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陌上花开
10769900000031

第31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1)

(上)

这一年我非常执迷地写仓央嘉措,反复地听“仓央嘉措情歌”。

去到西藏,对着布达拉宫,不能自制地流泪了。

去布达拉宫排票。被照顾,第一个进去,直到九点半领到第一张票。被告之可以不用票,随时出入布达拉宫。可是我来此并不为参观。我为的是他曾经住过这里。

《问道语录》载:“从布达拉山的顶峰上,圣心所化光辉照四方。我身所化一贤者,离开藏北赴北方。为度无怙苍生离孽障。”

天地遽然无亲,人情每多温柔虚幻。我如蜜蜂酿采花蜜,却终有一日会抽身离去。我会你随你同证此道。

藏式小旅馆里,打着手电看《中阴得度》。心里时明时暗,有些思想的明光透进来照亮我,但是很快就消失,像它们从未存在过。通过典籍的阅读可以获知自己思想的浅薄未及到达之处。以此来警醒。

这些书所阐释的道理,最好是跟现世的价值有一定的距离,才能不被过多的关注。但它当中道理精深,实是现在人所缺。一旦获得,即像是看见一条新的道路。

在更深人静的夜里,我写他,他离我近三百年。时间在我们中间划出一道宽阔的银河,仓央嘉措,他在河的对岸,足踏莲花而来。

水面粼波闪现,那是他的禅心在荡漾,明洁如月光。那月光清凉,心上分明有字。是否那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同“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样,“世间安得双全法?”问破一生心。叫人读得悲不胜悲。

这诗,流传非常广。用的是曾缄的译本,七绝,甚得汉人古风。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像被打翻的糖果罐,我骤然看见潜伏的五彩斑斓的情感,在一个活佛身上得到映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他如映显世相的那枚透明的琉璃珠。

曾是藏南农人之子,后为雪域圣王,应为端坐布达拉宫接受万人供奉的僧王,却做了流连俗世街市的风流少年。

平凡和超拔之间,信仰与自由之间,入世和出世之间,他一生跌拓,甘心辗转,以追寻最终彼岸的宁静。

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原籍西藏南部门隅地区。父名扎西丹增,原居错那宗,出身于宁玛派咒师世家。其母为赞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出生时种种异兆,从3岁起便表现出不同与一般小儿的行为。被第思·桑结嘉措选为五世达赖灵童后,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作为达赖喇嘛,他最为人所知之处,不是他在佛法上的造诣,在宗教中的神圣地位。是他的纵行任性,不理清规戒律;是他字字惊艳,句句惊心的情诗。

读他情诗时候会忍不住笑,像看见他着了世俗的衣饰,行在拉萨的街市。

不是什么活佛,仍是一个生鲜少年。遇上喜欢的女子自然欢喜无限,但亦会苦恼感慨,占漫天星意不难,占意中人女儿心,至难!

或是坐禅,灵台寂灭。三宝不至,伊人自来。仓央嘉措虽不检于行,然学瞻才高,在诸世达赖中最为杰出,故屡遭挫辱,犹为藏人爱戴。甚有日其淫乱为萨戏三昧,谓仓央嘉措非女人伴宿,夜不成寐,而戒体清净,于彼女曾无染也。他的修行已到清净界,惟是如此才有新的追求和突破。他亦自叹了:“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应该不会。有第二个活佛像仓央嘉措一样,会有这样世俗的嗟叹:“自理愁肠磨病骨,为卿憔悴欲成尘。”还有一句,更骇人的:“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一个活佛发出这样的慨叹。我看得骇笑呵,这哪是个出家人的言语,十分一个为情所恼的男人。凡心剧烈的不能再剧烈。当然,调伏的意思,在佛经里并不是我仅从字面理解的那样,他也许是令有深意,是在感慨世人难以了悟,即使是他以身相度也一样。佛法艰巨,但我私心这样香艳的解释,不想他完全神话。

“仓央嘉措”藏语意为“音律之海”, 有人说这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生的预言。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他的诗,在世人读来是讴歌爱情的情歌,从密宗的角度来看却是道歌,具有深刻的佛理哲思,从中可以看出仓央嘉措道行高深。不懂的人不可妄言。

仓央嘉措的诗绝对不是文学意义上的一流,一他是藏人,二他是佛门中人,不是咱们汉族整天舞文弄墨的书生。但他的《情歌选》和容若的《饮水词》一样,是不能以几流和好坏来断定的。

——被打动了,是被当中汪盈的情感沾湿衣襟。

有另外一首流传甚广的情诗,太多人口齿嚼香,芳心为之久低昂。有两个版本。

其一是: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另一个也很美: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我甚至不能确定这诗是否真的仓央嘉措所做,是根据他情诗原着翻译过来,还是以讹传讹,冒其名而做。他的诗都是藏语,虽有众多研究学者去研究他的诗歌,却不能够达到一致。

仓央嘉措迥异于一般诗人的根本区别是他的精神境界太高深。这使得领会本身就有难度。何况每个人被被经历感受局限,理解力也是不同的,因此翻译的方法和版本各不一样。

《仓央嘉措情歌》(拉萨版木刻本)原书集诗六十二首。有的版本有诗六十九首。在藏民间流传的六世达赖喇嘛情歌,达到三百多首甚至上千首,真实性尚有待查考,却真实的反映出人们对他的爱重。

有专家、学者指出,现代人对仓央嘉措的追捧,有许多迷误。他们认为仓央嘉措作为一个出身宗教世家、受过严格宗教教育、更是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5岁正式登上六世达赖喇嘛的法座的出家人,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反映自己在缺乏人身自由、身受陷害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怀念自己已故的恩师第思·桑结嘉措,以及佛法修行方面的心得的。其作品集原文的题目其实是“仓央嘉措古鲁”而并非“仓央嘉措杂鲁”。在藏语里,“杂鲁”是有规范的,“杂”是名副其实的“情”。而“古鲁”的含义是“道歌”,含劝诫意义的宗教道歌。

像这首诗,禅心明洁的人会觉得,“你”并不一定是指情人,这首诗很象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你”看似情人,实际上可是任何人,任何事。不应该局限于人世情爱。的确,这首诗打眼望去以为是台湾女作家的言情风格,大约是翻译的偏差所引起的错觉。细细读了,这一首比那一首多了太多的端然和高贵。一个是跪在佛前乞求,一个却是将对佛的依赖摈弃开去,自有追寻。升起经幡,不为乞福;摇动经桶,不为超度;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

——在深情里面,我们看见了另一种光亮。爱情与信仰并不冲突,它是信仰的一种,只是不该被认定是唯一的一种,否则就陷入种种迷障。

(下)

仓央嘉措是个性情中人,佛门的异数。这落差不是遽然形成的,一切的因缘要从上世达赖的圆寂和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环境说起。

五世达赖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极重要的人,他兼有高深的佛学造诣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对藏传佛教流传影响极大。出世之人入世必深,否则不能在纷扰中洞烛先机。十七世纪西藏正值多事之秋,政治、宗教斗争风云变幻。五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固始汗的支持下取得了宗教、政治上的优势,使达赖的地位得到了当时中央政府--清政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