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追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利己行为
如果说,劳动使猿人演变成“简单人”的外部形态,而对“利己”利益产生的动机和追逐行为,不仅完成了“简单人”向“经济人”思维形态的高级演变,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重新整合和快速发展。虽然,人活着的动力来源于“利己”利益的存在,但随着社会形态向更高级演变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对意识形态上的精神生活追求。可以断言,这种追求精神利益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由此,“利己来源于生活”和“利己又高于生活”也将成为部分初、中级“经济人”向高级“经济人”转化,或者向“社会人”转化的人生最高境界。我们如何把握自我人生,达到“利己”既源于自己的人生,又高于人生的境界呢?其实只要掌握一点,这就是持有褒义性质的“利人利己”这一基本理念。坚持人生在世,待人处事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
一、“利己”源于生活,是人活着的动力
“利己”来源于生活,决定一个人活着的动力就是追求“利己”利益。当我们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利己”性,“承认”对“利己”利益追求的同时,我们对人类世界的认识、对人的本质认识,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新的跨越阶段。因为我们是“经济人”,所以自我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生追求“利己”。“承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不仅是正确认识和全面分析自我本质的需要,也是战胜自我跨越行难的前提条件。每一个“经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追求“利己”的物质或精神收益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是自然和正常现象,就必须坦然承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有的人表面对物质、金钱、名誉或地位方面问题不屑一顾的现象,经常把“不是就个钱么,有什么了不起”,“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某某性质的问题”,“给多少我无所谓”等挂在嘴上。看起来似乎对物质利益不屑一顾,而实质上其所作所为还是为了获取最大化“利己”的利益。又如,人们常说的“我凭什么要这么做?你为什么这样要求我?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个“凭什么”和“为什么”,实际上也就是人们试图掩饰“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以否认自己是个‘利己’或‘自私自利’之人”。因为这个“为什么和凭什么”,实际上心里在盘算“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好处有多少?将失去什么?失去多少?”等。也就是“利己”的利益是多少?利己多还是利人多?
我们反对物质利益高于一切的“拜金主义”,但因为我们是“经济人”,所以必须承认追求“利己”物质利益存在的现实必然性,必须承认物质是“经济人”生存的基础,也必须承认物质是精神存在的基础。因为我们是“经济人”,不可能超越社会经济现象这一事实,去谈什么空洞的纯精神收益;又因为我们是现代“经济人”,所以反对脱离物质基础的虚无飘渺纯精神主义。总之,因为我们是“经济人”,必须承认在经济社会中,每个“经济人”自我和他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这一铁定事实。
二、高于生活的“利己”体现于“利人利己”
虽然,我们通过对“经济人”的分析,得出了“利己”是每个人的基本生存目标这样一个结论。然而,因为“利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性,所以从人生的价值层面上讲,人们在为自我生存而努力拼搏以获取“利己”收益的同时,又必须“利人”。正如我的博客好友“行云流水”所说“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会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忘记精神的积淀,也不会在纯精神的世界中沉醉而去”。确实,也就是因为“精神是在不断的物质积累过程中沉淀和提炼而成”。所以,追求高于生活的“利己”是“经济人”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简单地说,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支付”;因为“利己”,所以必须承受“失去”;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妥协”;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协调”;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理解”;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关爱和帮助他人;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大度包容”。
