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10748100000012

第12章 待人之道(4)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难以找到一个绝对有效的是非判断标准来衡量自己和员工的行为。哪些东西可以接受,哪些东西无法令人接受,两者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而且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理解。在确定这一标准时,个人的主观判断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你必须准确判断出哪些是可以容忍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如果员工在你面前表现得很差,那说明他对你缺乏尊重,他也无法实现你对他的期望。作为一名老板,你不能对此听之任之。

当一个人跨越你可以接受的界限时,你应及时处理这些不良行为,如经常迟到、不怀好意的玩笑、不恰当的姿态语言、不尊重他人、背后说三道四、衣冠不整、时常抱怨、工作中处理私事、不守承诺、撒谎等等。对这类行为切不可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再去作决定。你应该向这种不良行为进行挑战,并且要求员工向你作出解释,不要等到你听说那人已走了时再作出任何毫无意义的决断。

身居老板之位,你的员工每一分钟都在观察你。你处理不良行为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员工如何看待你。你必须在员工心目中建立一个明确的概念,即让员工在心目中明确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则不能。对员工的行为你不能闭上一只眼睛,假装视而不见,因为他们会很快发现这一点。当你在制定一个你可以接受的标准之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一标准可以成为今后处理不能接受行为的依据。如果某人超越了这一界限,就应与他们谈谈并找到解决问题最好办法。经过这些努力,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将会检点自己的行为,保证自己的行为令每个人接受,其中也包括你。

在任何一个公司,并不是每个员工都十分完美,都能出色地完成工作,都能在你的引导和培养之下尽职尽责。有时,你还会碰上一个根本不中用的人,不管你怎么努力,他也不能完成你期望值的十分之一。

在当今商海中,由于竞争的残酷。慈善行为的生存空间是十分有限的。你不可能总是对那些不能完成工作的人,提供一种慈善性的宽容。当你觉得这类员工无可救药时,你应在他导致灾难性后果之前请其走人。

一般来讲,对于公司的某些问题,有些员工可能比你知道得更早、更清楚,他们期望你能采取行动,他们希望你解雇那些怪异的同事。如果你忽视了那些不良行为并且不能正视和面对表现很差的员工,你的信任度将受到极大影响。每个员工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他们不希望有人拖他们的后腿。

作为老板,你也可能被一些统计数字所迷惑,使你不能从中发现一些令你失望的员工。某位员工可能达不到你的期望,而且这种人还会耗费你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你还必须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解决问题。

因此,面对这种员工,你应当机立断地采取行动,但也要小心。你的决定十分重要,你实施决定的方式也十分重要,所以小心是很必要的。这里的小心意味着对待被解雇的员工,要敏感、公正与理解,而不是胆小害怕。

有些老板很容易忽视一点,即被解雇的员工也是人。解雇员工也是对员工的一个打击。回到家里他们必须面对自己的家人、邻居和亲友的议论。被解雇的理由可能令他们回去无法交待,他们可能还得为自己找到托词,如:“事情不妙”,“我长相不太合适”,“我不能与老板相处”,“我不喜欢我干的工作”等等。作为老板,你应该给人留点面子。不管你多么坦率、诚实,但必须给人留面子,找一些语言来帮助安慰他人。有可能的话,你甚至还可以帮助他们推荐、介绍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地方。

作为老板,你应该说服那些表现很差的员工,让他明白你现在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他(她)解雇,除此别无选择。好的老板就能做到这一点,他们能引导员工认识到他们确实工作缺乏成效,工作的质量确实很差,确实不适合干现在的工作。其实,每个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才能,只是有些才能不适合于某项工作,但却可能在另一地方干得十分出色。

解雇员工,对你和员工来讲都是一项重大的决定,而且许多老板经常容易犯错。你应当避免这种情况,你可以在解雇前先警告一下他。大多数公司在制度上都规定了这一点。作为老板,你必须绝对公正、客观,防止出现不公正的解雇行为。你必须分清员工的问题是一些偶然的事情、微小的失误、暂时的问题,还是十分严重、非开除不可的大是大非问题。解雇只能是你不得不作出的最后选择。

不听酒后之词

酒之与人,可谓由来已久。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遥远,生活习惯相差多么悬殊,各个民族的人却都独立地发明了酒,而且使之与各种文化、习俗、甚至政治、历史发生深刻的联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甚至把饮酒和才情的发挥、文思的涌现、灵感的勃发等联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了酒会以发蘸墨,龙飞凤舞地大书特书;武松在景阳岗喝了18碗酒,才打得死那吊睛白额猛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特殊的人外,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响下,会失去常态,所以,醉汉的话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这就要求在听的方面,须有更多一些讲究。

人们常说“以酒盖脸,无话不谈”,或者“酒后吐真言”。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情况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胡言。所以,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或者凭自己的判断,去其虚伪,取其精实,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事实上,醉酒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五个等级,即微醉、初醉、深醉、大醉、沉醉。

对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楚,所以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严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

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想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想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

如果要讲开诚布公,对于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一步窥视其内心隐秘的大好时机。

初醉者在醉酒程度上已较微醉更进一层,此时,说话人在思路上,交谈的欲望上已出现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才是“以酒遮脸”。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阶段。

正因为此,所以初醉者此时谈话的特点是,或者滔滔不绝,不让别人插言;或者神情激奋,表情认真;或者斩钉截铁,一言九鼎;或者态度神秘,令人莫测;或者思路灵活,大异往时;甚至语惊四座,极度坦诚。总之,此时人由于酒精作用大脑的活动已进入亢奋时期,在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习惯和顾虑的限制。虽然语言是清晰的,逻辑是合理的,情绪是兴奋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却已异于平时,再不受脸面、环境、关系、礼俗等等的约束,可以说,’他已经到了道平时所不想道,说平时所不肯言,破除情面关系,扫除世俗障碍,照理而言,据实陈述的时候。所以,这是听话的千金难买的大好时机,切不可轻易放过。所谓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此其时也!

人超过初醉,到了大醉就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此时,人的思维已经紊乱,意识已经模糊,判定能力已经失去。所以已经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谈话,从这种意识几近模糊的谈话中,已经很难获得说话的真实含义以及真实思想,故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进入沉醉状态时正常意识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态。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彼此全不连贯的咿唔之声,既谈不上什么语言,更谈不上传达什么思想和信息了。

综上所述。初醉、微醉乃是谈话和听话的黄金时间,所谓“酒后吐真言”者,当其时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听者应当集中精力,努力获取信息,万勿以酒后之词无足轻重而弃之。如果说话人已进人大醉的阶段,则听者必须注意,万勿随意地把“酒后吐真言”的说法用到这个阶段。如果人已进入大醉、沉醉,则此时之言多不足信,听不听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