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10828300000008

第8章 顶级理财师的杀手锏:千万富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3)

举个证券市场的例子,中国内地股市成立约20年,却已走过了西方股市200年的历程。开始是个坐庄为主的市场,而随着合格的境外投资者的引入,机构投资者的扩展,监管的完善,现在逐步进入价值投资阶段。2003年的“五朵金花”行情让市场开始懂得行业研究的重要性,2004年的宏观调控让市场开始重视宏观经济研究,而2005~2008年的行情让市场开始重视全球经济。每2~3年,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趋势,要求人们迅速适应。

我的一位基金经理朋友,是位难得的高手,1990年就加入老万国证券,2009年他所管理的基金名列前茅。他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学习认真,每天上午7点多就到办公室看各方面的研究报告,晚上往往还要看到11点多,坚持了多年。而其他很多在20世纪90年代第一批进入股市的人会发现赚钱越来越难,逐步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境地,过去的成功经验好像越来越不适用。我想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坚持学习,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靠看技术图形、听小道消息,或者坐庄就能赚钱的了。

学习的方法很重要,学习的途径也有很多,在此列举一二。

首先是再教育。由于体制原因,国内的本科教育和工作实践存在较大脱节,所以很多年轻人本科毕业工作几年后,会再读个MBA(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的实战色彩会更浓,能帮助学员找到更好的工作平台,获得更好的工作理论。企业家也一样,在商场拼杀了多年,再去读个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百战归来再读书”,能把企业带到更高层次。

其次是多阅读。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每天要看固定的5份报纸。5份报纸信息量有限,但几十年坚持下来,信息量的积累是巨大的。有一次我问摩根资产管理亚太区的高管,这些高管之间有什么共性,得到的回答是:除了工作出色外,还爱学习,爱读书,尤其是历史书。

最后是结交优秀的朋友。优秀的朋友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成功朋友的人生经历,总有对某些特定方面独到的经验看法,能帮助我们扩展视野,补充信息。

财富只是人生的一种工具而已

我们每天研究的诸多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词汇--财富。

到底什么是财富?也许这个问题你也曾经问过自己,也许这个问题已经有先哲圣人有了标准答案,但是我相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必然会不断思索这个问题。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源泉是土地。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才是财富。亚当-斯密认为财富的源泉是劳动。马克思主义认为继承和发扬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在不断剥削劳动的成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财富,或者什么才能纳入财富的范畴。研究财富问题的起点是人,因为没有人的时候财富的问题根本不存在。财富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对人的有用性。所以财富应该就是一切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包括物质和精神)。

财富是流动的,总是从一个地点流到另一个地点,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所以当你拥有财富时,实际上只是暂时拥有使用这些财富的权力,离开这个世界以后,被亲人花光也好,被孩子败家败光也好,捐给公益也好,甚至被人骗走也好,最后都是以不同形式返还给社会。你拥有的只是财富暂时的保管权和使用权。聪明的人会运用自己掌握财富的机会,做很多让自己觉得值得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并享用财富。尤其在今天,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社会效益的达成,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但是某某家财多少,某某身家过亿,在这样的谈论与比较中,财富被狭义化了,它走入了那道窄的门,门后是锱铢必较的人心浮沉。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导,东南亚金融风波之际,香港精神病院病人猛增。院方为治疗这批特殊的病人,模拟股票交易,使下跌的股票上升,借此缓解他们因破产而带来的心灵创伤。如果将积聚财富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那么一旦失去财富,就会失去整个精神支柱,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

所以财富的本质只是个工具,帮你实现人生目的的工具。如果一个人随着财富的增加,自由、快乐、幸福、安全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加,那就是个很好的状态。但如果财富不能带来这些感觉,甚至常常因此给自己带来烦恼、忧虑、不安全感,那钱再多也没用。

我认识一位股民,他有一次很认真地对我说,觉得自己羞愧,因为每次股票跌了,他就心情不好,回家找个借口骂太太。他的心情不是由他自己控制的,而是市场控制的,所以他的人生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人变成了金钱的奴隶。

现在有很多人舍本逐末,忘了钱只是个工具,反而把钱当做目的。钱可以买到食物,却买不到好胃口;钱可以买到药物,却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相识,却买不到好朋友;钱可以买到享乐,却买不到安宁与幸福。如果为赚钱所累,牺牲了健康、冷落了家人、失去了朋友、压抑了心情,那还不如少赚点钱。

有钱不等于有事业,有钱不等于成功。人生的真谛除了钱以外,一定还有些别的。

所以赚钱本身不是目的,即使得到上天最幸运的眷顾,成为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只是个记录的符号,没有其他含义。用钱办些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才能算财富的主人。

犹太人的财富观:磨炼“赚钱的本领”

犹太人被公认为最聪明的民族,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约1/5犹太血统。同时,他们也因超强的赚钱能力而闻名于世。由于屡受迫害,他们的财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洗劫殆尽,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中世纪。英国约克城堡的废墟中到现在还立有提示牌,记载着中世纪时当地人因为欠犹太人债务,而将犹太人逼入城堡杀死的惨剧。奇怪的是,犹太人永远有白手起家、东山再起的能力,索罗斯、纽约的富翁市长布隆伯格都是白手起家的犹太人。

犹太人的秘密就在于他们对知识和学习的尊重。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小孩回答是金钱、钻石或是珠宝,母亲就会接着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它比金子、宝石更有价值,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从罗马帝国开始,犹太人就遭受迫害。在当时的重农社会中,犹太人被禁止参政或拥有土地,只能从事商业和借贷等行业,这使得他们被动地积累起大量社会和商业经验。犹太人还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形成《塔木德》一书。对颠沛流离的犹太人来说,250万字的《塔木德))几乎就是祖国的代名词,很多犹太孩子从小就学习《塔木德》。《塔木德》内容覆盖极广,涉及民俗、宗教、家庭、处世和生意,集中了上千位犹太智者的智慧。犹太人从中学到信守承诺、努力工作、与优秀的人接触、保持和谐关系等重要习惯。所以他们才会在一次次被剥夺财富后,又一次次重建财富王国。所以赚钱的本领是犹太人真正的财富。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强调“积累财富”,这不仅仅是攒钱,存钱的概念,主要是指财富管理,让“钱生钱,财富滚动起来”的意思。犹太人似乎更倾向于一种匀速、持久的财富增长方式,也就是按财富增长的内在规律寻求高概率机会,用时间的长度降低波动的风险,这是这是一种可持续的财富增长方式,表面上看犹太人很“抠门”,实际上是对金钱的尊重、理性和严谨,他们相信财富的长期“恒守”。犹太人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由幸福到不幸只要瞬间,一个人由贫穷到富裕却要终生!

中国人渴望一夜暴富“发横财”,所以也有一句话: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中国人向往“小概率”机遇和投机,认为“横财”是瞬间脱贫致富的快捷方式。于是终其一生,要不一贫如洗,要不一夜暴富,在中国极少有人去规划自己的财富,而犹太人就是抓住了钱生钱的奥妙所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所以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