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10705800000013

第13章 爷爷奶奶好榜样,教育孙子不发愁(3)

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爷爷奶奶就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小美4个月大时就被送到外婆家寄养。外婆是个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但教育孩子却有自己的一套。

从到外婆家的那天起,外婆就以自己节俭的生活习惯给小美树立了榜样。在穿着打扮方面,小美只求整洁、得体、大方,从不穿花哨的衣服,也不贪图享受。在外婆家的小美从小就学会独立生活,自己洗漱,收拾房间,帮外婆做家务。外婆会扎兔子灯,会做扬州菜,小美也常常跟着学。外婆很讲究礼仪,待人接物都有一番规矩,比如来了客人,必须起身出去迎接,带小美出去做客,主人不请不就座,吃饭时主人不落座不先动筷,有问必答,保持微笑。外婆从来不讲粗俗的话,从不打骂孩子,所以小美也很讲文明礼貌。

在外婆家住的几年里,小美培养出了很多美德。后来小美努力学习,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是一个非常优雅干练的女性,受到人们的羡慕。

2~6岁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品格、礼仪的塑造比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重要,因为品格和礼仪是孩子一生成功的基础,是孩子一生成功的必要因素。

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爷爷奶奶就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案例中小美的外婆就十分注重孩子交际礼仪的培养,最终把孩子培养成材。

☆专家支招

爷爷奶奶培养孩子良好的交际礼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吃饭要重视

吃饭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长辈先入座的道理,要求孩子不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吃完后,要让孩子跟长辈说“我吃完了”再离开,同时,提前告知孩子吃饭时如果牙里塞了食物,要悄悄地告诉大人,请大人帮忙,不能用手抠,这样很不礼貌。这些行为对孩子餐桌礼仪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打电话有门道

培养孩子接听电话有礼仪也很重要。因为电话可以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爷爷奶奶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爷爷奶奶要教孩子正确文明地接电话。让孩子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等接电话时要用的礼貌用语。孩子打电话时,要让他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爱惜电话机。孩子打电话时的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许孩子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爷爷奶奶打电话时,告诉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爷爷奶奶可以在接电话时把发言权给孩子,指导孩子大方地回答问题,不可以对别人的问话不吱声,更不能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另外,还要让孩子注意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间不可太长,也不要太早或太晚,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

●招呼客人有讲究

当家里来客人时爷爷奶奶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譬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递水果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安静地做自己的事,尽量不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如果家里来的是小朋友,应告诉孩子拿出玩具和零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客人走时爷爷奶奶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教孩子对客人说再见等礼貌用语。

●做客懂礼仪

爷爷奶奶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指导孩子按门铃之后,爷爷奶奶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主人开门。进门后,要引导孩子问好、换拖鞋等等。当孩子受到招待时鼓励孩子说“谢谢”。在别人家做客的时候,爷爷奶奶要提醒孩子不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征得主人的同意。玩过之后,按照原来的样子把东西放好。

●问候是礼仪的基本

爷爷奶奶带孩子和别人见面时,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如何应对,怎样打招呼,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如果孩子害羞或者一时怯场,可以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回家后,爷爷奶奶要极力赞赏孩子,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当孩子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公共场所不吵闹

对于这件事爷爷奶奶要事先预防。外出前先告诉孩子外出的目的是什么或者先跟孩子说好规则,以便他遵守。如果孩子破坏规则,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孩子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孩子在商场吵闹要买玩具,爷爷奶奶千万不要姑息迁就,纵容孩子。只有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才能形成好的礼貌礼仪。

在以上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懂得交际礼仪的的小超人。

早睡早起按时作息

要保证早睡,而且每天睡眠时间10~12小时为宜。因此爷爷奶奶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欣欣的睡觉问题是爸爸妈妈的一大心病。因为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奶奶每天晚上看电视到很晚,所以,爸爸妈妈一哄欣欣睡觉的时候,欣欣就会跑着去找奶奶,奶奶一边看电视一边哄欣欣睡觉。但欣欣一般都不会睡,几乎每天都要熬到12点,看完电视才和奶奶一起去睡。如果不让欣欣看电视,她就又哭又闹,怎么也不肯罢休。每次熬夜看电视,欣欣都会早上赖床,迷迷糊糊地去幼儿园上学,老师告诉欣欣妈妈,欣欣经常上课打瞌睡。这下可愁坏了欣欣的爸爸妈妈。

