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在希望的田野上
10769800000006

第6章 果树大王的追梦路

■文/王大河

创业者档案

王德法,男,1953年出生,山东一个普通农村里的一位普通农民。跟那时候农村里大多数的贫苦孩子一样,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家境贫穷的王德法是家里的老大,那时候自己的两个弟弟年幼无知。家徒四壁的王德法不得不放弃学业赚钱养家。他1969年休学,跟着父母一起去生产队,重复着一年又一年的机械生活:修水库,铺马路……然而,勤劳能干的王德法并没能通过自己的勤劳改变贫穷的命运。相反,他家里“日子越过越穷”。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之后,王德法才有机会开始鲤鱼跃龙门……

所在地情况

莱西,是王德法深爱着的故乡。他是在这里开始的果树种植,受到了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影响,莱西的经济发展也给王德法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机会。莱西市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大沿海开放城市之间,居山东省正在建设的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距青岛港9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而王德法所在的院里村一直是种植果树的最佳地理位置。院里村一直支持村民种植果树致富,为此,院里村委会特意将靠近小沽河的最佳地理位置改造成村子的果树基地。这里交通方便,与小沽河隔岸相望的就是平度市,而往东就是远近闻名的莱阳梨的产地——莱阳县。果树基地靠近小沽河,水资源丰富,灌溉方便,交通发达,便于产销。莱西最大的两家肉食品加工公司:万福集团与九联集团,一直是王德法的合作伙伴。每年的生猪大部分都是销往这两家公司的。随着全国百强县——莱西的经济腾飞,王德法的果树与生猪养殖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他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创业项目

果树基地和养猪大棚

创业感言

年轻人,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胆量和闯劲,要不然肯定会和别人一样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

创业故事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向往着城里的生活,他们不想跟他们的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累一辈子。然而,即便是在二十多年前我们的父辈祖辈勤勤恳恳地耕种自己田地的时候,不甘一辈子平平庸庸种地的王德法也有自己想法,开始了自己创业的艰辛之路。

谈到果树,村里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村子的“果树大王”王德法。出生在农村的王德法,跟果树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他却“很有想法,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干下去”。村子里的人都这样评价他,大家也都很佩服他的认真与坚持。“要不是他,咱们村的果树估计早就没人种了。”“也就他能干这么长时间。”每次大人们谈论王德法的时候,眼睛里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佩服和崇敬,这次回家认真听大人们的谈话之后,我对他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位传奇人物,在老同学的介绍下,我有幸于2011年2月份拜访了他,在几次的访谈和通过对村民的了解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艰难的岁月

1953年出生的王德法,由于家里贫穷,以及那时候的“文化大革命”,1969年休学后就没有机会继续上学了。他的家庭背景也不允许他和别人一样去当兵。无奈之下,他只能和农村的大多数人一样,一放学就到生产队里工作。“修水库,修路……一天三毛钱,日子越过越穷。”回想起那段艰苦的日子,王德法的眼睛里总是充满无奈与痛苦。在那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王德法就像是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永远也见不到自己想要的蓝天。他小学毕业,没有什么技能,也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生产队里做着机械的工作。“要不是家庭背景不好,我一定会去当兵的,现在过的日子也会完全不一样。”虽然,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了,自己也有了两个有出息的孩子,但对自己当年不能去当兵的遗憾,他还是耿耿于怀。

“当然,现在也挺好的,只要自己勤劳,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什么日子都能过出滋味来。”看着自己现在的果树、养猪场,回想自己的一路艰辛,王德法总会露出甜蜜的微笑。

希望的开始

当问他怎么会想到自己种果树,怎么不和别人一样老老实实地种庄稼呢,他总是朴实地回答:“当时年轻,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但是我不想和别人一样,我想干点别的,干得大点……”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呐,要不是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我这辈子就只能守着那块地了。”

不甘心一辈子种庄稼的王德法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机会,在生产队里艰难的十年熬到头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他带来了希望。“1980年开始,咱们村有了自己的生产地,当时是包产到户,村里统一种苹果。可惜,那时穷得哪有钱包地啊!”“当时穷得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哪有闲钱干别的!”就这样,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的大好机会就这样错过了。那时的王德法刚结婚,妻子也支持他种果树,赚大钱。但是,一没钱、二没技术的他们不得不继续种地,他们决心努力攒钱,等到第二期包产到户的时候再干。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他们省吃俭用攒的钱也多了起来。时间飞逝,转眼到了1986年,第一期的土地承包已经到期了。他们夫妻二人拿着这几年攒下的钱承包下了村里的20亩果树地。

