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膑兵书
10671600000004

第4章 威王问(1)

【原文】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

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

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毋动,以待敌能。”

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曰……可以待生计矣。”

威王曰:“击均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阵无锋也。”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孙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氵籍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洰虫寒也,奈何?”

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示之利。”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孙子曰:“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孙子曰:“有。倅险增垒,诤戒毋动,毋可毋可怒。”

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篡卒为士者何也?劲弩趋发者何也?飘风之阵者何也?众卒者何也?”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飘风之阵者,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

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世其忧矣。”

【注释】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齐威王问用兵的道理于孙膑。

相望:对峙。

先举:先采取行动。

尝:试探。

将:率领。

期:预期。北,败北。

得:得胜。

微:隐蔽的。意谓以一部分隐蔽的兵力袭击敌军的侧面。

命:名。

卒:古代军队组织的一种单位。行,指队列。意谓故意使阵列显得混乱,以诱惑敌人。

臧:疑借为藏。意谓隐蔽好后面的部队,以便撤退。

长兵:长柄兵器,如戈矛。

短兵:短柄兵器,如刀剑。

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流弩,即机动的弩兵。意谓在危急的时候,以机动的弩兵救应。

《通典》卷一百五十九引《孙子》佚文:“敌鼓噪不进,以观吾能。”“能”字用法与此相近。

“曰”字原简写脱,据文义补。

击均:攻击势均力敌的敌人。

营:迷惑。离:分离。意谓迷惑敌人,使之分散兵力。

并卒:集中兵力。

不离:谓敌人不分散兵力。

指我方按兵不动。

此二句见于《孙子·计》。

平:平敞。齐:严整。此句意谓地形和士卒条件都很好,却打败仗。

合:交战。

素:平时,一贯。听:听从命令。

信:守信用。

一说此句应读作:“善哉言!兵势不穷……”此简与下一简之间尚有缺简。

氵籍洳:即沮洳,沼泽泥泞地区。意谓周围若有三里沼泽泥泞地带,则将为军队的患害。

大甲:疑指全副武装、铠甲坚厚的兵卒。

洰虫寒:疑借为渠幰,即渠巾詹,亦称渠答,张在城上防矢石的设备。一说渠答就是蒺藜。

此处下引号与前一上引号无关。“……壁延不得者洰虫寒也……”是孙膑的话,“……奈何?”应是田忌的话,其间有脱简。

鼓:击鼓。古代用鼓指挥进攻。坐:疑借为挫。此句可能是说用进攻来挫败敌人。

揄:引。疑此句意谓以多种办法引诱敌人。

意谓要有严明的法纪,又要有奖励。

急者:最要紧的事情。

正乱:整饬军纪。

畏上:敬畏上级。

益胜:有助于取胜。

善者:指善战者。

子大夫:敬称,此处指孙膑。

分析敌情:审察地形。

指以进攻为主,而不是以防御为主的战略。

张军:即陈兵。

倅:借为萃,居止的意思。意谓凭据险要,增高壁垒。

诤:借为静。戒:戒备。意谓加强戒备,按兵不动。

埤:同卑。广志:发扬士气。意谓修筑低垒,表示无所畏惧,以激励士气。

正:疑借为政。辑:团结。意谓严明法令,以团结士卒。

意谓必须持久。

锥行、雁行:皆阵名,参看《十阵》。

篡:借为选卒,经过挑选的善战的士卒。

劲弩:强弩。趋发:利箭。

众卒:与选卒相对,指一般士卒。

绝阵取将:破敌阵、擒敌将。

道:法则,规律。

几:这里作指望讲。

九和七疑指威王与田忌所问问题的数目。据上文,威王所问有“两军相当……”“我强敌弱……”“敌众我寡……”“我出敌出……”“击穷寇”、“击均”、“以一击十”、“地平卒齐……”“令民素听”等九个问题,田忌所问有“患兵者何也……”“……奈何”、“行阵已定……”“兵之急者”、“张军毋战”、“敌众且武必战”、“锥行者何也……”等7个问题,与此处所说的数字正相符合。

