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在希望的田野上
10769800000017

第17章 千岛湖上的创业梦

■文/吴露晖

创业者档案

李永才,男,1959年生。杭州千岛湖永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宋村乡上洪坪村,高中毕业的他跟父亲在本村生产队赶“工分”,务了4年农,1984年他成为千岛湖最早开发的旅游景点——桂花岛的导游,1989年李永才创办了一家以经营当地土特产为主的旅游品商店,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2003年,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集种植、养殖、加工、经营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企业——杭州千岛湖永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所在地情况

浙江省淳安县位于浙江西部,新安江—钱塘江上游,是著名国家级风景区千岛湖所在地,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2009年,全县共有农业人口376328人,非农业人口76256人。淳安县属浙西山地丘陵区,以红壤为主要土壤,土壤肥力中等,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六月豆等多种作物和各种经济林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2009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007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66255万元。

创业项目

渔产品加工

创业感言

人要有善心、孝心、爱心、德心和责任之心、感恩之心、奉献之心、事业之心。

创业故事

新年伊始,又一家崭新的“永成农产品大卖场”在千岛湖镇隆重开业,从十几年前的一家小店铺发展成为如今千岛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这是多么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辉煌。一手创造这一成就的李永才董事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将“永成”的品牌越做越大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了杭州千岛湖永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永才先生,并约好时间去采访他。

2011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十,天空中飘着小雪,我乘坐公交车历时一个小时来到了位于千岛湖鼓山工业园区的永成农产品加工中心,见到了早早就在那边忙着的李总。

一张黝黑的圆脸上有一双透着锐气的眼睛,显得乐观豁达,且质朴坦诚。这是初访李永才的第一印象。简单的寒暄之后,李总亲自给我沏茶倒水,亲切而又耐心地回答着我的问题。在他的讲述下,一个鲜活生动的创业故事就这样慢慢展开。

艰苦环境磨炼意志

李永才出生于1959年,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家乡是宋村乡上洪坪村,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他有兄弟姐妹五个,因为家里没人照看,他是带着妹妹又背着弟弟上完了小学。由于家里穷,除了上学,他还要帮家里做家务——砍柴、打猪草、牧牛、挑水、做饭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李永才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坚持读完了高中。

高中毕业之后,他回到村里干农活,先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后被队里派到乡镇企业去做工,那时乡镇企业干的活是劈山、挖地、打石头、拉双轮车等苦力活,对于从小就开始经历那么多磨难的他来说,这些也就不算什么了。当时经常有单位来招人,部队也来征兵,但是这些都需要凭关系,对于什么关系都没有的李永才来说,这些机会也就轮不上他了。

之后,他到开发公司林场做民工搞副业赚钱,那时候做民工赚钱是很难的,有时候连饭钱也赚不到。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了包工头,谁知包工头这碗饭更难吃。由于刚从农村出来,未经历练,再加上敦厚老实,不知如何跟施工人员搞好关系,在他做包工头的这段时期,非但没赚到钱还赔了本。那时他常常在想命运为何如此不眷顾他,村里跟他差不多年龄的都成家立业了,而他却仍是一无所有。而弟弟也在一次意外的触电事故中失去了双手,那一年他26岁,还没结婚,父母年事已大,弟弟失去双手,内心感到一片迷茫。

人生转折这里开始

最终李永才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坚信今天别人拥有的,明天自己也一定会拥有。1984年5月,经人介绍他来到千岛湖旅游公司做了一名合同工,在旅游景点桂花岛上担任景管员兼卖观光门票。不久他结婚了,爱人也随他一起当了一名合同工,这下成了双职工,每月工资加起来有70元,也有余钱寄回家,用以还债和给弟弟看病。李永才非常高兴,感觉他的人生就好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桂花岛是千岛湖东南湖区一个自然景观很美、游客最旺的小岛。1990年以前,来千岛湖的客人是一定要上桂花岛看看的,那时候淳安搞旅游的很少,因此整个岛上就李永才夫妻两人。开始的时候到岛上玩还是免费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景点管理,包括打扫景点卫生、接待客人、景观介绍等。刚上岛工作的时候激情很高,生活工作都很愉快,可是时间久了困难也就来了。那时岛上还没通电,到晚上只能点油灯,由于住在山顶上,用水还要到湖边去挑,吃菜就更困难了,景区是不能种菜的,买菜又不方便,所以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吃海带、咸腌菜、霉豆腐、辣酱,有时这些菜也没有了,就用从家里带来的干面条放点油盐一起煮一下,就这样打发了一餐又一顿。