承包地到手了,可是,还有更让他们担心的,只有小学文化的夫妻俩以前从来没有碰过果树。“会种苹果吗?”“承包这么多,自己又不会种,等着喝西北风吧。”当初,村里的人都没有看好他们承包果树。“不会种,我自己慢慢学!”王德法总是这么铿锵有力地回应那些质疑他的人。于是,他开始读报纸,看书,向别人学技术。他还在自家果园的地头盖了两间小平房,一来可以看果地,二来在这方便自己研究技术。就这样,也许是老天也喜欢勤劳的人吧,承包果树的第一年,一切都风调雨顺。凭着他们的辛勤,终于换来了可喜的收获。“第一年算是没有白忙活,比种地赚得多啊。”回想第一年的成功,他仍然记忆犹新。

致富路上的坎坷

第一年也许是天道酬勤吧,这一年的顺利似乎让人出乎意料。“我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上一期承包果树的那几家很少这么顺利。”的确如此,村里的人对王德法的成功也表示惊讶。因为他是第一次种果树,而且没有技术,也没有文化。

“当时真是昏了头了。”第一年的成功让王德法高兴得沾沾自喜,他当时天真地以为自己天生就是种果树的专家。只要自己这么干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发财的。“人要是变懒了,连老天都要惩罚你。”不错,这是现在王德法发自内心的感受。当时得意忘形的王德法早就把当初的热情和勤劳忘在了九霄云外,当初下决心仔细研究果树种植技术的强烈愿望也被抛在了脑后。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位专家的王德法开始变得游手好闲,果树地也很长时间才去一次。“人要是自以为是了,别人的话怎么也听不进去。”当时的王德法怎么也听不进妻子、家人的劝说。

终于天有不测风云,刚开花结果的果树,就开始大量地落果。一棵果树刚长出几个幼果,基本上就全部落光了。“这下我可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急坏了的王德法开始请教别人,查书,翻资料……可是,一切都晚了。

“苹果的早期落果主要是生理落果,一般发生在花后一两个月内,其原因主要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这一方面与贮藏营养的多少有关,如有的果园花量很大,又不进行疏花,在开花坐果过程中消耗掉了大量的贮藏营养,谢花后幼果发育时出现营养亏缺,使正在发育的幼果凋落;另一方面与新梢旺长争夺养分有关,多数是在新梢旺长期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营养被新梢旺长消耗掉,特别是在树势旺、修剪时疏枝短截过多、过重的情况下,刺激新梢旺长,树体营养被旺长的新梢大量消耗,使正在发育的果实营养不足而脱落。另外,还包括天气原因和用药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王德法当年查资料留下的笔记至今还保存着。这是一直提醒他的警钟,每当自己大意或者懒惰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看两眼,回想当年的教训……

不出意料,第二年王德法就栽了个大跟头,第一年的收入,还有在生产队几年攒下的钱全部赔光了。此时的王德法欲哭无泪……

柳暗花明又一村

“把果树地转让了,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地种地吧”,连自己的妻子现在也敲起了退堂鼓。“当时真是无路可走了”,王德法回忆说。

他当时差点就把果树卖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1988年,村里的政策开始好了。村里也开始鼓励果树种植,他们开始向邻县莱阳学习,希望通过种植果树致富。村大队组织果农去莱阳学习种植技术,还贷款给果农搞种植。看到希望的王德法,此时他那不认输的精神立刻被激发了出来。他去村里申请了贷款,“哪里跌倒的哪里站起来!”王德法吸取了教训,他也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谦虚好学的他又开始积极地研究种植技术,他一天到晚泡在果树地里,认认真真地研究每一棵果树,了解它们的习性……年复一年,果树的收成越来越好,王德法的日子越过越富裕。

另觅致富路

日子越来越好的王德法引来了村里越来越多的人的羡慕,村里的果树地全部种上了苹果。几年之间,苹果就从供不应求变得供大于求,苹果的价格也越来越低,基本上不再赚钱……“6毛钱一斤”,卖苹果的钱都不够买化肥、农药的成本。当初的果地一望无际的全部是苹果,基本上没有别的水果。现在许多苹果都卖不出去,只能送人或者自己吃,有的甚至就这样烂掉了。

种苹果不能赚钱了,王德法心里开始发愁。自己辛辛苦苦种的果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不赚钱怎么办?

