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学生心理咨询
10726300000021

第21章 个性心理咨询(3)

嫉妒的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是低级卑劣的感情。有这种心境的人容易丧失理智,使自己心胸变得更加狭窄,好像人们处处都跟自己过不去,以至于导致心理变态。

有这种嫉妒心理的人,严重地影响自己和同学的团结,影响和集体的关系,以致最后在集体中把自己孤立起来。试想,谁愿意跟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在一起呢?

实践证明,凡有嫉妒心理的人,大都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有时甚至拉一部分人打另一部分人,形成对集体积极因素的对抗。因此,一个积极上进的集体是反对这种嫉妒行为的。

据美国研究部门的学者说,对于单个到美国考察的中国人,他们特别警惕,因为中国人智力发达、聪明,即便较尖端的项目,他们往往一看便明了。但是如果双人考察,他们可勉强松一口气,因为龙虎相斗开始了,内耗产生了。如果是五六个人的考察团,他们就可以放心了,认为这种考察团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

而对日本人的看法人家正好相反,不怕“单打”,而十分惧怕“团体”,因为日本人在自身的发展中,把群体协作摆在极重要的地位。日本人也承认,与中国人1︰1,一定败北,而与中国人10︰10则必胜。

外国人对我们的看法,不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群体意识差、内耗严重吗?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嫉妒心理:我不行,也不让你行。

作为正在走向未来的中学生,难道我们还沿着某些国人的这种劣根性继续走下去吗?不,绝不能!这种内耗将会使我国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中失败的。

可见,能否克服嫉妒心理不仅是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而且是关系国家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

对人类的这种罪过,前人早就有过论述: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在他的代表作《神曲》中将“妒”放在“炼狱”里忏悔。他认为,有这种行为的人只有经过净火烧炼才可升入天堂。

法国的著名作家司汤达就说过:“人心中一旦燃起嫉妒的邪火,就会变得异常可憎。”

斯宾诺莎认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它与正直善良的情操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有了这种毛病的同学,应该努力改变这种心理状态。

要把别人的进步看作是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激励自己以更大的干劲迎接这种挑战,把嫉妒变成同学间的一种思想、学习的合理竞争。

艾青在《花与刺》一诗中说:“星星那么多,没有看见它们碰撞。”

这是因为星星们闪烁着光芒,无私地照亮了对方,而非互相嫉妒,尔虞我诈。让我们像星星那样,同学间和睦相处,用心灵美的光芒照暖着对方,从思想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吧!

97.中学生在集体里总想“随大溜”怎么办

大多数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这就是中学生们经常说的“随大溜”。其实细分起来,“随大溜”的人基本有3种情况:

(1)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大家怎么干,自己就糊里糊涂地跟着干。

(2)经过认真地分析、判断,认为自己的意见、做法错了;而大多数人的意见、做法对,于是跟着“大溜”走。

(3)经过认真地分析、判断,认为大多数人的意见、做法不对,自己的对。但为了适应集体里大多数人的意见、做法,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和行动。

当你要“随大溜”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出于哪一种心理状况,然后才能判断在集体里总是“随大溜”好不好。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你应当要求自己,在行动之前要想清楚,或问清楚:大多数人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然后再心明眼亮地随大多数人一同干。

如果事前来不及想清楚,问清楚,那么一定要求自己在干的过程中,或干完之后搞清楚为什么这么干。绝不当糊涂虫。“闻道”可以有先后,但根本就没有“闻道”的欲望,不是现代中学生应有的健康心理状况。鲁迅小说《药》中的少年华小栓得了痨病。当时大多数得了痨病的人都希望吃“人血馒头”治病。他和他的父母没有真正搞清楚,大多数人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就糊里糊涂地吃了,因而糊里糊涂地死了。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你就做对了。但是每个中学生,在每件事上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常常驱使自己固执己见。即使错了,为了在大多数人面前表示自己是有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的人,也要我行我素。中学生在向成人过渡的岁月里,能够做到“知迷而悟,幡然改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凡事三思而行,并且又能知错必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又可以细分为3种差别。

