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员工的8项修炼
10746500000010

第10章 工作就是创新:不是缺乏机遇,而是缺乏想象(1)

创新是一种使命:海信中国“芯”诞生的背后

【本节导读】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创新都意味着一种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要对企业负责,企业要对社会负责,而负责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促进企业、社会的发展,那么,这其中,创新扮演着不可取代的关键角色。

【经典学习】

一只中国生产的鼠标,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24美元,其中品牌商能赚10美元,渠道商能赚8美元,而我国的制造厂商只能赚取0.3美元的利润。

我们生产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要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而制造成本为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血汗钱。

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每一个品牌的价值都超过10亿美元,而这100个品牌中却没有我们企业的身影。

一位浙商说:“出口一件小家电赚不到10美元,而国外企业光专利使用费一年就能坐收几百万美元。”

从上面这组数据中我们看到,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无法树立自主品牌,这迫使我们的产品总是处于国际市场价值链的低端。即使制造能力不断地增强,我们还是无法取得高额利润。

没有自主创新,我们的企业只能充当别人的“产品组装车间”。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部件,我们能够制造得出,却创造不出,只能将一笔笔高额的专利费拱手送出,自己只获得少量的利润提成。这种形势必然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甚至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壮大。

因此,中国若想成为世界的强者,就需要创造出非凡的财富,这就需要具有非凡含金量的自主创新。

【情景演练】

青岛海信集团就是一家将自主创新视为使命的企业,它们清楚自己身上担负着怎样的重任,一直在创新的路途上悉心探索着,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5年7月2日,当装有“信芯”的彩电在青岛海信集团破壳而出时,中国彩电产业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这个引人注目的成就的背后蕴涵着海信人1600个日日夜夜的辛苦探索,以及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

海信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力气来打造这颗“中国心”呢?

在2005年之前,海信彩电的年产能已达800万台。每年制订生产计划时,原材料“集成电路”的采购量都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这笔支出全部是给国外企业的,因为没有别的办法,海信自己没有芯片,中国企业都没有芯片。

而根据公开的数据,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境内共有彩电企业68家,实际年产量达7328.8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了。然而,这7000多万台电视机中所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均为进口。

据商务部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进口价值就高达262亿美元。2003年,我国芯片进口累计416.7亿美元,贸易逆差340亿美元,超过当年全国进出口2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值。

近两年来,芯片贸易逆差年均增幅达60%,芯片已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第一大出口商品。

因此,无论是从自身考虑,还是从中国市场考虑,一颗小小的芯片不仅仅不再让自己受制于人,更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拓展海信的发展之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意识到必须打造一颗属于中国人的彩电之“心”。

为此,海信在2000年设立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所”。历经4年自主研发,终于在2005年2月制造出了可以完全替代国际同类产品的芯片,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装备了“信芯”的数万台海信电视已经上市。海信计划在更大规模的海信电视上以自有芯片替代外国芯片。

海信用自主创新为自己发掘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并已经开始迅速获取利润。

【友情提示】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个人的发展仍然需要创新,创新是一种历久弥坚的使命。

创新是一种生存方式:由“华为的冬天”想到的

【本节导读】

现在,许多企业都处于成长期或平稳发展期,“太平盛世”最易让人放松警惕、懈怠不前。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必然要求它的员工有积极创新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经典学习】

在2000年的时候,华为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此时业内的形势也堪称“一片大好”,“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在20%以上。就在这时,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预言“冬天”即将来临,并且大谈危机和失败。

任正非总裁发表《华为的冬天》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整个电信行业就步入了严峻的冬季:2001年由于中国电信分拆及产业重组,同时欧美电信市场迅速饱和致使国际光纤通讯产品大量涌入我国,使国内光纤通讯市场缩小许多,华为公司本打算传输产品销售额200亿元的计划落空,最后缩减为80亿~90亿元。

从华为公司内部情况来看,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和规模扩大,内在的组织管理矛盾日渐突出,以反官僚化为核心内容的组织变革问题也越来越紧迫。

