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10726000000006

第6章 探秘音乐天堂——曾侯乙墓

小朋友,你喜欢中国的古典音乐吗?当你去湖北随州博物馆的时候,一定会对一个大型古乐器感兴趣,它的名字叫“曾侯乙编钟”,它可是至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打击乐器,伴随它那悠远动听的声音,你可以被带回到那个年代,在音乐声中,感受那个年代的记忆。下边就让我们跟着考古学家的脚步,去看一看编钟出土的地方——随县曾侯乙墓吧!

豪华的“三室一厅”陵墓

曾侯乙是战国时一个叫乙的王侯,他在公元前433年逝去,他的墓室建在了地下水位以下,结果葬下去不久,地下水就渗了进去,他的墓就成了一座水中墓室。这个无意的失误却让大部分陪葬品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够完好保存,而且也把对墓室中珍宝虎视眈眈的盗墓贼阻止在了外面。

曾侯乙墓是一个“卜”字形,墓中巨大的棺椁上盖有巨型石板,人们打开石板后,一个“水晶宫”华丽地出现在人们眼前。

它是由四个墓室组成,建筑结构就像一个豪华的“三室一厅”。东室放置着一具主棺,大约有7000千克重,棺是双层的,外棺有青铜框架,内棺外面有彩绘的门窗及神兽武士。东室另外有八具陪葬的棺木,西室中放着陪葬棺十三具。北室中没有棺木,主要放着兵器、车马器及竹简,中厅则放置着大量的礼乐器,整个就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

震惊世人的曾侯乙编钟

经过人们发掘整理,一共出土文物一万多件,分为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器、玉器、漆木器、竹器八大类,很多都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有一件金器,是一个带盖的金盏,它采用青铜范铸工艺,盖顶有环形纽,边缘有与盏扣合的卡,盏底有“S”形凤足,盖顶和盏口外沿饰有华丽的蟠纹和云雷纹,其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件漆木箱子的盖子上竟然画着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图,看来当时的中国就已经对二十八星宿有所观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二十八星宿体系的国家呀!

最重要的是,这个墓中出土了大量的乐器,有编钟、编磬、鼓、瑟、笙、排箫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保存完好的大型青铜编钟。整套编钟共65枚,分为上下三层,总重量约有2500多千克。每排上的编钟都按一定的音阶排列着,无论是从左到右还是从上到下看,都是逐渐增大的。当考古工作者看到它的时候都兴奋不已,仿佛已经听到了那气势宏大的演奏!

十二音律是中国自古就有的

我们现在唱歌的时候,是从“哆”唱到“西”七个音阶,这是世界标准通用的,中国使用并没有多少年。战国古乐器上大部分都是五声的音阶,也就是宫、商、角、徵、羽。所以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在战国的时候只有五声音阶,后来使用的十二音律是从希腊传过来的。

但是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向人们证明了我国从古代就有十二音律。曾侯乙编钟中上层的甬钟和钮钟清脆悠扬,下层甬钟则雄浑醇厚。每个钮钟和甬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这在世界音乐史上恐怕都是极为罕见的。

全部编钟的音域跨越五个八度以上,比现代的钢琴只少一个八度。它的音阶结构与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基本相同,而且其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备。所以这套编钟不仅可以看着古谱演奏古乐,更可以按现代乐谱奏出流行音乐!

曾侯乙墓的惊世国宝

曾侯乙墓中除了惊世的编钟之外,还有很多件国宝级的随葬品,从这些东西可以看出当时只是一个王侯的曾侯乙过着多么奢华的生活!

与编钟同为乐器的还有一件编磬,它用的是铜错金磬架,磬架上是线条流畅的错金云纹。中间两根圆杆做横梁,两边各有一只圆雕怪兽支撑着两根立柱。整个编磬分为两层,每层的杆上用串钩挂着铸铜环,演奏时应该是一个人拿着磬槌敲击。

同时,还出土了一件青铜樽盘,樽是酒器,是祭祀的必备品。这件大樽缶是目前所知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它不但拥有足以傲视同类的巨大体型,而且在纹饰上也极尽精美,表面覆盖有细密复杂的纹饰。

除此之外,还有像征吉祥的鹿角立鹤工艺品,使酒冬暖夏冰的青铜冰鉴,精致的龙凤玉挂饰及联襟铜壶。

什么是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当时能见到的星星分成的二十八组,每一组都有一个星宿名,东西南北各有七个星宿。

传说天界派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守护人间,它们死后,人们便用四兽的血来祭祀天神,没想到天象发生了变化,四兽的灵气再现在四方,分别托在二十八个人的身上,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星宿官啦!

传说只是传说,不过二十八星宿在天象观察中占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