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庸",即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是告诉人们应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真、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
性格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中庸型性格是一种人人都想达到,但却难以拥有的性格。这种性格包容性强,可以融通诸家思想的体系精髓。具备这种性格的人,该仁慈时,他们总是慈眉善目地表现出仁慈的行为;身陷逆境需要忍让时,他们能表现得耐性十足;当机会出现,需要决断时,他们又能毫不犹豫地果断出击。他们把宽容、博大、仁爱、方圆皆交融在一起,看似没有什么性格,实际上在他们的性格中,思想早已融入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懂得中庸思想的人是最有深度的人,无论他们想成就什么,一般都能够取得成功。
典型人物
唐太宗就是典型的中庸型性格,因此在他的性格里包含有诸子百家思想的精华。他最终取得的成就,也要全部归根于他的中庸型性格,他把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之长的思想精髓用得恰到好处,把中国谋略文化中的慈、忍、变、残用得炉火纯青。各家思想、各种方法皆融为己用,且备兼众长。他仁慈时,对下属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忍耐时,总是一忍再忍,即使有性命之忧,也不为所动;他残忍时,即使是亲兄弟也毫不留情;在权变时,他能虚心听取下属意见,不肆意行事。正因为有了这一性格,使得他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任何复杂的事件。
有这样一个关于唐太宗的小故事。一次,唐太宗乘坐小轿出游,一个卫兵不小心,脚下滑了一跤,无意中拉了一把唐太宗的龙袍,险些把唐太宗拉下轿来。卫兵吓得魂不附体,大惊失色。唐太宗却仁慈地说:"这里没有御史法官,不会有人问你罪的。"而且告诫身边的人不要把这件事传出去。触犯龙体在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按理是要问死罪的,何况是一个地位卑贱的卫兵做出来的呢?唐太宗慈爱宽厚地原谅了卫兵,换来了不仅仅是卫兵的生命,还有在场所有人的忠心以及以后能够成就大业的基础。
性格与命运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中庸是一种伦理原则,是对人们思想、情感方面的原则性约束。从实践性的社会角度讲,中庸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方法,具体体现为日常各种事务中的实践活动。正因为这种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与广泛性,中庸之道才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也处处能够体会到中庸之道。而且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这种天生的、自发的中庸之道。可以说,中庸之道能够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可以以中庸之道作为指南。
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对国人的影响很大,而"中庸哲学"往往被国人看着是生活的智慧、与人交往的手段。中庸哲学博大精深。信奉中庸哲学,在很多层面也是合情的、合理的。性格专家认为,对于中庸型性格的人来说,他们具有儒家的深邃、道家的机敏、法家的冷酷、兵家的凶险、纵横家的功利、阴阳家的神秘。懂得中庸之道的人,往往是一直躲在水晶墙后面冷眼看世界的人。他们从不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却能在无形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们与世无争,能够微笑地看周围发生的一切注定发生的变化。他们懂得在恰当的时候隔岸观火,而且还总能巧妙地将自己置身事外。他们是一种温和且让人愿意信赖、依恋、亲近的人。
具有中庸型性格的人,一般来说都能有所成就。当然,凡事要有度,如果性格太中庸的话,反而会变得平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