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类
[1](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
[2](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
[3](北齐)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
[4](宋)欧阳修.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
[5](元)脱脱.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
[6](明)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
[7](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
[8](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98.
[9]明实录.台北: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10]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11]傅维麟.明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史38—40).
[12]元典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史263—264).
[13]李东阳等.明会典.文渊阁四库全书本(617—618).
[14]申时行等.大明会典.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
[15]龙文彬.明会要.中华书局,1956.
[16]范钦.嘉靖事例.明抄本.
[17]张学颜.万历会计录.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本(52—53).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18]袁黄.宝坻政书.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本(48).
[19]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620—625).
[20]清通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21]吏部职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史258).
[22]慧中.钦定台规.四库未收书辑刊本(2/126).
[23]汪砢玉.古今鹾略.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本(58).
[24]朱廷立.盐政志.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本(58).
[25](乾隆)长芦盐法志.写本.
[26](雍正)新修长芦盐法志.雍正四年序刊本.
[27](嘉庆)长芦盐法志.北京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本(57).
[28]王定安.重修两淮盐法志.续修四库全书本(842—845).
[29]王守基.盐法议略.丛书集成新编本(26).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30]周庆云.盐法通志.一九二八年鸿宝斋排印本.
[31]吴亮.万历疏钞.续修四库全书本(468—469).
[32]毕自严.度支奏议.续修四库全书本(483—490).
[33]陈子龙,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影印本.
[34]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16—425).
[35]葛世浚.皇朝经世文续编.清光绪石印本.
[36]那彦成.那文毅公奏议.续修四库全书本(495—497).
[37](康熙)天津卫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38](乾隆)天津县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39](道光)津门保甲图说.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40](同治)续天津县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41](民国)天津县新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42](民国)天津政俗沿革记.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43](民国)天津志略.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44](民国)志余随笔.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45]津门精华实录.南开大学静电复印本.
[46](乾隆)天津府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47](光绪)重修天津府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48](乾隆)宝坻县志.清乾隆十年刻本.
[49](乾隆)武清县志.清乾隆七年刻本.
[50](光绪)武清县志.清光绪七年稿本.
[51](乾隆)宁河县志.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
[52](光绪)宁河县志.清光绪六年刻本.
[53]宁河乡土志.乡土志抄稿本选编.北京:线装书局,2002.
[54](民国)静海县志.中国方志丛书本(140).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三年铅印版.
[55](民国)蓟县志.民国三十三年排印本.
[56](民国)杨柳青小志.天津通志旧志点校本.
[57](民国)沧县志.中国方志丛书本(143).
[58](民国)盐山新志.中国方志丛书本(496).
[59](嘉靖)河间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1).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1.
[60](乾隆)河间府志.中共河间县委县人民政府1984年复制本.
[61](光绪)顺天府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62](康熙)畿辅通志.近卫本.
[63](雍正)畿辅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504—506).
[64](雍正)河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535—538).
[65](雍正)八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664—671).
[66]李贤等.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72—473).
[67](嘉庆)大清一统志.续修四库全书本(613).
[68]顾炎武.肇域志.续修四库全书本(586—595).
[6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0]王恽.秋涧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200—1201).
[71]丘浚.大学衍义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712—713).
[72]李东阳.怀麓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250).
[73]章潢.图书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968—972).
[74]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
[75]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
[76]宋应星.天工开物.续修四库全书本(1115).
[77](明)刘斯洁.太仓考.万历刻本.
[78]徐光启.徐光启集.王重民辑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63.
[79]胡应麟.少室山房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290).
[80]陈仁锡.无梦园初集.续修四库全书本(1381—1383).
[81]余继登.典故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1.
[82]杨嗣昌.杨文弱先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1372—1373).
[83]谈迁.枣林杂俎.中华书局,2006.
[84]冯从吾.少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293).
[85]袁黄.了凡杂记.国家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本(80).
[86]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
[87]汪沆.津门杂事诗.梓里联珠集本(华鼎元辑,张仲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88]蒋诗.沽河杂咏.梓里联珠集本.
[89]樊彬.津门小令.梓里联珠集本.
[90]崔旭.津门百咏.梓里联珠集本.
[91]华鼎元.津门征迹诗.梓里联珠集本.
