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陌上花开
10769900000023

第23章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乐府在汉魏时极盛,在唐安史之乱后,由于国势式微,社会矛盾加剧,文人的忧患意识加重,感觉到乐府旧题已不足以准确抒发内心的感受和需要,一场由杜甫处开始萌芽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的诗歌运动应运而生,此时文人多从乐府旧题的禁锢中摆脱出来,自立新题抒写时事,兴起一场影响深远的诗歌运动,号称新乐府运动。其中以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的成就最大。我在《乐府诗集》的新乐府诗里挣扎良久,还是选择了张籍的这首乐府来说,因为实在太有代表性,估计唐诗三百首缩水到一百首,这个也会入选。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

一个男子,热烈地恋爱着一个已婚的女人,赠送了她两颗表示爱情的“明珠”。汉乐府诗云:“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见因情而赠物以示爱的习惯古已有之。这个女人对这个男子也生了爱意,但她不能离弃她的丈夫。对这个矛盾,她就作出了这样的处理。把明珠收下,“系在红罗襦”,是表示接受了他的爱情。终于又把明珠还给他,是表示自己既已结婚,就不应当背弃丈夫,改适他人。但是这个男子终究已经让她动心和恋恋不舍,于是“还君明珠双泪垂”,并在心中怨叹“恨不相逢未嫁时”。

看到这首诗,自己先笑起来。因为就在前不久,被人问起“艳遇”的情况,我还说了句“恨不相逢未嫁时”以示自己的遗憾哀怨。这番倒不是我已嫁。而是他已婚。这两句诗,实在是道透了人心中那一点情非得已的暧昧挣扎。

佛说的一个偈子形容要得人身,如盲龟遇浮孔般难得。偈曰:

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

佛说说一只瞎了眼的乌龟,在茫茫大海里漂,正好碰到一根浮木,木头上有一个孔。这只瞎眼的乌龟,就正好把头钻进木头的孔里,这是多么难得的巧合啊!佛以此说明我们生而为人,就如“盲龟遇浮孔”般的稀有难得。这样的说法,感觉上还是有点悬乎,一般的驽马反应不过来。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神怪小说,民间故事里的女妖女狐,千载修行就为了一日褪去兽形,幻化成人,凡心一动到人间讨一点情爱暖暖身,其实她们所追求的,不过是凡间女子唾手可得的幸福罢了,有时候还要惨遭欺骗遗弃,肝肠寸断之余还被打回原形镇压在灵山宝塔之下永世不得超生。由此可见为人难得了。

不过我倒觉得若说人身难得倒不如说真正的爱情难得,像“盲龟遇浮孔”般可遇不可求。爱情是纯属巧合的际遇。喧嚣的街市上,天真的少女揭下对面男子脸上的昆仑奴面具,她发现他不是他要找的人,但她发现他是她要找的爱情载体。在后来的时间里,她和他爱恨交缠,对错之间,模糊了界限,惟有那一刻如花绽放的心动真实永恒,成为她心口不褪的烙印。

爱情如果有遗憾,不是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而遗憾。从来没有遇见也就没有清晰概念。纵然念想也是幻想。时间长了自己会修正。而是遇见了之后,发现自己已无力拥有而遗憾。这种缺憾就像张籍所吟的那样:“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回到诗的本身,张籍的诗有人赞到:“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的乐府歌行做的尤其好。《节妇吟》当是其代表作。不幸是生在唐朝那个诗人辈出,大家横行的时代。一个个数过来,排名也靠了后。以他的才气若在明清便是绝品了,在两宋纵是居在子瞻,幼安之后,也能蹭个一流。《节妇吟》的全题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副标不容忽视。洪迈《容斋随笔》云:“张籍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书币辟之,籍却而不纳,作《节妇吟》一章寄之。”据此可知这首诗完全是个比喻。

唐宪宗时国势混乱,藩镇割据,平卢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李师道拥兵自重,勾结唐朝中央政府要员欲图王事,张籍是唐中央政府的水部员外郎,素有诗名,于是李师道派人送重金给他,当时李师道骄横跋扈已极,有一事可作旁证。元和十年六月,当朝宰相武元衡力主削平藩镇割据,竟被李师道派刺客于早朝路上刺杀。

面对这样的军阀,张籍不想与之为伍;面对他的拉拢,又不得不讲究回绝的方式;不能横眉怒目地去回敬对方,否则死的很快!他于是退还重金并附上这首《节妇吟》诗,过去文人常用夫妻关系来比喻君臣、上下级关系,隐喻君臣、上下级关系实际就像夫妻关系一样的从属关系。所以在诗中张籍用妾自喻。因而“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真实用意,是婉谢而不愿就聘。李师道看了,也只好就此作罢,不再勉强了。

张籍是否政治节妇从唐宋争论到明清,还无定论。现今看来,正如易中天所说的诸葛亮情结可释一二:古文人方士,无一例外有着修得文武艺,贷与帝王家的准备,只是诸葛亮有个幸运的三顾说,并有了隆中对,这是最高境界和最好归宿了。张籍生逢多舛时代,于是只好以《节妇吟》自保,混个生存耳。再说的明白点,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李师道骄横跋扈,并不是值得长久依托的“夫家”。 乱世文人做不做节妇倒在其次,求个两头不得罪就阿弥陀佛了。

我们在惊异于张籍能将一首政治诗用情诗的方式曲婉的表达出来,并表达如此得体,半点行藏不露的同时,不得不叹服他思想的先进和开明,亦不得不说唐人的思想开明通达程度和后世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张籍所认为可以作诗为之吟的节妇在后世被经生腐儒们批得一无是处,骂得满头包。

