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膑兵书
10671600000006

第6章 陈忌问垒

【原文】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志也。”

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而擒太子申也。”田忌曰:“善。事已往而形不见。”

孙子曰:“蒺藜者,所以当沟池也。车者,所以当垒【也】。【者】,所以当堞也。发者,所以当埤堄也。长兵次之,所以救其隋也。鏦次之者,所以为长兵也。短兵次之者,所以难其归而徼其衰也。弩次之者,所以当投机也。中央无人,故盈之以……卒已定,乃具其法。

“制曰:以弩次蒺藜,然后以其法射之。垒上弩戟分。法曰:见使世木来言而动……去守五里置候,令相见也。高则方之,下则圆之。夜则举鼓,昼则举旗。”

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之于兵也,未……无以军恐不守。”忌子曰:“善。”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也,劲将之阵也。”孙子曰:“士卒……田忌曰:“善。独行之将也。言而后中。”田忌请问……人。”田忌请问兵情奈何?见弗龋”田忌服问孙……橐焉。”孙子曰:“兵之……应之。”

孙子曰:“伍……孙子曰:……见之。”孙子……以也。”孙……将战书柧,所以哀正也。诛规旗,所以严后也。善为阵者,必贤……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孙氏者……求其道,国故长久。”

孙子……问知道奈何。”孙子……而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战而知其所……所以知敌,所以曰智,故兵无……

【注释】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陈忌即田忌,陈、田二字古代音近通用。

应猝:应付突然发生的事变。这句的意思可能是说:这种方法是用来应付处于隘塞死地之中的紧急情况的。

“庞”下所缺之字当为“子”或“涓”字。太子申,魏惠王的长子。

蒺藜: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布在地面以阻碍敌军前进。因与蒺藜果实形似,故名蒺藜。池,护城河。此句意谓蒺藜的作用相当于沟池;

堞:城墙上的矮墙。

发:疑借为瞂,即盾。

埤堄:城墙上有孔的矮墙。意谓瞂的作用相当于埤堄。

隋:疑借为隳,危也。

鏦:小矛。

徼:通“邀”,截击。衰:疲惫。意谓截断敌军的归路,阻击疲惫的敌人。

投机:抛石机。意谓弩的作用相当于抛石机。

分:半。意谓壁垒上弩和戟各占一半。

候:即斥候。意谓距守望之处五里设置哨所。

方和圆疑指哨所的外形。

晋邦:晋国。

荀息:春秋时晋国名将。

孙轸:《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有《孙轸》五篇、图二卷。疑孙轸即先轸,春秋时晋国名将。

自此以下各简,字体与本篇前面的简文相似,其中有的简似不属于本篇,但由于残缺过甚,不能单独成篇,姑附于此。

柧:或作觚,古人在上面写字用的多棱的木条。

这里大概是把孙武、孙膑的军事理论作为一家的学说看待。“明之吴越”,是说孙武运用此种军事理论于吴越。“言之于齐”,是说孙膑以此种军事理论言之于齐威王。由于兼包两个孙子而言,所以称“孙氏”,不称“孙子”。

【译文】

田忌问孙膑:“我们的将士突遇敌人,难以制其进攻,该怎么应对呢?”孙膑答道:“这是聪明的将领提的问题。这是一个人们常常忽略而不看重的问题……”

田忌说:“您能讲给我听吗?”孙膑说:“可以。这个办法可以在突然陷入困境,或者进入地形不利的地境时运用。也是我用以战胜庞涓并活捉魏太子申的计略。”田忌说:“太妙了!但可惜事情已经过去,当时的情景已看不见了。”

孙膑说:“当时,我用蒺藜布阵,起壕沟的作用。用战车布阵,当作壁垒。当作矮墙。用盾牌当作城头带洞的矮墙,既可防御,又可往外射箭。后面部署用长兵器的部队,作为紧急救援部队。长兵器部队后面部署使用小矛的部队,用以支持用长兵器的部队。而使用短兵器的部队,则用来断其后路,截击倦乏的敌军。弓弩兵发挥抛石机的作用。阵地中央没有军兵,因此布满,一切就这样部署完成,完全符合兵法要求。兵法上说:‘把弓弩兵部署在蒺藜后面,然后按要求射击敌军。堡垒中,弓弩兵和用戟的兵各占一半。’兵法又说:‘要等派出去的侦察人员回来报告敌情后方可出击,要在离守卫阵地五里远的地方设置了望哨,要让了望哨和守卫阵地相互见。倘若是在高处,就设置方形了望台;如处于低处,则设置圆形了望台。夜间用鼓声联络,白天举旗联络。’”