[92]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光绪十二年刻本.
[93]査慎行.得树楼杂钞.民国适园丛书本.
[94]查为仁.莲坡诗话.续修四库全书本(1701).
[95]金至元.芸书阁剩稿.民国二十一年天津金氏排印本.
[96]金玉冈.黄竹山房诗钞.民国二十一年天津金氏排印本.
[97]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光绪刻本.
[98]毕自严.石隐园藏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293).
[99]卢见曾.雅雨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1423).
[100]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乾隆二十三年雅雨堂刻本.
[101]钱陈群.香树斋诗集.乾隆间刊本.
[102]杭世骏.道古堂全集.光绪十四年振绮堂刊本.
[103]鲁之裕.式馨堂文集.乾隆刻本.
[104]厉鹗.樊榭山房集(诗二十卷,文十卷).乾隆四年刻本.
[105]李绂.穆堂初稿.乾隆九年刻本.
[106]李绂.穆堂别稿.乾隆十三年刻本.
[107]万光泰.柘坡居士集.乾隆二十一年刊本.
[108]吴雯.莲洋诗抄.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109]吴雯.莲洋集.乾隆三十九年张体乾刻本.
[110]陈兆.紫竹山房诗集.乾隆刻本.
[111]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续修四库全书本(1476).
[112]张泰交.受祜堂集.康熙四十五年刻本.
[113]汪士鋐.秋泉居士集.四库未收书辑刊本(8/19).
[114]叶绍本.白鹤山房诗钞.道光七年桂林使廨刻本.
[115]沈兆沄.织帘书屋诗抄.咸丰二年刊本.
[116]华长卿.梅庄诗抄.续修四库全书本(1533).
[117]查礼.铜鼓书堂遗稿.续修四库全书本(1431).
[118]查嗣瑮.査浦诗抄.康熙六十一年精刻本.
[119]崔旭、梅成栋.燕南二俊诗抄.嘉道间刊本.
[120]王昶.春融堂集.嘉庆十二年塾南书社刊本.
[121]王昶.湖海诗传.续修四库全书本(1625—1626).
[122]王昶.湖海文传.续修四库全书本(1668—1669).
[123]郭师泰.津门古文所见录.道光十二年刊本.
[124]沈涛.柴辟亭诗集.道光二十二年刊本.
[125]王敬熙.莲品诗钞.咸丰三年序刊本.
[126]杨光仪.碧琅玕馆诗钞.同治十三年刻本.
[127]梅成栋.津门诗钞.清稿本.
[128]王守恂,金钺.津门文钞.民国九年天津金氏刊本.
[129]何秋涛.津门客话.民国十九年排印本.
[130]张焘.津门杂记.笔记小说大观第24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84.
[131]高凌雯.天津诗人小集十二种.民国二十五年天津金氏刊本.
[132]金钺.屏庐文稿.民国三十一年天津金氏刊本.
[133]姚承恩.朗山诗草.民国间铅印本.
[134]姚承丰.稔斋诗草.民国十一年上海书局排印本.
[135]金铨.善吾庐诗存.民国九年刊本.
[136]赵翼.廿二史札记.王树民校校证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7]金安清.水窗春呓.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8]王履泰.畿辅安澜志.续修四库全书本(848—849).
[139]沈家本.枕碧楼偶存稿.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87.
[140]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
[141]李放.皇清书史.清代传记丛刊本.
二、学术著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塘沽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塘沽文史资料辑.内部发行.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汉沽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汉沽文史资料.内部发行.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宝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宝坻文史资料选辑.内部发行.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宁河文史资料.内部发行.
[6]万新平主编.天津社会科学年鉴.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7]左树珍.中国盐政史.北平盐务学校,民国11年(1922).
[8]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地图出版社.
[9]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0]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84.
[11]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2]万新平,濮文起.天津史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3]冯骥才.话说天津卫.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14]卞僧慧主编.天津史地知识.天津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1987.
[15]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组.天津简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16]来新夏.天津近代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17]陈锋.清代盐政与盐税.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18]郭蕴静主编.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19]孙大干.天津经济史话.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20]津门胜迹编委会.津门胜迹.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21]天津城市建设丛书编委会天津古代建筑编写组.天津古代建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9.