在理学盛行的后来,读饱了书不做事专挑刺的腐儒们指责这女子不能算是节妇。理由是,被人勾引后没有忏悔悔过的表现,不关起门来反省,反而有“恨不相逢未嫁时”之语。嗯哼!思想出轨,行为也接近出轨。哪里还算是标准节妇哉?这种可笑的论调好比说,有人勾引我,我该关起门来大哭忏悔:苍天啊,我为什么要长的漂亮引人来勾引我。我被人勾引了我怎么还不以死谢罪呢。

清朝有个叫徐增的人很是喜欢附庸风雅,搞了一本《而庵说唐诗》,对大量唐诗作出了自己迂腐可笑的评论。不知道为什么?独独在评论张籍的《节妇吟》时,他尘封已久的人性光辉,思想的灵光突然闪现出来了。他在诗后慨然做评道:“君子之道,贵在守己,不恶人妄为。若在今人,则怒形于色,掷珠痛骂矣。”

说的多好!可惜后来,君子越来越少,君子之道遂演变成了贵在会恶人妄为,慎独克己是傻瓜。伪君子越来越多。越是德行鄙陋越是敢于指教别人如何三贞九烈。

《节妇吟》所以美,所以引人共鸣,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情感乃至人性深处的挣扎,美在不背离人性。节妇的节不在于她没有经历过诱惑,从来没有动心,而在于她也曾心动不舍,最后不得不做出最理智的选择。“还君明珠双泪垂”,这种先接后还的矛盾最是伤人。如果这句诗,只消像宋朝的酸儒们自作聪明的改一个字,将“恨不相逢未嫁时。”改作“何不相逢未嫁时。”立刻没有了爱恋难舍的矛盾,纯粹是婉拒,道德上是正统严谨毫无瑕疵了,诗的味道就全不对了。

“忍住哀伤的情绪,将你送我的明珠奉还,不舍的泪水却随之落下。其实心中不是没有着憾恨的,早与丈夫相遇相惜,有了深厚的情感,不得不辜负你的一片真心,你也是我倾慕的人哪,假若我们的相逢在我还未婚嫁时,那必是完全不同的景况了。”

曾就是这样只当作情诗来看的,亦不显得浅。矛盾而深情的表白,纠缠在旧爱和新欢中的女人,险些被后者的热情袭倒,被他吐出的茧缚住,想要不顾一切比翼双飞去,而她终于尽力挣脱那种虚幻,为爱不顾一切的冲动。拒绝了他的爱,拒绝了看似浪漫却危险地更进一步。将一切留在得不到的缺憾美中。

因为懂得比较之后再做判断,所以就显得功利。不只是在理学盛行宋明,即使是在今时今日,亦有人酸不溜丢地批之:先批男子不地道,明知人家是有夫之妇还来勾引,还送明珠宝物以动其心,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接着批女子,虚伪!这算哪门子节妇。她整个儿势利眼!仔细比较了追求她的这个男人和丈夫之间的差距(主要指身份地位贫富)才做决定的,说不定是担忧跟了这个男人之后,日子过的比现在差才拒绝的。要是这男人条件好怕不早飞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仔细考量又有什么错呢?任何时候的人都有追求安稳幸福的权利。害怕女人将自己同别个男子比较的男人,多数不是淡泊名利,而是内心虚弱,拒绝比较,怕自惭形秽站不住脚。

张籍所吟的节妇,她的节,在于懂得节制情感,不是普通的贞节。普天之下的贞节烈妇多得如生如死,如火如荼。不外是一种社会大环境,特有的礼教观念下打造出来的模型,如果是这样的女人,称颂她的节,好比称颂一只狗会看家。

一部着名的电影,看过记忆深刻。一个生活在乡村里的中年女人,她和丈夫结婚多年,子女健康,生活很安定。有一天,丈夫带着子女外出,而她独自在家,有个摄影家出现在她的庄园门口,他的车坏了,需要修理,她请他进屋,是礼貌或寂寞,她为他准备了食物,请他稍作休息。两人相谈甚欢。她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振奋。听见门外隐约声响,恍惚是爱情不期来临。

爱情如故人归,他们在一起四天三夜,爱君如梦般,她有“须作一生袢,尽君今日欢”的热烈放纵,男人亦是同样难以割舍,于是要求她跟随自己远走,她心意摇摆,最终为了家庭和孩子的成长拒绝。男子孤独离去,依旧是那个开着车浪迹天涯的人,她重做回她的家庭主妇,带着隐秘的爱情终老,如怀里藏着玫瑰糖果的少女心思忧伤而甜蜜,一段铭记余生爱情最后留下的痕迹不过是他在廊桥上替她从时光中摄取的最纯美的笑容。这部片子打动世人良久,因它在潦乱无主的精神时代提出了思想道德观念的回归:家庭婚姻的重要性,无声应和了人的需要。而它所要表达的情绪,早在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人说过。

能够清醒冷静的比较把握正是成熟女子与情窦初开的少女最根本的区别。不再为一时的激情所惑,清楚真实的需要,如同清楚生活及婚姻的本相,冷静把握情感的度,进退有仪。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不正是因为另一个陌生人的介入,使得在婚姻中渐渐麻木的人,似被一针扎醒,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取向吗?

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在正确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正确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误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是一种无奈;

在错误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是一种折磨。

那些在婚恋中曾经移步走出又悄然回归的人,如同在廊桥上曾经为自己放肆笑过,又为了丈夫和孩子默默落泪静送爱情离开的人。所有惊心动魄的欢欣和悲伤都只是属于自己回忆的珍藏。

参考书目、篇目:

佚名南怀谨《如何修证佛法》

三一斋《节妇吟》诗意

佚名《与愤青一起读唐诗》

佚名《节妇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