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10707900000011

第11章 自然异象(2)

1925年4月18日,日本货船“来福丸”号从波土顿出港,经过百慕大群岛海域时,船与船员下落不明。

到了现代,大量的飞机在飞经这一海域时,经常发生仪器失灵、飞机及人员神秘失踪的事件。

1948年1月29日,英国一架从伦敦飞往百慕大三角区的客机在这一区域消失得无影无踪。

1967年2月2日,美国一架从佛罗里达机场飞向波多黎各的飞机在空中突然没有了电波,飞机再也没能降落。

而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事后救援者在出事现场既没有看到舰船,飞机的残骸,也看不到遇难者的尸体。而更加让人觉得神秘的是,一些失踪的船只在许久之后竟重新在此海域出现,可船上却没有一个人影。

对于百慕大三角区的神秘事件的原因,专家们有很多不同的推测。

有人认为,由于低聚力场的作用,使一定形状大小的轮船和飞机受到摧毁,还会干扰罗盘正常示度和无线电的正常通讯。

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区存在异常重力场。那些在海沟下的地壳内聚集的超重物质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海水下陷,从而也把飞机、轮船吸入水里。

有人认为是飞速漩涡在作怪。白天形成的“凹面镜”聚集熔化了船只、飞机。晚上则引起电磁扰动,使飞机、船只失事。

还有人认为与黑洞有关。他们断定大约6世纪中期,一颗直径大约30英里的陨石从太空飞来,掉在三角区,像一块磁铁慢慢在海底滚动,它产生的极强内吸力能把光吸进去,飞机、船只等自然是有去无回了。

此外,一些人还把百慕大三角区同“时空隧道”、外星人基地等联系起来,这些无疑又给百慕大三角区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但是各种说法均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至今百慕大三角还是一个神秘之处。

9、游移的罗布泊

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的一个湖泊,据《辞海》记载,它的面积曾达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这个湖泊曾经有几个名字,最早叫“泑泽”,汉朝称“盐泽”,北魏时叫“蒲昌海”,《水经注》中称它是“牢兰海”,《大唐西域记》中变成了“纳缚波”,到了元代给它又安了个蒙古语名字--罗布淖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现在称罗布泊。

人们对于罗布泊的关注,并不在于它有多少不同的名字。因为人们虽经多次考察,但还是没有找到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于是大家对罗布泊是否是游移湖产生了疑问。

由于残酷的自然环境使得人们不能接近罗布泊,多少年来一直被称为“死亡之路”。人们对罗布泊确切位置上也有了很大的分歧。

最先引起罗布泊是游移湖争论的是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斯基,他在公元1876年曾到罗布泊考察,发现罗布泊位于塔里木河口的喀拉和顺境内,比我国地图所记的位置还要往南,大约有纬度10之差。

普尔热瓦斯基的观点发表后,德国的李希霍芬认为,普尔热瓦斯基所考察的也许并非是中国清朝地图上的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还在普氏考察的北部。

以后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丁等先后到罗布泊地区考察,认为争论的双方都没错,而是罗布泊游移到喀拉和顺去了。从此就有了罗布泊是游移湖的说法。

1923年,被普尔热瓦斯基和斯文赫丁发现的罗布泊突然消失,成为沙漠。原来,罗布泊又戏剧性地回到了它以前呆过的老地方,即古代地图上所标的位置。

到了1930年和1931年,瑞典、中国勘察队来到中国地图所标的罗布泊,发现那里水面长约188公里,宽50公里,深5米,大约有2000平方公里。

1945年,罗布泊水面又扩展为3000平方公里。

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在罗布泊北岸考察时,还见到烟波浩渺、水鸟成群的情景。

1964年,罗布泊开始干涸。

1973年,美国大地卫星对该地区拍照,证实罗布泊已完全干涸。

1980年,我国的科学考察队又两度穿越罗布泊,对那里的地貌和古水系作了详细的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和运用现代航测资料认定,3600年以来,湖泊的沉积作用一直在进行着,罗布泊是游移湖的提法不符合实际情况。

究竟罗布泊曾是否是游移湖又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10、夏威夷群岛的排列为何呈直线

夏威夷群岛位于北太平洋中部,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二级群岛,共有大小岛屿132个。

夏威夷”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公元4世纪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破浪而至,在此定居,为这片岛屿起名“夏威夷”,意为“原始之家”。最早发现该群岛的欧洲人是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他于1778年登上夏威夷群岛。1898年,夏威夷被美国吞并,1959年成为美国第50个州。

