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学生心理咨询
10726300000032

第32章 择业心理咨询(5)

从事宣传时,应以简短的自传形式扼要概括自己的简历,才能,发明创造,贡献,目标,理想,爱好等,分别寄给你认为有可能对你感兴趣的单位和部门。也可以通过熟人,亲友等传递,还可以通过登广告的形式,向对方推荐自己。

8.推荐自己应知难而退,另找门路

推荐自己有时不一定会成功。你去面谈求职,谈到一定时候,如果发现时机不对或对方不感兴趣,就要“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时候,表现要冷静,不卑不亢地表明态度,或者自己找个台阶下,给人留下通情达理的印象。推荐不成功,可能错在自己,比如:资格不够,业务不对口,自己言语不当或过分挑剔等;也可能错不在你,而是对方要求过高,性别歧视,没有诚意。这时,你要知情而退,另找门路了。

156.如何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在洽谈会上,有时我们也能听到类似的谈话。例如范某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还有计算机、体育等特长。可是当用人单位问他组织工作能力怎样时,他不好意思地说,“一般,在学生会呆过一段时间,搞过几次活动。”问他有无特长时,他说:“没什么特长,只是有点爱好。”听了平平淡淡的回答,用人单位的热情就下降了,随之把注意力转到别人身上。

显然这是中国千百年形成的“美德”在作怪。这种由于不必要的谦虚引起的求职受挫现象,我们称之为“过谦误区”。那么,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何在?

1.“过谦误区”的原因

“过谦误区”的根源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民族心理特征。“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古今格言深入人心。在求学、工作和生活中,它给人们的确带来了很多益处。但是把它用于外交活动或求职招聘中,恐怕就适得其反了。据说有一次李鸿章在美国某饭店宴请当地名流。在致词中他说:“承蒙各位关照,今日本人特备粗茶淡饭恭请各位,以表谢意!”一听说:“粗糙的茶”,“平淡的饭”,饭店老板不高兴了,要上法院告李的诬蔑罪,因为实际上他们给准备的饭菜是相当丰盛的。同样的道理,在求职洽谈中,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关你的实际情况,任何夸张和谦虚都是不应该、不必要的。只要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的情况就可以了。对个人而言,犯过度谦虚的毛病和本人的社会阅历有关。一个成熟的人应该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恰到好处。

2.“过谦误区”的预防

为了避免走入过于谦虚的误区,首先我们要培养务实意识。现代社会节奏快,信息庞杂,人们没有多少时间去辨别体味言谈中的虚实。尤其在市场上,不管是物质市场还是人才市场,在洽谈过程中必须准确客观地交流信息。欺骗是不道德的,隐瞒或许是一种策略,谦虚则毫无必要。其次,要学习现代交际艺术,既不让人觉得你高傲自满,又觉得体态度诚恳,语言得体,谈吐大方。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谦虚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基础。其实这是不对的,显然,当用人单位问起某人的工作能力和特长时,他只要客观讲述一下自己曾担任过的职等,时间,组织过的活动,参加过的比赛,取得的成绩就可以了。须知绝大多数招聘者总是想招到“才能出众”的人才的。

从下面的正面例子中我们或许能更形象地理解面试时应该怎样表现自己。如北京经贸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在求职时向一家外贸单位的招聘者主动用英语作了自我介绍,随后递上了中英文书写的简历、特长、缺点等介绍材料,引起招聘者的注意,被当场录用。还有一位学机械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推销”中也很会表现自己的技能。他主动问招聘者:“你们对学机械专业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听说要能绘图,他马上说:“这是我拿手的。课余我就帮人绘图,三天一份,您可以当场考我。”又说要下基层,下现场,他爽快地点点头:“没问题!”他还递上了自己搞的四个优秀设计。这样不卑不亢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宣传使他获得了求职的成功。

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自我表现已逐渐成为竞争条件下的一种必要素质,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应该抛弃旧观念,勇敢地、充满自信地向社会推销自己,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太谦虚了,会一无所得的!