总之,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人”,为了“得到”自我的“利己”价值人生,必须坚持“个人品质”的修炼,必须为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支付自己的成本和费用,必须承受“失去”的痛苦和压力,必须因“利人”而跨越“利己”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
三、高于生活的“利己”行为表现在“利己”目标合理
1.设定合理的“利己”目标
“利己”高于生活的唯一标志就是:设定合理的“利己”目标。既然我们是经济社会的“经济人”,虽然“利己”本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但在待人处事过程中,采取何种“利己”方式,却是可受个人主观意志控制的,可以由自己来决定。要解决个人主观意志的“可控性”,首先必须对“经济人”社会阶层的构成进行划分和归类,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设定合理的“利己”目标。
2.合理的“利己”必须平衡“利益得失”
合理的“利己”是以不同的平衡方式指导“经济人”的自我行为。“利己”多还是“利人”多?“利己”最大化的期望值是多少?平衡和选择“利己”的物质收益与支出比例是多少?平衡和选择如何减少支出获得最大化的物质收益?平衡和选择如何增加精神收益等?一句话,合理的“利己”显现“利益得失”处于最佳平衡,即体现于支出和收益相对等的“利己”平衡方案和行为之中。
3.认真筛选和正确选择“利己”方案
历朝历代,不少的政治家、思想家或其他的以“家”著称的名人义士经常呼吁并提倡人们淡泊名利。虽然本人也曾提起过这方面的话题,但声音太轻,犹如蚊子叫声(也许连这种声音的效果也没有,只有我自己听得见)。经过对“经济人”深入研究和分析后,本人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所谓的“名”,意指“社会名誉和地位”,也可以归纳为精神利益;所谓的“利”,意指物质利益。事实上,一个人追逐“名利”,不见得是件坏事或不光彩的事。试想,倘若失去这种对“名利”追逐的动力源,那么地球人能演变为如此精明能干吗?人类社会能有如今繁荣昌盛的景象吗?所以说,“经济人”对于“名利”的追逐,既是社会发展的必须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区别:当你收获了“名利”之后,是否从“高于生活”的层面上体现出一种超越自我的“社会责任价值”?比如说,当你拥有上亿资产后,会不会提高回报社会的责任?当你取得相当权力后,会不会忠于职守为老百姓和社会做事?当你功成名就后,是不是继续精忠报国?所有的这些,取决于“经济人”必须认真的对比、分析和筛选“利人利己”后,结合自己人生理念和个人品质修养,作出自我人生价值的最终抉择。一般就“经济人”而言,对于看重“利”追求物质利益的,他的“人生理念和价值”,相对是“利己多利人少”;而对于看重“名”讲究精神收益的人,他的“人生理念和价值”相对是“利人多利己少”,或者是“利人利己相对平衡”。
四、运用科学的“利己”发展观经营人生
一个睿智的“经济人”,必然是一个能运用科学的“利己”发展观放眼未来的人,必然是一个能正确处理短期“利己”利益与长期“利己”利益关系的人,必然是一个能找准和锁定自我人生总体收支平衡点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刻意追求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内“得与失”的人。一言统之,是一个认真并善于经营自己人生的高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经济人”必须抛弃“即得利益”的短浅目光,必须增强抓大放小和长期投资意识,必须以追求长远的人生价值目标为宗旨。
1.增强“抓大放小”意识
所谓“抓大放小”意指“经济人”在“等价交换”过程中,抓住“利己”大的方面,放弃“利己”小的方面。或者说经常做“利人”的小事,由“利人”小事积累,最终也会获取大的“利己”收益。如我的博客好友“上网种田”所述“大取大舍,大舍大取,是大利,把握人生的重要取舍,是大利”。再如社会上早已流传的“吃小亏占大便宜”或“占小便宜吃大亏”这些话不无道理。
2.增强“长期投资”意识
所谓长期投资意指“经济人”经过综合平衡,放眼未来,不为此时此彼的得失所困。对于长期投资的“经济人”来说,短期利人的目的是期待更大的投资收益回报。诸如有的投资者购买股票,就是用此类投资意识操作,以短期亏损但长期盈利的形式表现。从理论上讲也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以“牺牲眼前利益换取将来利益”。
3.增强“自我和谐”理念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阶段,作为一个普通“经济人”时常会对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某些人和事表示不满,以发牢骚、埋怨等形式表现。然而,人们的牢骚并未能使这些复杂矛盾和问题得以解决,从某种意义讲,还会加大这些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就应该学会适应环境。在适应中学会妥协,在妥协中学会协调,在协调中学会平衡,在平衡中跨越行难,在跨越中和谐自我。“自我和谐”有利于“他人和谐”,和谐他人有利于和谐生存小环境,和谐生存小环境利人利己,催生“经济人”在“等价交换”过程中取得较理想的“利己和利人”平衡收益,实现“经济人”高于生活的“利己”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