夏威夷群岛独特的岛屿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个群岛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岛屿和海丘组成,这些岛屿和海丘都是由火山形成的。可是现在整个群岛中只有东南的夏威夷岛上有5座现代火山,其中正在活动的,只有冒纳罗亚和基拉韦厄2座,其余的火山早已不再活动了。

夏威夷岛上的火山,外貌又扁又平,好像平卧地面的巨盾,山顶就是火山口。火山喷发时,火山口内常现熔岩湖。在基拉韦厄火山口中,有一个熔岩湖名叫“哈里摩摩”,意为永恒的火焰之家,面积有10万平方米,湖中岩浆有 10多米深。

据研究现代绝大多数的火山,不是分布在地壳板块汇聚的边界上,就是分布在板块分离的边界上。夏威夷群岛的火山却深居在太平洋板块的内部,而且这里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火山喷出的岩浆数量也大得惊人。

更让人觉得神奇的是,夏威夷群岛的大小岛屿差不多排成了一条直线,而且火山的年龄从东南到西北一个比一个年纪大。东南端的夏威夷岛是仅有70多岁的现代火山岛,而西北头的火山岛屿,却已4000多万岁的高龄了。

这一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夏威夷群岛又为何呈直线排列?这一自然之谜还等待着地质学家们的探索。

11、双层湖之谜

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北部伸向北极圈内的巴罗角上,有一个奇妙的湖,叫努沃克湖,但人们却习惯叫它为双层湖。顾名思义,此湖应为双层。一池湖水分上下两层,上淡下咸,其界限分明,且上层是淡水区的动植物,下层是海洋类的动植物。

努沃克湖长180米、约深6米,水层的分界线位于距湖面2米处。由于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在一年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努沃克湖处在冰雪覆盖之下,两米多厚的淡水层,被冻结为一个大冰块。

据科学家研究认为,这座湖是由一条把海和地逐渐隔开了的海湾形成的,冬季降大量的雪,在春天融化后,成为大量的淡水流入湖中,而每当海上风暴骤起时,风浪又将海水灌入湖中,由于海水比淡水重,自然就沉积在海底了。

同样,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咸海也是一个双层湖,在咸海海面以下300—500米深度以下的湖中出现了另一层湖,这层湖的水与白垩纪沉积层混合在一起,并与天山山脉之间有暗河相通,湖水从没枯竭过。

如果这样这两个湖称之为神奇的话,那么还存在一个湖,那可以让人惊叹了!

这就是巴伦支海的基丁岛的“五层湖”。湖水成分可分为五层:第一层是淡水,生活着种类繁多的淡水鱼,;第二层含有微量盐类的水,栖居着水母、虾、蟹等节肢动物和甲壳动物;第三层是咸水,栖息着海葵、海星和海鱼;第四层水呈红色,宛如新鲜的樱桃汁液,里面生活着许多紫细菌;第五层水是由湖中各种生物的尸体残骸混合泥土而成,除了燃气性细菌外,几乎没有生物的踪迹。由于湖中5层水层次分明,因此而得名。

那么,这个湖泊的水为什么保持这么多层次的明显的分界线呢?湖里为什么又生活着海洋生物呢?

科学家经过观测研究后,作了这样的解释:这个湖位于北极地区,淡水是冰雪融化而来的。淡水较轻,因此处在最上层,而湖面是终年冻结着的,挡住风的吹拂,湖水就很难溶合起来。又因为它们都距离海洋很近,由于地壳升降,海岸线变迁,小片的海水被封闭起来,因而湖里有了海洋生物。

这种解释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它的神奇更是增加了大自然的神秘。

12、谁造就了 “魔鬼城”

克拉玛依市北行100公里,在乌尔禾乡东南三公里,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定名为风城,人们习惯称它为 “魔鬼城”。

“魔鬼城”是一片雅丹地貌,面积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因为地处干旱多风地区,历经亿万年的风削雨蚀,魔鬼城这里形成了与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高大土墩,如古堡遗迹,突兀于戈壁。当晴空万里、微风吹拂时,人们在城堡漫步,耳边能听到一阵阵从远处飘来的美妙乐曲。可是旋风一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天地间充满了怪叫:像驴叫、马嘶、虎啸……

关于这座著名的“魔鬼城”,人们有太多想要问的:究竟是谁建造了它?那无数奇异的声音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科学家在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魔鬼城”就是一个“风都城”,“魔鬼城”的种种现象都可以由地球科学的“风蚀地貌”来解释。沙粒不断被狂风吹起,冲击、磨擦岩石,于是各种软硬不同的岩石在风的作用下便被雕琢成各种各样奇怪的形状。