【心得】

本文章借田忌向孙膑请教布阵设垒战法,引出孙膑对马陵之战的补叙,进而阐明了怎样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布阵设垒,积极防御,待机消灭敌军的战术。孙膑通过讲叙马陵之战,说明他如何布置阵势,设置堡垒,并不只是回忆战例那么简单,而是借此战例,形象具体地给田忌讲述根据地形、地物和本军当时具备的条件,巧妙地布设阵地,与敌军对抗,战胜敌军的战术。

马陵之战,首先是孙膑战略思想正确,调动敌军,按自己的部署,在有利的时机和地点,给敌军出其不意地打击。其次,孙膑战术使用恰当,布阵巧妙严密,地形选择适当。马陵道两山相峙而立,只有中间一条路通过,路两边林木丛生,地势险恶,这正是设伏歼敌的理想地形。孙膑能根据地形和当时齐军的条件,巧妙布阵,从而取得了战斗胜利。文中,孙膑详尽论述了齐军如何用战车构筑堡垒,用盾牌当做城墙,各兵种、各兵器的部署恰到好处,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所以,当战斗开始后,魏军措手不及,很快就败下阵来。

其实,布阵设垒的原则和办法,带兵将领大都晓得,关键在于运用得当,运用得妙,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下面我们看一个战例。

西晋愍帝时,晋将杜曾起兵反叛,多次打败了官军,威震汉水、沔水流域。晋愍帝司马睿派周访去征讨杜曾。周访率兵8000人,进驻沔阳。杜曾的军队锐气很盛,周访说:“我们先发起进攻,就可以动摇敌人的军心,这是用兵的奇谋。”于是,便派将军李常督守左翼,许朝督守右翼,周访自己则坐镇中军,大张旗鼓,造成一股强大的声势。

杜曾果然被周访的军威所震摄。于是,便避开中军,先攻击周访的左右两翼。由于杜曾以英勇善战征服晋军将士,周访恐怕会因此而影响普军的斗志,因此,便在阵后射箭以安定军心,并下命令道:“我军若一翼兵败,就鸣鼓三声;两翼皆败,就鸣鼓六声。”赵胤的部队从属于左翼,经过激战失败又聚集在一起,赵胤飞马来报告周访,周访大怒地叱责他,下令他继续组织进攻,赵胤大哭而去,又重新投入战斗。

这一仗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周访的两翼都受到重挫。周访听到两翼失败的六声鼓点,便亲自从中军中挑选出800名精锐士兵,亲自把盏依次为他们每人敬酒,叮嘱他们不要乱动,等再听到鼓声时再出击。敌人渐渐地拥挤上来,直到离中军不到30步时,周访亲自擂响了战鼓,将士们都踊跃出击,杜曾的军队因此大败,被杀死了1000多人。当天晚上,周访要求趁夜追击,众将请求等明天再组织攻敌,周访不同意,他说:“杜曾骁勇善战,刚才的失败,是因为他们多次进攻后将士们疲劳,而我军以逸待劳,所以才能战胜他们。现在应该趁他们衰败之时,乘胜追击,才能一举歼灭他们。”于是击鼓进军,追击杜曾,平定了汉水、沔水流域。杜曾逃到武当固守,周访出其不意地又组织进攻,彻底击破他们,并抓获了杜曾。

其实,不仅作战方面,各行各业都如此,一个工厂,厂长的管理水平不同,其结果不一样。同样一本教材用不同的教师去教学,不同的教法,则会有不同的结果。可见,做任何事情都有用兵之道,关键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巧妙运用。阅读《陈忌问垒》的所在,不在学习布阵设垒的具体策略,而是在于领悟会其运用的巧妙,吸收其精髓,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