“办法总是有的。”王德法四处打听其他出路,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从报纸上看到莱阳的黄金梨市场正热,一斤黄金梨的价格是15元。这是种苹果树想都不敢想的价格。王德法脑子灵光一闪,他顿时明白了:要想继续种果树必须马上战略转移。他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报纸,向明白人请教……决心下了,他只能狠心把苹果树砍掉,第二年开始种植梨树!1992年,王德法的苹果树全部变成了梨树。

“一切好像是从头开始一样”,王德法知道自己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自己种植苹果树的经验不会浪费,他深刻地记着自己种植苹果树的每一点的经验教训,凭着这些,他满怀自信地踏上了另一条成功之路。

这次他的经验告诉他,单凭自己种植梨树成功的机会不是很大,而且会很累。于是,他主动找到了村委会,向村委会说明用意,希望得到村里的支持。村委会觉得王德法的想法很好,便积极组织村里人,号召大家一起干!但是大家干了几年的苹果树不舍得放手,一共有十几家打算跟着王德法一起干的。但是,万事开头难。王德法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此时,村委会对王德法也是相当支持的。他们帮助王德法联系莱阳那边的种植梨树的专家,还邀请莱阳农学院的教授亲自到果树地对果农进行指导。村委会免费为大家提供种植梨树的书籍、资料,为大家提供免费培训。不仅如此,村委会还为大家种植的梨树找好了销路,他们主动联系超市、商人、小贩……为大家的种植消除了后顾之忧。这样,大家的热情高涨,种植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在王德法的带领下,经过大家一起的努力,经历了一年的辛苦劳动,第一年的黄金梨卖出了8元一斤的好价钱。

和苹果一样,大家看到种植梨树的好处之后,都想挤上这条发财船。这样,黄金梨的价钱在第二年只能卖到4元每斤。久而久之,黄金梨的命运也只能和苹果一样慢慢地萧条下来……

经过两次种植果树的大起大落,王德法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摇钱树,要赚钱就得多想办法,多找路子。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的引领下,王德法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战略转移——养猪。想到养猪绝不是他的灵光一闪,而是他对种植养殖的深入研究产生的想法。他想大家都种梨树,市场肯定被挤爆,想赚钱就不容易了……而且,养猪产生的猪粪刚好是种果树的最好的肥料。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这是王德法取得成功的法宝。做事从不犹豫的他,这次也不例外,想好就马上行动。1999年,原本二十几亩的果树地被他从地头开发出一片空地,在那里,他找人盖了12个养猪大棚,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冒险。

有了经验的王德法明白,自己养猪必须要先找好销路,他主动联系当时有名的九联肉食品公司并签订合同。王德法大部分的销路已经解决,剩下的只要再联系几家肉食店或者超市就能马上解决。就这样,销路找好之后,王德法就一门心思地开始研究养猪技术。年近五十的王德法此时仍然有着一颗刻苦钻研的心,他主动研究,从来不等猪生病之后才学习。王德法的积极、主动、好学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几年的经验使他对市场的行情摸得也比较准,2008年,王德法养了100多头猪,而这一年正是猪肉价格最高的一年。“那年光养猪就赚了近20万元”,回忆那年,王德法总是美滋滋的,因为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回报。

充满希望的明天

从开始种果树到现在的养猪大户,王德法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失败与挫折。当然,正是这些挫折也让王德法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经历了许多,也就明白了许多。王德法虽然成功了,但是他没有忘记村民。和他一起种植果树与养猪的农户很多得到过他的帮助,在他的指引下,也都迅速富裕了起来。

但是,正如王德法自己体会到的:只有变才能生存发展,不能死守一份家业永不创新。只有多动脑子,想法子,开路子,才能持续发展。

正如王德法预料的,没有永远的摇钱树。今年的猪不好养,基本上都得病。在我采访王德法的时候,他的猪圈已经空空如也,一头猪不剩。因为,村里的猪都得了病,没有人能治得了,再不卖就会死,他只能廉价卖掉。

但是,王德法没有放弃。他说,过了这段时间肯定会有更好的明天。他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越做越大,希望能够得到更大的帮助和支持。他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让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飞得更高……虽然知道自己只是一条小鲤鱼,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有着一颗敢于跃龙门的心,这颗心会一直追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