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个忠告受益终身
10727500000001

第1章 不要让工作适应你,要让你自己适应工作

每个人为了生活都要工作,有些人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大展鸿图,但也有一些人因环境的束缚而无法施展拳脚,为此有的人认命,有的人只会抱怨却不去寻求解决之道,有的人则是视之为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有的人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实力与心意,换了一个又一个环境,却始终不能如愿。只有少数人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从而让工作顺心顺意。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的徒弟一块石头,叫他去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美丽。但是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卖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回来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这个人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硬币。那个人回来后,告诉师父说:“它最多只能卖几个硬币。”

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光问问价。”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门徒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块钱。”

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商那儿,但不要卖掉它。”门徒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块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他们出到了10万。但是这个人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说:“我们出20万、30万,或者你要多少就给多少,只要你卖!”这个人说:“我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他不能相信,“这些人疯了!”他自己觉得蔬菜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

他回来后,师父拿起石头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不过现在你明白了,这个要看你是不是有试金石、理解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场,那么你只有对那个市场的理解力,你就永远不会认识更高的价值。”

有句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未免太过自大,倘若碰不到识货的人,倘若碰不到合适的环境,那么即使是再大的金子,再多的价值,估计也只有永远被埋没于泥土中的命运,又何谈发光发热,又何谈被人赏识。人也是一样,没有发挥才能的环境,再有才华也只能永远埋没于人群之中。正如故事中的石头,那应该是块价值连城的宝石,但当它被放在不能体现它价值的环境中时,也只能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甚至还不会被人看上眼;但当被放在它本应在的环境中时,它本身所蕴藏的价值便得到了体现,从而被人所珍视,身价何止倍增。所以如果你有真才实学,你就应该找到体现你价值的环境。

在市场上卖菜是营销,做出口贸易也是营销,但两者的价值却天差地别。工作平台的高低对于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层次的空间、重要的工作是显示才能的重要外部条件,所以只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环境,才能发挥你的最大潜力。

工作就要有工作的样子。工作的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环境,不同于生活和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在刚毕业时,因为不习惯工作的环境,总是将学校里的一套拿出来作对比。其实人生有无数个起点和终点,当到达一个终点,重新开始另一个起点时,不管你经历过多少辉煌,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一切都将回到原点,新的命运需要新的观点,需要我们重新寻找命运的宿主。既然工作了,就不该让工作适应你以前的模式,你应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学会适应自己所工作的环境。

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一生几乎没进学校读过书,可是凭着聪明的头脑,他经营的乔治王巧克力公司,资产达98亿美元,在同行业名列世界第一。

2003年,乔治王公司获准登陆中国。消息一经发布,该公司在美国的总部信箱,就收到来自中国的400多封自荐信。这些信大多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发去的,他们要求进入中国分公司工作。

弗斯·贝里获知此事,非常高兴,可是在他阅读了这些信件后,却犹豫起来,因为在这400多封自荐信中,有300多人的学习成绩每科都在90分以上,并且有80%以上的学生曾担任过学生会干部,从老师给他们写的评语看,每个学生的在校表现也都似乎尽善尽美。

弗斯·贝里读完自荐信,没有对自荐者的诚信产生怀疑,他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中国学生无论在哪个国家读书,成绩好那都是出了名的。不过,他觉得仅凭这些还不能确定谁有资格进入他的公司。他想,要在这些好学生中选一位适合自己公司的人,还必须测试点其他的东西,于是一份别具一格的问卷,被以回执的形式发回自荐者的信箱。

回执是这样写的: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四位著名人士到底在说些什么?

1.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么几句话:“我学习成绩中等,按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忘掉在学校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3.1999年3月21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在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的毕业证书时,盖茨向那位记者笑了笑,没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返回母校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当年他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接受这项荣誉作何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接到回执的400多名同学,均发回自己的答案。2003年3月10日,乔治王巧克力公司中国分公司在北京开业,有一位学生被通知参加开业庆典。有人询问他的感受,他是这么回答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要知道,学校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教人纯理论知识的地方,在学校里得到的高低分,都只是一个人对所学知识记忆的程度,至于理解它们,并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则又是另一回事了。而社会却又是复杂和变幻莫测的,它给予每个人的分数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以衡量,对于习惯了标准答案的学生而言,社会是个需要重新学习的地方。要知道,在校门外,主要看的不是学分,而是能力。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着走上社会后的工作和创业能力就强。有时,在校园里学到的东西,在校门外根本就用不上。所以,在校门外,必须要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要学会适应这个不同于校园的工作环境。这时候,你是分数上的巨人、能力上的矮子还是相反,一切就都显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