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10703100000027

第27章 怎样让钱生钱,存银行还是投资——每天学点投资理财知识(3)

第一是公司面临的市场状态和它的竞争能力: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在几年之内能否大幅增长?有没有优越的销售渠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研究的基本条件。

营业额的增长前景首先取决于需求增长的状况,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必须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另外,对于企业销售能力的分析往往被忽视,绝大多数分析人员只满足于依赖一些粗略的指标来分析企业的销售能力。费雪认为这些比率太过粗疏,根本不足以成为判断投资价值的依据,要了解一家企业真正的行销能力,必须要到其竞争对手和客户那里去做艰苦而细致的调查。

第二是公司的研发水平:该公司研发活动的效率如何?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推进研发活动的决心有多大?

费雪认为,一家公司财务稳健的最根本的保证就在于能够不断开发新的、能够保证相当利润量的产品线,而这直接取决于研发活动的水平。观察研发活动有两个最重要的角度:一是研发活动的经济效益如何;再者就是公司高层对于研发活动的态度如何,是否能够认识到目前市场的增长极限并且未雨绸缪。

第三就是公司的成本与收益状况: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如何?利润处在什么水平上,有没有采取什么得力的措施来维持或者改善利润水平?有没有长期的盈利展望?

费雪极为看中企业长远的盈利能力,他也一直在追寻那些净利润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的公司。他明确指出:“投资于利润率过低的公司,绝对无法获得最高的长期利润。”他的理由是,利润率低的公司财务体质过于虚弱,抗打击能力弱,在经济不景气中最可能首先倒下。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的管理水平:公司的人事关系、管理团队内部的关系如何?公司管理阶层的深度够吗?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还会继续发行股票筹资,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管理层的诚信态度是否不容置疑?

费雪认为良好的人事关系(特别是管理团队内部的良好氛围)和管理层足够的深度是保证企业能够高效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而对于公司的融资能力,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几年内公司将增发新股融资,而现有的每股盈余只会小幅增加,则我们只能有一个结论,也就是管理阶层的财务判断能力相当差,因此该公司不值得投资。

在所有判断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标准中,费雪把公司管理层的诚信状况作为最后一个,也是作为最重要的要点提了出来。早在1959年他就斩钉截铁地写道:“不管其他所有事务上得到多高的评价,如果管理阶层对股东无强烈的责任感,投资人绝对不要认真考虑投资这样一家公司。”

那么在购买股票时,投资者怎样把握买卖点呢?

投资者最好不要去预测所谓经济景气高点和低点,以作为买入或卖出的根据。对于买入时机而言,如果花精力在预测经济趋势,是得不偿失的。如果投资者有耐心查询每年在商业周刊上刊登的经济学家对未来的预测就会发现,他们成功的概率极低。如果经济学家们把花费在经济预测上的时间,拿去思考如何提升生产力可能对人类的贡献更大。

投资者应选择在非常能干的管理层领导下的公司,他们偶尔也会遭遇到始料不及的问题,之后才能否极泰来。投资者应该知晓这些问题都属于暂时性质,不会永远存在。如果这些问题引发股价重挫,但可望在几个月内解决问题,而不是拖上好几年,那么此时买入股票可能相当安全。

但这并不代表投资者完全不理会经济萧条带来的问题。但诸如1929年那样的投机极度炙热导致的股价崩盘和后续经济大萧条外,投资者并不应该对股价的大幅下跌感到惊慌失措。当确定某家公司值得投资时,放手去投资就是,因为推测产生的恐惧或者希望不应该令投资者却步。

综合来看,一个好的公司(符合上面选股标准的公司)+好的管理团队(符合上面选股标准的团队)+企业的危机或失误,就是一个好的买入时机。

除了股票本身,我们还要考虑的要素有:经济景气情况、利率趋势、政府对投资和私人企业的整体态度、通货膨胀的长期趋势,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素是,新发明和新技术对旧行业的影响。

那么,什么时候卖出呢?如果当初买进行为犯下错误,某特定公司的实际状况显著不如原先设想那么美好,这在某种程度上要看投资者能否坦诚面对自己。另外,就是当成长股成长潜力消耗殆尽,股票与持有原则严重脱节时,就应该卖出。最后一个理由就是有前景更加远大的成长股可以选择。

基金:安全而又稳定的投资

我国基金投资发展非常迅速,甚至一些对基金毫无概念的投资者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基金交易中。

“我要买基金。”一位老年人在银行朝柜台小姐细声细气地说道,似乎怕对方听不明白,特意强调了最后一个词:“基金,你们有吗?”

