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消费真相
10705500000018

第18章 咬文嚼字的障眼计(2)

据业内人士介绍,实木地板根据树种的稀缺性,价格从百余元到上千元不等,就算是同一品种的地板,根据取材部位的不同,价格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木板的选材分为中间材、边材等不同部位,位置不同,材质也有不同,边材的纹路较为疏松,品质也远不如中间材来得好。”按照一般的市场行情,每平方米售价在200元以内的实木地板,一般来说,使用的都是边材。以最常见的90厘米×120厘米的规格来计算,好的实木地板,价格不会低于每平方米200元。

除了使用原料部位的不同外,地板产品规格和尺寸的不同,对价格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规格越大的产品价格越高,反之越小越短的地板就越便宜。

总之,品种越好,尺寸越大,价格也就相应会越高。

随着木地板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专家预计,今年装修旺季来临时,地板价格还将出现20%到30%左右的上涨幅度。因此,在旺季来临前的这段时间,不少商户抓住消费者怕涨价的心态,大打“特价”、“促销”牌,更有一些小厂商趁机“浑水摸鱼”蒙骗消费者。

木地板品种繁多,消费者识别能力不强,一些不良商户伺机耍手段。利用名称来混淆,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比如,红檀香和红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木材。红檀香学名为香脂木豆,有驱虫害、防白蚁的作用,属于较为高档的板材。但有的商家却故意将其和红檀混淆,其实两者之间的差价每平方米高达百元。

更有不少小商户,在一些低级板的表面贴上0.6毫米的树皮,并在板底用膜封闭掩盖,然后,对消费者谎称地板是品牌大厂生产的,以此“瞒天过海”。据专业人士介绍,这种地板除非将表面刨开检查,否则单凭肉眼确实是很难分辨真伪的。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地板前,应先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由于各生产企业的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差异较大,产品的表面处理、胶合强度、耐磨等方面也良莠不齐。消费者不要盲目追求新概念、追求低价位,还是应该认准品牌厂家,以免上当受骗。

情景再现2:

据有关媒体报道,尽管加息预期升温,美元也有强劲反弹的趋势,但是这些利空因素都没有抵挡眼下国内消费者高涨的买金热情。进入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各种贺岁纪念贵金属藏品(下称“贺岁藏品”)蜂拥上市,各地销售市场都纷纷传来捷报,断货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不是所有的贺岁藏品都具备了“收藏”和“投资”的价值?专家提醒市民,现在黄金制品市场仍存在不少问题,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贵金属藏品也并非被商家冠以一个热门题材就有收藏价值,还需警惕不法商家设置的“傍名牌”陷阱。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贵金属收藏市场最热门题材,但有消费者花4000多元购买的金银币,竟是块铜片,一点金银都不含。制假贩打着中国金币总公司等权威发行的幌子,制作发行了“神舟七号航天纪念金币”、“观音赐福金币大全套”、“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银币大全套”,导致不少市民中招。

诡计揭秘2:

很多商家故意偷换概念,误导消费者。近期,市场上还发现中钞国鼎赝品银条冒充正品销售的现象。他提醒消费者,购买贵金属藏品,一定要到发行机构指定的营业网点、或经销商的直营店购买。例如购买中钞国鼎的产品时鉴定证书就有专用防伪水印纸标识,在光线下可看到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字母缩写“CBPM”字样。另外,购买时千万不要忘记索要“产品鉴定证书”和购物发票凭证。

以贺岁金条为例,由中国金币总公司发行的贺岁金条都附有该公司总经理签字的贺岁金条鉴定证书,这个鉴定证书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如果没有的话要向出售单位索要,否则将来变现还会被杀价。

购买贵金属藏品的消费者在购买前要先明白自己的购买目的,到底是收藏还是投资。例如贺岁金条,兼有收藏和投资的功效,但是保值增值的功效要得到体现,主要还要看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的长期走势。近年由于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一路走高,所以黄金的保值增值功效得到验证,但是作为商品的黄金制品,其市场价格并不会只涨不跌,购买者应要明白这个道理。

情景再现3

李小姐在某网店看到了一款名牌黑色牛皮靴子,样式非常时尚,标价为238元,感觉很划算,当即在网上挑选了一双37码的靴子,并进行了货款支付。可是接到邮包拿出靴子,越摸越不对劲,靴子做工粗糙,皮质较硬,经皮革店工作人员鉴定,不是牛皮而是人造革的,而且是质量很差的人造革,尺码还是38码,不符合自己当初订货的规格。

