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道德品质环境存在的现实必然性
针对社会品质环境恶化、个人品质缺失、个人品质理念淡漠、个人品质行为失范等现状,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既要分析造成社会道德品质现状的客观原因,也要分析造成社会现状的主观原因。只有经过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后,才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正确认识矛盾和深入研究矛盾,从中找出问题的根源。
一、凸显的社会矛盾与道德品质环境
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快速转型进程中,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快速调整过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服务、管理、体制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碰撞,这种多层次、多角度、持续性的碰撞,造成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为此,虽然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发展机遇期,但各类社会矛盾也步入了矛盾的凸显期。
二、“经济人”的崛起与“利己”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政治人”还原为“经济人”的角色,“经济人”性格的进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人”以“利己”为目的“看”政府行为、“评”社会现象,集中体现在“‘经济人’公民”的维权意识增强与政府规范执政的差距,体现在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民主建设的差距,体现在对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
三、社会道德品质存在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凸显的社会矛盾使社会品质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水平成直线式的下降的趋势,而且社会基本道德行为有失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道德缺失造成的社会疾病不仅腐蚀着人们的个体品质,而且对我们社会品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守信、正义、诚实、宽容、关爱、助人、孝道似乎变成了台词,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在政府部门、各阶层、企业和团体、个人之间的交叉交往过程中,普遍存着“诚实守信与弄虚作假的矛盾、公平正义与以权谋私的问题;规范执政与任人为亲的问题;维护人权与侵犯人权的矛盾等。总之,由于社会道德品质存在诸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以致使个人品质呈下降趋势。这种被污染的社会品质环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污染人们正常的生存环境;不仅干扰了社会建设和管理,而且破坏了社会和谐与发展;不仅腐蚀了人们的机体,而且摧毁了人们的精神;不仅蚕食了一代人的灵魂,而且还将移植到后代人的灵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