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喝对茶酒治百病
10655900000005

第5章 不同体质的茶酒养生(2)

【制作】甘草、白术洗净放入砂锅加300毫升清水煮沸,转小火再煎煮8~10分钟,然后澄出药汁冲泡花茶饮用即可。如无煎煮条件,也可将所有材料一起研为粗末,放入茶杯用沸水直接冲泡,代茶饮用至色浅味淡。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和中。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宽中茶

【配方】白术5克,陈皮、花茶各3克。

【制作】将白术、陈皮洗净、晾干后碾为粗末,放入茶杯加沸水冲泡饮用即可。

【功效】运脾除湿。适用于脾虚引发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苓桂术甘茶

【配方】茯苓5克,桂枝、白术、甘草、花茶各3克。

【制作】所有药材一起洗净、晾干碾为粗末,然后与花茶一起放入茶杯加沸水冲泡,加盖闷5~8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运湿,温化痰饮。适用于痰饮内停所致的胸胁胀满、眩晕、心悸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饮用。

大风引酒

【配方】枳实、泽泻、陈皮、茯苓、防风各20克,甘草20克,制附子10克,大豆100克,清水1000毫升,米酒1000毫升。

【制作】大豆洗干净,用水泡2小时左右后捞出备用;把枳实、泽泻、陈皮、茯苓、防风、甘草和制附子一起洗净、晾干,装入细纱布袋;把大豆和装好药的细纱布袋一起放入砂锅或搪瓷锅中,倒入米酒和清水一起上火煎煮,沸腾后转小火再煎20~30分钟,然后关火澄出约750毫升药汁,分为3份,分别装入窄口玻璃或瓷瓶备用即可。

【功效】祛风,利湿,止痛。适用于因风湿引发的周身疼痛等症。因之毒性,可小量服之,观察效果,再酌加至治疗量。

【服用】口服。3份药酒为1疗程,每日晚间温服1份。制附子性辛,味甘,大热有毒,小量服用可有效治疗风湿。但为避免发生危险,使用时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加至正常治疗量,并且要随时观察,如感不妥应立即停止服用。

三藤酒

【配方】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桑寄生各90克,木瓜60克,五加皮30克,白酒30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物洗净、晾干碾为粗末装进细纱布袋中,然后把纱布袋放入干净瓷坛并倒进白酒,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第一周每天摇荡1次,一周后每周摇荡1次,一个月后即可开封饮用。

【功效】祛湿,舒筋,通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2次,每次30毫升,空腹温服。

十二味药酒

【配方】白石英、磁石各120克,石斛、牛膝各90克,生地、肉桂、云苓各60克,杜仲45克,酸枣仁、羚羊角、黄芪、羌活各30克,白酒35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物一起洗净、晾干后碾成粗末装入细纱布袋,把装药的布袋放入干净瓷坛再倒入白酒,然后密封放在阴凉避光处,定时摇荡,一月后即可开封澄出酒液饮用。酒液澄出后,可再次添入等量白酒浸泡1次。

【功效】祛风,利湿,补虚。适用于因风湿引发的关节疼痛、筋脉挛急、腰脚软弱无力及视听不明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毫升,空腹温服。

十味附子酒

【配方】桑白皮、白术、生姜各50克,制附子、丹参、续断、牛膝各30克,细辛、肉桂各25克,炙五加皮20克,白酒1500毫升。

【制作】所有药材洗净、晾干碾为粗末,装入细纱布袋备用;把装有药材的细纱布袋和白酒一起倒进干净瓷坛密封好,置于阴凉避光处,定时摇荡;春夏5日、秋冬7日后开封,取出药袋,酒液过滤后倒入窄口瓷或玻璃瓶备用。

【功效】散寒逐湿,温阳行痹,补肝肾,强筋骨,益脾通脉,降利冲逆。适用于因风湿引发的腿脚软弱无力或麻木、酸痛、挛急、肿胀、发热、萎枯、呕吐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3次,每次10毫升,餐前空腹温服。

天麻石斛酒

【配方】川椒25克,石斛、天麻、川芎、仙灵脾、五加皮、牛膝、萆蔛、桂心、当归、牛蒡子、杜仲、制附子、乌蛇肉、茵芋、狗脊、丹参各20克,白酒1500毫升。

【制作】所有药材洗净、晾干碾为粗末,装入细纱布袋,放入干净瓷坛倒入白酒,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定时摇荡,浸泡7天后开封取出药包,酒液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功效】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适用于因中风导致的手足不遂、骨节疼痛、肌肉顽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脚肿胀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餐前空腹温服。