联系商家退货,商家却说:“靴子是二层牛皮的,材质是差了点,不然怎么会卖这么便宜?”李小姐又表示鞋码大小不对,要求退货,商家说要她拍张照片从网上传过去,证明鞋码不对。照片发过去后,该商家又称,照片看不清楚,要退货的话就去上海面谈。李小姐非常气愤,“哪有这么骗人的?去上海的路费都不止238元”。

家住武康东苑新村的沈先生是个淘宝网购迷。昨天,说起一段网购经历,他还是想给读者提个醒:当心卖家“以次充好”坑人。

去年12月13日,沈先生在淘宝网上找到了一款1480元的智能手机,看上去挺厚重,还有两支手写笔,应该用起来省心省力。

沈先生非常开心自己找对了卖家——这是一个五星级卖家,好评率达到99%以上。双方当场确认,沈先生购买套餐三,是机身+两电两充耳机数据线送2G卡,两支手写笔/CD/包装说明书。并约定两块薄板换成厚板,总价1480元,包快递。

两天后,货到了。沈先生打开一看,东西不对。首先是两块厚电板没有,发来的还是两块薄电板。再仔细一看,发现了更让沈先生吃惊的事,那张2G的miniSD卡居然当中裂开一条缝。更让沈先生窝火的是,这个手机需要用座充充电器连着充电才可以打电话,电板装在机子里,即使充得再足,也会黑屏。

沈先生拿起电话就向卖家询问。卖家说,既然签收了,那就证明货没错。沈先生问:厚电板怎么变成薄电板了?卡怎么是碎的?卖家要求沈先生发照片过去确认。沈先生好不容易弄了个高精度的微距相机拍下了卡上的缝隙,通过淘宝旺旺传了过去。卖家先想用QQ沟通,遭到了沈先生的拒绝。卖家最后承认电板的确是发错了,表示可以退货,但要扣去20元的快递费和50元的卡费。

沈先生在淘宝网上发出了退款协议。卖家坚持只退1410元。沈先生只好向淘宝网客服求助,申请仲裁,并上传了所有淘宝旺旺的对话记录,货物照片,最后得到全额退款。

诡计揭秘3

网购时,不要被店家的花言巧语骗倒,购买时要坚持用淘宝旺旺联系卖家(而不要听从卖家用QQ聊天,这样就会因淘宝网无法取证,得不到淘宝客服的公正裁决),及时发现是否与卖家宣称的网页内容相符,提供收到货物的照片上传淘宝网,并保留退货的快递公司运单。如果产生纠纷,要将争议交由淘宝网客服处理。

诡计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三款:

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对销售者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产品行为,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和第五十条的规定,可以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消费指南:

以次充好者的经营行为通常“走不远、走不好”,本质在于“次与好”之间的差别导致了客户不能认可其产品质量,进而不会重复购买以次充好者的产品。这使得以次充好者就要不停地开发和寻找“新客户”,而新客户预期的消费期望在没有被满足以后,又会流逝,继而也不会产生再次购买的行为。

所以,以次充好者的事业不能长久,必然会陷入“经营困境”,关键在于他们没有老客户。以次充好的生存法则并不能帮助一家企业长久地生存下去。

诡计28:循环购物“无底洞”

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消费者在促销潮中,应该睁大眼睛谨防包括“价格欺诈”、“折扣误导”、“循环消费”等在内的打折陷阱,以获取真正的实惠。

情景再现1:

消费者韩小姐被某商场“现金300换1000”的活动所吸引,花300元现金购买了一双标价为720元的名牌皮鞋,因觉实惠便没有主动要求1000元的优惠返还。几天之后,她却发现同样的商品“打特价”,仅售290元,原以为得到了很大的优惠,没想到还多花了10元。

市民来电投诉称在某商场四楼购买了一双价值约220元的鞋,因该专柜正在做“消费满100元送20元折扣券”的活动,于是售货员送了40元的电子折扣券,然而在使用时售货员却称,购物未满100元不能使用该券,必须购买100元以上的商品才能使用该券,且一次最多只能使用50元的电子折扣券。但之前买鞋时售货员却并未如此提醒过。

黎先生7月28日在某百货商场消费后,参加了该百货六楼的抽奖活动(当天消费满50元就可参加),并抽中了国画大师张福生的真迹(当时标价3880元),黎先生在交了320元装裱费后领到名画,后经国画专家鉴定,该画并非张福生真迹,根本不值3880元。黎先生要求商场提供价值3880元的奖品。

