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了解需求剖析欲望
一、需求体现在“必得用”
需求,从词意理解意指“需要与要求”。需求作为动名词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动词角度看,需求表示一种要求。何谓要求?要求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提出具体的愿望希望实现(有具体的内容并希望有结果);另一方面提出具体的条件(所提出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需求不仅通过要求呈现出具体的内容,同时,这种要求又通过人的心理反映出其感受的状态。二是从名词角度看,需求反映某种需要。就需要而言,关键在于对“需”理解上。何谓需?“需”有多种含义,其中有一点是指“必得用”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又包括精神方面的。那么,什么又是“必得用”?“必得用”意指“一定是适合实际用途而不可缺少的”物质或精神方面的东西。
二、需求的本质特性
需求主要通过“要求是具体的、方向是明确的、内容是理性的、信息是公开的”4个方面反映其本质特性。需求的具体性是通过所提出的条件和款项,反映其要求的内容;需求的明确性是通过“必得用”这一原则,反映其明确而实用的原则;需求理智性是通过确定“不可缺少”这一前提,反映其有节制性的理智;需求的公开性是通过“生存为本”这一理论为基础,通过公开信息打开坦诚心理。
我们面对的大千世界是一个有需就有求、有需就想要、有要就有求的人类“需求”世界。为此,我们需要分析“需求”产生的本意,抓住“需求”的本质特性,了解人们应“需求”而产生的愿望,调整和平衡因“需求”而导致的心理不和谐状态。
三、剖析欲望提炼本质
1.欲望的概念
何谓欲望?欲望按照字典解释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和愿望”。欲望也是人的一种希望和盼望的心理感觉状态。理论界对欲望有着不同的解释,如“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3】这一解释;又有“欲望是生命本能地产生的机体骚动趋向于满足和平衡的属性,参与意识活动而形成的生命特质。欲望是一种生命的本能,与生俱来,不经后天的习得而形成”这一解释。【4】
2.欲望犹如“双刃箭”
对于人的欲望评说,理论阶各人士褒贬不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欲望是人的本能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欲望是一个人心理产生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有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认为欲望是产生社会腐败的根源。欲望是把“双刃箭”表现在“理想与幻想”,“理想是个体主观地以某种目标当作需求,而求得目标的实现;幻想则是把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或某种荒诞不经的目标,确定为追求的目标,只是希望其实现,而并不为其目标实现去努力”。【5】欲望“像一个带有魔力的手,牵动着你的行为去向。有时我们却无法摆脱它的魔力,顺着它的魔力所指的方向去行为”。【6】
从进步和发展的角度看,当一个人的强烈欲望转化为理想时,因远大理想而产生强大的动力,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具备自我完善的各种条件,以及为理念而努力奋斗的有作为过程。当一个人欲望失实或过大时,脱离了自己的才力,脱离了社会客观实际时,这种欲望就会沦落为幻想或空想,导致由于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意去做。由于欲望不切合实际,其结果必然是希望落空,从而使一个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受打击,不仅影响情绪,而且造成自我不和谐的状态。
3.欲望的本质特性
理论界对人的欲望褒贬不一,有的说欲望是产生贪婪的根源,也有的说欲望是推动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源动力。无论从文字上对欲望如何解释,说它是本能的也好,说它是客观存在的也罢,既然欲望是人的本能所决定的,人在意识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两重性,促使人的欲望同时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主要反映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形式不同。欲望存在“合理与贪婪”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实现的手段不同。欲望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得以实现。合理的欲望在实现过程中的手段一是通过正常的手段实现,二是通过正常与非正常手段相结合而实现。过度的欲望必然是用非正常甚至违法的手段实现。如对于一个色欲强烈的人,存在犯错或犯罪的概率就要比一般人大一些;对于一个官欲重的人,必然为了升官而不择手段;对于一个物欲过度的人,为民者一定是个斤斤计较的人,为官者堕落为贪官的机率也就高一些。
四、需求与欲望的辩证关系
1.欲望与需求的客观性
只要是人,就会有需求,也会有欲望。欲望与需求均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就需求而言,需求是人作为生命个体无可否认、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现象。就欲望而言,“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生而具之……欲望是生命体内的生命信息自行表达在个体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信息性生命特质。它表达着生命体的具体信息,是生命体的一种本能。它是生命本能地产生的一种骚动,是生命体的一种生命信息,生而具之。它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旅程,潜在地诱导着我们的行为”。【7】
2.欲望与需求的统一性
需求与欲望,如同人生命体中的“红白细胞”,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需求原本有着人类温和的天性,如“人之初、性本善”那样,原本是纯真而与现实相接近的一种情结。当人的需求保持“真实”程度时,其欲望的表现也是“纯正”的,欲望与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个统一心理状态。如一个人想吃东西了,就出现了食欲,需要找东西吃、需要进食,以填饱空空肚子的需要。
3.欲望与需求存在矛盾性
虽然,欲望和需要存在统一性,但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存在本质区别。欲望是感性的,而需求是理性的。一个需求可以成为一个欲望,而一个欲望却不一定是一个需求。也就是说,“需要并不是欲望……欲望源于生命的本能,而需要并不尽然。需要是以满足自身行为为基础,而欲望则是以自身生命本能为基础”。【8】
4.过度的欲望不是需求而是贪婪
我们说,有需就有欲,有欲就易贪。当一个人的欲望与现实相距悬殊,就演变成贪婪。由于需求的力度是个人难以或不情愿把握的,因此,贪婪的人脱离自身必备条件,无视社会规则和他人的安全,用非正常的手段实施贪婪的行为,以达到贪婪的目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产生的欲望与自身的需求现实相背离时,过度的欲望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在心理、道德甚至于灵魂深处产生了隐性矛盾。这时,正常的需求与合理的欲望演变为过度的欲望,而过度的欲望又滋生出了一个贪婪的自我。当一个贪婪的人,一旦受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制约,必定会采用极端、违规或违法的手段来达到自己所谓的需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