五加皮酒

【配方】肉桂50克,栀子、红曲各40克,五加皮、玉竹各4克,白茯苓、红花、当归、白术各2克,党参、陈皮、木香、川芎、豆蔻仁、熟地、青皮各1克,焦糖20克,绵白糖800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把肉桂、栀子、红曲、五加皮、玉竹、白茯苓、红花、当归、白术、党参、陈皮、木香、川芎、豆蔻仁、熟地、青皮分别洗净、晾干,一起捣碎或碾为粗末备用;取一只足够大的瓷坛彻底刷洗干净,用沸水仔细烫一遍,然后放入焦糖、绵白糖加适量沸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把制备好的药物粗末一起放进去搅拌均匀;用糖水浸泡药物4小时后倒入白酒,再次搅拌均匀后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第一周每天摇荡1次,一周后每周摇荡1次,一个月后即可开封澄出酒液饮用。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聪耳明目,补脾肺。

适用于因痰湿困脾、脾气虚弱或久病虚劳所致的身体衰弱、气短无力等症状。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0~30毫升,早、晚空腹温服。

【配方】秦艽、宣木瓜各30克,五加皮、穿山龙、白藤皮各2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把所有药物清洁干净碾为粗末,放入干净的窄口瓷或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适时摇匀,浸泡7~14天后开封,过滤去渣澄出酒液即可饮用。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适用于因痰湿阻滞引发的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早、晚空腹温服。

【配方】生地黄、去皮牛蒡根、炒黑豆、大麻仁各60克,薏苡仁、牛膝各50克,五加皮、防风、独活各30克,羚羊角屑、海桐皮各20克,肉桂10克,白酒2000毫升。

【制作】将所有药材洗净、晾干后共碾为细末,装入细纱布袋后与白酒一起倒入干净的瓷或玻璃容器中,密封放置在阴凉避光的地方浸泡,每天摇匀1次,7天后即可澄出药汁饮用。酒液澄出后,可继续添酒泡制1~2次,至感觉酒味变薄为止。

【功效】清肝补肾,扶风除湿,舒筋活络。适用于因关节湿痹等引发的烦热疼痛、筋脉拘急、关节不利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早、晚空腹温服。

【配方】干红枣肉500克,五加皮200克,熟地100克,当归60克,制首乌、杜仲、川断、川芎、松节、威灵仙各50克,草红花30克,海风藤、秦艽各20克,羌活、独活、虎胫骨各15克,官桂、炙甘草各6克,白酒2500毫升。

【制作】所有药物洗净、晾干后一起碾为粗末,放入干净瓷坛中倒入白酒密封置于阴凉避光处,适时摇匀,一个月后开封澄出酒液即可饮用。

【功效】行气活血,舒筋活络。适用于因风湿或外伤所致的肌肤瘀血、筋骨拘挛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早、晚空腹温服。

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人,身体常有面部易出油、多生有痤疮粉刺,自感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的特点。此外,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色黄且有异味的症状。

湿热体质的生成,与酗酒吸烟、作息失常、情绪压抑、季节变化等造成的肝胆湿热有关。

二参花地蝴蝶茶

【配方】玄参、南沙参、山豆根、麦冬、金银花、生地黄、桔梗各15克,玉蝴蝶9克,清茶6克。

【制作】玄参、南沙参、山豆根、麦冬、生地黄、桔梗分别洗净、晾干碾为粗末,装入小绢袋或纸质茶包袋,然后把做好的茶包和金银花、玉蝴蝶、清茶一起放入茶杯,倒入3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凉血,化痰生津,清肺益胃。适用于湿热困脾、胃火炽盛引发的牙龈肿痛、咽痛、食欲不振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龙胆藿芍茶

【配方】龙胆草、白芍药、良枣、千年健、藿香各10克,清茶6克。

【制作】把龙胆草、白芍药、良枣、千年健、藿香洗净、晾干捣为小碎块,和清茶一起装入小绢袋或纸质茶包袋,把做好的茶包放入茶杯加沸水250毫升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分消湿浊,清热养颜。适用于因湿热困脾、肝气不调引起的食欲不佳、胸胁胀痛、皮肤粗糙、灰黄多斑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沙参冬栀茶

【配方】麦冬15克,生栀子、沙参各10克,清茶5克。

【制作】把麦冬、生栀子、沙参洗净、晾干后一起碾成粗末,和清茶同时放入茶杯,加2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养阴清热。适用于因湿热内盛、阴虚火旺引发的口鼻干燥、手足心热、烦热头晕、心慌失眠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杭菊天钩茶

【配方】杭白菊、钩藤各10克,绿茶5克,天麻3克。

【制作】杭白菊洗净备用;钩藤、天麻洗净、晾干后一起碾成粗末,和杭白菊、绿茶一起放入茶杯中加2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平肝潜阳。适用于因湿热困脾传变于肝,引发肝风内动而出现的头晕耳鸣、烦躁易怒、面色潮红、失眠多梦、口苦口干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2剂,代茶频饮。

