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总是只看到事物阴沉黑暗一面的人,那些总是预测自己可能不利和失败的人,那些只看到生命中丑恶肮脏和令人不快一面的人,将受到致命的惩罚。他们会使自己一步一步地接近看到他们所期待和担心的那些东西。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摄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的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又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喜欢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的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往返的奇景。是什么原因使塞尔玛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心态改变了,思维方式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快乐的城堡》。
人生的成功实际上在于追求成功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乐观是个人信心的表现。凡事有利就有弊,乐观的你就会重视利,忽略弊,这样人生就会轻松很多。
“思维心理学”大师史力民博士指出:“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他说,失败者通常有一个悲观的“解释事物的方式”,即悲观者遇到挫折时,总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生命就这么无奈,努力也是徒然。”由于常常运用这种悲观的方式解释事物,无意识中就丧失了斗志,不思进取了。
史力民博士师承行为学派,他还说,人类的所有行为,无论乐观,还是悲观,都是学得的。因而悲观者的悲观性格,并非命中注定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悲观者可以力强而至,学成乐观。同时,史力民博士指出化悲观为乐观的三个原则,人人都有必要学习它:
第一,不要扩大事态
如果你做一桩生意失败了,不要说:“所以生意都难做,以后还是收山好了。”你要对自己说:“这一桩生意失败了,我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下一次应该怎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呢?”
第二,不要“人”与“事”混淆
当一件事失败的时候,不要说:“我是失败者。”这样你便将“事”与“人”混淆了。你要对自己说:“我做这件事总有不当的地方,才出了这么大的错。我下次该怎样做才适当?”
第三,不要夸大时间
当不如意时,切勿就对自己说:“我事事都是倒霉的。”这是不可能的!你要对自己说:“似乎很多时候我做得不大如意,到底原因何在?”
有些人被打击击垮,就是由于缺乏乐观精神。没有乐观精神,处于困境的企业就无法起死回生;没有乐观的精神,怀才不遇的才子一生只能抱怨,没有任何施展才华的机会。当你立志改变灰色的人生观,树立光明的人生观,成功与健康便不再远离你了。
你为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也许是天生的,但只要肯努力练习,悲观的人也能学会开朗的思考。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如果你一发现自己有消极、自暴自弃的思想就把它控制住,你便能把情况重新来评断,觉得还不至于太糟糕。
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想象明天和下一个星期或是明年,都可能发生许多愉快的事情;不要对未来烦恼或忧虑。多想想美好的事情,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计划。如此一来,我们就养成了乐观的习惯。
凡事要多往好的方面想
人的心态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转化的,有时可以转好,有时可以转坏。如果你想好事时,心情就立即可以变好,如果你想坏事时,心情马上就可以变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重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成功或失败,幸福或坎坷,快乐或悲伤,完全是由人自己的心态造成的。因为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凡事从好处想,就会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能增添我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有些人总是喜欢说他们现在的状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许多事情他们无法摆脱,也不能往好的方向想。这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地往好的方向想过,他们总是悲观失望,有时即使有好的想法,也马上会被自己所否定。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全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仅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生活中很多情况就是如此,只要转变一下思考方式,改变了看问题的心态,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圣诞节前夕,甘布士欲前往纽约。妻子在为他订票时,车票已经卖光了。但售票员说,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能会有人临时退票。甘布士听到这一情况,马上开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妻子不解地问:“既然已没有车票了,你还收拾行李干什么?”他说:“我去碰一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就等于我拎着行李去车站散步而已。”等到开车前三分钟,终于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纽约的火车。在纽约他给太太打了个电话,他说:“我甘布士会成功,就因为我是个抓住了万分之一机会的笨蛋,因为我凡事从好处着想。别人以为我是傻瓜,其实这正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凡事都往好处想,做人也会开心的!凡事都往好处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有些人活在世上,恰恰总是把事往坏处想,结果也使自己整天处在高度紧张、猜疑、惊恐、戒备、争斗之中,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还能开心吗?把事情往好处想,这是开心的一个秘诀!
