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喝对茶酒治百病
10655900000007

第7章 春夏秋冬的茶酒养生(1)

四季更替,万物生长、繁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其不变的规律。我国传统养生理论最重与人体代谢与自然规律相呼应,因此四时不同的养生方案,也要根据自然规律来制定。例如春季应使用促进人体阳气生发的茶酒,驱散冬季残留余寒;夏季选用茶酒,应以促进体内正气的滋长,可清热、消暑、解毒、止渴为标准;秋季饮用茶酒则要选择性质平和,能消除体内的夏日余热,修复体内被暑热燥邪损伤的津液为目的;冬季寒冷,人体需得到适当温煦,保护身体不被寒气所伤,选择茶酒就要以此为标准。

春季茶酒养生

杞菊蜂蜜茶

【配方】菊花、构杞各3克,花茶2克,蜂蜜适量。

【制作】把菊花、枸杞洗净和花茶一起放进茶杯,用250毫升沸水冲泡后加盖闷5分钟左右,然后根据口味加入蜂蜜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滋肾,养肝,明目。适用于因肝肾阴虚阳亢引发的目涩、头晕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饮用。

春归大地,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一派生机。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而在人体内部,肝气开始上升,肝阳旺盛,肝胆经脉的精气也随之活跃起来。因此,春季是人们保养和调理肝脏的最好时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春天能够使肝气调达,那么就能排出人体内的陈旧之气,吸收大自然的新生气息,从而为新一年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70五味蜜茶【配方】蜂蜜25克,川五味子5克,花茶3克。

【制作】五味子洗净、晾干后用干净铁锅炒焦,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转小火再煎煮15~20分钟后离火澄出汤汁,趁热冲泡花茶,加适量蜂蜜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固涩益气,升阳养肝。适用于因气虚不固,阳气生发不利所致的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和男性梦遗滑精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热饮。

【配方】南五味子5克,密蒙花、花茶各3克,蜂蜜适量。

【制作】五味子洗净、晾干备用,铁锅放火上烧热后倒入晾干的五味子,炒至飘出香味后关火;密蒙花用细纱布袋装好,和炒好的五味子一起放进砂锅加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转小火再煎煮15~20分钟后离火澄出汤汁,趁热冲泡花茶,加适量蜂蜜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养阴清热。适用于眼部干涩,视物昏花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饮用。

菠萝香蜜茶

【配方】鲜菠萝果肉(或菠萝罐头)30克,菠萝果汁10克,鲜柠檬皮丝5克,花茶6克,蜂蜜适量。

【制作】花茶用25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后澄出茶汁,放凉备用;把菠萝果肉切成碎块,和菠萝汁、柠檬皮丝一起倒入做好的花茶汁中搅匀即可。如觉甜度不够,可根据口味再加入些蜂蜜调味。

【功效】清热解渴,保肝提神。适用于因肝阳升发太过或饮酒过度伤肝所致的头昏目花、神识不清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3剂,代茶饮用。

杞子茉莉茶

【配方】枸杞子15克,茉莉花茶3克。

【制作】枸杞子洗净后和茉莉花茶一起放进茶杯,用沸水冲泡后加盖闷5~8分钟后趁热饮用。喜食甜者,可加适量蜂蜜调味。

【功效】益肝明目,补肾润肺。适用于肝肾不足,性欲减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饮用。

杨梅茉莉茶

【配方】茉莉花茶10克,蜜饯杨梅10颗,沸水1000毫升,白砂糖或蜂蜜适量。

【制作】把杨梅蜜饯和茉莉花茶一起放进茶壶,用10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3~5分钟后轻轻摇晃茶壶,然后再静置片刻,待杨梅蜜饯完全泡开后即可饮用。喜欢甜口味者,可适量添加白砂糖或蜂蜜调味。

【功效】益阳,生津,止渴。适用于春天因肝阳上亢,火气过盛引发的咽干、口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饮用。

