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登对的爱情
在爱情里,男人总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雪公主,那个女孩一定要漂亮,而且要深爱着他。同样,女人也总想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那个男孩一定要英俊潇洒,还要有绅士风度。可在现实的爱情里,我们都在感慨,为什么好男人总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好女人却总嫁不掉?为什么第三者的条件往往不够优秀,却敢叫嚣?为什么一个好男人加一个好女人,却不能等于百年好合?
这些看起来无从回答的爱情难题,在博弈论里即可找到答案。爱情博弈论,就是研究日常生活中,男男女女如何找到能使自己幸福的另一半。一个好男人,身边定然少不了追逐他的女人,但即便是位列一等的好男人,也会留下机会给那些优秀的女人。
在爱情中,男人总是很容易背叛,因为男人是靠事业的,女人是靠美貌的。打动维多利亚的正是贝克汉姆的辉煌事业,而贝克汉姆恰恰是看上了维多利亚的美貌。在爱情博弈里,男人与女人的期望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期望自然要选择不同的策略。
在生活里,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女人,她很优秀,拥有所谓的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或者3D〔divine(非凡的),delicate(精致的),delectable(令人愉快的)〕,在他人眼里很完美。但就是在爱情上不如意:年龄不小了,还没有出嫁,或者失败过一次,就很难再重新开始。
只具有生物学本质(外表)优秀的男人很自卑,只具有社会学本质优秀的男士往往也对自己的生物学本质自卑,所以,往往很难碰到和自己期望相符的。很多人之所以保持单身就是觉得单身状态效益最大,既可以享受不结婚的自由,又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不断地享受爱情的感觉。
总之,在每个人的爱情博弈中,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尽可能掌握对方更多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2爱在心中口要开
爱情里的规则是先动一方占据主动优势。不管女方貌若天仙,还是男方英俊潇洒,身陷爱情博弈中的人,不要因此而自惭形秽。只要把握主动权,率先表达出自己的爱意,就很可能获得对方的青睐。
有一个男孩非常喜欢一个女孩,但是他把感情藏在心里,不敢说出口。后来另一个男孩先说了,结果女孩就和那个先表达爱意的男孩谈恋爱了。不敢说出口的男孩后悔不已,因为他没有遵循爱情里的规则,要采取先动策略。
如果一个人看《诺丁山》到三分之二时还没有热泪盈眶,那他一定还没有真正渴望过爱情。
大牌影星安娜·斯科特走进伦敦诺丁山的一家小书店,一杯橙汁使离婚后爱情生活一直空白的威廉·塞克意外地得到了安娜的吻,两人相爱了。
然而威廉·塞克是一个羞涩的男人,或者说是一个不会主动的男人,所以只能安娜主动。第一次去他家里,出门后又回来,在车站再次邂逅,她邀请他去自己家里。之后为躲避记者跟踪,她到他家里过夜,也是她主动走到他的床边。但后来因为前男友的介入,她和他有了误会。最终,也是她主动上门要求重修旧好……
那个憨厚纯良的男人,或许觉得这种幸福是不真实的,就那么一次次缺乏着爱的勇气,就那么一次次躲避着爱情的大驾光临。
所以,那些禁不住热泪盈眶的观众,一定是理解了女主角心里的温柔和焦急:主动、我得主动,否则我的爱情就要不翼而飞了。
或许我们在生活里也有这样的经历,“思君子兮未敢言”,“心念君兮君不知”,仿佛谁都能看出自己的心意,除了心爱的那个人。害羞的人只敢傻傻地在一旁观望自己的爱情,像局外人一样不敢介入。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先动优势,指在一个博弈行为中,先行动者往往比后行动者占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也就是说,第一个到达海边的人可以得到牡蛎,而第二个人得到的只是贝壳。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先下手为强。比如,第一个说“我爱你”的人,总是比之后的其他追求者更让我们印象深刻,哪怕那时候只是和他在大学校园里拉了拉手、散了散步,到很老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忘记他(她)。
但是在爱情中,先动优势往往会形成惯性。一个人你主动了第一次,以后就得永远主动下去,他(她)爱的那个人仿佛已经习惯了什么事情都由他(她)发起。这或许是个性使然,也或许是习惯使然。
共鸣和分享式的爱情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当一个人在一场恋爱当中,发现对方只是一个道具,这个爱情故事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所以,在爱情里,要耍一点小伎俩,先主动,占有了优势后,不妨把脚步放慢,让对方跟上来。两个人步调一致了,爱情才能经营得好。《诺丁山》的结局,威廉·塞克鼓起勇气,直闯记者会,关键时刻向心上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赢得美人归,这就是进步。
在爱情博弈中,先表白,采取主动是追求恋人最好的策略。
3纯粹的爱情,会让人两手空空
俗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因此,女性朋友在择偶时必须慎之又慎,那么如何用博弈论来指导自己的择夫行为呢?
西方的择偶观里有著名的麦穗理论,这一理论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没摘,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里最大最茂盛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说的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当我走了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回来了。”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可见,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是很难得到的,大多数人只是凑合状态。真正合适的概率是很小的。
不妨假设有20个合适的单身男子都有意追求某个女孩,这个女孩的任务就是从他们当中挑选最好的一位作为结婚对象,决定跟谁结婚。从这20个里面选出最好的一个并非易事,该怎么做才能争取到这个结果呢?