又因“魔鬼城”的地层是古生代的沉积岩,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一层又一层相叠而成,厚薄不一,松实结合的岩层,再加上这里地处干燥少雨的沙漠气候,经过太阳的烧烤,大地在白天时一片灼热。而气温又会在晚上骤然下降,冷热变化十分剧烈。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岩石会碎裂成许多裂缝和孔道。加上常年受到从中亚沙漠地区而来达10~12级西北风的影响,那些岩石也就被雕琢得十分精致而且神奇。

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雕琢“魔鬼城”的伟大工程师绝不止有“风”,还有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

当然,光有 “风吹雨打”还不够。因为“风”和“雨”只是条件,是外因,还缺少物质基础即内因。这个内因就是岩石,而“魔鬼城”的岩石大多裸露在地面上,这为外因起作用留下了最好的条件。

13、会唱歌的沙子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史记》、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就已经有关于鸣沙的记载。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在著作中也曾提到过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沙漠中的轰鸣沙。1889年,查尔斯·达尔文在他的经典著作《比格尔号上的旅行》中,提到31处沙丘中有轰鸣沙,它们分布在南北美洲、非洲、亚洲、阿拉伯半岛和夏威夷列岛。

其实世界上已发现了100多处会“唱歌”的沙丘。不仅沙漠里的沙丘会“唱歌”,而且有些海边和湖边的沙滩也会“唱歌”。例如,在日本京都府北面丹后半岛海滨浴场上,就有两个分别名为“琴引滨”和“击鼓滨”的沙滩。琴引滨因人们脚踏沙滩时,会发出悦耳的琴声而得名;而击鼓滨则因当人脚踏沙滩时,会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

沙子会唱歌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目前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有人认为,由于沙丘所在地气候干燥、阳光长久照射,使沙粒带了静电。一遇外力,就会发出放电的声音。

也有人分析,由于晴天阳光照射,水汽蒸发,河面上空可能会形成一道人眼看不到的蒸汽墙。这种“蒸汽墙”与月牙形的沙丘向阳坡正好构成一种天然的“共鸣箱”,产生出共鸣声响。

还有人提出静电发声说,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

还有人提出沙子唱歌可能与空气的湿度有关。他们分析了夏威夷群岛考爱岛南岸有一座高18米、长800米的大沙丘。人一旦在沙丘上走动,或把沙子放在手掌中猛搓,都能听到沙丘出声。天气越干燥,声音越大。

究竟沙子为何而唱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或许不同的地方因为自然条件的不同,它们“唱歌”的原理也不尽相同,留给我们的是对奇妙大自然的感叹。

14、黑竹沟之谜

黑竹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生态原始、物种珍稀、景观独特神奇。深藏着一块古朴、原始,并充满神秘色彩、曾被国内外舆论广泛称为“中国百慕大”的瑰宝。经中国森林风景评价委员会审议,黑竹沟2000年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在黑竹沟内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坡上部地带,分布有以“天眼”、“船湖”、“杜鹃池”为代表的10余处高山海子,水面面积最大的约200亩,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优美的风光。

特别是黑竹沟内的杜鹃池更加的神秘,当地人称公杜鹃池;儿哈曲乡也有片杜鹃池,人称母杜鹃池,它们遥遥相对。当地彝胞说,如果公母杜鹃池都传出呜呜的哭声,天气就要变阴、下雨。问起公母杜鹃池的由来,甚至当地人也不知道。

黑竹沟内还有个恐怖地带。彝族猎手或牧羊人来到跟前,便不敢向前走。据说谁进去了,就永远出不来。1982年初,国民党胡宗南的半个连,仗着武器精良,准备穿越黑竹沟逃窜。可谁知进入沟后,一个人也没出来。到底是因为什么,谁也不清楚。

黑竹沟里有大熊猫。但这些熊猫不爱吃竹子却爱吃羊。熊猫吃羊与别的野兽不同,只吸血、脑髓和肝脏。本属素食性动物的大熊猫为何改素吃荤呢?而且,珍稀动物大熊猫,在这里不仅发现黑白相间成条纹,还有黑白颜色呈圆形花纹的,花纹大如碗口,不规则分布,当地人称为花熊猫。究竟它属于熊猫的一种,还是另外一种我们从未认识的新动物?

而正是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汉人民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黑竹沟的神秘之处还有很多,但每一个都让人费解,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了解谜底。

15、恐龙灭绝之谜

作为一个大的动物家族,恐龙统治了世界长达1亿多年。从1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直生活到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之末。但后来恐龙又为什么灭绝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