“华为的冬天”背后隐藏着的含意确实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地思考。

危机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常常会打得你措手不及。它有时是突如其来的,有时是“四面楚歌”的,只有应对危机做出快速的反应才有可能幸存。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危机呢?“华为的冬天”,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要变革,要创新。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里,不可能存在一成不变的优势。所以,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让自己的优势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革中创造新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地获得利润。

【情景演练】

1990年,当查理·余瑞特出任美国公平人寿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时,这家公司已经饱受巨额债务之苦,同时,也因陷入不景气的房地产市场而举步维艰。为了扭转颓势,并让公司重新回到成长的轨道上,查理·余瑞特顶着巨大的压力,在一片反对声中,对公司进行了变革。通过一连串的变革措施,他将这个销售保险的人寿保险公司,转变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从而扭转了公司的危局。

公司进入平稳发展期后,余瑞特仍不放弃对公司进行持续的变革。他不断地改进业务规则,重点进军商机巨大的退休储蓄市场,同时,把公平人寿保险定位为一家成长型公司。

事实上,查理·余瑞特只花了两年时间便大功告成了。这次改革的成功,使公平人寿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由相互制转变为股份制的公司,并成为全球最成功的解除相互制的案例,影响了将近250万保户的利益。

【巧手点金】

一个企业若是以行业老大自居,就会丧失应有的危机感,失去创业期的进取精神,故步自封。然而,变化是永不停息的,企业的危机又是难以预料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在时代潮流中运用变化,不断地创新,甩掉成功的包袱,才能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策略,才不致丢掉已有的财富和丰厚的利润,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变化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并将对手远远抛在后面,创造出巨额的财富。

【友情提示】

危机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常常会打得你措手不及。它有时是突如其来的,有时是“四面楚歌”的,只有应对危机作出快速的反应才有可能幸存。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危机呢?“华为的冬天”,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要变革、要创新。

创新是一种能力:一个好的创意带来无穷尽的效益

【本节导读】

“一个聪明的人头脑价值连城!”这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话。的确,头脑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创意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无穷尽的效益。

【经典学习】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哈默说:“天下没有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在工作中能够创造多少价值,就看融入多少智慧,在工作中加入创新思维,也许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

世界很多知名企业都很尊重与欣赏员工的创意,并且设置了价值丰厚的奖励,3M公司就是其中一家。3M公司鼓励每一个员工都要具备这样一些品质:坚持不懈、从失败中学习、好奇心、耐心、个人主观能动性、合作小组、发挥好主意的威力等。

西门子公司也构建了一种遵循“无边界”原则的创新体系。西门子的创新体系不仅仅局限于研发部门。对内,西门子公司通过一个“3i计划”来收集所有部门员工的创新建议,并对提出建议的员工颁发奖金。3个“i”字母分别来自3个单词:点子(ideas),激情(impulses),积极性(innitiatives)。“3i计划”的目标是让每个员工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那么,它的成效如何呢?西门子的每个财政年度,员工提出的“金点子”超过10万个,当中有85%得到采纳并得到嘉奖。同时,提供金点子的员工们也能为此得到总价值高达2千万欧元的红利奖金,获最高奖的每个员工分别得到十几万欧元的奖金。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形象地表述:“创意如有原子裂变,每一盎司的创意都能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奇迹和商业效益。”

据测算,仅以工业设计为例,在产品外观的创意性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

如果说创意是思想活动的结晶,那么“创意经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被理解为是一种思想的交易,而“创意产业”,就是将设计师们的创新思维,转化为产品并进行买卖,实现收益。

2009年,一个30岁的重庆人小吴凭借“单身腕链”的创意,仅仅投入了几千元,就在半年时间内赚到了3万元。

还在读大一的女生小李,刚刚凭借“肚兜创意”设计出的时尚女鞋,捧走了10万元的创业基金。

重庆姑娘小王的“三腿丝袜”,在2009年5月到10月的销售旺季,月销售量竟达到10万双。

【情景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