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博弈论全集
10700400000008

第8章 智猪博弈:“不劳而获”的免费午餐(1)

学会如何“搭便车”是管理者最为基本的素质之一。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搭便车”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猪躺着,大猪跑着

在一个双方公平、公正、合理和共享竞争的环境中,有时占优势的一方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有悖于他的初始理性。

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博弈论例子。它的内容是: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按钮,每按一下按钮,在远离按钮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按按钮,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按动按钮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按动了按钮,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如果定量地来看,按一下按钮,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流进食槽,但是按完按钮之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

如果两只猪同时按按钮,再一起跑到食槽吃,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减去劳动耗费各自2个单位,大猪净得益5个单位,小猪净得益1个单位。

如果大猪按按钮,小猪等着先吃,大猪再赶过去吃,大猪吃到6个单位,去掉劳动耗费2个单位净得4个单位,小猪也吃到4个单位。

如果小猪按按钮,大猪等着先吃,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1个单位,再减去劳动耗费,小猪是净亏损1个单位。

如果两只猪都等待,结果是谁也吃不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唯一的解是大猪按按钮,小猪等待。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按钮和食槽之间。

这为什么呢?因为,小猪按按钮将一无所获,不按按钮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按动按钮,不按按钮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按动按钮的,自己亲自去按按钮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智猪博弈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如大股东行使监督上市公司的职责,而小股东则坐享这种监督带来的利益,即所谓“搭便车”;爱清洁的人经常打扫公共楼道,其他人搭便车;山村中出外跑运输、做生意的人掏钱修路,其他村民走修好的路。等等。

还比如:在某种新产品刚上市,其性能和功用还不为人所熟识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新产品生产的不仅是一家小企业,还有其他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更强的企业。那么,小企业完全没有必要作出头鸟,自己去投入大量广告做产品宣传,只要采用跟随战略即可。

当年万燕开发VCD常常被看作是小猪按踩踏板的经典案例。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家电市场,万燕在资金、生产和销售能力上与广东的一些大型家电企业比,是一个小猪。万燕开发出了VCD,这就相当于踩了踏板。其结果是,由于万燕的资金和生产能力有限,无力迅速去开拓市场,而广东的家电大企业却可以迅速投入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推广而迅速占领市场。于是,作为小猪的万燕付出的成本比获得的收益更高,由此导致了破产的命运。

“智猪博弈”告诉我们,谁先去按这个按钮,就会造福全体,但多劳却并不一定多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想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争着做那只坐享其成的小猪。这与“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有相似之处。这三个和尚都想做“小猪”,不想付出劳动,不愿承担起“大猪”的义务,最后导致每个人都无法获利。

博弈课堂:

1.面对激烈的竞争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采取那种策略是最有利的。

2.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便宜可以偶尔占一次,但是总想着占便宜就必然会吃大亏。

枪打出头鸟

智猪博弈用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枪打出头鸟”。无论是大猪还是小猪,只要有一方选择去按钮,就是做了出头鸟,而得到的结果是被枪打--大猪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小猪的付出几乎没有收获。没有谁愿意作出头鸟,但是不作为的结果又是大家都不能接受的,于是,一些愚蠢的“大猪”就被“哄骗”着当了出头鸟,而精明的“小猪”成了受益者。

中国有句俗语叫“枪打出头鸟”,说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在一个团队里面太突出了,必然会遭到别人的打击。于是,很多人在社会上都不敢“冒尖”,生怕会遭人嫉恨,被当成靶子,受到迎头痛击。

当很多人都这样想,并这样去做的时候,那么,在每个人的内心是愿意做那只不劳而获的“小猪”的。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愿意总是当“大猪”,而看着自己辛苦付出得来的成果被他人坐享其成。但是,如果大家都想做“小猪”,而没有人愿意做“大猪”,或者是被迫做“大猪”,那选择做“小猪”也就失去了意义。

愿意做“小猪”是人的本性,但重要的是要先找好“大猪”,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收益”。

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在企业内部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套用组织行为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存在各种非正式组织。而每一个团体都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

这时,每个团体都会推选出各自的代言人。这些代言人是为集体利益作出积极行动的领头人。但我们这时会发现,被推选为代言人的总是那些胸无城府、意气用事的人。

然而,群体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小猪”们则永远躲在幕后。活动成功了,他们没费吹灰之力就优先分到一杯羹;如果失败了,他们也毫发无伤,甚至可以发表一通与我无关,我是受害者之类的演讲,让“大猪”成为永远的牺牲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懂得“智猪博弈”对于个人并非是件坏事。

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必须借助别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因而,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却能远行千里;借助于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却能渡江河。君子生性与别人无异,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东方的荀子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东方智慧,西方人则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

通用汽车总经理斯隆曾说:“把我的财产拿走,但只要把我的人才留下,5年以后,我将失而复得。”这句话极其深刻地表明了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成功者并不是样样精通的全才,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成就自己的事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主就是“小猪”,而那些人才则是“大猪”。只不过这只“小猪”更加主动,更善于运用智慧和制度来调动“大猪”的积极性,并约束“大猪”的行为,以实现“大猪”尽可能多付出,自己多收益的目的。