就这样在岛上待了6年,这6年里,李永才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努力工作,为千岛湖旅游公司创下很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他也是收获多多。首先是思想观念更新,从工作中接触到了八方游客,广交了朋友,与他们交往中增长了新知识,得到了新信息,接受了新理念,还学到了与人沟通。这些都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创业之路始于脚下

岛上的6年生活,李永才学会了做生意。因为岛上工作比较艰苦,公司照顾他们夫妻,就允许他们在岛上小卖部里卖点导游图、胶卷、饮料等,收入归他们。那时候李永才还不会做生意,卖出一件商品只赚两三分钱,一天下来就赚个几毛钱,如果哪一天赚了一块多,那就很高兴了。后来渐渐地发展到卖茶叶、卖鱼干,从那时起他就慢慢知道城里人很喜欢农村土特产,所以后来他们夫妻俩就开始专门做土特产加工、销售。

当时,国家的政策还没有放得很开,城市里不招收农民工,原有单位农村户口的职工,都要回到农村去;还有农村户口不可以在城里买房子,要当个体户开个商店,如果没有好的关系,营业执照不批给你。当时李永才就碰到了这个问题,回家务农不甘心,城里开店执照难办,为这事,他反复跑有关部门,后来是千岛湖旅游公司的领导出面帮他,才批的执照,店名是永成特产商店,时间是1990年。从那时起,他们夫妻就一门心思经营千岛湖土特产,生意越做越好,虽然刚开始只是一个小的店铺,但是永成特产商店的名气却越来越大。

李永才对于工作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为了挖掘风味鱼干、野生菜的传统制作工艺,他不分白天黑夜进行上千次、上万次的试验制作,直到得到市场上的认可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他还深入民间采集、整理出了野生鱼干、农家菜干等这些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的资料,加强绿色食品文化建设,靠着“文化”包装,这些土里土气的乡村食品摇身一变,身价陡增。李永才一边经营商店,一边参加浙江大学企业管理班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水平。在经营过程中,他发现很多顾客对千岛湖有机鱼和野生葛粉特别感兴趣,于是他又萌发了办厂的念头。

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在这么多年经营土特产生意的过程中,李永才产生了要将千岛湖土特产这个品牌做大、做好的念头。2005年,李永才在千岛湖鼓山工业园区,投资500余万元,创办了一家专业加工、销售农产品的企业,致力于将千岛湖土特产这个品牌更好地推向市场。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他也一直致力于提供质量上的保证。他聘请浙江大学教授指导绿色食品制作工艺。为了把好产品质量关,公司从原料基地的选择到生产每道工序都制定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既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又保持了农家食品特有的风味。

就是在这样细致和严格的努力下,公司在成立短短几年来,发展形势良好,目前厂房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员工30余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淳安县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公司先后获得了“杭州市著名商标”、“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淳安县农业龙头企业”、“优秀旅游商品企业”、“淳安县十佳优秀农业龙头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诚信民营企业”等称号;产品获得了“千岛湖名牌产品”、“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品牌农产品”、“浙江省绿色无公害优质畅销农产品”、“省农博会优质奖”等荣誉;李永才也被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杭州市先进社会主义建设者”荣誉称号。

如今,公司所追求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雄厚的技术实力、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使公司具备了雄厚的市场开发实力和能力,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为加盟者创造效益,为加盟者创造财富,为加盟者创造价值。以“诚信、开拓、务实、共赢”为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以“打造品牌,服务客户”为宗旨。

感恩社会任重道远

公司越来越好,财富越来越多,但是李永才却没有因此沉迷享乐、只顾自己。他说,对于这些收获,有时自己已很满足,有时感觉自己疲惫不堪。于是常常也在想,该停下来休息了。但一想起是谁让自己有了今天,便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因为如今,自己的奋进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是为这个曾经养育自己的社会。饮水思源,感恩图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李永才出身农家,他从来没有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和养育他的父老乡亲。这些年来,他在商海辛勤地拼搏,但对故乡的万家忧乐常系心头。“春风行动”、救灾、助残、慰问孤老、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他都慷慨解囊,近几年公司各项捐款就达10万余元,他还情系下岗职工,公司招工时都明确规定下岗工人优先,公司人员70%以上系下岗工人。

李永才还主动提出要和家乡宋村乡进行合作,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老家的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变宋村乡经济欠发达的局面。将“永成”这个品牌做成社会的品牌,公司做成社会的公司。

从李总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心系社会,心系他人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如果一个人不顾一切地只为敛财,也许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最终往往会失败。只有当你心怀社会的时候,社会才会给你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