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他说:“我患了心理疾病,并且非常严重。”接着他讲了自己的症状:“女儿出门上学,如果没能按时回家,我就非常担心;如果再迟一些,我就坐卧不宁。”
医生说:“这说明你非常疼爱你的女儿,并且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认为这不是疾病。”那人说:“不对,我不是想她在补课或做别的什么事情,而是想她是不是被人绑架了。”
医生听完那人的诉说问道:“你做什么职业?这种症状有多长时间了?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人答:“我是个开发商,这种症状从我第一次赚到一千万起就开始了!但,我可以这样向你保证,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
医生说:“你以上所有的担心,不属于心理恐惧,而是地地道道的心理疾病。这种病最容易在暴富的人群中出现,而且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那人说:“花再多的钱,我都愿意摆脱这种心理。”
医生说:“西方心理学家塞缪尔首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养成凡事往好处想的习惯,比每年赚一千万还有价值。’可是,他接着又说了一句,‘一个每年赚一千万的人,想养成凡事往好处想的习惯,比登天还难。’你如果想治好自己的病,不妨一试。”
至于心理医生是如何教他试的,不得而知。不过,从此那个城市多了一家慈善基金会,并且还多了一个快乐的富人。
“凡事往好处想”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却是一种健康积极的人生哲学。有了它,也许问题本身不会减少,但问题的解决却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凡事往好处想,事情自然会向好处发展。凡事都往好处想,就会以镇定从容的心情享受生活,就可以准确找到生活的角度,展示生命的风采。
再困难也要怀有希望
人生不能没有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当中的,有希望的人生才能一路充满温暖的阳光。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无望的人生当中,那么他只能是人生的失败者。
只要我们心中存在希望,只要我们心中有一颗希望的种子,那么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亚历山大大帝给希腊世界和东方的世界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开辟了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丝绸之路的丰饶世界:据说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发远征波斯之际,曾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
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长征途,他必须买进种种军需品和粮食等物,为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但他却把从珍爱的财宝到他所有的土地,几乎全部都给臣下分配光了。
君臣之一的庇尔狄迦斯,深以为怪,便问亚历山大大帝:“陛下带什么启程呢?”
对此,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只有一个财宝,那就是‘希望’。”
据说,庇尔狄迦斯听了这个回答后说:“那么请允许我们也来分亨它吧。”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而且臣中的许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在走向人生这个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财产,也不是地位。而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燃烧的一念,即“希望”。因为那种毫不计较得失、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会生出勇气,不以困难为事,肯定会激发出巨大的激情,开始闪烁出洞察现实的睿智之光,与时俱增、终生怀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这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人只要生活着,就应该对生活怀抱希望。希望是生活的灯塔,指引人永远前进。
人生不能没有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当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无望的人生当中,那么他只能是人生的失败者。人很容易遇到些失败或障碍,有些人会变得悲观失望;或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气;或埋怨他人;或唉声叹气、牢骚满腹。其实,身处逆境而满怀希望的人,往往会找到一条活路。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准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活动。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博士认为,这些死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阵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感觉也处于麻木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够成功!”生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与我自身融为一体,它充满了周围的每一个细胞。”他的试验表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对自己充满希望,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并取得成功。
当困境来临时,不要自寻烦恼,怨天尤人,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都有着各自的烦恼。把握剩下的东西并良好地运用它,我们就能走出困境,重新看到希望与光明。
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动力。时刻对未来怀有希望,并为之契而不舍地奋斗,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心不为外境所动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荣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们,心里的世界是无限宽广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还常说他们的情况无法改变。但往往环境能左右一些意识上的感观,却不是造成实际境况的主因。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是由我们自己的态度决定的。
有一位囚犯,被关在牢狱里面,他的牢房空间非常的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动。他的内心充满着愤慨与不平,备受委曲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囚牢里面,简直是人间炼狱,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不停的抱怨着。
有一天,这个小牢房里面突然飞进一只苍蝇,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心想:我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只讨厌的家伙,实在气死人了,我一定非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它时,它就轻盈地飞走了。
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还是无法捉到,这才慨叹的说,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可见蛮大的嘛!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所以,调整你的心态,鼓起生活的信心,改变眼下的处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经见识过的比现在还糟糕的境地。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孩子,还有女儿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局促的居住条件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说:“我们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小木屋,整天争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的家简直是地狱,再这样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说:“你按我说的去做,情况会变得好一些。”穷人听了这话,当然是喜不自胜。智者听说穷人家还有一头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鸡,便说:“我有让你解除困境的办法了,你回家去,把这些家畜带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穷人一听大为震惊,但他是事先答应要按智者说的去做的,只好依计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