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磨练不成佛
南怀瑾语录:“佛”的含义是大善、大信、大忍。“走路恐伤蝼蚁命”,乃至“舍身饲蚊”、“割肉饲虎”,善到叫人不可思议。一入佛门,终身不改其道,“信”字上也做得很彻底。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忍”字:看见美味佳肴,能把口水重新咽回肚子里,坚决不动筷子;看见漂亮姑娘,宽衣不解带,死守最后防线。这已经很难做到了,离佛的境界尚且很遥远。看见美味美色,不流口水不动心,那才叫真功夫,算是走到了灵山的半路。如果修到看不见美味美色,一切皆空,这才将一只脚踏上佛境。
南老师曾在宜宾《金岷日报》担任编辑。当时,南老师为了找碗饭吃,找到这家报社。柜台上坐着一个老头子,南老师上去请安,问能不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差使。老头子把他打量了一下,问他是哪里人,不是日本人吧。那时候的人都很怕日本的特务或汉奸。南老师连忙说:我是浙江人,逃难逃到这里,想找一个差使,好有碗饭吃;随便什么事都行,倒茶扫地也干。这时,坐在里面的老板听见了,老板就说:那好啊,你就来上班,我们缺一个工友,扫地的。南老师当天就在那家报馆上班——扫地。这个老板姓许,他在一边看着,一会儿,便把南老师叫过去,对他说,看样子你不是干这种事的人;南老师以为自己做得不对,老板却问他会不会写文章。南老师不敢说大话,只说自己在私塾里念过子曰什么的。许老板马上出了一个题目,叫他写一篇文章。南老师大笔一挥,许老板看了非常满意,从此他就成了副刊编辑,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
南老师忍下一口气,用实干赢得报社老板的赏识。
人生世间,做个伟人,当如何?想做伟人,“善”字和“信”字可以打八折,“忍”字却一分不能少。
想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关公“刮骨疗毒”,需要多大的忍耐力?至于刘邦、刘备这些人,在落魄时,只差没给人舔屁股了。勾践则实实在在做了比舔屁股还难堪的事,他为了表忠心,替吴王夫差尝粪便,好检查夫差的病情是否好转,其忍耐功夫,又比“刮骨疗毒”更胜一筹——忍得心苦,段数绝对高于忍得身苦,一时的痛楚远没有一生的屈辱可怕。
既然做伟人不简单,在世间做个强者如何?要想做强者,“善”字和“信”字上有较大的商量余地,“忍”字仍是开口无二价。在这个你推我挤争相出头的世界,忍不得被别人踩在脚底的屈辱,忍不得从高处跌到低谷的痛苦,忍不得从墙角爬到墙头的艰辛,怎么能做强者呢?
看来做强者不好玩,不如做个普通人吧。普通人在“善”、“信”、“忍”三个字上都没有具体指标,可随意选择,要名牌要水货都行,只不过一分钱一分货。将伪善伪信伪忍的外衣披在身上招摇过市,是普通人;将真善伪善之类全撕掉,额头上贴个“小人”的标签在大街上“裸奔”,也是普通人……做普通人太容易了,费尽心机或者无所用心都可以成为普通人。
只不过,人生一世,满足于做一个普通人,又有几个人真能甘心呢?佛说:众生本来是佛。其实这也正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想成佛,就免不了需要“修行”。正如南怀瑾大师所说:“众生本来是佛,是否就可以不用修行?不行,譬如挖到了金矿,但是,金矿不是黄金,没有什么用,必须加以锻炼销熔,去掉杂质,炼成纯金,才有价值。”
如何让自己百炼成金呢?有一个要点,克服所有障碍。布卡·华盛顿说:“成功的大小不是由这个人的人生高度来衡量的,而是由他在成功路上克服障碍的数目来衡量的。”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正果,其他成功者也无不如此。
下面我们不妨看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修成正果”的真实事例。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学业一无所成,不久就离开了学校,成了街头混混。直到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众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找份白领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决不放弃!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自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这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当然不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要成功!他想到了换个方法试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但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二十多次的导演对他说: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部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失败就像一条河,不怕河中的滔天巨浪,不怕在渡河中淹死,才很能游到成功的彼岸。人们赞美游到彼岸的成功英雄,却经常忘记在失败的大河中泅渡的必要。