(1)明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们不对,出于“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目的,违心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做法,而顺从大多数。这样想,这样做,当然不对。别人有错的时候,自己就没有错的时候吗?凡有上进心者,都希望有人给自己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应当怎么做才对。

经验告诉我们:在集体生活里,谁采取明知多数人不对,还要“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态度,谁最后必将失去多数人的信任和友谊。

(2)自己的正确意见虽然心平气和地提出来了,由于种种原因,不被大多数人采纳。于是就立即改变自己原来正确的想法、做法,心甘情愿地随着大多数人一道干自己明明知道的错事,其目的,仅仅是为了适应集体中大多数人的要求。这样干也不对。

现代的中学生,心甘情愿地干错事,太没出息了。这样做绝对不是群众观点强,或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有抱负,有作为的中学生,理应运用自己高度的智慧,雄辩的才能,艺术地说服大多数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使集体因为你存在而能加快前进的步伐。哪个中学生这样做了,哪个中学生将来就可成为被集体里多数人尊重爱护的人,成为领袖人物。

(3)由于自己的意见一时不被多数人接受,而做主动妥协。如果这样,也要让众人了解不是因改变自己想法而“随大溜”,而仅仅是出于“与集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目的。中学生要求自己这么干时得切记:随时向多数人中的一些人申明你的观点,以争取有人支持你并和众人尽量保持感情上的融洽。

98.如何克服好发脾气的缺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爱发脾气,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原因。就先天原因而言,人体内微量化学物质定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的人,脾气大多急躁。易发火;而血清素含量较高的人,脾气比较随和、温顺。就后天原因而言,如果父母的脾气十分暴躁,并经常打骂斥责孩子,孩子的脾气也容易变得暴躁。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好发脾气的毛病呢?

1.开阔胸怀

爱发脾气往往是气量狭小的表现。俗话说:“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生活中多数人的怒气是过于计较小事而引起。这时,忍让一下又何妨,最多不就是吃一点小亏吗?

2.认清危害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区区小事就大发雷霆,不尊重别人,这也必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发脾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多半还会适得其反。

3.学会容人

做人要有一点“雅量”,“待人宽,责己严”,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和怪罪别人。你想:人非圣贤,谁能没有过错?而且,产生过错的原因可能很多,未必就是对方故意和你过不去。再说,自己以为别人错了,未必就是真错了,也许你的认识还有偏颇呢!如果你对别人能表现出豁达和宽宏大量,还有可能会使对方产生自责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呢。

4.铲除虚荣

如果说暴怒是场烈火的话,那虚荣心便是最适宜烈火燃烧的干柴。有时,你想气冲冲地指责别人,真实你内心也并不是不知道自己也有责任。一味指责别人,不过是为了顾及和保全自己的面子而已。如果双方都是虚荣心很强的人,那就是大风天里干柴遇到烈火,双方的火气岂不是会熊熊地燃烧起来?

5.学会自制

听任自己的脾气像野马任意驰骋,是很难不出乱子的。自制的方法很多。比如,一旦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就反复默念“不要发火,不要发火……”又如,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的,可迅速离开现场,或去干别的事情,或去找别的人谈谈,或干脆去散步宽宽心。这样,“气”头过去后,再回来从容而理智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99.如何克服犹豫不决的缺点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遇事总犹豫、拿不定主意,是意志薄弱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是认知障碍。如果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就容易拿不定主意。二是情绪刺激。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你曾经受到过强的不良情绪刺激,一旦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便会产生消极的条件反射。三是性格弱点。如果你的性格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体中随大流,过分小心谨慎,也容易造成犹豫不决。四是缺乏训练。如果从小备受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独自走向社会,遇事就容易犹豫不决。五是训练过度。从小管教太严的孩子容易循规蹈矩,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就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要克服这些性格缺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实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

2.善于思考问题

对事情的深思熟虑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当机立断的心理前提。对此,拿破仑曾深有体会地说:“我能够在别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话和采取什么行动,这完全不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才对我的突然启示,而是我的思考对我的启示。”古语不是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吗?

3.摆脱依赖心理

不要遇事就问别人,等别人拿主意;要培养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良好性格。

4.学会遇事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