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诗意地哲思
10768000000035

第35章 从门的故事说开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过了一段时间,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经过邻居的提醒,木匠才认识到邻居家的门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

木匠纵然有班门弄斧的本领,最终却导致自家的门残破不堪,这悖论究竟为何?仔细反思,是木匠的这门手艺太过精湛,从而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反而出现木匠师傅住破门这一笑话般现实。可见,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

教师好比木匠,有时,教师也会犯木匠之类的错误。有时尽管个体造诣很高,但造诣是一笔“财富”的同时,它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这扇无形的“门”,隔阻了教师与时俱进的教育艺术提升之路,从而出现教师不懂新教育的笑话来。因此,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教师要有勇气、有决心打破这扇无形的“门”,实现自身持续发展。

在教育工作中,一些教师经过努力,终于达到教育乃至人生的巅峰,然后许多教师往往不思进取而改吃老本,逐渐地关住自己,让“无形门”最终变成“有形门”,阻隔了教师的成长梦。教师建有一扇时尚的“门”,是自己精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自己人生奋斗目标的折射。教师可以没有理想,但是不能没有思想。一个具有发展意识的教师,会时刻琢磨自己这扇“门”的大小、款式等,并在为新的“门”的诞生而不断努力。

因此,教师要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让自己拥有班门弄斧的实力,从而打开自己观察外面美丽景色的大门,唯此,才能呼吸新鲜空气,进而改进自己的思维。

首先,要建好“大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建好自己的“大门”。“大门”是一座房子的形象,更是教师的面貌。教师只有切实建好、管好自己的“大门”,才能为自己进一步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石。所以,教师能否建好“大门”,是其专业知识的本质体现,是其教育能力的外在显现。

其次,要管好“侧门”。教师不能就教育论教育,而应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审视教育,如此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真谛。教师除了学好建“门”的手艺,建“窗”、“床”之类的本领也应有所涉猎。当然,这些与建“门”关系不是很紧密的技术,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灵活掌握。

最后,要经营“后门”。在这个年代里,教师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而应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去走捷径,最大程度地节约时间。“合情合理合法”的“后门”,不是“巧取豪夺”,而是“终南捷径”。

因此,教师要学会回归教育、回归学习,让自己拥有一手好“手艺”,建好自己的教育之“门”。当然,教师在学会建“大门”的同时,也要管好自己的“侧门”,更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走“后门”,这样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