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其实,对于安慰剂效应,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不自觉地在运用,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例如有些教师往往在期末总结时设置一些“安慰奖”,如“优秀图书管理员”、“优秀值日生”等,也让那些因成绩差而无缘得奖的学生获得一丝安慰,这其实就是安慰剂效应的运用。
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总体上是求上进的,但是班级成绩呈现常态化分布,总有高低,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其在学习过程中终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挫折感、失败感等,甚至有些后进生因长期得不到疏导而自暴自弃,成为问题生。因此,教师如何利用安慰剂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其实,学生脆弱的心灵、动荡的心理尤其需要呵护,特别是来自于教师的呵护。教师不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一味地根据事情的表面现象指责学生,这种只讲效果不讲动机的教育,往往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抵抗。教师要学会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真实想法再结合事件一分为二地处理。
教师要学会善于鼓励、支持学生,在学生需要安慰、帮助的时候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体,其人格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受到保护,教师不仅仅只会关心优秀生,更应去关心后进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一个教师,对优秀学生的关注不难,难是难在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关注、关爱。
教师在教育中要善于利用安慰剂效应,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阳光普照每一位学生,使之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安慰剂效应呢。首先,弄“假”成“真”,关心每一次努力。不管学生最终成绩如何,只要曾经努力过,都要给学生足够的关怀。教师要学会关心学生的每一次努力,善于安慰学生、尤其是努力了而一下子看不到成果的学生,即使一些学生成绩是多么不理想,教师也要弄假成真,说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明显的进步,以此安慰学生。有时,教师对学生每一次努力的鼓励非常重要,能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其次,弄“虚”成“实”,关爱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这本书值得教师好好去阅读,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哪怕是应付性的学习举措,即使再怎么虚,教师也要把它看作实实在在的行为转变,给予足够的信任。最后,弄“小”成“大”,要关注每一次进步。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关注,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也能成为学生进步的无穷动力。对于学生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是安慰性质的谈话,有时也会产生显著的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的灵活应用,产生的就是催化剂、还原剂效应,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安慰剂效应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善于关注那些需要安慰、鼓励的学生,使他们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动力,最终实现个体的终极发展。
对学生心灵的安慰,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教师要善于运用安慰剂效应,使学生对教师充分信任,产生良好的效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