唐先生到某百货购物,其五楼的某皮具专柜推出买皮鞋满500元赠送该品牌牛皮皮带的活动。唐先生通过买鞋获得一条皮带后,由于皮带太长便剪去一节,却从皮带横断面上发现该皮带居然是塑料制成。

消费者在某百货商场开业当天(9月26号)购物获延时返利卡,内有398元,当天用返利卡消费了168元,里面还剩230元。当10月11日再次用返利卡消费时,却被告知此卡已于10月9日到期,不能使用。而卡上并未标明使用期,商场的营业员、收营员也没有一个人跟消费者说明返利卡的有效期。

诡计揭秘1:

据深圳、惠州、东莞消费维权合作工作办公室介绍,临近岁末,在商家掀起的琳琅满目的促销高潮中,各种买送、换购、打折、特价、惊爆价、最低价、大甩卖等商业促销活动花样迭出。

虽然很多消费者确实在商家真实、合法的优惠让利活动中得到了实惠,但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一些消费者贪图小利的心理,在许多貌似“亏本”的诱人促销活动中暗藏消费陷阱。此次消费提示,希望能帮助包括深圳在内的三地消费者“擦亮眼睛”明白消费,冷静面对促销。

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底深圳、惠州、东莞三市消委会联合签署了《深圳惠州东莞消费者委员会合作协议书》,承诺将实现珠江口东岸地区消费维权“一体化”。此次商家打折促销消费提示,是三地消费会合作后首次联合发布的消费提示。

情景再现2:

新世界推出向消费者积分卡返现金的促销新招,但限定了返现金的使用时限,这种促销吸引了许多黄牛“倒卡”,被业内疑为变相返券;如果这种方式被其他商场效仿,用返券套牢消费者的“返券之风”可能在北京各商场再度上演。

9月15日,记者在新世界商场崇文门店看到,除化妆品外,大部分品牌都参加了“买100返30”的活动,与传统的做法不同,其并不是将商品直接减价,而是将“现金”返入商场发放的积分卡,消费者需花费10元办理积分卡。

昨日,新世界商场崇文门店正在举行10周年店庆“满200减80”活动,在9月15日,商场还推出“买100返30”活动,如消费者购买了一件标价200元商品,只需支付120元,然后商场给消费者手中的积分卡返回30元。记者了解到,消费者不能将打入积分卡的现金取回,而且必须在当日消费完,过期无效。就目前百货商场的商品价格而言,拿到30元返现金的消费者只有加钱才能购买其他商品,如此反复循环,如果消费者要花费完商场的“返现”只能多花钱购物。

诡计揭秘2:

记者发现,这种返现金方式没有直接减价划算,比如售价298元的商品,98元是不返的,凑够300元才能返90元,但商场里很难找到2元的商品。即使凑足了100元的整数倍,返的现金也不够在商场买别的商品。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庄胜崇光百货在店庆期间针对会员推出满一定额度送电子红包,但限制了电子红包的使用区域、时间。

新世界商场的促销“新招”吸引了不少“黄牛”,一些消费者将积分卡低价卖给“黄牛”,而“黄牛”们则拿着收回的积分卡为其他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折扣,赚取中间的差价。

“其实这种返现金的方式和过去的返券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是因为现在不让返券,所以才想出这种办法。”新世界商场崇文门店一位收款小姐私下告诉记者。

情景再现3

王女士向市消委会反映,“××商场”圣诞节搞优惠促销活动:买100元送100元现金券,当时王女士就购买了一套价格为“186元/套”的内衣,由于不到200元,又加了三双袜子,8元/双,正好204元,送了200元现金券。这100元现金券中,有10元可以在超市购物,另90元只能在规定的区域购物。几天后,王女士再次进入该商场,当她看到相同的衣服竟然在没有任何促销活动的情况下打出:买一套送一套。

诡计揭秘3

消委会表示,无论促销手段花样如何繁多,精明的商家从来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低价的背后实际是一个数字游戏。此外,“赠券”、“打折”的使用限制还有很多,诸如限购型号、限品牌、限数量、限时间、限价格、不设找零、打折商品不退不换等等。“赠券”、“打折”其实是商家利用顾客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和信息不对称,与顾客进行的一种消费游戏。

诡计分析:

去年年初,返券促销被有关部门叫停后,去年5月,《北京市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细则》实施,《细则》规定,零售商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方式、价格手段,以及利用返券(卡)方式虚假优惠折价等价格欺诈行为开展促销活动,以此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今年6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促销活动管理规定》更是明确规定,商业零售经营单位不得举办购物返券的促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