尽管我们说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道理都是成败对举,但着眼都是成功,甚至整部“成功学”关注更多的也是成功。然而,从一种过程而言,从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言,充分地关注失败更有意义。失败是生命走向成功的必要投资。
就英雄本色而论,许多杰出的人物,许多名垂青史的成功者,他人生的成败,并不是得益于旗开得胜的顺畅,马到成功的得意,反而是失败造就了他们。
这就正如孟老夫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日一心得
一个人要有所成,有所大成,就必须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强大,更稳健。这样,才可以水到渠成的走向成功。没有失败的沉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要不怕输,继续经受磨练,终究能“修成正果”。这是事业成功的惟一秘诀。
一切不如意就是辱
南怀瑾语录:首先我们来了解佛学忍辱的意思,看到一个“辱”字,我们会想到受人侮辱叫做辱,譬如别人骂你啦,打你啦,各种不如意的刺激,算是辱,这是从文字上的了解。在佛法上讲,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譬如我们老了病了,老病就是辱。
南怀瑾先生在此讲的是佛祖对于“辱”的定义,辱的宽泛性。辱并不是一定是受之于别人,一切的自我感觉不良好都是辱。
以前,一位禅师的门下有500弟子,其中,有个小和尚的名字叫“恶者”。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他想让师傅给他起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而师傅让他自己到外边找一个吉利韵名字。小和尚非常高兴,走街串巷地去找好名字。
一次,小和尚看见一群人正在为一个死者送葬,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请问,死者叫什么名字?”送丧的人说叫“有命”。他一听,摇摇头,不无痛惜地说:“名字叫有命,为何却没了命呢?”送丧的人冷笑一声,说道:“名字只是一种符号,人都难免一死,怎见得叫有命就不会死了?你这小和尚也真糊涂。”
小和尚边想边往前走,一会儿,他来到了一个富家大户的门前,看见主人正在用皮鞭抽打一个女仆。小和尚见女仆非常可怜,就上前问主人道:“你为何这般打她?”主人气愤地说:“她欠了我的钱不还,难道我还不该打她?”小和尚又问:“请问这女仆叫什么名字?”主人答说“宝玉”。小和尚一听,惊叹道:“宝玉这名字多吉利,怎么没钱还债,并且还要挨打呢?”主人听了,讥笑道:“叫宝玉又怎么了,她还不是一个女仆?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罢了,与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小和尚一听,觉得有理,就决定不再找名字了,开始向寺庙的方向走。
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一个迷路的人,他问那人的名字,那人说叫“指南”。小和尚很好奇,就问他:“你既然叫指南,为什么还会迷路呢?”迷路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名字只不过是个符号而已,叫指南难道我就不会迷路了吗?”小和尚无言以对。
最后,他回到了寺里,来到了师傅的身边。师傅问他是否找到了满意的名字,小和尚懊悔地说:“我不再找了,我还是叫原来的名字吧,它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
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和尚找名字,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辱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自我的感觉,而在他外出找名字的途中看到女仆受辱,来自于她借钱不还;而鞭打她的主人也受了辱,这辱便来自于女仆借钱不还,使他心中产生辱感。大多数时候,我们受到的辱,是外界干扰了我们内心。
一个妇人是私生子,别人都对她指指点点,为此她整日烦恼不已。无论她走到哪里,这种烦恼都如影随形,不断地折磨着她。
有一天,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想投水自尽,一死了之。可是,妇人刚刚跳人河中,就被人救了起来。当听完妇人的不幸遭遇时,那个救她的人劝她投入佛门,寻求解脱。
于是,这位妇人拜访一位禅师,对其叙述自己的不幸。禅师在听完妇人的叙述之后,只是让她静默打坐,别无所示。
妇人打坐了三天,非但烦恼不除,羞辱之心反倒更加强烈了。妇人气愤不过,跑到禅师面前,想将他臭骂一顿。
“你是想骂我,是吗?只要你再稍坐一刻,就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了。”禅师的未卜先知,让她既吃惊又心生敬意,于是,她依照禅师的教示,继续打坐。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禅师轻声问道:“在你尚未成为一个私生子之前,你是谁?”