首先,要考虑的是约会时对对方真实性格、人品的判断。在约会时,男女双方一开始都是展示自己的优点,掩盖自己的不足。当然,他们都想了解对方的一切,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
同时,应当意识到,约会对象同样会对我们的行为挑剔一番。因此,我们得采取能真正代表我们具有高素质的行为,而不是谁都学得来的那些行为。
其次,要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筛选出比较合适的异性。很明显,最好的方法是和这20个人都接触一遍,了解每个人的情况,经过筛选,找出那个最适合的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花大把的时间去和每个人都交往。不妨假定更加严格的条件:每个人只能约会一次,而且只能一次性选择放弃或接受,一旦选中结婚对象,就没有机会再约会别人。那么最好的选择方法存不存在呢?事实上是存在的。
不如我们来模拟一下。显然,我们不应该选择第一个遇到的人,因为他是最适合者的概率只有1/20。这个概率可以说是非常的渺茫,直接把筹码放在第一个人身上,也是最糟的赌注。同样的,后面的人情况都相同,每个人都只有1/20的概率可能是20个人当中的最适合者。
可以将所有的追求者分成组(比如分成5组,每组4人)。首先从第一组开始选择,与第一组中每一个男性都约会,但并不选择第一组中的男性,即使他再优秀、再完美都要选择放弃,因为最合适的对象在第一组中存在的概率不过1/5。
如果以后遇到比这组人更好的对象,就嫁给这个人。当然这种方法像麦穗理论一样,并不能保证选出的是最大最金黄的麦穗,但却能选出比较大比较金黄的麦穗。无论是选择爱情、事业、婚姻、朋友,最优结果只可能在理论上存在。不把追求最佳人选作为最大目标,而是设法避免挑到最差的人选。这种规避风险的观念,对我们做人生选择非常有用。
4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
在爱情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恐龙”配帅哥,“青蛙”配美女的情况。这是由于逆向选择造成的,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但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呢?这就是在爱情中处于劣势的一方选择了优势策略,从而使自己获得了佳人或帅哥的芳心。
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描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
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丈夫很是穷困潦倒。除了妻子那一头美丽的金色长发,丈夫那一只祖传的金怀表,便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引以为傲了。虽然生活很累很苦,他们却彼此相爱至深,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为了对方的利益,他们愿意奉献和牺牲自己的一切。
圣诞节就快到了,但两个人都没有钱赠送对方礼物。即使这样,两个人还是决定赠送对方礼物。丈夫卖掉了心爱的怀表,买了一套漂亮的发卡去配妻子那一头金色长发。妻子剪掉心爱的长发拿去卖钱,为丈夫的怀表买了表链和表袋。
最后到了交换礼物的时刻,他们无可奈何地发现,自己如此珍视的东西,对方已作为礼物的代价而出卖了。花了惨痛代价换回的东西,竟成了无用之物。出于无私爱心的利他主义行为,结果却使得双方的利益同时受损。
欧·亨利在小说中写道:“聪明的人,送礼自然也很聪明。大约都是用自己有余的事物,来交换送礼的好处。然而,我讲的这个平平淡淡的故事里,主人公却是笨到极点,为了彼此,白白牺牲了他们最珍贵的财富。”
从这段文字看,欧·亨利似乎并不认为这小两口是理性的。如果我们抛开爱情,假定每个人都有一个专门为别人谋幸福的偏好,这样,个人选择付出还是不付出,只看对方能不能得益,与自己是否受损无关。
以这样的偏好来衡量,最好的结果自然是自己付出而对方不付出,对方收益增大;次好的结果是大家都不付出,对方不得益也不牺牲;再次的结果是大家都付出,都牺牲;最坏的结果是别人付出而自己不付出,靠牺牲别人来使自己得益。我们不妨用数字来代表个人对这四种结果的评价:第一种结果给3分,第二种结果给2分,第三种结果给1分,最后那种给0分。
不难看出,无论对方选择付出,还是选择不付出,自己的最佳选择都是付出,然而这并不是对大家都有利的选择。事实上,大家都选择不付出,明显优于大家都选择付出的境况。
实际上,这里的例子有一个占优策略均衡。通俗地说,在占优策略均衡中,不论所有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一个参与人的占优策略就是他的最优策略。显然,这一策略一定是所有其他参与人选择某一特定策略时该参与人的占优策略。
因此,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在这个例子中,不剪掉金发对于妻子来说是一个优势策略,也就是说妻子不付出,丈夫不管选择什么策略,妻子所得的结果都好于丈夫。同理,丈夫不卖掉怀表对于丈夫来说也是一个优势策略。
在博弈中,一方采用优势策略在对方采取任何策略时,总能够显示出优势。
5婚姻是不可预期的
爱情和婚姻并不是一回事。爱情往往意味着甜蜜。结婚意味着必须和他或她走完漫漫的人生旅途。在选择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对婚姻充满着无限的渴望,选择后也许如我们所愿,也许就此跌入了万丈深渊。人生路漫漫,不可预期的事情太多,而且就人而言,结婚前和结婚后往往也是不一样的。
很早他就认识她,那时,也不能说没有爱情。
他是厂里的车工,她是厂花。那时,喜欢她的男人很多,每天都有人给她打好饭,看着她吃。他不是她的护花使者,不是不想,而是有些自卑。他清贫,也没什么背景。于是,吃中午饭时,他总躲在一个角落里偷偷地看她。其实,她在心里早就喜欢他,只是他不知道。他虽是车工,却很懂文艺,每逢厂里排戏,都是由他编本子。他们有过短暂的合作。在厂庆的晚会彩排上,她演他的本子,他说台词。后来,他们就在一起了。结婚,生孩子,像大多数恋爱的男女一样,有了一个好结果。
故事却没有完。
他们第二个孩子降生时,他对她说,他想去拍电影。
她知道,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断了去拍戏的念头。
考虑再三,她还是冒着风险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