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10705800000016

第16章 尊重孩子,爷爷奶奶要用心(3)

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有心的家长去发掘,对此,爷爷奶奶要扩展孩子的视野。如果孩子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就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也就无所谓发掘兴趣了,因此,爷爷奶奶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更好地发现、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不妨和孩子玩玩游戏

益智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让孩子玩一些有目的、有意识的游戏,可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爷爷奶奶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指导、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激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同时,爷爷奶奶要及时引导他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而获得科学知识,使兴趣更加长久。

●鼓励孩子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如果大人总是“打击”孩子,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的求知欲和对事物的兴趣可能下降。孩子们的言语和行为受到大人的赞扬,孩子便会产生愉悦、满足的情绪,激发了他们对活动的浓厚兴趣。爷爷奶奶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处罚,处罚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自尊心和上进心受挫,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对事物的兴趣。

●与孩子共同活动

和孩子共同活动,既可以了解孩子的行为特征,又能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和孩子共同体验快乐,从而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爷爷奶奶应该尽可能地创设与孩子共同活动的环境和机会,可以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进商店,逛公园,或到树林里散步,注意一下孩子都对哪些商品、书籍、景物等感兴趣。此外,爷爷奶奶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写字、画画、读书、做家等,这样,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便很容易被爷爷奶奶发现了。

●平衡孩子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爷爷奶奶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千万不能粗暴地阻止,但孩子应全面发展,兴趣和爱好也不能完全影响正常的学习。爷爷奶奶要善于引导孩子,教孩子处理好兴趣和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做到两不误,共同发展。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不一样,爷爷奶奶发现孩子的特长应当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对某一样事物有兴趣,爷爷奶奶首先应该帮孩子分析利弊,如果是积极有益的,就应该主动地加以引导,并让孩子懂得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要以认真学习为前提。如果是无益甚至有害的爱好,爷爷奶奶要及时有效地制止。只要爷爷奶奶引导得当,孩子的兴趣爱好还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学习能力。

●特长培养以兴趣爱好为先

特长教育的作用应该是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让孩子在快乐和自信的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技能,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但这种培养必须以兴趣和爱好为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上什么特长班。孩子有了兴趣爱好,他们自然愿意学,也会学得好。因此家长在为孩子报特长班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自己来做选择。盲目给孩子报班,不但会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爷爷奶奶也要讲诚信

爷爷奶奶要时刻将“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的光辉形象树立在孩子的心中,让孩子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

一次,爷爷和父亲又发生了“战争”,儿子涛涛被吓得号啕大哭。那天,涛涛正好新买了一支带子弹的玩具手枪,他便站在爷爷的立场上,对爸爸大声叫道:“不许你打爷爷!”还向爸爸“开枪”,前两发子弹打空了,第三发击中了他爸爸的额头。

涛涛爸爸立刻恼羞成怒,抢过手枪,摔在了地上,并打了他一巴掌。涛涛伤心地大哭,对爷爷说:“我们以后不要理他!”“对,不理他!”爷爷也表示同意。

几天后,爷爷忘了对涛涛的“承诺”,和他爸爸说话了。涛涛看到后一下子就哭了起来,边哭边“讨伐”爷爷:“爷爷,你说不理他,为什么又和他说话了?”看着孩子伤心的样子,爷爷怎么哄都哄不住,涛涛越哭越伤心,比前几天挨打还要委屈。

一句“妈妈,洗脚”让亿万观众深受震撼,虽然这只是个公益广告,但其中蕴涵的教育观念却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教育孩子不仅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

墨西哥总统比森特·福克斯·克萨特小时候其父亲为履行诺言而两次拆掉亭子。当时福克斯的父亲嫌院子里的亭子有些破旧想拆掉。福克斯对拆小亭子很感兴趣,请求父亲将剩下的小亭子留给他拆,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当福克斯休假回来一看小亭子全部被拆掉了,就闷闷不乐的对父亲说:您对我说谎了,您答应过我要等我回来再拆小亭子的。父亲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后,就让工人在原地修建起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小亭子,然后当着福克斯的面拆掉了那个小亭子。福克斯担任墨西哥总统之后以诚实守信受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由此可见,家长的诚信对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老人常常无意识地给孩子一些不能兑现的承诺,结果往往是孩子哭闹老人尴尬,对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爷爷奶奶可能只是随口做出的承诺,孩子就会牢牢记住,直到实现为止。孩子不能骗,因为大人随口说的话在孩子眼里都是承诺。

☆专家支招

爷爷奶奶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确实有不得已的原因,答应的事兑现不了,要及时向孩子道歉,给孩子合理的解释,并认真地作自我批评,争取下次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爷爷奶奶。事后,爷爷奶奶也应该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

不讲诚信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让孩子也学得不守信。大人说话不算数很可能成为孩子日后撒谎的正当理由。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错误不能容忍,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很多错误、缺点都是从家长身上学来的。

当孩子的希望不明不白地落空后,就会认为大人是在欺骗他,还有可能从爷爷奶奶身上得到一些这样那样的“经验”,那就是认为不守信是很正常的,说谎也是理所当然的。几岁的孩子学东西最快,如果爷爷奶奶言行不一致,对做出的承诺不认真履行甚至不予理睬,孩子就会相应地跟着模仿,学会撒谎和不讲诚信。

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是一向当真。孩子的可塑性很强,相应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也更容易。爷爷奶奶不守信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产生不信任感,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学着这样做。

很多时候,孩子会向老人提一些很无理和不切实际的要求,而这些要求爷爷奶奶根本没有办法去满足。这时候如果直接拒绝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了,但如果假装妥协而暂时答应了以后却不去兑现,结果会更糟,对孩子的伤害也会更大。这时候爷爷奶奶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让他明白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引导他放弃。

爷爷奶奶要时刻将“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的光辉形象树立在孩子的心中,让孩子对自己有足够的信任。

爷爷奶奶也应该关注和尊重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约定”。例如,爷爷奶奶计划周末带孩子去走亲戚,但是孩子已经答应了周末去小朋友家玩,那么爷爷奶奶就应该尊重孩子和小伙伴之前的约定,不能强迫孩子,让孩子违心地服从爷爷奶奶的安排而对他人不守信用。

另外,爷爷奶奶对孩子讲诚信的言行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如果发现孩子撒谎,切忌不问情由盲目地惩罚孩子,而应该耐心地启发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谅解孩子并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

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都不太注意“诚信”这个问题,比较随意,面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采取的方式大多是是随口说声“以后再说吧”,给孩子留点希望,但又没有具体的兑现期限,往往是让孩子希望很大,最后失望至极。对此,爷爷奶奶一定要及时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能拖拖拉拉,这样会导致最终和孩子产生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