几:这里作接近讲。

未达于道:意谓还没能达到掌握战争规律的境地。

穷兵:指穷兵黩武。

齐国在威王、宣王时,国势很强,至湣王末年为燕国所败之后,国势遂衰。自威王至湣王,恰为三世。由此看来,《孙膑兵书》有可能是孙膑后学在湣王以后写定的。

【译文】

齐威王和孙膑讨论用兵问题时,齐威王问他:“如果两军势力相当,双方的将领对阵,阵势都十分坚固,谁也不敢先发动攻击时,应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道:“先派出少量兵力,由勇敢的低级将领带领去试探敌情,要做好试探失败的准备,不要只想取胜,试探的军队要用隐蔽的行动,攻击敌阵侧翼。这就是取胜的方法。”

威王问:“用兵多少有一定的规律吗?”孙膑说:“有。”威王问:“在我强敌弱,我方兵多敌方兵少时,该怎么办?”孙膑向齐成王行礼后回答道:“君主所提问题真是英明。在我方兵多势强的形势下,还问如何用兵,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是安邦的根本。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采用诱敌策略,叫做‘赞师’,即是故意让本方军队队形散乱,迎合敌方心理,引敌方和本方交战。”威王又问:“如果敌方兵多,敌强我弱,又该怎么办呢?”孙膑说:“要采取退避战术,叫做‘退威’,避过敌军的锋锐。但要做好后卫的掩护工作,让自己的军队能安全后退。后退军队持长兵器的军兵在前,持短兵器的军兵在后,并配备弓箭,作为应急之用。我方军队要按兵不动,等待敌军疲惫时再伺机出动。”

威王问:“我军和敌军同时出动,而又不知敌军兵力多少时,该怎么办呢?”孙膑说:“叫……”威王问:“如何追击穷寇?”孙膑说:“……可以等待时机。”

威王问:“如果双方势力相当该怎么办?”孙膑回答道:“要迷惑敌军,分散其兵力,我军抓住战机,在敌军尚未发现之时,给以突然袭击。但是,在敌军兵力没有分散时,要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战机。千万不要中敌军疑兵之计,盲目出击。”威王问,“如果我军和敌军兵力为一比十时,有攻击敌军的办法吗?”孙膑回答道:“有!可以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对敌军采取突然袭击。”

威王问:“在地利和兵力都相当的情况下,却遭遇失败,又是什么原因呢?”孙膑回答:“这是由于自己的军阵没有锋锐。”威王问:“怎样才能使得军兵听命?”孙膑答道:“靠平时的威信。”威王说:“你说得太对了!你讲的用兵的之法真让人受用无穷啊!”

田忌问孙膑:“用兵的忧虑是什么?使敌军陷入困境的办法是什么?不能攻占壁垒壕沟的原因为何呢?失去天时的原因是什么?失去地利的原因是什么?失去人和的原因是什么?请问,这6项有没有规律可循?”孙膑回答道:“有。用兵最大的忧虑是不得地利。让敌军陷入困境的办法是据险。所以说,几里沼泽地带就能妨碍军队行动。可以见得,用兵的忧虑是不得地利,困敌的办法是据险。不能攻克壁垒壕沟的原因则在于没有障碍物。又能怎样呢?”

孙膑说:“击鼓作出进军的样子而实际按兵不动,等待敌军来攻,千方百计引诱敌军。”田忌问:“进军部署已经确定,在行动中怎样让军兵完全听从命令呢?”孙膑回答说:“严明军纪,同时又明令悬赏。”田忌问:“赏罚是用兵中最要紧的事项吗?”孙膑说:“不是。赏赐是提高士气,使得军兵忘死舍生作战的办法;处罚是严明军纪,让军兵对上畏服的手段。赏赐有助于取得胜利,但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

田忌又问:“那么,权力、威势、智谋、诡诈是用兵最紧要的事项吗?”孙膑回答:“也不是。权力是保证军队整体指挥的必需,威势是保证军兵的条件,智谋可以使敌军无处可防,诡诈能让敌军陷入困境。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胜利,但又都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田忌气得变了脸色地说:“这6项都是善于用兵的人常用的,而您却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项,那什么才是最要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