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黄金崩溃
10775100000010

第10章 黄金的第二大功能:工具

指数是市场的真实反映,而工具是用来操作的。那么,国际资本是如何操作的呢?这里我来剖析一下已经出现的操作手法:

国际资本磨剑已经十年,什么时候亮剑,只等美联储一声令下。这种模式可以追寻到阿根廷和日本。

我们必须首先澄清一些问题:

第一,关于“热钱”的定义。我认为不能把走私过境的钱定义为热钱,这会让人们对市场判断产生误解,很容易让人觉得地下钱庄的钱才是热钱。

第二,必须校正我们与全球贸易的关系。现在美国人欠我们的都是商品,而我们欠民众的是货币,这两者无法对等。周小川说,所谓“藏汇于民”,并不是老百姓把外汇藏到自己手里,而是有自行决定运用外汇包括投资外汇等机会。

周小川估计,2011 年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将在2.8%左右,将有一个明显的改进。我的理解是,适当地开放外汇市场,这有利于促进外汇储备转化成生产力。

厘清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应该知道,在钱的进进出出上我们的风险敞口有多大。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金融工具的操作,单看市场情况我们就知道,跨国公司每天都在进进出出的资金,都可视为撤资。所不同的是,以前的境外投资形式是实业,而现在是投资品。

什么叫做“资金进入中国”?其实在单纯的贸易顺差内,就能够充分做文章了。

原来卖100块钱的东西,现在卖150块钱,这就是资金进入中国。我们的汽车、钢材、铁矿石和大量的进口产品,在国外市场价格是3万美元,到中国立马变成了7万美元,这就叫做“资金流入中国”。美元花了10年基本完成了这个过程,积攒的财富究竟是什么,想都不用想,就是我们的外汇储备。

什么叫做“资金流出中国”?美元原来100块钱的东西,60块钱出口,就是资金流出中国。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每升93号汽油从中国出口到美国,折合人民币只要4.73元,中石油还愿意拼命出口,而我们在国内销售每升8元中石油还说会亏损。最基本的操作,其实很简单,跨国企业只考虑出口退税额和增值税问题即可,当然,后面可以说到更多方法。

那么,对于美元来讲,在美国的商品和中国的货币之间,要寻求的是一种互换机制,这个机制要寻找一种载体,理所当然的就是黄金。这就是为什么拥有人民币的各路人马都来买黄金的原因。逻辑上我赞同这个意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则助推了美国国债泡沫,而美欧的债务问题又成了黄金多头们的有力借口,助涨了金价。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它们连在一起,在资本市场已经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动力。

我们知道,这种力量终将产生作用,或者,它已经在产生作用了,这种力量已经强大到足以与人民币抗衡的地步。我曾在微博里说,中国政府这次占据了先机,是因为政府正在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刺破房价泡沫,而且不给开发商留时间。不仅不给开发商贷款,并且斩断了房地产信托,这等于斩断了外资进入房地产,并将房贷利率提高到基准利率的1.1倍,等于告诉大家不要买房子。

房地产是热钱的聚散地。这是一个巨大的吸金池子,土地吸附资金的能力无限大,当资金疯狂时,其破坏性无与伦比。这就是为什么房价泡沫最后都会破灭的原因。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发达国家不会产生房价泡沫?这又是汇率问题。

所以,伯南克可以说,以提高基准利率的方式打破资产泡沫。

我在这里借鉴一位网友的模拟数据来让大家看看汇率问题。假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1位置,但是由于汇率管制,资本无法顺利撤出中国市场,而这个企业手上有600亿元人民币,首先要寻找的计价载体就是黄金。此时,黄金计价单位是盎司,黄金价格为每盎司2 000美元,人民币计价为424元1克,这个企业可以买入1.42亿克,合计差不多500万盎司的黄金。

然后它可以在纽约,用期权卖空500万盎司的黄金。这时候,当美元上涨、人民币下跌的时候,黄金这个中间媒介物就可以调整这个企业在中国和国外的财富天平。这时候,假设黄金价格从每盎司2 000美元下跌到1 500美元,人民币对美元变为10∶1。我们看看这个企业的财富转移情况如何:

从人民币计价看,黄金价格从7 560元1盎司变为9 450元1盎司,合计530.04元1克。这个企业手上有1.42亿克黄金,约合752.65亿元人民币。另外,在海外,500万盎司×(2 000美元- 1 500美元)×(1-N%交易成本)=25亿美元×97%=24.25亿美元(假设期权费用和交易佣金共计3%)。从这里看,该企业的资产从600亿元人民币通过黄金套期变为:752.65亿元人民币+24.25亿美元。通过10∶1汇率折回美元计价为:75.27亿美元+24.25亿美元=99.52亿美元。当然,其中因为购入黄金存在溢价问题,最终可能少于理想状态下的99.52亿美元,但是这个企业的操作,已经彻底把现金流的人民币风险化解了。

当事态进一步恶化,连不专业的散户都发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紧随其后地买入低贱的贵重金属和其他大宗商品,然后在海外用美元做空进行套期保值。虽然官方汇率依然还维持在高水平,但是汇率压力已经通过资本操作,直接传导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我们可能看到,海外资产价格下跌,在中国却价格坚挺甚至上升。

最终,中国会像过去的阿根廷、越南一样,面对通胀,产生一种源于汇率制度断层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而不是单纯的货币泛滥所导致的通胀。而国家最终需要在海外用外汇储备购回大宗商品进行行政干预,以此抹平涨幅。当全国人都开始形成思维惯性的时候,大家都抢购黄金和大宗商品的时候,中国外汇储备就成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对手盘,包括本国百姓。最终,中国可能会像过去的阿根廷或者越南一样,一次性下调汇率或者被迫让汇率自由浮动。

这种套期保值,其实从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时就已经开始了。跨国公司将推高库存,而不是去库存化,这样就导致在全球大宗资产价格下降的时候,中国依然保持高物价。因为消化库存最后将成为银行和债主的事,而不是跨国公司的事。它已经完成了人民币风险的释放。这就是中石油宁可用每升4.73元的价格出口,而不愿在国内卖每升8元的本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