[22]丁緜孙.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
[23]李三谋.明清财政史新探.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
[24]刘国良编著.中国工业史(古代卷).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5]刘鉴唐,焦玮主编.津门谈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26]汉沽盐场场志编纂委员会.长芦汉沽盐场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27]长芦场志编修委员会.长芦盐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28]杨大辛.津沽絮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29]南炳文,高洪钧,王鸿涛著.天津古代人物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30]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1]刘淼.明代盐业经济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32]姜守鹏.明清北方市场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3]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4]王翁如.天津地名杂谈及其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35]张树明主编.天津土地开发历史图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36]关文斌.文明曙光——近代天津盐商与社会.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37]郭长久主编.话说估衣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38]章用秀.天津地域与津沽文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39]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北京:三联书店,2001.
[40]张小也.清代私盐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1]朱正海.盐商与扬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2]高艳林.天津人口研究(1404—194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43]张利民.解读天津六百年.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4]林文勋,黄纯艳等著.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45]罗澍伟.天津的名门世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6]张建星主编.城市细节与言行——天津600年.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7]天津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编著.天津通鉴.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48]萧国亮.独特的“食货”之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9]杨强.北洋之利——古代渤黄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50]韩嘉谷.天津古史寻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51]项怀诚主编,陈光焱著.中国财政通史(明代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2]项怀诚主编,陈光焱著.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3]南炳文.明史新探.北京:中华书局,2007.
[54]王毓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5]王仁湘,张征雁.中国滋味:盐与文明.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
三、学术论文
[1]邢润川.关于长芦区晒法制盐的来源.化学通报,1977(5).
[2]张仲.天津市区的历史变迁.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2).
[3]徐泓.明代的私盐.明史研究论丛,吴智和主编,台北:大立出版社,1982.525~592.
[4]徐景星.长芦盐务与天津盐商.天津史研究,1983(1).
[5]刘幼铮.春秋战国时期天津地区沿革考.天津社会科学,1983(2).
[6]林永匡.清初的长芦运司盐政.河北学刊,1983(3).
[7]林永匡.乾隆帝与官吏对盐商额外盘剥剖析.社会科学辑刊,1984(3).
[8]叶秀云.清代长芦盐运使司及其所属机构.天津史研究,1985(1).
[9]田兆民.清代天津的书院.天津史志,1985(2).
[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道光年间长芦参课及拨补亏欠史料.历史档案,1985(2).
[11]王翁儒.谈天津的明清园林.天津史研究,1986(1).
[12]王玲.北京地位变迁与天津历史发展.天津社会科学,1986(1).
[13]赵沛霖.天津清代诗人生卒年考索.天津师大学报,1986(1).
[14]张增元.天津盐商一窥.天津史研究,1986(2).
[15]林永匡,王熹.清代长芦盐商与内务府.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2).
[16]林纯业.清前期天津商业的发展.天津史志,1986(2).
[17]靳怀义.天津海盐“废煎为晒”年考.天津史志,1986(4).
[18]赵毅.明代盐业生产关系的变革.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19]靳怀义.天津灶户社会地位的变化.天津史志,1987(4).
[20]林纯业.清代前期天津商品经济的发展.天津社会科学,1987(4).
[21]郭蕴静.清代天津商业城市的形成初探.天津社会科学,1987(4).
[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顺治年间长芦盐政题本》(上、下),1988(1)(2).
[23]范丽珠.清代天津文化刍议.天津社会科学,1988(1).
[24]宋良曦.中国盐业行业偶像与神祇.盐业史研究,1988(2).
[25]刘淼.明代海盐制法考.盐业史研究,1988(4).
[26]张增元.明朝对天津盐业的管理.天津社会科学,1988(5).
[27]吴奇衍.从档案看清前期长芦官盐商的若干问题.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上),中华书局.1988.
[28]李克毅.清代盐商与帑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2).
[2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十二年各地行盐征课题本(上、下).历史档案,1989(2)、(3).
[30]罗澍伟.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与天津在中国城市史上的地位.天津社会科学,1989(6).
[31]缪志明.清代天津文人生卒年考.天津史志,1990(4).
[32]李克毅.清代的盐官与盐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4).
[33]芮和林.“芦盐”的由来及其演变.盐业史研究,1991(1).