“噢,”银行工作人员熟练地答道:“那您要买什么基金啊?”

“这个……”老人明显有点迷糊,“我也不知道啊,都有哪些啊?”

柜台小姐刚想递上一叠基金产品介绍,就听得老人口出惊人之语:“要不,你拿一个基金出来我看看?”

基金投资应该怎样操作呢?具体策略是什么呢?

基金这个名词,在中国市场上刚刚出现8年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普及率依然不高,中国的基民大约有1000多万,但是真正认识基金、懂得基金的人还是少数。基金其实是一种理财的方式,是一种契约。通过购买基金产品,投资者跟基金公司之间建立委托理财的关系,达到让专家帮个人投资的目的。

简单地说,基金就是你投入一部分钱交给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操盘手再用你的钱去投资,一般都是股票的形式。也可以总结为你花钱雇专业人士替你炒股。

挣了,会按你买的股数、当天的单位净值和赎回日期的净值差给你相应的红利。赔了,你同样要以所购股数和净值差分摊损失。

购买的时候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一般是0.012元每股,赎回的时候手续费是0.005元。打个比方,如果你购买当天的单位净值是1元,你买了10000股(一共是1万元),你一共需要交170元的手续费。如果用网上银行购买,会有相应的折价,大概手续费是110元左右,当然这一点上各银行规定不一样。

基金操作一般分为认购期、运作期(封闭期)、申购期三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是认购期,一般是半个月左右,在这半个月里你只能购买不能赎回(卖出),买入价一般是1元。然后进入运作期(封闭期),在这段时间里基金公司拿你的钱去建仓,也可以说是一个准备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打开之后大部分基金会有所涨,也有部分会回落变成0.9元或者更低,这个时候不要以为你赔了,因为你的投资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进入申购期,此时你已经可以自由买卖了。

在国内投资者的眼中,明星基金是投资的重点,但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因为即使有人能够预见市场未来的绝对收益,也不可能预测出个别基金相对于市场的收益,至多是预测出指数型基金的收益。比如美国市场上某只成长型中市值基金,由于业绩出色吸引了大量的申购份额,但其业绩却随着基金份额的膨胀而不断恶化。1991—1995年,该基金在5年时间内有4年的业绩排名名列行业第一梯队,基金规模也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的连续3年中,该基金规模最高达到了60亿美元,但业绩排名却跌到了行业末尾。

一般来说很有可能预测准确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成本基金的业绩,通常劣于相应的市场指数;二是历史业绩显著优于市场指数收益的明星基金,会向市场平均值回归,甚至低于后者。我们从美国市场看,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及1987—1997年两个时间段内,业绩处于市场前25%的基金,回归到均值和均值以下的分别为97%和100%。

那么在做基金投资时,投资者应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呢?

第一,不要持有太多股票基金。我们知道,在股票投资中持有超过五只股票将会产生巨大风险,国际著名基金评级机构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机选取4~30只股票基金建立组合,并不能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因此没有必要持有超过4只的股票基金,因为过度分散投资的效果类似一只指数型基金,但由于股票基金的高成本,最终的收益很可能低于指数。此外分散持有不同风格的股票基金,也未必是个明智选择。约翰·鲍格尔认为,假设建立由大市值混合型和小市值成长型基金构成的基金组合,这个组合将具有比市场更显著的波动性,这种比市场指数更具风险的组合没有意义。单一持有大市值混合型基金的风险,比任何基金组合更低。

第二,长期持有优秀基金。该策略是买入几只优秀的基金并无限期持有的做法。国际股市的发展史表明,从长期来看,股价整体上总是呈上升趋势。因此,建立在合理组合投资基础上的长期投资策略,是一种可靠易行的获取股市平均收益的投资方式。