升清逐恶茶

【配方】天竺黄12克,茵陈、厚朴各10克,绿茶5克。

【制作】厚朴洗净、晾干,用手掰成小碎块,与茵陈、天竺黄、绿茶一起装进小绢袋或纸质茶包封严口,把做好的茶包放进茶杯,倒入200毫升沸水,加盖闷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功效】祛痰化湿。适用于因体内湿热过盛、痰湿瘀滞引发的头晕胸闷、食欲不振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归芪茶

【配方】当归、黄芪、麦冬各15克,绿茶6克。

【制作】当归、黄芪、麦冬洗净、晾干后碾成粗末,和绿茶一起放入茶杯中加2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补气化郁。适用于因湿热困脾而致气郁发生的少气无力、食欲不振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人,常感到干渴,头昏眼花,易失眠,脾气暴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无光泽,盗汗,手足易冒汗发热,小便黄,常便秘等特点。

形成阴虚体质的原因,多是由思虑过度、心态抑郁、常食刺激食物及久病不愈等引发的肝肾阴虚、阴津耗伤。

西洋参莲子茶

【配方】莲子10克,西洋参5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

【制作】莲子、西洋参洗净,莲子去心,西洋参切薄片,和冰糖一起放入砂锅,倒入清水,置火上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然后放入红茶再煮5分钟即可。

【功效】滋阴益气,健脾补虚。适用于阴津耗伤、虚火上升所致的咽喉漫肿疼痛、气虚乏力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临睡饮用,同时吃掉茶中莲子与西洋参片。

乌龙芝麻茶

【配方】黑芝麻6克,乌龙茶3克;或白芝麻15克,乌龙茶6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芝麻与茶叶一起放入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然后根据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滋补肝肾。适用于因阴虚血亏引发的失眠多梦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饮。

桑葚黑豆红枣茶

【配方】桑椹30克,黑豆20克,干红枣肉10克,乌龙茶6克,红糖适量。

【制作】把桑葚、黑豆、干红枣肉洗净,在清水中浸泡2~3小时;把泡好的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砂锅并加足量的水,置火上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煲,直至枣香浓郁、豆子香糯软烂后倒入乌龙茶再煮10分钟关火,最后倒入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养阴生津,润燥补血,补益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阴血耗伤所致的头目昏花、失眠健忘、惊悸不安、皮肤粗糙晦暗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晚饭后食用,汤汁与煮至软烂的食材一同食用。本品适合女性、中老年人及过度用眼者食用。

【注意】脾胃虚寒时有泄泻者忌服。

生地茶

【配方】生地10克,绿茶3克。

【制作】生地洗净放进砂锅,加300毫升清水,大火煮至沸腾后转小火再煎煮10分钟左右离火,澄出药汁滤去药渣,然后用药汁冲泡绿茶即可。如无煎煮条件,也可把生地洗净切成绿豆大小的碎块,与绿茶一同放入茶杯用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滋阴养血,利尿养肝。适用于阴虚所致的发热、盗汗、口干烦渴,阴枯便秘,风湿性关节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和女性月经不调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

枸杞八宝茶

【配方】菊花6克,红枣、陈皮、胖大海、乌龙茶各5克,金银花、莲子心、枸杞子各3克,西洋参2克,冰糖适量。

【制作】把所有材料一起洗净、晾干,碾为粗末和冰糖一起放入茶杯,倒入25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滋阴平肝,生津润肺。适用于阴津亏虚、肝风内动引起的头晕、头痛、咳嗽、咽痛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2剂,代茶频饮。

参须枸杞茶

【配方】参须20克,枸杞10克,乌龙茶6克。

【制作】把参须洗净放入砂锅加水煮开后,转小火煎煮约2分钟后放入枸杞子和乌龙茶,再煎煮3分钟即可离火。如煎煮不便,把三种材料一起洗干净后直接放进茶杯加沸水冲泡亦可。

【功效】补脾益肺,生津滋阴。适用于因脾肺气虚、卫表不固、阴津不足引发的免疫力低下、连续感冒不易痊愈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饮用。

玉竹生津茶

【配方】玉竹、秦艽、当归各9克,乌龙茶6克,甘草3克。

【制作】将玉竹、秦艽、当归、甘草洗净、晾干后共碾为粗末,和乌龙茶一起放入茶杯加300毫升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养阴润肺,祛风除湿兼和血。适用于阴虚所致的口渴多饮、咽喉干燥等症。

【服用】口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用。

白芍茶

【配方】杭白芍10克,绿茶3克。