[34]夏维中,张华.嘉庆十七年长芦盐砝舞弊案初探.盐业史研究,1991(2).
[35]刘淼.明代灶课研究.盐业史研究,1991(2).
[36]阎承遵.长芦盐场沿革概述.盐业史研究,1991(3).
[37]赵毅.略论地方史与地方志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38]刘淼.明朝灶户的户役.盐业史研究,1992(2).
[39]孟庆斌.长芦盐业史述略.河北学刊,1992(4).
[40]张绍祖.天津历史文化的坐标——水西庄.城市,1993(1).
[41]刘淼.明朝官收盐制考析.盐业史研究,1993(2).
[42]佐伯富.盐和中国社会.参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北京:中华书局1993.
[43]黄启臣,黄国信.清代两广盐区私盐贩运方式及其特点.盐业史研究,1994(1).
[44]芮和林.浅析乾隆时期长芦盐商走向衰落的原因.盐业史研究,1994(4).
[45]高树林.元朝盐茶酒醋课研究.河北大学学报,1995(3).
[46]王翁如.安氏父子助捐重修天津城.历史教学,1995(4).
[47]刘洪升.古代长芦食盐产地初考.盐业史研究,1995(4).
[48]郭正忠.金代的盐使司与分司体制.中国史研究,1996(4).
[49]高树林.元朝盐户研究.中国史研究,1996(4).
[50]崔粲.关于充分发挥地方史特有社会功能的思考.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1).
[51]徐永志.明清政府与天津社会经济变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4).
[52]马新.榷盐与私盐贩的盛行.盐业史研究,1999(4).
[53]李三谋,李震.明代前中期盐政管理之困扰.盐业史研究,2000(1).
[54]南开区档案馆.长芦育婴堂档案史料选.天津档案史料,2000(2).
[55]芮和林.勤政清廉的长芦巡盐御史——莽鹄立.盐业史研究,2000(4).
[56]朱文根.地方史研究在国史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4).
[57]王玉华.对深化区域性地方史研究的思考.枣庄师专学报,2001(1).
[5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年间查办长芦盐商王至德父子亏欠帑银案.历史档案,2001(2).
[59]赵耀双.天津近代民间消防组织——水会.民俗研究,2003(3).
[60]史继刚.中国古代私盐的产生和发展.盐业史研究,2003(4).
[61]谭汝为.天津地名的文化透析.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62]张绍祖.天津城垣沿革记.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63]何亚莉.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综述.盐业史研究,2004(2).
[64]吴海波、李曦.清政府对私盐的防范和打击——以江西为例.盐业史研究,2005(1).
[65]吴海波.清代国家生息资本——盐业帑本考.晋阳学刊,2005(2).
[66]刘淼.明代国家与民间资本的联系:开中盐粮的比价关系研究.盐业史研究,2005(2).
[67]刘洪升.试论明清长芦盐业重心的北移.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68]李珂.明代盐政经济的剥削机制及其形式上的演变.历史档案,2005(3).
[69]谭汝为.从地名解读天津地域文化.辽东学院学报,2005(4).
[70]叶舟.民国以来国内地方史研究综述.中国地方志,2005(8).
[71]李三谋.明代食盐贸易与边防边垦.盐业史研究,2006(1).
[72]何峰.明清淮南盐区盐场大使的设置、职责及其与州县官的关系.盐业史研究,2006(1).
[73]王兆祥.天津盐商与天津园林建筑.住宅文化,2006(3).
[74]吴海波.清代盐业史料述略.盐业史研究,2006(3).
[75]曹金发,董杰.一把双刃剑——试析清代两淮私盐社会影响的双重性.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76]宋美云.天津山西会馆撷录.山西档案,2006(4).
[77]纪丽真.清代山东私盐问题研究.理论学刊,2006(6).
[78]吴海波,李曦.清代盐商与官僚资本述略.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79]原祖杰.清代的天津商人与社区认同.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80]朱霞.私盐、国家垄断与民间权力——以云南诺邓井的私盐问题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81]张丹丹.清朝私盐贩运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82]展龙.明清以来天津古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城市史研究(第24辑),2007.
[83]杨理连.天津在明朝抗倭援朝战争中的作用分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84]吉成名.元代食盐产地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