后来欣欣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晚上到了睡觉时间就和婆婆说:“妈,欣欣皮了一天,您一定累坏了吧,早点睡吧!书上说,太晚睡觉不利于气力恢复。早点睡觉有助于延年益寿呢!”或者说:“妈,欣欣晚上挺磨人的,她明天还要上幼儿园,白天打瞌睡老师会批评,以后就让我带她早点睡觉吧!别把您累坏了!”奶奶看媳妇这么关心自己,也心疼孩子,想想小欣欣确实该睡了,就早早地关掉电视去休息了。结果欣欣晚睡的习惯很顺利地改掉了,一家人皆大欢喜。

睡得太晚会阻碍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孩子的发育和身高。孩子不但要保证早睡,而且每天睡眠时间以10~12小时为宜。爷爷奶奶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孩子在生理上需要睡觉,但心理上更喜欢和成人在一起,所以她才下意识地不去睡觉。爷爷奶奶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自己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让孩子自觉地到时间上床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专家支招

爷爷奶奶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

●给孩子独立的房间

很多孩子都愿意跟爷爷奶奶睡,很晚了还不愿意休息。针对这种情况,爷爷奶奶可以装饰一个漂亮的小房间,墙上贴一些孩子的照片和卡通图片,小床设计成孩子喜欢的样式,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也摆在床边,让整个小屋温馨别致、充满童趣,从而让孩子喜欢上自己这个独立的空间。让孩子突然自己睡小床,甚至独自睡在一个小房间,的确会令孩子难以适应。爷爷奶奶要循序渐进,如孩子入睡前把他平放在床上,爷爷奶奶陪伴一会。同时还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静和舒适,让孩子自然入睡。过渡期内可以陪他说话、讲故事,等他睡着后再走。等孩子起床后夸奖他勇敢和独立,这样会让孩子更有自信,从而摆脱和爷爷奶奶睡的习惯。

●坚决不让孩子熬夜

许多孩子一到晚上,就喜欢缠着大人讲故事或者和大人一起看电视,一折腾起来就没完没了,往往大人都困了,孩子还兴致盎然呢。在这种情况下,爷爷奶奶要先和孩子讲好条件,比如每天只讲两个故事,讲完马上睡觉等,让孩子有时间意识,强化早睡的观念。快到睡觉时间,爷爷奶奶要明确地通知孩子,提醒孩子睡觉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做好睡眠的思想准备。

●夸奖孩子

爷爷奶奶可以把孩子睡前要做的事安排出一定的顺序来,如刷牙、洗澡、换衣服等,让孩子自己说下一步要做什么。当孩子醒来时,爷爷奶奶可以告诉他按时行事会带来的好处,比如对孩子说“昨晚上床动作那么快,我今天早晨做了你爱吃的……”或“因为你昨晚那么乖,现在我要讲个好听的故事给你听呢。”这些对孩子的简单夸奖很容易让孩子有成就感,从而努力地按时作息。

●不威胁和打骂孩子

威胁和打骂逼孩子入睡会使他做噩梦,产生恐惧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所以爷爷奶奶在哄孩子入睡时最好不要威胁打骂孩子,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者用提前制定出来的规则要求孩子,这样才能顺利地让孩子躺到床上去休息。

●睡前不做剧烈运动

孩子晚上做剧烈的运动容易过于兴奋而不能入睡。爷爷奶奶不要纵容孩子在晚上的时候任意玩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事情,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写毛笔字画画儿等。等孩子疲倦了自然就能睡着。

●睡前举行一些小仪式

当孩子疲劳想睡的时候,爷爷奶奶可以让他同熟悉的、能让他感到安全的东西一起上床,如喜欢的汽车、布娃娃等,或在孩子临睡前为他举行一些小仪式,如听歌、开小夜灯、喝一杯牛奶、想一遍明天要干的事,这样孩子就会很庄重地开始闭上眼睛睡觉了。

●安排睡前交谈

爷爷奶奶可以在午睡或一天结束之前养成与孩子谈话、背诵儿歌或讲故事的习惯,使睡前时光成为爷孙之间一种亲密的情感交流,成为孩子盼望着到来的时刻,这样也是很有效的。

●注意孩子睡眠时间

孩子的睡眠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来愈少,爷爷奶奶也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调整他的就寝时间或午睡时间的长短。还有,孩子的睡眠需要因人而异,所以爷爷奶奶要注意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