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所教给你的智慧是你终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说:“要养成每天用10分钟来阅读有益书籍的习惯,20年后,思想上将大有改进。所谓有益的书籍,是指世人所公认的名著,不管是小说、诗歌、历史、传记或其他种种。”学习是没有尽头的,生活是广博无边的,没有人能够学会所有;万物是瞬息万变的,总有东西是你所不了解的。
几年前的一天中午,诸事不顺的陆晓苦恼地独自走在野外,感到自己已看破红尘,万念俱灰了。
走累了,陆晓点着一支烟,蹲下身去,茫然地叹息着。
陆晓不经意地望望脚下的草地,猛然间发觉,就在他眼前半米方圆的地上,竟生长着十几个品种的草,每一种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色泽、形状,它们杂陈、交错、叠并在一起,铺展开去,给大地织出一幅绿色的地毯。可惜的是,缺乏植物学知识的陆晓,竟连一种草的名字也叫不出,只好统称为草。陆晓蹲在那里,默默地抽完了一支烟,然后站起身,迈着轻快而又坚定的步伐,朝远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的人世间走去。因为草告诉了陆晓——陆晓离看破红尘的日子远着呢!陆晓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图书馆借一本介绍植物的科普读物,首先认识脚下的每一种草。
我们需要学习、经历的东西很多,这些构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你认为自己已没有可再学习的东西而停在原地时,你可能正错失了人生中有意义的事物。永远不要放弃学习,在你付出辛苦的同时,你也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作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人?”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应该有完成一道题的人。”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没有人能够知晓这世上的一切,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生活的法则。学习让人从愚昧变得聪颖,从无知变得博学。学海无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现在多学一些东西,日后总有用到的一天。为将来多做一些储备,在日后你才能不会遇事时手忙脚乱。
古代有个读书人名叫江郎,书读得不少,可写出来的文章却是毫无文采可言。
一天,江郎午睡时,梦见一书生模样的人借给他一枝笔,并说:“我是城外文昌阁里的执事神仙,因念你平日能刻苦用功,今借笔一枝与你,以开你闭塞之文窍。切记明年这个时候,将笔还我。”说完人就隐而不见了。
江郎惊醒,赫然发现面前书案之上放着一枝笔。待他拿起笔来,顿时觉得文思如泉涌。
从此,江郎的文章在当地渐渐出了名,他也因此常被人邀请去现场做文章。久而久之,江郎便沉迷于此,书也懒得读了,并忘了到期还笔的约定。
一天,江郎又去参加一个盛大的文会,并答应为该会之盛况作赋一篇。岂知,当他踌躇满志之时,发现自己平日一向敏捷的才思变得呆滞起来,这才猛然想起了与神仙的约定。他只得掷笔一叹道:“我江郎已才尽矣!”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永久的成功,知识没有穷尽,如果你不时时充实自己,知识总有枯竭的一天。别人在学习的时候,而你却在玩乐,你与别人的距离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即使你想追也会再也追不上了,徒有后悔伴你一生。
古人云:“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终生学习的人,因拥有一颗活跃的心,不甘于平庸,所以他们不仅在个人专业、工作表现上能够日日长进,月月求新,在休闲生活上也永远是趣味盎然,不会无聊。他们能实现自我价值,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终生学习定会终生受益。只要有心不断地学习,不断增进和深化自己在各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你就能离人生的至高点越来越近,还能得到他人的敬仰与钦佩。
现实中,许多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对学习新知识态度冷淡,兴趣索然,开始热心于玩乐,工作也只是靠以前所学应付差事,聊度余生,由富有激情、怀抱理想者,变成无所追求、随遇而安之人,更有甚者成为无所事事的无聊之徒。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可言呢?
庄子《逍遥游》中言道:“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指的是大鹏鸟要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必须依靠下面的“厚风”。其实人也一样。对于人来说,学习是创造“厚风”的条件,而成功就是大鹏背负青天,飞达南冥。如果一个人放弃了学习,就失去了飞上青天的助力,没有足够的知识,你只能在原地踏足不前,甚至在知识用尽时飞速倒退,那么成功将会离你越来越远。
在日本的公交车上,你随时可以看到人们拿着报纸、书籍,利用乘车时间了解各种信息。日本人的学习精神是世界人有目共睹的。因此,日本在“二战”后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快速恢复元气,不得不说是与日本人的这种终生学习的精神有关。
终生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人得到充实的满足感,增强洞悉一切的能力,从而越显睿智、机警,而不会被时代遗弃于落尘的角落。
目前西方白领阶层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将导致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在新的知识浪潮到来的时候,你必须迅速完成知识技能的新一轮补充、转换和升级,你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保罗·朗格曾经提出终生教育概念,即一个人的教育不能只限于人生的某一个时期,而必须终生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上学和上班同样重要,人们的学生时代将无限延长。
有些人会悲观地说自己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学也改变不了什么。其实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即使比不上别人,但跟自己比也未尝不是一种超越。只要行动起来,就比原地踏步要强得多。
我国古代有一则典故告诉人们,只要你愿意学,学习永远都不晚。
晋文公在七十岁那年还想学点什么东西,可是他又怕太晚了,于是他对大臣师旷说:“我想请教先生该怎么做。”师旷反问道:“你为什么不点一枝蜡烛来照明呢?”晋文公不解地埋怨师旷道:“我在跟你讲正经事儿,而你怎么跟我开玩笑呢?”师旷赶忙回答道:“臣怎么敢戏耍君王您呢?臣只听说过:少年时好学,好比早晨的太阳;壮年时好学,好比中午的太阳;而老年时好学,好比在晚上点起蜡烛照出的光明。用蜡烛照出的光明,尽管范围很小,可是它总比在黑暗中行走好得多吧!”晋文公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地说:“一点也不错!”
连一位老人都知道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又怎么能被落在后面呢?“活到老,学到老”,是一个人高质量生命的表现,也是成功的砝码之一。
当你勤奋不辍地学习时,你会从中感受到精神的满足,灵魂的升华,生命也会因此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