妇人脑子里的某根弦仿佛突然被拨动了一下,她窘得双手捂着脸,随后更是号啕大哭起来:“我就是我啊!我就是我啊!”
辱的消除,不在于别人停止对你的侮辱,而在于自己不去多管别人辱你的这样的“闲事”。
也许有人会说,佛法中对辱的处理过于消极,但实际情况是“无言就是最大的蔑视”,何况有些事本身就是“越描越黑”,本无辱感,何来辱呢?
“忍辱”是佛教的第四度波罗蜜(梵语,渡到彼岸)。忍辱又分三种:一曰生忍,即要忍受外人对我的无礼相加;二曰法忍,即福德双修永不生厌倦之心;三曰无生法忍,即忍知不生不灭的真法性。
我们先谈生忍。生忍就是人生遇到不公平、不公正、无礼相加的事是不可避免的,不足为怪,更不必愤愤不平,积怨生恨。在人生低谷期更是如此。
再谈“法忍”。它的含义是为了追求真理,得到真谛,可以修持净戒,排除一切外界的诱惑和习惯的干扰。人在经历了低谷期的震荡整理之后,会逐渐理出一条前行的思路来。一旦认准了出路,就要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以坚忍之心力始终贯彻之,决不能半途而废和反复折腾。
忍辱的第三种“无生法忍”,就是要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来看待荣辱,在清除一切怨憎,也吃透一切解脱办法的真谛之后回归人类清净自然的本性。
我们平常与别人发生争执,常常怪罪别人,总认为别人不对,忍不下去。从佛教的观点看,我们应该检查自己,不应到别人身上找原因。宣化上人教导我们:“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这个是我们做人做事、修行必须遵守的准则。我们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言行,不是去修正别人的错误。
有一颗忍辱的心是至关重要的。若将人生比为一颗树,那么能够忍辱的心灵就是树的根本,若要生命之树繁荣茂盛,就一定要有一颗忍辱的心。若把人生比为一条溪,那么能够忍辱的心灵就是溪的源头,若要生命之水长流不止,就一定要有一颗忍辱的心。若将人生比为一朵花,那么能够忍辱的心灵就是花的根基,若要生命之花永开不败,就一定要有一颗忍辱的心。
一日一心得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忍辱的心,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时云散天开,忍一时天朗气清。退一步,便会海阔天空。学会忍辱,你会找到一片广阔的天空。
始终保持内心的和谐
南怀瑾语录:有才能的人,多半锋芒凌厉,到不得势的时候,一定受不了,满腹牢骚,好像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如果我出来,起码可比诸葛亮。有才能的人,往往会有这个非常严重的毛病!
南怀瑾老师曾经问大家:现代人到底要什么?在内心深处你曾经问过自己吗?如果问过,你满意自己的回答吗?
事实上,现代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要克服心灵深处的混乱,始终保持内心平静的境地。
每个人都想拥有一种平衡的生活,但是,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生活的平衡极其脆弱。工作常常占据了生活中太多的空间,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为了保持“平衡”而筋疲力尽,却仍旧不得要领。
批评和不满太多,是因为你积累了太多的剩余时间;抱怨和遗憾太多,是因为你积累了太多的自我期盼。随缘吧!久了,你就会体会到:生活就是匆匆的行走;快乐就是摈弃奢望的平淡。
一位哲人说得好:“唯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才能静心,也有深情;才能相守,又有自由。”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喧嚣繁芜的城市,每天面对工作、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人也变得浮躁不安。往往莫名其妙就成了别人的出气筒,甚至为了丁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他人发生口角,大动干戈。
央视每晚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有一对年轻男女在挤公交车时,因对方挤着了自己而发生口角,旁边有一老人说:“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诸如此类的情景,在我们身边屡屡上演着。若双方都能怀着平静的心态,说声“对不起”,我想,事情就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