柠檬茶

【配方】新鲜柠檬2~3个,绵白糖50克,花茶5克,蜂蜜各适量。

【制作】新鲜柠檬洗净连皮一起切成薄片,用绵白糖拌匀后放入可密闭的容器密封,放入冰箱腌渍一昼夜。需泡饮柠檬茶时,取2片制作好的糖渍柠檬片和5克花茶一起用250毫升左右的热水冲泡,加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健胃,生津,利尿。适用于因春日肝阳过亢引发上火的皮肤干燥、口气过重、食欲不振、咽喉肿痛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3剂,代茶饮用。

杞子花叶茶

【配方】干荷叶25克,枸杞子15克,橘皮10克,玫瑰花、杭白菊、花茶各6克。

【制作】干荷叶、枸杞子、橘皮、玫瑰花、杭白菊全部洗净、晾干,其中干荷叶、橘皮需剪成细条,然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茶杯,用300毫升热水冲泡,加盖闷10~1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养肝升清,活血理气。适用于春日肝阳生发不利引发的目干目涩、视物昏花和女性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饮用。

山楂酒

【配方】鲜山楂1000克,绵白糖500克。

【制作】将鲜山楂洗净、去核、去柄,捣成山楂果肉泥后放入彻底清洁过的瓷坛或大口玻璃瓶中,倒入绵白糖拌匀后加盖盖好,置于避光恒温25℃~32℃的地方发酵,发酵期间要经常搅拌。发酵1~2个月后即成山楂酒,开盖澄出汁液,并以纱布绞榨出果泥中的汁液,将二者混匀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发酵时间的长短视温度而定,温度越低,发酵时间越长。但最低不能低于25℃。

【功效】活血,补气,健脾。适用于因气血双亏、脾失健运引发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天冬酒

【配方】天门冬1500克,糯米1000克,酒曲100克。

【制作】天门冬去心洗净、晾干、捣碎,和20升清水一起放进大号蒸锅放在火上煎煮,大火催开后转小火,直至水量减半后关火,澄出药汁备用。糯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然后沥干上锅蒸成糯米饭取出晾至半温。把酒曲、药汁倒进半温的糯米饭中拌匀,倒进一只干净的敞口瓷坛,密封好置于避光恒温25℃~32℃的地方发酵,约2~4天即可澄出酒液装瓶备用。

【功效】清肺降火,滋肾润操。适用于因肝肾阴亏引发的虚劳潮热、热病伤津、燥咳无痰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次,每次20~30毫升,睡前服用。

【注意】凡风寒咳嗽,脾胃虚寒和便溏者不宜服用。

人参酒

【配方】人参30克,白酒1200毫升。

【制作】人参洗净、晾干,切成薄片后装入细纱布袋扎好口备用;准备一只敞口的干净瓷坛或玻璃瓶,把酒和装有人参的纱布袋一起放入,浸泡数日后一起倒入砂锅,放在微火上慢炖,至酒液剩下500~700毫升时离火,晾凉后澄出酒液倒入干净窄口玻璃瓶中,密封好备用即可。

【功效】补益中气,温通血脉,大补元气,通治诸虚。适用于因老年或病后体虚、身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次,每次10~30毫升,午饭前服用为佳。

樱桃酒

【配方】鲜樱桃200克,白酒1000毫升,白砂糖适量。

【制作】樱桃洗净、去柄,对剖成两半并去掉果核;把处理好的樱桃和白酒、白砂糖一起倒进干净的瓷瓶或玻璃瓶中,加盖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每3天摇匀一次,浸泡20~30天后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祛风湿。适用于因肝阳升发不利引发的四肢麻木、风湿腰腿疼痛、冻疮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30毫升。

佛手酒

【配方】干佛手30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将干佛手洗净,用清水润透回软后,切成厚片再切成约1厘米见方的小块,稍微晾晒降低水气,待表面微皱后和白酒一起放入干净的瓷坛或敞口玻璃瓶中,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第一周每天摇匀1次,第二周起每周摇匀1次,一个月后开封澄出酒液,装入干净的窄口玻璃瓶备用即可。

