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穴位自疗锦囊
10695000000039

第39章 穴位敷贴治哮喘

防治哮喘还有一种“穴位药物敷贴”法,是根据中医学“冬病夏治”或“治未病”的原理确立的一种治疗法则。一般在三伏天实施,故又称“伏灸”。具体时间为每年的头伏、二伏、三伏的第1天,当然也可在初伏至末伏期间选择任意时间贴敷。每次贴敷间隔7~10日。1年共实施3次为1个小疗程,连续实施3年为1个大疗程。

穴位药物敷贴宜选用一些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中草药,诸如麻黄、细辛、丁香、肉桂、甘遂、百部、南星、白芥子等各5~10克,研为细末(可另加麝香、冰片少许)拌匀,再用醋或蜂蜜、生姜汁调成糊状,置于瓶中分次使用。

有的朋友可能就要问“那穴位药物贴敷应该如何操作呢”?其实很简单的,我们取一块直径2厘米的圆形胶贴,在胶贴的中心放入黄豆大小的药膏(切勿将药物糊上圆心四周而致粘贴不牢固,同时也还会影响到穴位以外的皮肤)。然后将胶贴敷贴于膻中、关元、气海、大椎、定喘、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外用消毒纱布敷盖。

每次贴敷时间的长短,应因药、因人而异,这与刺激性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和患者皮肤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有关。总体来说,应该以患者局部皮肤产生灼痛时为度,参考时间为4~8小时。有些皮肤粗糙、对药物不敏感的人,也可以延长贴敷时间至12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有些患者由于皮薄肤嫩,耐受性差,时间应适当缩减。1岁以下婴幼儿贴半个小时左右,1岁以上儿童贴1~2小时。若敷贴局部皮肤瘙痒、灼热难受,则应及时撤除胶布及药物纱布。总之,必须区别对待,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