第三,定期定投消除波动。定期定投具体操作是:选定某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且价格波动较大的基金,在一定的期间内,不论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都坚持定期以相同的资金购入该种基金。如果拿出3000元作定期定额的基金投资,按照国际上成熟市场开展基金定投平均每年10%收益率计算,10年以后,他的资产会增值为61.4万元。

第四,分批买卖不错过时机。分批买卖策略是指在不同价位平均投入资金,即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或达成固定的条件(如股市涨跌50个点)向市场投入等量的资金。当无法判断市场时机,可分批购进基金,而当基金净值上涨到一定高度后,则开始分批售出。投资者的良好愿望是能够以最低价买进和以最高价售出。但是真正能在市场上如愿以偿的投资者却为数不多。

第五,固定目标收益率。固定目标收益率策略是基金投资策略之一。这种投资策略的简单操作是,投资者设定一个固定目标收益率(例如10%)的涨幅为获利目标,只要所购基金的涨幅超过10%,就立即予以卖出而不去考虑其他相关情况的变化。

储蓄的近亲:债券投资

2009年年初,卢先生购买了货币市场基金,“年收益最好的时候有3%还要高,2009年年中的时候,我把股票都换成了现金,开始的时候也没想买债券,但不知道是被股市吓怕了,还是买货币市场基金习惯了,自己不再喜欢原来那种风险高的投资,只想换成能替代货币市场基金的新品种。”

在听理财顾问介绍了债券投资后,卢先生觉得这种投资品的收益很实在,至少持有到期后能拿到票面利率,不至于亏损。

他把资金都买成了04国债(7),那还是2009年9月份的事。到2010年卢先生还没有抛出,虽然时价距离最高价已有所回落,但包括国债利息在内,他已经实现了15%的收益。

债券投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投资债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对于习惯于稳健投资的老百姓来说,国债一直很受欢迎。一些投资者困惑于债券投资和存款的差别,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其实,只要比较同等期限的储蓄存款和国债哪个到期收益更高就可以了。需要说明的是,储蓄存款的利息收入需要扣除利息税,而国债的利息是免税的。

我国的国债投资有柜台交易与交易所交易两种渠道。一般来说,通过银行柜台交易的收益较小,目前可供百姓投资的国债和企业债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单纯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沪市企业债的剩余期限大多在5年以下,到期收益率比同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高1%左右;而国债的剩余期限大多在5~10年,到期收益率比储蓄存款利息税后复利年收益率略高。

如果投资者想投资沪市国债或企业债,第一步要开立股票账户(因为交易所债券的结算和股票的结算采用同一种户头);第二步要选择合适的证券交易营业部开立资金账户;第三步就是在合适的时机买进合适的债券。如果打算一直持有到期,则到期前就不必再理会它了。需要注意的是,买进债券时要付手续费。

债券价格也有行情变化,主要和利率行情有关,利率行情走高,则债券价格走低;利率行情走低,则债券价格走高。债券价格变化的程度和债券的剩余期限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利率变动幅度相同,剩余期限越长的券种价格变化越大,因此,长期券种的价格波动较大。很多投资者投资债券希望赚取差价,并不是持有到期。这种投资方式对投资者跟踪行情的能力要求较高。债券不是股票,需要大量的计算,当然,也需要对利率走势进行判断和分析。

在我国的债券一级市场上,个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认购债券:凭证式国债和面向银行柜台债券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在发行期间可到银行柜台认购;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可委托有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直接认购,也可向指定的国债承销商直接认购;企业债券,可到发行公告中公布的营业网点认购;可转换债券,如上网定价发行,可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系统上网申购。

在债券的二级市场上,个人可以进行债券的转让买卖,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通过商业银行柜台进行记账式国债交易,二是通过交易所买卖记账式国债、上市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债券投资也有风险,而值得我们关注的主要有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导致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发生变动的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使债券持有者的资本遭受损失。一般来说,债券的到期期限越长,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信用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公司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的投资中,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不能完全履行其责任的风险。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得以衡量,信用评级越好的债务人,其债券的信用风险相对越小。流动性风险是指流动性差的债券使得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从而遭受降低损失或丧失新的投资机会。流动性风险可以通过观察债券的成交量得到,债券每天成交量大的,流动性风险较小,成交量小的,买卖均不方便,流动性风险较大。

把握先机的期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