【功效】疏肝理气,和脾温胃。适用于因肝气不舒引发的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2次,每次10~15毫升。

【配方】干佛手片、干荸荠、去心莲子肉、干红枣肉、柿饼、去核干橄榄肉、桂圆肉、薏苡仁各30克,白酒25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材一起洗净、晾干,碾成粗末,然后和白酒一起装入干净的瓷坛或玻璃瓶,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每天摇匀1次。7天后开封滤去药渣,把酒液装入干净窄口玻璃瓶备用即可。

【功效】健脾养肝,通隔开胃。适用于肝阳升发不利,横犯脾胃引发的翻胃噎嗝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

【配方】人参、黄芪(蜜炙)各15克,茯苓、炒白术、灵芝各10克,制黄精、制首乌、佛手、五味子各6克,白酒25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材一起洗净、晾干,碾成粗末,然后和白酒一起装入干净的瓷坛或玻璃瓶,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第一周每天摇匀1次,一周后每周摇匀1次。一个月后开封滤去药渣,把澄出的酒液装入干净窄口玻璃瓶密封备用即可。

【功效】大补气血,健脾益肾,养心安神。适用于因气血亏损、肝脾不和引发的贫血、眩晕不寐、健忘惊悸、失眠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0~15毫升,空腹温服。

【注意】外感发热及温热病患者忌服。

【配方】佛手、狗脊(沙烫去毛)、枸杞子、补骨脂(盐水制)、金樱内、韭菜籽、淫羊藿(羊油制),怀牛膝、灵芝各120克,陈皮90克,人参、川附片、黄精(酒炙)、冬虫夏草、当归、驴肾各60克,鹿茸、桂圆肉各30克,麻雀头50个(约30克),红糖3000克,红曲240克,白蜜50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材一起洗净、晾干后碾成粗末,放入大锅中加7倍于药材体积的清水浸泡6小时,然后放火上加热煮沸,转小火再煎煮2小时左右,离火澄出药汁;再向煮过的药渣中加7倍体积的清水如前法再煎煮一次;把两次澄出的药汁合并摇匀后静置8小时,撇去上层清汁后倒入蜂蜜加热浓缩成膏状放凉;把做好的药膏倒入白酒中搅匀放入瓷坛密封,一周后开封取上层清液饮用即可。

【功效】滋补气血,助阳益肾。适用于因肾阳虚损、精血耗伤、气血虚弱、体质虚弱引发的神情倦怠,腰酸腿软,四肢无力,手足不温,精神不振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3次,每次10~15毫升。

【注意】阴虚阳亢者忌服。

【配方】佛手、穿山甲、志鹤草、红曲、五加皮、独活各240克,川芎、当归、苍术。白芍、乌梢蛇(酒制)各150克,防风、鸡血藤、人参、甘草各120克,牛膝、草乌(甘草、银花水制)、桂枝、松节、羌活各90克,木瓜、威灵仙各60克,红糖3000克,蜂蜜5000克,白酒20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材一起洗净、晾干后碾成粗末,按“配方四”的药膏制备方法做成药膏;然后把做好的药膏倒入白酒中搅匀放入瓷坛密封,一周后开封提取上层澄清酒液,装入窄口玻璃瓶封好,饮时取用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因肝经阳气生发不利、寒气过盛损伤经络、关节的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肩背沉酸、四肢麻木等。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5~30毫升,温服。

【注意】孕妇忌服。

【配方】玉竹、佛手各15克,五加皮、红花各8克,当归、玫瑰、桅子、白蔻仁各6克,黄柏、甘草、白芷、菊花、知母、木瓜、官桂、陈皮、丁香、木香各3克,蜂蜜300克,白砂糖500克,白酒20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材洗净、晾干,一起碾为粗末,然后与蜂蜜、白砂糖、白酒一起倒入干净的瓷坛中,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第一周每天摇匀1次,第二周开始每周摇匀1次,一个月后开封澄出干净无渣酒液,装入干净的窄口玻璃瓶备用即可。