157.如何克服临阵怯场症

在正式洽谈时表现出来的过度紧张不安,言谈举止失常的现象,就叫“临阵怯场症”。“临阵怯场症”的表现,主要就是一到应试现场,就神情紧张,心神不安,面红耳赤,举止拘谨,谈吐失常。

“临阵怯场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心理负担过重

应试者心中明白,与用人单位的第一次见面意义重大,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择业成败。因此,把“宝”押在第一次见面上的大有人在,希望通过深刻的第一印象,使择业获得成功。由于过分看重第一印象,心理压力增大,难免在应试中心情紧张,举止失常。

2.缺乏应试的临场经验

由于社会经历所限,不少学生从未经过应聘场面,心理准备往往缺乏针对性,对用人单位关心什么,会问什么,知之不多。即使有些准备了的台词,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3.现场应变能力弱

在应试现场,用人单位不可避免会问一些未经准备的问题,需要应试者现场回答,如果学生对此不熟悉,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回答一出错,心理就会发慌,差错越多;心里越慌,差错越多,导致恶性循环。

4.自我控制能力差

在应试过程中,出现某些失误是难免的,只要及时调节、控制好情绪,就不会导致怯场。可是,一些同学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太差,一激动起来,就很难平静,理智一旦被激情所左右,失误就会增加,引起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

预防“临阵怯场症”的主要措施有三种。

1.丰富社会阅历

平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多到所学专业的对口单位了解情况,接触社会,丰富经验。

2.学习和把握应试技巧,作好临场前的充分准备

在临场前,一定要准备完整、充分,不要遗留尚未定妥的问题。有关内容确定后,试着多讲几次,以便使语言流畅,临场时情绪稳定。

3.消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

临场时,要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优势,减少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

“临阵怯场症”疗法。即在面临洽谈会时,要减轻心理负担,不要压力太大。任何求职都应该向最大处努力,往最小处准备。求职,作为现代社会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很少人能一次成功。以一种尝试的态度去面谈,心绪就会自在一些。如果在临场前靠理性认知无法平衡心境,可采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疗法”,如深呼吸放松法。具体做法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双肩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最好采用腹式呼吸法。应试者可根据自己的呼吸节奏给自己做如下指示语:一呼……一吸……一呼……一吸……或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持续5~10分钟,心情肯定能得以放松。一旦临场,立刻集中精力去做应当做的事,把全部心身都沉浸在应试之中。这样就会忘记紧张,忘记恐惧和惊慌。

“自我暗示”疗法。当临场产生紧张情绪时,不要因此慌乱,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如“洽谈和平时谈话一样,只要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了”,“不用紧张,越紧张越达不到目的”。作为局外人,我们也可以暗示身边即将面试的同学,“凭你的能耐,肯定能成功”。这样,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必胜的心态去迎接面试的挑战。

158.如何克服就业焦虑症

所谓就业焦虑症,顾名思义,是指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长期焦躁不安的心理障碍。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怕字当头,向往就业,关心分配,可是一谈到分配就惶惶然,有大难将至之感,焦虑不安,心情烦躁,忧心忡忡;从生理上看,轻者长吁短叹,重者神情紧张,血压升高,整天闷闷不乐,疲劳不堪;在行动上表现为择业时小心有余,果断不足,茶不思,饭不香,无所适从,常被噩梦所困扰。

人们都企盼有个好职业,理想的工作,不少人为此耗费了无数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大中专院校学生,他们从小学起,寒窗十几载,为的就是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待遇丰富的理想职业。高中时的挑灯夜战,题海弄潮,大学里的卧薪尝胆,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对人生的第一归宿充满美好的憧憬。但是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是由市场操纵的社会,是瞬息万变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一条鸿沟。大城市、机关、三资企业、科研院所、税务局、银行、邮电系统……随时都准备让毕业生们碰壁,时刻有可能把他们十几年来的美梦变成泡影。强烈的期望带来的往往是更强烈的失望。随心理平衡的破灭,恐惧、焦急、忧虑、烦躁之情,犹如迸发的火山,喷涌而出。面对骤然而变的形势,心理适应力强的学生能从惊愕中走出来,但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同学,则难以挣脱现实的枷锁,越陷越深,最终导致了“就业焦虑症”的产生。

“就业焦虑症”,一般见于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同学,男女生均有,但以女生为多。“就业焦虑症”患病率较高,属“重病”之列,若不注意调节、诊治很有可能发展成“精神忧郁症”,结果将是不堪设想。

对于“就业焦虑症”,要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其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只要自身心理素质好,就可以经受任何风浪、波折的冲击和考验。要想提高心理承受力,要点有三:

(1)加强心理素质锻炼,尤其要注意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意志;

(2)乐对人生,培养健康、开朗的人格;

(3)正确评价自我,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具体而言,初患“就业焦虑症”者,要设法减轻心理负担,切不可自寻烦恼,要学会自我解脱。有了烦恼,不要埋在心底,可以主动找同学、教师或亲朋好友诉说,借以减轻心中的压力。另外还可以利用“注意力分散法”,不要总是沉溺在闷闷不乐中,心胸要开阔,精神要放松,要拿得起,放得下。可以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工作、文体活动,分散对苦恼问题的注意力,也可在学习上多花些工夫,以减轻烦恼的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