实际上,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谁都不愿意甘冒风险而为他人带来好处。如果是这种情况,“智猪博弈”便无法形成。在“智猪博弈”的模型中,要摆脱大家都无法生存的困境,就要让双方的期望值不同,然后由一方作出现象上的让步。实际上,让步一方只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谦让了,但他不是无原则无目的地让步,绝不像孔融让梨那样是出自道德心,而是出自自己理性的盘算和对期望值的估计。这样一来,别人看来你是让步了。因为表面上是如此的,而你在不违背自己意愿的基础上,打破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期望。这看似愚蠢,实则智慧至极。

在“智猪博弈”里,利用他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智者是最大的受益人,因为他不必付出什么劳动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对手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

博弈课堂:

1.愿意做“小猪”是人的本性,但重要的是要先找好“大猪”,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收益”。

2.在智猪博弈中,想要有更多的收益,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对手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

奖励劳动者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智猪博弈”却是一则激励失效的典型案例。看完这个故事,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激励小猪和大猪去抢着按按钮呢?

“智猪博弈”导致“搭便车”的现象在现实中大量存在,而这并不是规则设计者愿意看到的。之所以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原因就在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制度和流程的重要性,以及不好的规则给公司带来的影响。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有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抱怨,觉得一般员工甚至中层管理者工资、福利也不算低,但依然缺乏工作能动性,不能创造优异的绩效,很多事情还要亲力而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呢?正是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的原因。

由于双方都无法摆脱共存局面,而且必有一方要付出代价换取双方的利益。但是如果有一方的力量足够打破这种平衡,共存的局面便不复存在,期望将重新被设定,智猪博弈的局面也随之被破解。

如果改变一下游戏的核心指标,我们会发现,“搭便车”现象就有很大的改变,甚至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的。

“智猪博弈”的核心指标一般来说有两个:食物数量、按钮与食槽之间的距离。我们试着改变一下来看看效果: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量仅为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按按钮了。小猪去按,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按,小猪也将会把食物吃完。谁去按按钮,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按按钮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按按钮,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量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按按钮。谁想吃,谁就会去按按钮。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但是,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小猪和大猪的竞争意识不会很强,因为反正不管谁按按钮,大家都有的吃。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按按钮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量仅为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按钮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按按钮。等待者得不到食物,而多劳者则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略。股市上等待庄家抬轿的散户;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对于制订各种经济管理游戏规则的人,必须深谙“智猪博弈”指标改变的个中道理。

“智猪博弈”制度规则的改变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就是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案,对员工积极性调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并不是足够多的激励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如企业实行职工全员持股的方案,结果如第二个方案一样,人人有股但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同样的,企业在构建战略性激励体系过程中,也需要从目标出发,设计相应的合理方案。一是,根据不同激励方式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准确定位激励方案的目标和应起到的作用。二是,根据激励方案的目标和应起到的作用,选择相关激励方式,并明确激励的对象范围和激励力度。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激励最终会形成以下两种导向:

一是福利型导向,最终使员工产生归宿感,使员工真正融入企业。但是由于太过普及,导致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这种导向与上述的增量方案类似,虽然能够调动大部分员工的积极性,但程度不高,且需要较多的成本。因此,福利型导向的激励更多趋于形式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主要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和谐、舒适的氛围。

二是激励与约束型导向,赋予员工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真正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各种奖励等方式实现个人价值。激励与约束型导向的针对性较强,激励往往与员工业绩挂钩,进而起到对绩优员工奖励和对绩差员工鞭策的作用。这就像上述的减量加移位方案,通过合适的方法,以适当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效应。因此,激励与约束型导向的激励更多趋于实质层面和物质层面,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员工责任义务和获取利益的统一。

一个有效的战略性激励体系,将综合福利型导向和激励与约束型导向,相互补充与完善,最终多方位、多层次形成一种立体化结构。

总的来说,企业构建一个完整的战略性激励体系,首先,要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相应的激励指导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和方法,根据企业的特性,针对不同对象实现相应不同的激励。

博弈课堂:

1.激励不能一刀切,否则就会形成新的大锅饭局面,即使有作用,也是很有限的,投入与成本严重不成正比。

2.激励的方式和方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战略来选择,总的原则是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指导思想。

学会后发制人的本领

所谓“谋定而后动”,如果没有全面的筹划和准备,是不能贸然行事的,否则就会成为盲动。

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抢占先机”等等,的确,很多的事例证明,在有多个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先下手确实能够占得先机,比对手更早抢占有利位置。但是,是不是就可以说后下手的就只能捡别人剩下的呢?不完全是。有一个成语叫“后发制人”,说的就是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智猪博弈”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这一点。大猪先去按按钮,等食物出来了,小猪只管去吃;反过来,如果小猪先去按,那它自然拼不过大猪。可以说,小猪的后动策略是保证自己最大利益的最佳策略。

后动并不一定就失去了主动权,相反还可能是一种优势。你可以在对方已经实行的策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行自己的策略,岂不是更有获胜的把握。

鬼谷子先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兵法家,孙膑和庞涓同时跟他学习兵法。结业那天,除照例笔试外,鬼谷子先生还给他们出了一个别致的考试项目:比赛吃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