【功效】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调和肝肾。适用于因肝肾亏虚、肝脾不和等原因引发的筋骨无力、肝胃不和、食少脘痞、两胁胀痛及小便不利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3次,每次15~30毫升,温服。

【配方】佛手120克,五加皮30克,当归18克,山桅子、广陈皮各15克,青皮、木瓜各12克,高良姜、砂仁、肉桂各9克,木香、公丁香各6克,冰糖15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作】所有药物洗净、晾干后一起碾成粗末,用细纱布袋装好和白酒一起装进干净的瓷坛中,冷水上蒸锅隔水蒸半小时左右离火,然后趁热去渣澄出酒液,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酒液变凉后,装入干净的窄口玻璃瓶备用即可。

【功效】疏肝理气,和脾温胃。适用于因肝郁气滞、脾胃不和引发的胸胁胀痛、心烦、气逆欲呕、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早、中各服1次。

【注意】孕妇忌服。

【配方】砂仁、佛手、山楂各30克,黄酒或米酒5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材一起洗净、晾干后碾为粗末,和黄酒(或米酒)一起放入干净的瓷坛或敞口玻璃瓶中,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第一周每天摇匀1次,第二周开始每周摇匀1次,3~4周后开封,过滤去渣,澄出酒液装入干净窄口玻璃瓶备用即可。

【功效】理气、活血、调经。适用于女性因肝郁气滞引发的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及胸胁、乳房胀闷不舒,精神忧虑、时有叹息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5~30毫升,早、晚温服。

玫瑰花酒

【配方】鲜玫瑰花瓣500克,绵白糖100克,蜂蜜300克,精盐10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精盐放入500毫升清水中调成淡盐水,玫瑰花瓣洗净后放入淡盐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沥干水分后用绵白糖、蜂蜜拌匀,放入密封容器腌渍24小时,然后和白酒一起放入干净瓷坛或敞口玻璃瓶中,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适时摇匀,一个月后即可开封饮用。

【功效】理气解郁,化湿和中,活血散瘀。适用于因肝胃不和引发的脘腹疼痛、胸闷呕恶、饮食减少、腹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以及女性月经不调、乳痈初起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次,晚间温服。

夏季茶酒养生

夏季人体阳气外发,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新陈代谢旺盛。但是,由于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湿气大,如不注意养生之道,就很容易因湿气过重而致水湿困脾,进而累及肺肾,出现阳气外泄、睡眠不足、脱水、食欲不振等不适。所以,夏季养生要从健脾除湿、补养肺肾、清热消暑和冬病夏治四个方面入手。

苹果绿茶

【配方】鲜苹果肉20克,绿茶5克,蜂蜜适量。

【制作】苹果肉洗净切成碎粒备用;绿茶放入茶杯用沸水冲泡,然后加入切好的苹果粒搅拌均匀浸泡5~10分钟,澄出茶汁后调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除湿,健脾消暑。适用于因脾胃不和、阴津亏损等引起的便秘、贫血、肌肤枯槁、毛发不荣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3剂,代茶频饮,冷热皆宜。

夏柑薄荷绿茶

【配方】绿茶5克或绿茶茶包1个,夏柑1个,鲜薄荷叶3克(约3片薄荷叶)。

【制作】夏柑连皮洗净,然后将夏柑皮整齐剥下,切成细丝备用;将绿茶、夏柑皮丝放入茶壶用400毫升沸水冲泡,用勺子压一压夏柑丝,使味道更好释放,然后将薄荷叶投入茶水中,加盖略闷;闷茶水的同时,将夏柑果肉切成片;在茶杯中先放一片夏柑果肉,再倒入泡好的茶水即可饮用。饮用时,可用茶匙压夏柑果肉释放其中的果汁,增加茶中的夏柑香气。

【功效】清热宣肺,解表和中。适用于因暑气侵体引发的咳嗽、恶心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山楂茶

【配方】干山楂片30克,绿茶5克,蜂蜜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