淹死了,但他们都不敢呼叫,怕被敌人发现。后面的士兵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只听见水流哗哗作响,继续往前走。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了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
等到将领发现情况不对时,已为时已晚了。他急忙下令撤兵,士兵们慌乱中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是宋国人发现了他们,于是吓得赶紧往回跑,一时间,在漆黑的夜色中,窸河水里人喊马嘶,一片大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同时在倒塌一般。就这样,等人马撤回来以后,一清点,发现一千多人已经被淹死或被河水冲走了,侥幸没死的士兵也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再前进了,楚国军队只好无功而返。
回到军营后,楚国将领非常气愤,本来想偷袭宋国,结果栽到窸河水里。现在进攻宋国不但毫无进展而且损失惨重,得不偿失。于是就下令把那天侦查水位的士兵处斩了。
可是他哪里知道,这次失败并不关那个士兵的事,当初测量水位设置的标志是正确的,河水很浅,是可以渡过的。但后来河水猛涨,而楚国人并不知情,仍然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河,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了。
河水时涨时落,不断变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相反,楚人渡河,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总是停留在一点上,头脑僵化,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就一定会碰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