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对象保持一种持续、不断的关注状态。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育教学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心理动力,是学生实现发展的精神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学习兴趣,比智商一般更为可怕,智商一般,依然有发展的可能,但是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由此可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育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正因为兴趣如此重要,其才成为教育学心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保持学生持久、适度的兴趣,从而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其最终归结于一点——丧失了学习兴趣。一旦学习兴趣丧失,其学习必将迅速退步,最终成绩一落千丈;一旦学习兴趣减少,其学习必将逐渐退步,最终成绩一筹莫展。
歌德曾说:“一棵树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兴趣各种各样,仔细分析,其类型无非分为三种。一是主动型,学习兴趣源于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个体呈现出跃跃欲试的状态,在学习兴趣的支配下,学习是一种自觉、主动、高效的求知状态。二是被动型,学习兴趣来自于外来干预,如家长、教师等,这些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被动的、低效的。三是混合型,学习兴趣有时是自发的学习兴趣,有时是外来的压力所致,不稳定,呈线性、非规律性的表现形式。不同类型的学习兴趣,决定了不同的学习状态,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可见,学习兴趣决定学生一时的学习,甚至毕生的发展。
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引导,其犹如一朵鲜艳缤纷的花蕾,需要园丁细心、细致的照料,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引领,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心”。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要用心去感化学生,用情去感动学生,使得学生认识到教师是真心为我好,这样学生才会形成主动学习的兴趣。二是“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方式新型、教学内容新趣,以此来打动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持久、有效的学习兴趣。三是“欣赏”。“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赞赏、鼓励,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实现永续学习。四是“信”。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最终促进学习发展。
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其学习将会取得实效、高效,将为个体的永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倘若一个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其学习将会慢慢退步、退化,最终将使个体发展成为一句空话。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时超越学习内容而成为学习论中的战略性课题。
其实,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魅力、实力,教师的学识、学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对课程的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